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時記趣》教案

  一、教學目標

《幼時記趣》教案

1、在教師指導下,學會正確的朗讀文言文。

2、讀懂全文,自學自悟幾種理解文言字詞的方法。

3、感受作者的“物外之趣”,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趣意識。

  二、教材分析

《幼事記趣》是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裏的第二篇精讀課文,它寫的是童年趣事,反映了作者懲罰強暴、同情弱小的純真童心和觀小爲大,想象奇特的童趣。本教案主要引導學生能借助註釋和詞典以及老師的適當點撥,準確、流暢、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識,品味充溢於字裏行間的童真童趣,在學會觀察、想象和聯想的基礎上,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三、教學設想

《幼事記趣》是一篇精讀文章,教師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生,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有更多的自由空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對於本課學習,我採用四步教學法:正確朗讀——習得知識——拓展延伸——遷移應用。我覺得這樣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循序漸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能力。在這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着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討論中培養團結合作精神,在質疑時引發學生求知慾,大膽探究。

  四、課時安排新課標第一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屏幕顯示圖片,提問:這是什麼?學生回答,是一塊石頭,又經仔細觀察,認爲象阿詩瑪。

一塊看似普通的石頭,經過仔細觀察,經過豐富的想象,就會發現它的審美價值。這說明,觀察和想象是很重要的。它能使世界變得豐富多彩,能使我們的生活充滿情趣。尤其是天真活潑的兒童,更能從豐富的的想象中獲得無窮無盡的樂趣。

今天,讓我們共同來學習一篇充滿想象力的文章——《幼時記趣》。(屏幕顯示標題)

  二、學會正確的朗讀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反覆誦讀,我們可以解決文言文語言上的問題。

1、先請大家齊讀,注意讀時要字正腔圓。所謂“字正”,就是字音準確;所謂“腔圓”,就是發音飽滿。(生齊讀)

2、朗讀還要注意抑揚頓挫。先聽老師讀第1段。(教師範讀)

(1)你們認爲應怎樣讀纔會有抑揚頓挫的效果?

明確:要注意停頓、要分出輕重、還要讀出感情。

(2)請學生試着注意停頓和輕重,讀給大家聽。(3個學生分讀2~4段)

(3)情感式朗讀,是朗讀的最高境界。要把蘊涵在字裏行間的情感讀出來。就本文而言,應該讀出什麼樣的感情?

明確:讀出愉悅、自豪的感情。

(4)請一位感情豐富、聲音甜美的同學爲我們朗讀這一篇文章。

  三、佈置作業

有感情的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第一次合作探究

1、全文共有4段,每個小組合力譯讀一段,要注意:①讀懂文章寫的內容;②你是怎麼讀懂的?你用了什麼方法?

(學生小組合作譯讀。教師巡迴參與。)

2、請同學們展示自己的成果吧!

(學生接龍翻譯。教師巧妙插話。)

3、在大家的合作解讀過程中,我們自己發現了很多方法,如查看法(查看註釋、工具書)、換加法(換詞、加字)、對照法(對照上下文進行推斷)等等。可見,文言文是不難學的。現在,讓我們充滿自信,再讀一遍課文。(生齊讀)

4、文言現象歸納

1、一詞多義。

觀:昂首觀之(看) 作青雲鶴觀(景象、景觀)

察:明察秋毫(看到、看清) 必細察其紋理(觀察)

神:定神細視(精神、注意力) 神遊其中(感受、想象力)

時:餘憶童稚時(時候) 故時有物外之趣(經常)

以:徐噴以煙(用) 以叢草爲林(介詞,把)

爲:項爲之強(因爲) 以叢草爲從(當做)

之:昂首觀之(代詞,它,指蚊子) 故時有物外之趣(助詞,的)

心之所向(位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項爲之強(代詞,指“昂首觀之”)

觀之正濃(代詞,指“二蟲”) 驅之別院(代詞,指“蛤蟆)

其:使其衝煙飛鳴(代詞,代蚊子) 常蹲其身(代詞,代自己)

神遊其中(代詞,代想象中的山林)

而:拔山倒樹而來(連詞,修飾作用)

舌一吐而二蟲盡爲所吞(連詞,表示承接關係)

2、省略句。

“鞭數十”應是“鞭之數十”,省略賓語。

“使與臺齊”應是“餘使目與臺齊”,省略主語、賓語。

3、固定句式。

作……觀:當作……看

以……爲:把……當作……

……爲所……:表示被動,譯爲“……被……”

  二、第二次合作探究

1、學生按小組合作探究。

(1)作者所說的“物外之趣”指哪些事情?

(2)怎麼理解“物外之趣”?說說作者這種“物種之趣”是怎麼樣產生的?

(3)你還有什麼問題?

2、文言文要反覆誦讀。下面請女生齊讀第1段,男生思考:哪一個詞語最能概括這篇文章的內容?(女生齊讀)

明確:大家從不同角度思考,找到不同詞語。不過我們從題目《幼時記趣》來看,文章主要還是寫“趣”,寫由觀察“藐小微物”來表現“物外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