月亮上的足跡讀後感

人類早就有登上月球的願望,並因此產生了很多神話傳說。通過閱讀月亮上的足跡,你都有什麼樣的感想呢?下面小編爲大家整理推薦了月亮上的足跡讀後感,歡迎大家前來參閱。

月亮上的足跡讀後感

  月亮上的足跡讀後感篇一

春來幾時有?我今停杯一問之。這是出自李白的《把酒問月》一詩。這是我們學過《月亮上的足跡》之後所發的感想。

月球離地球大約有38萬公里,這如此遙遠的月球而我們人類競能在月球上留下足跡,我們人類的偉大也可想而知。這篇課文主要寫了1969年7月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郎,科林斯,奧爾德林代表人類拜訪了月球,邁開了人類在月球上留下了第一隻腳印。

阿姆斯特郎說的:“這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全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這句話說明了此次登月的意義,這一小步凝聚着人類夢想的一小步蟬精竭慮地工作,各行各業團結一心爲之奮鬥,這一步不正是整個人類的夢想嗎?人類終於走出了地球進入了太空,去探索月球這個美麗而又神奇的星球。這一小步讓人類的夢想成爲現實人類開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說明現代科學技術已經達到了向外層空間發展的水平,人類不會侷限於地球,人類的未來是美好的。

我還收集了一些賞月佳對: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月月圓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年頭,年年年尾接年頭。北斗七星水低連天十四點;南樓一雁月中帶影一雙飛。

學習《月亮上的足跡》這篇課文使我收穫很大,明白了登月的意義,又積累了很多賞月佳對。

  月亮上的足跡讀後感篇二

《月亮上的足跡》這篇課文是我們七上年級的略讀課文,可我還是仔細自學了這篇課文。

《月亮上的足跡》寫了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登月的全部過程,指出人類終於現實第一次登月的重大意義,激發人們爲探索宇宙的偉大事業做出新的貢獻。

這篇課文使我們受到了很大的啓發,我們遠的不說就說近的,就如2003年10月15日,在“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內楊利偉在太空中展示中國國旗和聯合國國旗。經過這次偉大的探月,我國又利用嫦娥奔月工程,又造了“神舟”六號,併發射成功,載兩名宇航員飛上太空,這次偉大的探險來回經過,使每個中國人都信心大增。就算在二月份吧,探險隊們很出色地爬上了高達8848.13米的珠穆朗峯,測出了新高度,在十月份向全國爲8844.43米,這是一個多麼偉大的數字,他是我國的最高峯,也是世界第一高峯,這讓人多麼自豪啊!

我長大以後,我也要當一名出色的宇航員,乘着宇宙飛船在地球上空飛翔,在茫茫的宇宙中翱遊。在宇宙中發現同自己長得一模一樣的人,我倆在宇宙中快樂的玩耍,還要在宇宙中發現同地球一樣可以生存生物的星球。

啊,我美麗富饒又可愛的中國,您永遠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月亮上的`足跡讀後感篇三

月亮上的足跡》是一篇饒有興趣的科普小品文。課文真實地記錄了美國宇船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登月的全過程,並指出登月活動的重大意義,這一創舉將人類登月的夢想變成了現實,從而激發了讀者探索科學的興趣。本文側重於記敘,按時間順序展開,詳細地敘述美國“阿波羅11號”飛船此次登月是宇航事業的里程碑,引出下文,引起讀者閱讀的興趣;接着具體記敘登月經過;最後總結登月的重大意義。應用了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

《月亮上的足跡》以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文章按照事情發展的時間順序來記敘,條理十分清晰,記敘的要素交代得一目瞭然,且語言平實、準確,體現了新聞報道的準確性、真實性、科學性。(奏響歌曲《我的中國心》)希望大家通過今天的學習,立志成爲明天學科學,愛科學,並和平利用科學的新型建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