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課教案:月亮上的足跡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聯想和想像”的知識,請回顧它們有什麼區別?

優質課教案:月亮上的足跡

生:“聯想”是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想像” 是由甲事物創造出已事物。

生:“聯想”甲事物和乙事物都是存在的。

生:“想像”甲事物存在,乙事物是不存在的。

師:“聯想”是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甲事物和乙事物都是存在的;“想像” 是由甲事物創造出乙事物,甲事物存在,乙事物是不存在的。

師:請運用聯想的知識,完成“面對一輪明月,你聯想到……”

生:我聯想到飛船像一葉孤舟緩緩地在太空中飛行。

生:我聯想到了“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師:你聯想到了有關月亮的古詩句。大家能幫他再多想幾句嗎?

生: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生: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生: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生: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生:小時不識月,忽作白玉盤。

生: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師:面對一輪明月,我們還能聯想到……

生: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古老的神話傳說——嫦娥奔月。

生:我也想到了一個有關月亮的古老的神話傳說。傳說月亮裏有一棵高五丈的月桂樹。漢朝時有個叫吳剛的人,醉心於仙道而不專心學習,被貶到月亮上砍月桂,但月桂隨砍隨合,後世因而得以見到吳剛在月中無休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師:毛爺爺在《蝶戀花·答李淑一》中曾引用這個傳說“我失嬌楊君失柳,楊柳輕颺直上重霄九,問訊吳剛和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面對一輪明月,我們還能聯想到……

生:我想到了月亮的一些雅號和美稱:玉兔、夜光、素娥、冰輪、玉輪、嬋娟。

師:月亮,地球的近鄰,人類的朋友。讀了《月亮上的足跡》,可能引發你對這顆星球產生更大的興趣。(展示課題及作者)

師:文章的標題往往是爲激發閱讀興趣設計的。“月亮上的足跡”是比喻的說法,以“足跡”來比喻人類對月球的探索歷程,形象生動。同時,標題有懸念,能引發讀者無盡的想象。題目,能引發你怎樣的發問?

生:什麼時間在月亮上留下了足跡?

生:誰在月亮上留下了足跡?

生:人類是不是真正的在月球上留下了足跡?

師:你提這個問題是有依據的,有人說阿波羅登月計劃是一場大騙局。

生:月亮上的足跡偉大嗎?

生:月亮上留下了誰的足跡?是人類的,還是外星人的?

生:是誰登上月亮?怎麼登上去的?

生:這個腳印有什麼意義?

生:這個足跡是誰的足跡?他在月亮上都幹什麼了?

師:(展示幻燈片)看看那些問題同學們問到了,哪些問題同學們沒問到?請大家齊讀這些問題。

生:①誰,什麼時間在月亮上留下了足跡?②是怎樣登上月球的?③在月球上看到了什麼?④做了些什麼?⑤登月有什麼意義?

師:帶着問題讀書,圈點勾畫,篩選關鍵語句,相信你們能解決問題。(學生合作探究)

師:五個問題中最難解決的是?

生:第二個問題。

生:第五個問題,

師:最難解決的是②、⑤次之。請按照由易而難的順序解決問題。

生:1969年7月21日11點56分20秒人類首次登上月球。

師:請注意時間具體到了分秒。

生:阿姆斯特朗、奧爾德林登上月球。

師:首次登上月球的是兩個人嗎?請同學們讀第二自然段。

生:三個。還有科林斯。

生:兩個。柯林斯沒有上到月球。

生:必須有一個人留在飛船上工作,科林斯的腳雖沒有踩在月球上,可也不能忽略他。

師:同意這種意見,團隊合作很重要。繼續。

生:我解決第三個問題。93頁“月面上到處是細小的顆粒,有點像地球的海灘。”

師:請同學們邊讀邊畫。繼續。

生:我解決第四個問題。“他們檢查了登月器的着陸情況,情況一切正常;他們拿出鐵鍬……”

師:我想請你抓住關鍵詞句,分條列舉,其他同學在書上圈點批註。

生:①檢查了登月器的着陸情況,②採集了月攘和月岩的樣品,③他們從登月艙中取出一塊紀念碑,把它樹立在月球上。

師:可以簡單表述爲:樹立登月紀念碑。

生:④奧爾德林從登月艙中取出電視攝像機,安裝在月球的表面。

師:請注意在月球上安裝的所有東西?

生:電視攝像機、太陽風測定裝置、激光儀、月震儀。

師:請你重新列舉宇航員的第四項活動。

生:④安裝了電視攝像機、太陽風測定裝置、激光儀、月震儀。

生:⑤插上美國星條旗。

生:我補充,⑥跟美國總統進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間的第一次通話。

師:請讀一下宇航員在月球上的六項活動。請解決第五個問題。

生:表明登月意義的語句在95頁最後一段“這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

生:90頁第四行也有“邁開了人類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樹起了宇航事業的一塊新的里程碑。”

師:(展示幻燈片)請大家齊讀表明登月意義的句子。這兩個句子用了什麼表達方式?

生:議論。

師:請解決最後一個問題:人類是怎樣登上月球的?

生:地面服務人員爲火箭加燃料……點火…火箭脫落……

師:登月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表述清楚的,怎樣才能化繁爲簡理清登月的過程呢?

生:畫表格或示意圖。

師:請按學案中填寫的表格回答問題。

生:1969年7月16日上午火箭將推動“阿波羅11號”發射升空;火箭發射後2分42秒……

師:看着表格,概括一下登月過程分幾個階段?

生:加燃料、點火……

生:登月過程分準備、進軍、登月、返航四個階段。

師:俗話說“讀書不想,隔靴撓癢。”;愛因斯坦也說“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請同學們用所學的兩種質疑方法質疑。我們已學的兩種質疑方法是?

生:無需寫出的卻偏要寫出;似應詳寫的卻偏要略寫。

生:爲什麼連宇航員吃早飯都要寫?

生:時間爲什麼要具體到幾分幾秒?

生:碑文上寫我們代表全人類,爲什麼不說我們代表全美國?

師:請注意這個問題。(板書“我們代表全人類,爲什麼不說我們代表全美國”)

生:這是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但爲什麼不詳寫宇航員的感受呢?

生:文中用了許多數字有什麼作用?

生:文中多次寫宇航員睡覺,但我認爲沒必要寫

生:爲什麼月球上有什麼不詳寫呢?

生:詳細寫登月前的準備工作有必要嗎?

師:請看看我用這兩種質疑方法提出的問題:①時間爲什麼要具體到幾分幾秒?②詳細列舉一系列數字的作用?③爲什麼寫燃料、吃飯、穿衣及睡覺?(交代準備工作)④爲什麼不詳寫月球上都有些什麼呢?真是英雄所見略同。

師:這篇課文是一篇科普小品,也可以說是一篇紀實報道。作爲科普小品,以傳播科學知識爲目的,注重知識性、科學性。作爲紀實報道,側重記敘,可採用恰當的描寫和議論。請就本文所使用的表達方式質疑。

生:按什麼順序記敘的?

生:記敘中描述的作用?

生:記敘中議論的作用?

師:(展示幻燈片)請大家齊讀就本文所使用的表達方式提出的問題。

師:請看黑板上的這個問題:碑文上寫我們代表全人類,爲什麼不說我們代表全美國?這個問題的提出用了揭拗質疑法,這是一種新的質疑方法。揭拗質疑就是善於從文章中發現內容之間、內容與形式之間、語言之間的矛盾現象,並就此進一步尋根究底提出爲什麼。請同學們用揭拗質疑法再次發現問題。

生:既然是代表全人類登上月球,爲什麼還要插上美國國旗呢?

生:開頭“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鄰”,既然是近鄰,爲什麼又說“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生:飛船的速度是很快的,爲什麼卻說“飛船像一葉孤舟在太空中緩緩地飛行”,矛盾嗎?

師:有疑需教無疑。“衆人拾柴火焰高”,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生:四人小組合作探究問題。

師:沒討論完的問題,課後獨立思考。下課。

19 *月亮上的足跡

課時設計 課堂實錄

19 *月亮上的足跡

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講授】《月亮上的足跡》課堂實錄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聯想和想像”的知識,請回顧它們有什麼區別?

生:“聯想”是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想像” 是由甲事物創造出已事物。

生:“聯想”甲事物和乙事物都是存在的。

生:“想像”甲事物存在,乙事物是不存在的。

師:“聯想”是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甲事物和乙事物都是存在的;“想像” 是由甲事物創造出乙事物,甲事物存在,乙事物是不存在的。

師:請運用聯想的知識,完成“面對一輪明月,你聯想到……”

生:我聯想到飛船像一葉孤舟緩緩地在太空中飛行。

生:我聯想到了“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師:你聯想到了有關月亮的古詩句。大家能幫他再多想幾句嗎?

生: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生: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生: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生: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生:小時不識月,忽作白玉盤。

生: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師:面對一輪明月,我們還能聯想到……

生: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古老的神話傳說——嫦娥奔月。

生:我也想到了一個有關月亮的古老的神話傳說。傳說月亮裏有一棵高五丈的月桂樹。漢朝時有個叫吳剛的人,醉心於仙道而不專心學習,被貶到月亮上砍月桂,但月桂隨砍隨合,後世因而得以見到吳剛在月中無休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師:毛爺爺在《蝶戀花·答李淑一》中曾引用這個傳說“我失嬌楊君失柳,楊柳輕颺直上重霄九,問訊吳剛和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面對一輪明月,我們還能聯想到……

生:我想到了月亮的一些雅號和美稱:玉兔、夜光、素娥、冰輪、玉輪、嬋娟。

師:月亮,地球的近鄰,人類的朋友。讀了《月亮上的足跡》,可能引發你對這顆星球產生更大的興趣。(展示課題及作者)

師:文章的標題往往是爲激發閱讀興趣設計的。“月亮上的足跡”是比喻的說法,以“足跡”來比喻人類對月球的'探索歷程,形象生動。同時,標題有懸念,能引發讀者無盡的想象。題目,能引發你怎樣的發問?

生:什麼時間在月亮上留下了足跡?

生:誰在月亮上留下了足跡?

生:人類是不是真正的在月球上留下了足跡?

師:你提這個問題是有依據的,有人說阿波羅登月計劃是一場大騙局。

生:月亮上的足跡偉大嗎?

生:月亮上留下了誰的足跡?是人類的,還是外星人的?

生:是誰登上月亮?怎麼登上去的?

生:這個腳印有什麼意義?

生:這個足跡是誰的足跡?他在月亮上都幹什麼了?

師:(展示幻燈片)看看那些問題同學們問到了,哪些問題同學們沒問到?請大家齊讀這些問題。

生:①誰,什麼時間在月亮上留下了足跡?②是怎樣登上月球的?③在月球上看到了什麼?④做了些什麼?⑤登月有什麼意義?

師:帶着問題讀書,圈點勾畫,篩選關鍵語句,相信你們能解決問題。(學生合作探究)

師:五個問題中最難解決的是?

生:第二個問題。

生:第五個問題,

師:最難解決的是②、⑤次之。請按照由易而難的順序解決問題。

生:1969年7月21日11點56分20秒人類首次登上月球。

師:請注意時間具體到了分秒。

生:阿姆斯特朗、奧爾德林登上月球。

師:首次登上月球的是兩個人嗎?請同學們讀第二自然段。

生:三個。還有科林斯。

生:兩個。柯林斯沒有上到月球。

生:必須有一個人留在飛船上工作,科林斯的腳雖沒有踩在月球上,可也不能忽略他。

師:同意這種意見,團隊合作很重要。繼續。

生:我解決第三個問題。93頁“月面上到處是細小的顆粒,有點像地球的海灘。”

師:請同學們邊讀邊畫。繼續。

生:我解決第四個問題。“他們檢查了登月器的着陸情況,情況一切正常;他們拿出鐵鍬……”

師:我想請你抓住關鍵詞句,分條列舉,其他同學在書上圈點批註。

生:①檢查了登月器的着陸情況,②採集了月攘和月岩的樣品,③他們從登月艙中取出一塊紀念碑,把它樹立在月球上。

師:可以簡單表述爲:樹立登月紀念碑。

生:④奧爾德林從登月艙中取出電視攝像機,安裝在月球的表面。

師:請注意在月球上安裝的所有東西?

生:電視攝像機、太陽風測定裝置、激光儀、月震儀。

師:請你重新列舉宇航員的第四項活動。

生:④安裝了電視攝像機、太陽風測定裝置、激光儀、月震儀。

生:⑤插上美國星條旗。

生:我補充,⑥跟美國總統進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間的第一次通話。

師:請讀一下宇航員在月球上的六項活動。請解決第五個問題。

生:表明登月意義的語句在95頁最後一段“這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

生:90頁第四行也有“邁開了人類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樹起了宇航事業的一塊新的里程碑。”

師:(展示幻燈片)請大家齊讀表明登月意義的句子。這兩個句子用了什麼表達方式?

生:議論。

師:請解決最後一個問題:人類是怎樣登上月球的?

生:地面服務人員爲火箭加燃料……點火…火箭脫落……

師:登月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表述清楚的,怎樣才能化繁爲簡理清登月的過程呢?

生:畫表格或示意圖。

師:請按學案中填寫的表格回答問題。

生:1969年7月16日上午火箭將推動“阿波羅11號”發射升空;火箭發射後2分42秒……

師:看着表格,概括一下登月過程分幾個階段?

生:加燃料、點火……

生:登月過程分準備、進軍、登月、返航四個階段。

師:俗話說“讀書不想,隔靴撓癢。”;愛因斯坦也說“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請同學們用所學的兩種質疑方法質疑。我們已學的兩種質疑方法是?

生:無需寫出的卻偏要寫出;似應詳寫的卻偏要略寫。

生:爲什麼連宇航員吃早飯都要寫?

生:時間爲什麼要具體到幾分幾秒?

生:碑文上寫我們代表全人類,爲什麼不說我們代表全美國?

師:請注意這個問題。(板書“我們代表全人類,爲什麼不說我們代表全美國”)

生:這是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但爲什麼不詳寫宇航員的感受呢?

生:文中用了許多數字有什麼作用?

生:文中多次寫宇航員睡覺,但我認爲沒必要寫

生:爲什麼月球上有什麼不詳寫呢?

生:詳細寫登月前的準備工作有必要嗎?

師:請看看我用這兩種質疑方法提出的問題:①時間爲什麼要具體到幾分幾秒?②詳細列舉一系列數字的作用?③爲什麼寫燃料、吃飯、穿衣及睡覺?(交代準備工作)④爲什麼不詳寫月球上都有些什麼呢?真是英雄所見略同。

師:這篇課文是一篇科普小品,也可以說是一篇紀實報道。作爲科普小品,以傳播科學知識爲目的,注重知識性、科學性。作爲紀實報道,側重記敘,可採用恰當的描寫和議論。請就本文所使用的表達方式質疑。

生:按什麼順序記敘的?

生:記敘中描述的作用?

生:記敘中議論的作用?

師:(展示幻燈片)請大家齊讀就本文所使用的表達方式提出的問題。

師:請看黑板上的這個問題:碑文上寫我們代表全人類,爲什麼不說我們代表全美國?這個問題的提出用了揭拗質疑法,這是一種新的質疑方法。揭拗質疑就是善於從文章中發現內容之間、內容與形式之間、語言之間的矛盾現象,並就此進一步尋根究底提出爲什麼。請同學們用揭拗質疑法再次發現問題。

生:既然是代表全人類登上月球,爲什麼還要插上美國國旗呢?

生:開頭“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鄰”,既然是近鄰,爲什麼又說“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生:飛船的速度是很快的,爲什麼卻說“飛船像一葉孤舟在太空中緩緩地飛行”,矛盾嗎?

師:有疑需教無疑。“衆人拾柴火焰高”,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生:四人小組合作探究問題。

師:沒討論完的問題,課後獨立思考。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