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教案範文十篇

作爲一名教職工,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國小數學教案範文十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一、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小數加減法的意義。

2、使學生初步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能夠正確進行小數加減法的口算和筆算。

教學過

一、複習

1、出示準備題,用豎式計算。

345+159 1328-579 426+98 2307-296

(全班練習之後,說說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2、口算 口算練習(1)

二、新授

1、揭示課題

2、教學例1。

(1)讀題由學生列式,並說一說爲什麼用加法計算?

(2)板書算式2.83+1.57

①2.87元和1.57元各是幾角幾分? ②豎式怎麼列? 爲什麼?(相同數位對齊.)

(3)師生一起計算出結果。

(4)說一說小數加法和整數加法有什麼相同之處?小數加法怎樣計算?

3、學習例2 計算。 15.64-3.9

(1)全體學生試做。

(2)集體評議。評議之後說說小數減法和整數減法有什麼相同之處。列豎式要注意什麼?(小數點對齊)

4、試一試 10.84+2.6 3.05-2.85

5、請學生觀察例1和例2,大家來歸納小數加法的筆算方法。然後填在書上。

6、練一練

書上第2頁 1、4、5

7、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你學會了什麼?

三、作業

書上第2頁練一練 第2、3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小數加減法的珠算( p.3,例3、例4)

教學目標

使學生掌握珠算小數加減法,並能正確進行珠算小數加減法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口算

0.3+0.4 1.5+0.5 2.4+1.2 4.5-0.9 5.3-4.8 8+2.5

2、筆算(計算之後說說筆算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7.65+2.13 3.14-2.09 0.96+4.68 8-7.56

二、新授

1、出示準備題(用珠算計算,做好之後說說整數加減法的珠算方法)。

2、出示例3 用珠算計算。8.76+4.03

(1)由全班學生用珠算計算.

(2)計算之後,說說小數加法的'珠算方法。

3、出示例4 用珠算計算。 5.6-0.85

(用同樣的方法讓學生來解決此例題。)

4、小結

(1)講解珠算小數加減法的撥珠方法。

(2)請學生填好書上第3頁的內容,並讀一遍。

5、練習

(1)試一試 26.75+3.4 25.72-9.8

(2)書上第4頁2、4。

三、佈置作業

p.4 1、3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1、用聯繫的、發展的思想指導教學,藉助多媒體課件突出概念之間的聯繫與發展。讓學生在多媒體的動態演示中,充分感知概念之間的聯繫與發展中,從而形成知識的建構,知識鏈就非常清晰。

2、細化操作,把發現、歸納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看一看、議一議、畫一畫等手段,讓學生充分感受概念的形成,從而形成正確的概念,順理成章的由他們自己得出定義。

教學目標:

1、學生認識射線,能正確區分直線、線段和射線;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角,理解角的概念,認識表示角的符號;理解角的大小跟角的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與邊長無關。會直接比較角的大小。

2、正確畫射線,會用角的符號記角。

3、通過觀察、操作、比較、猜想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發展空間觀念;通過小組討論等學習形式,使學生學會合作,學會評價。 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重點:建立射線的概念;理解角的概念;會直接比較角的大小。 難點:使學生理解角的邊是兩條射線,角的大小跟角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關鍵:通過觀察、操作、比較等活動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建立正確表象。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我們已經學過了直線和線段,你還記得它們的特點嗎?

1、電腦動態顯示直線,電腦顯示在直線上選兩點,並呈現

2、生回答。

3、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直線它是直的,沒有端點,可以向兩邊無限延長線段也是直的,有兩個端點,不能無限延長,有限長

4、師小結:剛纔同學們的表現非常出色,請你們繼續努力。

二、認識射線

1、在我把線段的一端無限延長,又得到這樣的一條線,它叫什麼?(有的同學可能知道是射線,因此沒有直接給出。)(板書射線)(電腦動態演示)

2、師:把線段的另一端也無限延長,就又得到一條什麼?

生:射線

3、師: 那麼,射線是怎麼得到的呢?

生:把線段的一端無限延長,就得到一條射線(電腦出示:把線段的一端無限延長,就得到一條射線)

4、 師:射線又有什麼特點呢?

生:也是直的生:有一個端點,可以向一個方向無限延長

生:它的長度也是無限長的.。

5、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射線,直的,一個端點,無限長

6、 畫一畫

師:先畫一個點,在從這個點出發,你能畫射線嗎?能畫幾條?

生畫後師:說一說是你是怎麼畫的?

生:先畫一個點,再從這個點開始往隨便哪個方向畫

師:從一點出發能畫幾條射線?

生::從一點出發可以畫無數條射線。

7、課件演示:從一點可以引出無數條射線

8、師:日常生活中,哪些東西可以看作射線呢?

生:太陽射出的光

生:電筒射出的光

生:X光

……

9、師:觀察比較直線、線段、射線三者之間有什麼聯繫和區別?(藉助多媒體演示,從直線到線段再到射線,由已知到未知,形象鮮明,感受充分,從動態的角度認識射線並歸納三者的聯繫與區別,學生水到渠成,印象深刻。)

三、認識角。

1、繼續看“從一點可以引出無數條射線課件”

2、問:在這裏你發現了什麼新的圖形?

3、小組討論交流

4、學生到課件前邊指邊回答。(學生能夠指出來角)先畫一個點,再從這個點出發畫兩條射線,看一看你們畫出來的是什麼圖形?(角)

5、師在黑板上畫上一個角

觀察老師畫的角:怎樣的圖形是角?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是角(課件展示角的概念)

6、 師介紹角各部分的名稱(課件展示記法)(板書:頂點、邊)

生指出黑板上角的頂點與邊

問: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7、介紹角的符號,給角標號 1 、2

8、舉例,日常生活中,你能找到角嗎?

9、你自己能畫嗎?

10、判斷那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充分尊重學生,讓學生在畫一畫、議一議的基礎上,自己歸納出角的定義,並通過從實際生活中尋找角,更深刻的認識角的特徵,再根據特徵進行辨析判斷,操作細膩、到位。)

11、角的大小

(1)、師出示活動角,通過演示讓學生感受角的大小。

(2)、 角1、角 2 角3哪個角大,哪個角小?你是怎麼知道的?(用眼睛看)

(3)、屏幕出示兩個大小差不多的角,哪個大哪個小呢?

議:在眼睛不能直接看出大小時,有沒有更好的比較辦法呢?

生說後電腦演示疊得比較的過程

指明生說一說如何比較

生說後電腦演示比較

12、 議一議:角的大小究竟與什麼有關,與什麼無關?

小結:角的大小與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板書)

(圍繞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與什麼無關,設計了直觀感知角的大小,用眼睛判斷角的大小,用重疊法比較角的大小几個層次,層層深入。並藉助多媒體技術清楚地顯示比較的過程,讓學生較好地掌握重疊法比較的方法)

四、綜合實踐練習(見課件)

數角時:從聯繫的觀點從點到射線到一個角再到更多的角,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幾個概念間的聯繫,鞏固角的概念。

五、課堂總結

1、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2、 還有什麼疑惑嗎?

3、 學生如果有,解疑。本節課採用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讓學生充分感受各個概念間聯繫與區別,效果頗好,主要有以下特點:

1、 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作用,揭示各概念之間的聯繫。直線、線段、射線三個概念是互相聯繫與發展的,運用多媒體手段讓學生通過動態的演示,生動、直觀,學生理解。

2、 巧妙運用對比法進行教學,揭示各概念之間的區別。在揭示直線、線段、射線三個概念的聯繫時,引導學生進行比教;在教學角的大小時,不光揭示出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而且揭示了角的大小與什麼沒關,形成對比,使學生對角的大小更加清晰、明瞭。

3、 爲學生自主得出概念的內涵與外延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通過畫一畫、比一比、議一議等手段,充分感受概念的形成,從而自己概括出概念的規範定義。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⑴使同學認識圓環,掌握圓環的特徵,掌握計算圓環的面積的方法。

⑵通過操作、探索、發現、交流等活動,初步培養同學合作意識和創新意識,進一步發展同學的空間觀念和交流能力。

⑶通過學習,提高同學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學會從數學角度認識世界、解釋生活,感受數學的魅力。

教學流程:

一、說圓環。

⑴剪圓環活動。

出示一個同心圓環;

讓同學用一張白紙剪出同樣的.一個圓環。

⑵說剪圓環的過程。

讓同學介紹剪出圓環的過程,體驗大圓中剪掉一個小圓的過程,感受圓環的大小就是大圓面積減小圓面積。

二、算圓環。

1、教學例10

出示例10和圖。

師問:從題中你獲得哪些信息?要計算它的面積,你有什麼好的方法?在小組中說說你的想法。

同學彙報和交流方法。

同學自主嘗試練習。

交流解答過程。

同學交流(同學作品放在視頻投影儀上向全班介紹):圓環面積的計算方法,大圓面積-小圓面積;圓環面積的計算步驟,可先算大圓面積,再算小圓面積,最後用減法算圓環面積;全班介紹,教師板書解答的全過程。

2、教學“試一試”

出示題目和圖形,理解題意。

同學獨立計算。

交流解題方法,注意提醒同學半圓的面積必需把整圓的面積除以2。

3、教學“練一練”

考慮:

(1)求塗色局部的面積,需要計算哪些基本圖形的面積?

(2)計算這些基本圖形的面積分別需要哪些條件?

(3)第一個圖形,兩個基本圖形有什麼練習?第二個圖形呢?

(4)同學獨立完成,並全班交流。 反饋時,注意加法求組合圖形面積和減法求組合圖形的不同。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十九第6題。

先說說每個組合需要丈量途中哪些線段的長度?再讓同學獨立完成。

完成後展示同學作業 ,並交流方法。

2、完成練習十九第7題。

同學根據圖形作出直觀的判斷,並說說直觀判斷的方法。

師追問:你是怎樣想到的?

同學通過計算檢驗所作出的判讀。

3、完成練習十九第8題。

(1)觀察圖,理解題意。

(2)指導分析。

4、完成練習十九第9題。

師問:你能估計出每種花卉分別所佔圖形面積的幾分之幾嗎?指導用畫出輔導線的方法,來估計每種花卉所佔圓形面積的幾分之幾。

同學獨立計算每種花卉的種植面積。

完成後交方法。

四、閱讀“你知道嗎?,並算一算。

五、課堂總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說說緩刑的面積可以怎樣求?在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時需要注意什麼?

六、作業

練習十九第6題、第8題.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根據已有的除法知識經驗,自主探索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學生理解並掌握該方法。

2、把2種方法加以比較,從而對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有個比較清晰的整體把握,提高計算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並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百位不夠除,要把前兩位合起來再除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光盤或者掛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我們來估計一下這幾題的商應該是幾百多,說說你是怎麼估計的?

如:984÷2984÷3984÷4984÷5

問:是不是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都會是幾百多呢?說一說理由。

結合學生回答指出:上節課我們學習的是百位夠除的,那商就是三位數;這節課我們要來學習另一種情況,也就是百位不夠除該怎麼辦?

板書課題: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百位不夠除)

二、出示例題:

1、光盤演示例題。問:把你看到的信息讀一讀,說一說。

要求“賣了多少千克雞蛋?”要怎麼列式?爲什麼?

板書:312÷4(學生說,教師寫)

2、估算:

它的`得數大約是多少?和同桌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老師注意及時肯定一些好的估算法。特別是要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百位上的3不夠除,要看前兩位即要用31個十去除以4,得到的是幾個十。

3、豎式計算:

寫完後問:這第一步計算就有挑戰,你說應該怎麼辦?爲什麼?

老師隨學生的回答適當板書。強調:7要寫在十位上

多問幾個學生:爲什麼這個7要寫在十位上?

接下去的你會算了嗎?請大家繼續算,寫在書上。

4、驗算。

學生自己驗算,完成一開始的橫式。

指出:這纔是一個比較完整的解題過程。

小結:這也是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但它的得數就是一個兩位數。請大家和同桌簡單交流一下,同樣是三位數除以一位數,什麼時候商還是三位數?什麼時候商就是兩位數了?

三、練習:

1、學生自己完成書上第3頁的第1題。

完成後請同桌互相交流:算對了嗎?寫得規範嗎?

全班交流:你有沒有發現什麼問題,想提醒大家?

四、作業:p.4第2題。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經歷體積與容積的概念的建立過程,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意義。感知常用體積和容積單位的大小,能正確地選擇合適的單位進行相應數量的計量。

2、在親歷感知,在感悟中形成對學科學習的內在興趣。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通過參與試驗、分析與嘗試,掌握體積和容積概念,會確定體積和容積相應並能正確地把握體積的大小。

教學方法動手操作、分析、合作

教學準備每個小組準備一個盛水的量杯一個土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我們已經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知識,這節課,我們繼續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和容積”。

二、感受物體的體積

1、分組實驗

方法:將土豆放入一個盛水的量杯中,注意記錄放入前後的.水位高度。

猜想:量杯中的水位會發生什麼變化?

觀察:通過對上面實驗的觀察,有什麼發現?看到——土豆放入時,水位上升了;取出時,水位又基本復原。

思考:這個現象說明了什麼?

生:土豆佔有空間,入水時,水會被擠開,造成水位上升;而取出時,土豆所佔的位置空出,水於是又復原。

2、體積的意義:

師引導學生讀書57頁中間文字並結合實驗同桌交流自己所理解的體積的概念。

3、想一想:你還能用其它方法感受物體的體積嗎?

三、感受物體的容積

1、①1箱牛奶的體積與6盒牛奶的體積比?(1箱牛奶體積大於6盒牛奶的體積。)②1盒牛奶的體積與1杯牛奶的體積比?(1盒牛奶的體積大於1杯牛奶的體積。)

從上面的結論中你想到了什麼?(整個容器體積大於內中裝的體積)

2、歸納容積的意義(板書)

3、同桌互相舉例說明物體的體積與容器,及其大小比較。

四、體積單位

1、長度、面積和體積基本單位的確定:

棱長爲1釐米的正方體的體積爲1立方厘米

棱長爲1分米的正方體的體積爲1立方分米

棱長爲1米的正方體的體積爲1立方米

感覺一下1立方米的大小

(1)如果同學們在正方體模型中蹲着,會蹲下幾個?

(2)如果把書包放在這個正方體模型中壘起來,大約可以壘多少個?

2、容積單位的確定:

師指出:我把能容納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物體的容積的大小分別叫做1毫升和1升。

在生活中計量液體的體積常以毫升和升爲單位。(讓學生認真閱讀理解59—60頁中的文字,然後同桌相互說一說)

3、課堂活動:60頁1、2題。通過課堂互動,讓學生在搜索和交流中熟悉和增強體積和容積單位大小的實感。

五、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有什麼新的感受?

六、佈置作業

課本62-63頁練習十二第1、2、5題。

第二課時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頁“信息窗2”,“你說我講”第一個紅點的問題。

教學目標:

1、瞭解數位(個位、十位、百位)的意義及順能正確地讀、寫100以內的數。

2、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

3、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觀察情景圖

1、同學們也讓我們踏上神祕的南極大陸進行實地考察,好嗎?

2、你在南極大陸上都看到了什麼?看誰能把話說完整。

3、先讓我們估計一下,天上有多少隻賊鷗?冰上有多少隻賊鷗?冰上有多少隻企鵝?有多少隻海豹?

學生試着估計一下,並說說是根據什麼估計出來的?

4、提出問題

5、過望遠鏡我們觀察到天上有四十七隻賊鷗、冰上三十二隻賊鷗、冰上還有三十二隻企鵝、二十二隻海豹。

6、看樣子南極的朋友還真不少,就讓我們用數字把朋友的數量記錄下來好嗎?

二、解決問題

1、想一想,這些數字你想怎樣記?

2、把你的好辦法,跟小組的同學說一說,讓他們幫你聽聽怎麼樣。

3、你能把這些數字記錄下來嗎?試一試。

4、相信你會把這些數字讀得非常正確。

5、小組同學交流想法,並用計數器演示。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用計數器幫助演示數的寫法,並讓學生說說每一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加深數位意義的理解。

6、小組內一個同學用計數器演示,其餘同學讀數並把數字記錄下來

7、:通過讀數和寫數,你都有什麼發現?

揭示:讀書和寫數,都從高位起。

三、應用拓展

1、聯繫生活實際,找一找我們的周圍什麼地方用到數字?(全班學生的總數、男同學的人數、女同學的人數等等)。先讓學生用該數字說一句話,再讓其餘同學把數字記錄下來。

2、“自主練習”第一題,先讓學生獨自做題,把自己寫的數讀給小組同學聽,在小組內交流寫法。

3、“自主練習”第二題,先讓學生整體觀察這張表,有什麼發現?再讓學生獨立填寫各空格里的數。填完後,先讓學生自己觀察有什麼發現?

小組交流。

全班彙報。教師要鼓勵學生講自己的發現,激發學生的興趣。

課堂:今天你有什麼收穫?

四、課後反思:

國小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正、反歸一應用題的數量關係、結構特徵及解題關鍵。

2、初步學會用綜合算式解答正、反歸一應用題,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了解歸一應用題的基本結構和數量關係,會解答此類應用題。

教學難點

1、線段圖的畫法

2、檢驗方法

教具準備

投影片或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自主探索

1、學習例3

(1)出示圖片(畫有5個書架,下面有一個問號),教師說:“學校想買5個書架,你知道需要花多少錢嗎?想一想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學生產生疑問或說出需要先知道每個書架多少錢。)

(2)教師及時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圖片(畫有3 個書架,標出一共75元),教師說:“我告訴你買3個書架一共用了75元錢。現在你能解決了嗎?”

(3)個人試做,小組交流並彙報小組的想法。

思路:要想求5個書架多少錢?先求每個書架多少錢?再求5個一共多少錢?(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及時進行點撥,並做主要的板書。)

(4)練習:教科書第107頁“做一做”。讓學生獨立解答,指名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2、學習例4

(1)出示例4:學校買了3個書架,一共用75元。照這樣計算,200元可以買多少個書架?

(2)小組先討論研究,再試着把它完成。

(3)小組間交流討論,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完成板書。

(4)“做一做”中的題目,讓學生獨立分析題目,並解答完成。

3、比較例3和例4,你覺得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學生各抒已見)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做出小結:“遇到應用題,一定要根據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來分析數量關係,然後再解答。”

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出示圖片(練習二十四的第1、2題),讓學生獨立解答。

2、老師用IC卡給家裏打電話,時間用了4分,正好花了2元8角錢。想一想,如果打電話時間用了6分,又會用去多少錢呢?(學生獨立思考)

“老師的IC卡里現在只有3元5角錢了,我必須在幾分內把話講完呢?

板書設計:

兩步應用題

(1)先求每個書架多少錢? (2)先求每個書架多少錢?

75÷3=25(元) 75÷3=25(元)

5個書架多少錢? 200元能買幾個書架?

25×5=125(元) 200÷25=8(個)

答:買5個要用不着125元。 答:200元可以買8個書架。

歸總應用題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12頁的例5及“做一做”中的題目和練習二十五的第1~4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初步瞭解歸總應用題的基本結構和數量關係,能夠正確地解答這種應用題。

2、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乘、除應用題的數量關係,結構特徵和解答方法。

教學難點

學畫線段圖,並藉助線段圖分析題中數量關係。

教具準備

投影片或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自主探索、領悟方法

1、學習例5(爲了貼近學生生活,便於學生理解、計算,將例題進行了改編)。

(1)教師說:“小華讀一本書,如果每天讀9頁,幾天可以讀完?”(學生各抒已見)。

(2)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告訴他們:“知道每天讀12頁,6天可以讀完。現在你能解決這個問題了嗎?”

(3)小組展開討論,並獨立列式試做。(教師注意巡視,及時發現學生出現的問題。)

(4)小組彙報自己的想法,教師點撥,小組間相互質疑問難。

(5)教師根據小組的彙報情況,邊小結邊進行必要的板書:

先求這本書一共多少頁? 12×6=72(頁)

再求幾天能讀完? 72÷9=8(天)

(6)讓學生根據分步算式,獨立列出綜合算式。

2、改編例題,引出題目:(如果小華8天讀完,他每天讀幾頁?)

(1)學生獨立思考,並試着列式解答出來。

(2)請一名學生彙報。通過學生之間的質疑問難,教師根據出現的情況,及時進行小結:要求每天讀幾頁?首先知道這本書一共有多少頁?遇到問題,一定要分析清楚先求什麼、再求什麼。

(3)學生獨立列出綜合算式。

3、比較例題和改編的問題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相同點:都是先求這本書的總頁數。不同點:例題是求幾天讀完,改編後的問題是求每天讀幾頁。

4、教科書第112頁“做一做‘的第2題和例5,讓學生獨立完成。

二、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1、做練習二十五的第1題。

讓學生認真讀題,獨立完成,並找出兩個小題的異同點。

2、教師:小林從家往學校走,每分走100米,需要用8分走到學校。如果每分走80米,你知道需要用幾分走到嗎?

讓學生說一說想法,然後獨立列式解答。

3、做練習二十五的第3、4題。

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做完後,集體訂正。

三、課堂小結

通過師生交流,突出兩步應用題的數量關係。

板書設計:

兩步應用題

(1)先求這本書一共多少頁?

(2)先求這本書一共多少頁?

12×6=72(頁) 12×6=72(頁)

再求幾天能讀完? 再求每天讀幾頁?

72÷9=8(天) 72÷8=9(頁)

答:8天可以讀完。 答:每天讀9頁。

國小數學教案 篇8

教學內容:教材第37頁例5、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七第4~日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比例尺,學會根據比例尺求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

2.使學生體會數學在實際生活裏的應用,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進一步認識比例尺。

教學難點:根據比例尺求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提問:什麼是比例尺,

2.出示一些數據比例尺,讓學生說一說比例尺前項、後項的倍數關係和比例尺的實際含義。

3.說明:利用比例尺,可以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這節課就學習比例尺的應用。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5。

出示例5,讀題。提問:題裏已知什麼,要求什麼?按照比例尺的意義,你能解答嗎?讓學生自己討論並進行解答,通過巡視看一看不同的解法。指名口答解題過程,老師板書。其間結合說明設未知數x的單位與圖上距離的單位統一,用釐米,解題後再化成米數。提問:用不同方法解答這道題的過程是怎樣的?指出;已知圖上距離求實際距離,可以按照實際距離與圖上距離的倍數關係來解答,也可以按圖上距離 :實際距離=比例尺列出比例,用解比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結果。

2.做練一練第1題。

指名板演,其餘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指名學生說一說怎樣想的`,要注意什麼問題?

3.教學試一試。

出示試一試,讀題。提問;題裏已知什麼,要求什麼?你能自己解答嗎,讓學生自己做在練習本上。指名學生口答解題過程,老師板書。用比例解的指名學生說一說根據什麼列比例的,應該設誰爲x。指出:已知實際距離求圖上距離,可以把實際距離縮小相應的倍數,也可以按圖上距離 :實際距離=比例尺列出比例,再解比例求出結果.

4.做練一練第2題。

指名扳演,其餘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指名學生說說怎樣想的,解答時還要注意什麼。

5.做練習七第4題。

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然後口答,老師板書。

6.做練習七第5題。

學生完成在練習本上。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麼內容?你學到了些什麼?

四、佈置作業

課堂作業:練習七第6、8題。

家庭作業:練習七第7題。

國小數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賴的變量。

2.在具體情境中,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兩個變量之間的關係。

[教材分析]:

教材通過讓學生觀察表格、圖像、關係式,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兩個變量之間的變化,爲後面學習正比例、反比例打下基礎,同時體會函數思想。

教材呈現了三個具體情境,鼓勵學生在觀察、思考、討論和交流中,體會在生活情境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賴的變量:一個量變化,另一個量也會隨着發生變化,兩個變量之間存在着關係。這三個情境分別用表格、圖像和關係式呈現變量之間的關係,以使學生體會表示變量之間關係的多種形式。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是一所民辦實驗國小,學校的數學的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爲本,突顯人文性,這樣學生喜愛學習數學,敢於在課堂上表現自我,學生有較好的思維能力,探索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用手勢表示出自己從出生到現在身高的變化。

2、用手勢表示出自己從出生到現在體重的變化。

3、師:身高、體重都會變化,這些都是變化的量。(板書課題)

二、觀察表格,感知變量。

1、出示小明的體重變化情況表。

師:這是小明的體重變化情況表。

(1)從表中你知道了什麼信息?

(2)上表中哪些量在發生變化?

(3)師生共同畫一畫小明的體重變化情況折線統計圖。

(4)說一說小明10週歲前的體重是如何隨年齡增長而變化的。

2、說一說。

(1)我發現( )隨( )的增加而增加。

(2)我發現( )隨( )的減少而減少。

3、師:通過你們舉的例子,可以發現什麼?

三、通過讀圖,感受變量。

1、師:駱駝被稱爲“沙漠之舟”,它的體溫隨時間的變化而發生較大的變化。

2、出示駱駝體溫隨時間的變化統計圖。

3、讀懂統計圖。

(1)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信息?

(2)一天中,駱駝體溫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4、感受量的週期變化。

(1)一天中,在什麼時間範圍內駱駝的體溫在上升?在什麼時間範圍內駱駝的體溫在下降?

(2)第二天8時駱駝的體溫與前一天8時的體溫有什麼關係?

(3)第二天,在什麼時間範圍內駱駝的體溫在上升?在什麼時間範圍內駱駝的體溫在下降?第三天呢?第十天呢?

(4)師:每天駱駝的體溫總是怎樣變化的?

四、建立模型,感悟變量。

1、出示叫的蟋蟀叫的'次數與氣溫之間關係的情境。

2、你能用式子表示這個近似關係嗎?

即氣溫h=t÷7+3。

3、理解式子中量的變化。

師:如果蟋蟀叫了7次,這時的氣溫大約是多少?

如果蟋蟀叫了14次,這時的氣溫大約是多少?

如果蟋蟀叫了28次呢?

你能發現蟋蟀叫的次數與氣溫之間是怎樣變化的?

4、舉出而變化的例子。

5、通過舉例我們可以發現一個量隨另一個量變化而變化,這些量就是變化的量。

五、課堂鞏固,加深理解。

1、連一連,把相互變化的量連起來。

路程 正方形周長

邊長 購賣數量

總價 行駛時間

2、說一說,一個量怎樣隨另一個量變化。

(1)一種故事書每本3元,買書的總價與書的本數。

(2)一個長方形的面積是24平方釐米,長方形的長與寬。

六、全課小結,談談收穫。

國小數學教案 篇10

教材內容:

人教版國小數學第十冊《解簡易方程》及練習二十六1~5題。

教材簡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過用字母表示數和數量關係,掌握了求未知數x的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方程的意義、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掌握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係,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驟,爲今後學習列方程解應用題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方程的意義、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係。

(2)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驟,會解簡單的方程,培養學生檢驗的習慣,提高計算能力。

(3)結合教學,培養學生事實求是的'學習態度,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滲透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

教學重點:

理解方程的意義,掌握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係。

教具準備:

天平一隻,算式卡片若干張,茶葉筒一隻。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自主體驗

本課以遊戲導入,通過創設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以激趣爲基點,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讓學生在操作、觀察、交流等活動中感知平衡,自主體驗,積累數學材料,爲更好地引入新課,理解概念作鋪墊。並且無論是生活中有趣的平衡現象,還是天平稱東西的實際狀態,都無不放射出科學的光芒,它們帶給學生的不僅僅是興趣的激發,知識的體驗,更有潛在的科學態度和求真求實的精神。

二、突出重點,自主探索

理解方程的意義,掌握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係是本課教學的重點,讓學生通過列式觀察,自主探索,分析比較,逐次分類,討論舉例等一系列活動去理解方程的意義,掌握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係。使學生把知識探究和能力培養溶爲一體,鍛鍊了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投入。同時層層深入的設疑和引導也滲透了教師對學生科學思維的鼓勵和培養,使學生在探索與實踐中不斷親歷求知的過程,如剝繭抽絲般汲取知識的養分。

三、自學思考,獲取新知

在教學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時,通過出示兩道自學思考題

(1)什麼叫方程的解?請舉例說明。

(2)什麼叫解方程?請舉例說明。”改變了以示範、講解爲主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帶着問題通過自學課本,將枯燥乏味的理論概念轉化爲具體的例子加以闡明,既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也解決了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國小生思維依賴於直觀這一矛盾。

正是基於以上考慮,在教學解方程的一般步驟和檢驗方法時,也採用了讓學生通過自學來掌握檢驗的方法及規範書寫格式。

四、使用交流,注重評價

要探索知識的未知領域,合作學習不失爲一條有效途徑。新的教學理念使合作學習的意義更加廣泛,有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等等。生生合作有助於相互驗證、集思廣益。師生合作體現在“師導”,尤其在學生思維受阻,關鍵知識點的領會上,在本課中,有多處讓同桌互說互評互查的過程,合作的力量必將促使學生認知水平的提高,自評與互評相結合的評價方式也將更好的有利於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促進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