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冊《反比例》說課稿「最新」

反比例是在學習了正比例跟正比例的圖像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反比例的意義並學會如何判斷兩個量是否成反比例。因爲學習過正比例,反比例的意義理解並不太困難,但是如何判斷兩個量是否成反比例就是學習難點,因爲學生經常會把正比例跟反比例混淆。本節課的學習重難點就是讓學生學會如何判斷兩個量是否成反比例。

六年級下冊《反比例》說課稿「最新」

  一、說教材

《反比例》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二單元第三課時的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正比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國小階段比例初步知識教學中的又一重要內容。

  二、說教學目標

以《新課改標準》爲依據,綜合國小數學教材編排意圖。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通過感知生活中的事例,使學生認識理解並掌握反比例的意義,能夠初步的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讓學生掌握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判斷推理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在教學中滲透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三、說教法

我在教學時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把學生由被動聽轉化爲主動學,放手讓他們主動去探索出新知識,最大限度地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使學生學到探究新知的方法,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如:通過直觀圖示,讓學生充分感知、比較、歸納、概括總結出反比例的意義,從而使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過度到抽象思維,採用引探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培養他們利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四、說學法設計

數學課堂教學中,不是老師單純地傳授知識,而是在老師的指引幫助下,讓學生自己獨立自主探究,又能與他人合作地學習。所以要把教法融於學法中,在學法中體現教法。本節課的教學實踐活動中,將採用以下基本的學習方法:

1、努力爲學生創設充足的觀察,分析、思考,探索、交流與合作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成反比例的量的特徵,得到必要的數學思維訓練,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充分體現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與引導者。

2、努力實現扶與放的和諧統一,共同構建有效課堂。學生能自己解決的決不包辦代替:學生可能完成的,充分相信學生,發揮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優點,讓學生有一個充分體驗成功展示自我的舞臺;學生有困難的,給予適當引導,拒絕無效探究,提高課堂效率。

  五、說教學流程

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上,分爲六步:

1、複習舊知,引入新知。課開始先出現3道判斷題,2道成正比例,1道不成正比例的題,起到複習舊知,引入新課的作用。

2、通過“遊長城”和“分果汁”兩個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在觀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自主發現其中的規律,並逐漸領會反比例的意義,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增強學生的主動性和自覺性,爲獲取新知奠定基礎。

3、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兩個表格概括它們的相同點,得出反比例的意義。在學生了解反比例意義後引導學生討論情境中成反比例量的原因,加深對新知的理解和消化。

4、在學生掌握了反比例的意義後,讓學生切實去判斷24頁的兩個表,加法表和乘法表中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做到學以致用。

練習判斷生活中的例子是否成反比例,加深對知識的掌握。

5、“有比較纔有鑑別”,把相類似的問題放在一起找出區別和聯繫,分清異同,通過對比的方法可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增強記憶效果。辯思理解同樣也是概念學習的好方法,在這裏學生又可學到一招。

6、總結全課,深化教學目標。

在老師的帶領下對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知識或易出錯的地方進行訂正、點撥,再次總結“今天你有些什麼收穫?”。最後,鼓勵學生一定要多動腦、勤思考、會應用、善於用轉化的思想來武裝自己的頭腦,用心思考,提高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