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片斷賞析

草船借箭片斷賞析1

師:讀完了第二自然段,大家知道這段主要講的是什麼嗎?

草船借箭片斷賞析

生:知道。

師:知道講的是什麼,這是讀懂書的第一步。走了一步就說我到頂了,可不行,還得怎麼樣?

(生:走第二步,第三步……)對,咱們接着深入思考,仔細品味,試試能不能從表面上的意

思中發現點什麼更深刻的東西。

(學生默讀,思考,圈圈,點點,畫畫……)

生:好像周瑜很狡猾,諸葛亮……好像……很厲害……

師:這個同學能讀懂一點,已經邁出了(生:第二步),很好,不妨繼續攀登。請同學們再默讀課文,想一想,周瑜和諸葛亮表面上和和氣氣,又是“先生”,又是“都督您”,還擺了酒席呢。可是,你能發現“笑中藏的刀”嗎?你能體會到他們暗地裏在進行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嗎?這場戰鬥可是你死我活、驚心動魄啊!

(讀書,思考,品析,小組交流)

師:啊!讀懂了的同學臉上都笑眯眯的,讀書是不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生:周瑜是都督,卻問諸葛亮水上交戰用什麼兵器最好,可見是有目的的。

師:想得好!這是他設計的圈套。接着他是怎樣做的呢?

生:(略)

師:面對周瑜設計的陷阱,諸葛亮是“咕咚”一聲稀裏糊塗地跳進去?他是如何巧妙地對付的?

生:(略)

師:剛纔同學們討論交流得非常好!那麼,誰來總結一下?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是怎麼一回事呢?歡迎一套一套地來講,最好能有課文上的事實,又有自己的看法,最後得出自己的結論?行嗎?

……

草船借箭片斷賞析2

【教例】

一位教師在教學《草船借箭》第二小節時設計了下面兩個朗讀教學環節:

一、去枝減葉讀

先讓學生自由讀,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錯字,讀通這一節。在此基礎上,把全班學生分成兩大組,一組讀諸葛亮說的話,另一組讀周瑜說的話,旁白部分去掉不讀。由於去掉了旁白,學生朗讀時讀得十分緊湊,讀出了對話的語氣。

二、添油加醬讀

首先,啓發學生想象人物對話時的心理、動作、表情等,在學生討論、發言的基礎上,把第二小節變爲:

有一天,周瑜請諸葛亮商議軍事,(周瑜不懷好意地)說: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水上交站,用什麼兵器最好?諸葛亮(想,周瑜又要玩什麼把戲了,他稍加思索)說:用弓箭最好。周瑜(拍了一下大腿,豎起大拇指)說:對,先生跟我想的一樣。現在軍中缺箭,想請先生負責趕造十萬支。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卻。(諸葛亮想:果然不出所料,他又要爲難我了,我就來個將計就計吧。於是)諸葛亮說:都督委託,當然照辦。不知道這十萬支箭什麼時候用?周瑜(試探地)問:十天造得好嗎?諸葛亮(故作驚訝)地說:既然就要交戰,十天造好,必然誤了大事。周瑜(眨巴着眼睛)問:先生預計幾天可以造好?諸葛亮(胸有成竹地)說:只要三天。周瑜(想,你在說大話吧!他一本正經地)說:軍情緊急,可不能開玩笑。諸葛亮(拍了一下胸脯)說:怎麼敢跟都督開玩笑?我願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周瑜很高興,叫諸葛亮當面立下了軍令狀,又擺了酒席招待他。諸葛亮(想了想,補充)說:今天來不及了。從明天起,到第三天,請派五百個軍士到江邊來搬箭。諸葛亮喝了幾懷酒就走了。

然後,讓學生進行角色朗讀,一組讀諸葛亮說的話,另一組讀周瑜說的話,中間的旁白及括號中加進去的內容由教師讀。教師讀得繪聲繪色,學生讀得入情入境,教學效果令人滿意。

【評析】

朗讀是閱讀教學中經常用到的教學手段,也是理解課文培養語感的有效途徑。採用什麼形式朗讀,如何組織朗讀,這都將直接影響到朗讀作用的發揮。本教例根據課文以對話爲主的特點,對課文作了先刪後添的變動,通過去枝減葉,學生角色朗讀時好像就在面對面地說話,真正進入了角色,讀出了對話的語氣,體會了人物說話時的內心思想活動;而引導學生添油加醬的過程其實就是由表及裏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通過添沒加醬的朗讀,深化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達到了以讀導悟、讀中見悟的目的。

草船借箭片斷賞析3

師:這些箭分明是諸葛亮從曹操那兒騙來的,怎麼說是“借”呢?把課題改爲《草船騙箭》如何?

全班學生一下子沸騰起來,議論紛紛。

生:課題不能改爲《草船騙箭》。其實諸葛亮對曹操還是挺“客氣”的,箭收足後,他讓軍士齊聲高喊:“謝謝曹丞相的箭!”如果是騙,怎麼還要讓對方知道呢?只有是“借”纔會說“謝謝”。

生:課文第一段裏周瑜說,“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請先生負責趕造十萬支箭”。我想,這些箭肯定會交戰中“還”給曹軍的,這叫“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全班大笑)如果是騙,就不存在“還了”。所以我覺得用“借”好。

生:“騙”是貶義詞。諸葛亮是人們心中的英雄人物,因此不能用“騙”,只能用“借”。

生:“騙”字一般讓人覺得很卑鄙、無恥。但諸葛亮卻用計從如此精明的曹操那兒“光明正大”地“借”走了十萬支箭,是多麼的聰明!用“借”更能體現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和超人智慧。所以課題不能換成《草船騙箭》。

師:同學們分析得頭頭是道,說明大家的確把文章讀透了。同時,我們也可以體會出作者遣詞用字是多麼精當!

草船借箭片斷賞析4

  【教例】

師:初讀了課文,大家看出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想設計陷害他。第二小節是一段精彩的對白。我讀提示語,一、二組讀周瑜的話,三、四組讀諸葛亮的話。想一想:從對話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諸葛亮分別是個什麼樣的人?

(師生讀書。)

生:老師,這一段對話的提示語太單調,怎麼總是周瑜問,周瑜說呢?

師:(一愣)是啊,我們學過的提示語中,常常有恰當地描寫說話人的動作、神態等的語句,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人物的個性特點。提得真好。只是本文是由古文翻譯過來的,古人寫文章用提示語一般很簡潔,某人曰就好了。(略作思考)那好,我們接下去就來通過人物對話的朗讀和揣摩,給文中提示語加一個確切的表示人物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的詞語,再讀讀這句話,更深地體會人物的個性特徵,好嗎?

(學生默讀、思考。)

生:我給第一句加假惺惺,因爲一個大都督怎麼會不知道水上交戰用弓箭最好?他這是裝的。(讀)

生:我認爲加明知故問好(讀周瑜明知故問地說)。

師:詞用得好。但這兒問和說有重複之嫌。請再讀讀,改一改,把句子讀好。

生:周瑜明知故問: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水上交戰,用什麼兵器最好?

生:我給周瑜第二句話前加狡猾地一詞。諸葛亮是一個文人,一個客人,他沒有兵工廠,怎麼造十萬枝箭?分明想害他。

生:我說這是促狹。(笑)

師:剛纔,大家從周瑜的語言中體會出他的險惡用心,由此加深了對人物的瞭解,真棒極了。接下去,把周瑜和諸葛亮的對話認真讀讀,仔細想想,從中挑選出你認爲有必要的,補充提示語,並說說理由。

(生稍作準備,繼續討論。)

生:我認爲軍情緊急,可開不得玩笑一句前可以加高興。因爲周瑜看到諸葛亮上當了,心中非常高興。

生:周瑜雖然高興,但又要忍着,裝模作樣。所以,我添上心中暗喜,嘴上卻說。

師:好啊,從語言交流中體會到人物內心複雜的變化了。

生:諸葛亮願立軍令狀之前,應加上很有把握。

師:意思對了,若用上一個成語就好了。

生:胸有成竹。

師:請你把諸葛亮的話讀一讀,讀出他胸有成竹的語氣。

(生讀)還有哪句話也表現出他胸有成竹?我們一起讀。

  【評析】

從上例中,我們可以看出:教師原意是讓學生通過對話的朗讀來體會人物的內心,欣賞故事情節的發展。然而,在朗讀中,那單調的某某說使學生產生了疑惑。教師抓住這一機會,設計了給課文提示語加進人物神態、動作的練習,對學生進行訓練。這一隨機應變之舉,除了達到原來目標外,起碼還有三得:一是這一過程,讓學生充分體會到人物的語言是人物內心或直或曲的表露,從而加深了對周瑜和諸葛亮這兩個人物的個性和才幹的認識,鍛鍊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二是通過感情朗讀,使學生明白人物在什麼情況下說什麼話該怎麼處理語速、語音和語調;三是補充訓練,使學生對如何運用好提示語有了一個很好的理解:符合人物的地位、個性和辦事目的'以及所處環境,爲學生作文中恰當用好提示語作了很好的指導。這真是一箭三雕。

草船借箭片斷賞析5

《草船借箭》一文寫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借造箭陷害諸葛亮,結果被諸葛亮用妙計挫敗的經過。文中當魯肅吃驚地問諸葛亮:如果曹兵出來,怎麼辦?諸葛亮笑着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在教學該文時,抓住這裏的笑字,於平淡處設疑──諸葛亮在笑誰?這一問題激起學生的濃厚興趣,他們圍繞笑字暢所欲言,課堂彰顯生命活力。教學片斷實錄如下:

師:你讀讀這句話,覺得諸葛亮在笑誰?

生:笑曹操。

師:你抓住文中哪一句話來體會?

生: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

師:好,你能聯繫課文來體會。這是一種諷刺的笑,輕蔑地笑。

(生齊讀:霧這樣大)

師:還在笑誰?

生:周瑜。

師:你從諸葛亮說的什麼話中體會到?

(生回答略。)

師:這是智慧的笑,這是勝利的笑。再讀──

生:霧這麼大

師:還在笑誰?

生:笑魯肅。他的害怕是多餘的。

師:這是寬厚的笑,幽默的笑。再讀──

生:霧這麼大

師:這一笑,包含了多少內容呀!他這一笑,早就算準了曹操不敢派兵出來,只會放箭如雨;早就算準了周瑜會敗在他的手下。這就是料事如神的諸葛亮,這就是神機妙算的諸葛亮,難怪周瑜聽了魯肅的話,說──

生: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簡評】

這個教學片斷中,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悟,各抒己見,有的說諸葛亮在笑曹操的多疑,有的說在笑周瑜的妒忌,有的說在笑魯肅的多餘擔心。剖析一笑,可揭示諸多人物的性格。在朗讀、感悟、討論、交流中,每一個學生髮表了自己獨特的見解,學生的感受、理解、欣賞、評價能力得到了綜合提高。真可謂談笑間,諸葛亮大智大勇、傲視羣雄的英雄本色顯露無遺,人物形象躍然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