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題分析與對策參考文

生物解題思維障礙分析與對策:信息提取失真

生物題分析與對策參考文

高中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把握時間,認真學習,爲將來的路奠定基礎,爲學子整理了“生物解題思維障礙分析與對策:信息提取失真”一文:

生物解題思維障礙分析與對策:信息提取失真

信息提取失真

信息提取失真是指學生不能從題目中最大限度地抽取出對解題有用的信息。通過審題過程提取解題信息,是解題的第一步,需要學生進行初步的分析與綜合的思維操作。學生審題過程中信息提取失真,主要表現爲題意誤解型和題意遺忘型。

(1)題意誤解型

當學生高度焦慮或粗心大意、注意力不集中時,時常人爲地歪曲題意。例如:一個具有兩對等位基因的精原細胞(AABb)經減數分裂形成的精子類型是()。A、4種;B、2種;C、2種或4種;D、6種。這樣一個問題,學生往往一看到基因型AaBb就認爲應選答案A。錯誤原因就在於他把題意理解爲:“一個生物體”而不是“一個精原細胞”。題意誤解有時與學生不應產生的問題類化有關。正確地進行問題類化是快速解題的前提,但是學生有時因爲題意誤解,把新問題歸入不應包含它的某類題型中,以致套用此類題型的一般解法,這勢必導致解題錯誤。例如:某四倍體植物的基因型爲AAaa,其配子基因型和比例如何?學生往往將多倍體的分離現象類化爲二倍體的分離,把答案寫成1AA∶2Aa∶1aa,從而導致解題錯誤。

(2)題意遺忘型

有時學生正確理解與記憶題意之後,在解題過程中卻忘了題意的部分內容,或增加了新的條件,這種憑想當然的臆造題意引發的解題錯誤稱爲題意遺忘型。例如:在營養豐富、水分充足、溫度適宜的黑暗密閉系統中培養着乳酸菌、酵母菌、草履蟲、蚯蚓、苔蘚等幾種生物,幾天後,還能生活的是()。

A、酵母菌和草履蟲;B、酵母菌和乳酸菌;C、苔蘚和蚯蚓;D、草履蟲和苔蘚。不少學生選A,其錯誤的原因是在思考問題時,沒有注意到“黑暗、密閉”這一隱含條件(無光、無氧)。題意遺忘的原因有兩種:其一,動機水平不足或過高。動機水平不足時,由於缺乏對前提條件的精細的認知加工,只是將它們不清晰、不穩定地保持在工作記憶中,因此,這些信息抗干擾性差而容易遺忘;另一方面,過高的動機水平將使背景知識的提取閾提高,並使思維的變通性、流暢性降低,這樣會使解題中提取前提條件時顧此失彼,也可能忽視考慮某些問題條件。其二,短時記憶能力較差,不能把從題目中獲得的條件信息清晰而準確地保持在頭腦中,由此很容易引起問題條件信息的丟失。

信息的提取是學生應用背景知識解題的前提,教師應十分重視教會學生提取信息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在教學中應注意:

1)培養審題習慣通過練習訓練和錯題分析評講,提高學生審題的自覺性。

2)教會審題方法要教給學生通過審題提取信息的方法。例如讀題、看題要仔細;重點、關鍵或難點要多讀幾遍;邊讀邊畫簡圖,把文字轉換爲圖形,從整體上把握問題等。

3)提高審題技能通過典型的練習訓練,培養學生審題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例如:讓學生接觸缺少信息、信息冗餘、信息隱蔽的題目,分析區別形似質異的題目,使學生逐步提高對題目中信息的敏感性。

生物解題思維障礙分析與對策:信息提取失真由整理提供,願考生學業有成。更多關於高中生物考試內容請關注【】

生物學:普通光學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學習沒有界限,只有努力了,拼搏了,奮鬥了,人生纔不會那麼枯燥無味。爲了幫助各位高中學生,整理了“生物學:普通光學顯微鏡的使用方法”一文:

生物學:普通光學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一)顯微鏡的主要構造

普通光學顯微鏡的構造主要分爲三部分:機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學部分。

1.機械部分

(1)鏡座:是顯微鏡的底座,用以支持整個鏡體。

(2)鏡柱:是鏡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連接鏡座和鏡臂。

(3)鏡臂:一端連於鏡柱,一端連於鏡筒,是取放顯微鏡時手握部位。

(4)鏡筒:連在鏡臂的前上方,鏡筒上端裝有目鏡,下端裝有物鏡轉換器。

(5)物鏡轉換器(旋轉器):接於棱鏡殼的下方,可自由轉動,盤上有3-4個圓孔,是安裝物鏡部位,轉動轉換器,可以調換不同倍數的物鏡,當聽到碰叩聲時,方可進行觀察,此時物鏡光軸恰好對準通光孔中心,光路接通。

(6)鏡臺(載物臺):在鏡筒下方,形狀有方、圓兩種,用以放置玻片標本,中央有一通光孔,我們所用的顯微鏡其鏡臺上裝有玻片標本推進器(推片器),推進器左側有彈簧夾,用以夾持玻片標本,鏡臺下有推進器調節輪,可使玻片標本作左右、前後方向的移動。

(7)調節器:是裝在鏡柱上的大小兩種螺旋,調節時使鏡臺作上下方向的移動。

①粗調節器(粗螺旋):大螺旋稱粗調節器,移動時可使鏡臺作快速和較大輻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調節物鏡和標本之間的距離使物象呈現於視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鏡時,先用粗調節器迅速找到物象。

②細調節器(細螺旋):小螺旋稱細調節器,移動時可使鏡臺緩慢地升降,多在運用高倍鏡時使用,從而得到更清晰的物象,並藉以觀察標本的不同層次和不同深度的結構。

2.照明部分

裝在鏡臺下方,包括反光鏡,集光器。

(1)反光鏡:裝在鏡座上面,可向任意方向轉動,它有平、凹兩面,其作用是將光源光線反射到聚光器上,再經通光孔照明標本,凹面鏡聚光作用強,適於光線較弱的時候使用,平面鏡聚光作用弱,適於光線較強時使用。

(2)集光器(聚光器)位於鏡臺下方的集光器架上,由聚光鏡和光圈組成,其作用是把光線集中到所要觀察的標本上。

①聚光鏡:由一片或數片透鏡組成,起匯聚光線的作用,加強對標本的照明,並使光線射入物鏡內,鏡柱旁有一調節螺旋,轉動它可升降聚光器,以調節視野中光亮度的強弱。

②光圈(虹彩光圈):在聚光鏡下方,由十幾張金屬薄片組成,其外側伸出一柄,推動它可調節其開孔的大小,以調節光量。

3.光學部分

(1)目鏡:裝在鏡筒的上端,通常備有2-3個,上面刻有5×、10×或15×符號以表示其放大倍數,一般裝的是10×的目鏡。

(2)物鏡:裝在鏡筒下端的旋轉器上,一般有3-4個物鏡,其中最短的刻有“10×”符號的爲低倍鏡,較長的刻有“40×”符號的爲高倍鏡,最長的刻有“100×”符號的爲油鏡,此外,在高倍鏡和油鏡上還常加有一圈不同顏色的線,以示區別。

在物鏡上,還有鏡口率(N.A.)的標誌,它反應該鏡頭分辨力的大小,其數字越大,表示分辨率越高,各物鏡的鏡口率如下表:

物鏡 鏡口率(N.A.) 工作距離(mm)

10× 0.25 5.40

40× 0.65 0.39

100× 1.30 0.11

表中的工作距離是指顯微鏡處於工作狀態(物象調節清楚)時物鏡的下表面與蓋玻片(蓋玻片的厚度一般爲0.17mm)上表面之間的距離,物鏡的放大倍數愈大,它的工作距離愈小。

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物鏡的放大倍數與目鏡的放大倍數的乘積,如物鏡爲10×,目鏡爲10×,其放大倍數就爲10×10=100。

(二)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1.低倍鏡的使用方法

(1)取鏡和放置:顯微鏡平時存放在櫃或箱中,用時從櫃中取出,右手緊握鏡臂,左一手托住鏡座,將顯微鏡放在自己左肩前方的實驗臺上,鏡座後端距桌邊1-2寸爲宜,便於坐着操作。

(2)對光:用拇指和中指移動旋轉器(切忌手持物鏡移動),使低倍鏡對準鏡臺的通光孔(當轉動聽到碰叩聲時,說明物鏡光軸已對準鏡筒中心)。打開光圈,上升集光器,並將反光鏡轉向光源,以左眼在目鏡上觀察(右眼睜開),同時調節反光鏡方向,直到視野內的光線均勻明亮爲止。

(3)放置玻片標本:取一玻片標本放在鏡臺上,一定使有蓋玻片的一面朝上,切不可放反,用推片器彈簧夾夾住,然後旋轉推片器螺旋,將所要觀察的部位調到通光孔的正中。

(4)調節焦距:以左手按逆時針方向轉動粗調節器,使鏡臺緩慢地上升至物鏡距標本片約5毫米處,應注意在上升鏡臺時,切勿在目鏡上觀察。一定要從右側看着鏡臺上升,以免上升過多,造成鏡頭或標本片的損壞。然後,兩眼同時睜開,用左眼在目鏡上觀察,左手順時針方向緩慢轉動粗調節器,使鏡臺緩慢下降,直到視野中出現清晰的物象爲止。

如果物象不在視野中心,可調節推片器將其調到中心(注意移動玻片的方向與視野物象移動的方向是相反的)。如果視野內的亮度不合適,可通過升降集光器的位置或開閉光圈的大小來調節,如果在調節焦距時,鏡臺下降已超過工作距離(>5.40mm)而未見到物象,說明此次操作失敗,則應重新操作,切不可心急而盲目地上升鏡臺。

2.高倍鏡的使用方法

(1)選好目標:一定要先在低倍鏡下把需進一步觀察的部位調到中心,同時把物象調節到最清晰的程度,才能進行高倍鏡的觀察。

(2)轉動轉換器,調換上高倍鏡頭,轉換高倍鏡時轉動速度要慢,並從側面進行觀察(防止高倍鏡頭碰撞玻片),如高倍鏡頭碰到玻片,說明低倍鏡的焦距沒有調好,應重新操作。

(3)調節焦距:轉換好高倍鏡後,用左眼在目鏡上觀察,此時一般能見到一個不太清楚的物象,可將細調節器的螺旋逆時針移動約0.5-1圈,即可獲得清晰的物象(切勿用粗調節器!)

如果視野的亮度不合適,可用集光器和光圈加以調節,如果需要更換玻片標本時,必須順時針(切勿轉錯方向)轉動粗調節器使鏡臺下降,方可取下玻片標本。

3.油鏡的使用方法

(1)在使用油鏡之前,必須先經低、高倍鏡觀察,然後將需進一步放大的部分移到視野的中心。

(2)將集光器上升到最高位置,光圈開到最大。

(3)轉動轉換器,使高倍鏡頭離開通光孔,在需觀察部位的玻片上滴加一滴香柏油,然後慢慢轉動油鏡,在轉換油鏡時,從側面水平注視鏡頭與玻片的距離,使鏡頭浸入油中而又不以壓破載玻片爲宜。

(4)用左眼觀察目鏡,並慢慢轉動細調節器至物象清晰爲止。

如果不出現物象或者目標不理想要重找,在加油區之外重找時應按:低倍→高倍→油鏡程序。在加油區內重找應按:低倍→油鏡程序,不得經高倍鏡,以免油沾污鏡頭。

(5)油鏡使用完畢,先用擦鏡紙沾少許二甲苯將鏡頭上和標本上的香柏油擦去,然後再用乾擦鏡紙擦乾淨。

(三)顯微鏡使用的注意事項

1.持鏡時必須是右手握臂、左手託座的姿勢,不可單手提取,以免零件脫落或碰撞到其它地方。

2.輕拿輕放,不可把顯微鏡放置在實驗臺的邊緣,以免碰翻落地。

3.保持顯微鏡的清潔,光學和照明部分只能用擦鏡紙擦拭,切忌口吹手抹或用布擦,機械部分用布擦拭。

4.水滴、酒精或其它藥品切勿接觸鏡頭和鏡臺,如果沾污應立即擦淨。

5.放置玻片標本時要對準通光孔中央,且不能反放玻片,防止壓壞玻片或碰壞物鏡。

6.要養成兩眼同時睜開的習慣,以左眼觀察視野,右眼用以繪圖。

7.不要隨意取下目鏡,以防止塵土落入物鏡,也不要任意拆卸各種零件,以防損壞。

8.使用完畢後,必須復原才能放回鏡箱內,其步驟是:取下標本片,轉動旋轉器使鏡頭離開通光孔,下降鏡臺,平放反光鏡,下降集光器(但不要接觸反光鏡)、關閉光圈,推片器回位,蓋上綢布和外罩,放回實驗臺櫃內。最後填寫使用登記表。(注:反光鏡通常應垂直放,但有時因集光器沒提至應有高度,鏡臺下降時會碰壞光圈,所以這裏改爲平放)

生物學:普通光學顯微鏡的使用方法由整理提供,願考生學業有成。更多關於高中生物考試內容請關注【】

大學聯考生物複習的四大訣竅

第一:夯實基礎。綜合的考查離不開基礎。在二輪中,應靜下心來把課本梳理一遍,加強和鞏固對的理解,並及時解決有疑問的點。在此基礎上自己構建一些知識網絡,提高,變課本知識爲自己的學問,這樣才能以不變應萬變。另外,對基本的實驗原理、實驗操作、實驗設計應有一個比較清楚的思路,這樣遇到具體的實驗題型才能臨陣不亂。

第二:回顧反思。在對知識進行系統整理的基礎上,將原先做過的及練習題整理出來,看看自己練習中出現錯誤的原因是什麼。如果是對知識的理解不準確造成的,可以督促自己去進一步理解知識;如果是審理不嚴造成的,應提醒自己加強審題,提高正確率。在此基礎上,認真對待每一次的測試,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

第三:精選精練。在距還有3個月的時間中,每個都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複習計劃。基礎好的同學,可以嘗試去做一些綜合能力較強的題目,以提高自己的應變能力,爭取拿高分 高中學習方法;基礎較差的同學,以基本題目的練習爲主,保證不丟基本分。

第四:關注熱點。關注社會熱點,關注生活,熟悉情景,在解題的時候就能較快地進入狀態,找到答案。比如:人類基因組計劃、基因工程、沙塵暴、生態農業、西部大開發、溫室效應、臭氧層的破壞、環境污染、物種絕滅與生物多樣性的銳減以及最近的瘋牛病、口蹄疫等等。並且嘗試着將這些情景與課本知識聯繫起來作一些解答。

高三生物複習重點知識點:新陳代謝與酶

大學聯考查分入口 大學聯考查分時間 大學聯考查分方式 大學聯考試題點評 各地大學聯考實用信息 大學聯考熱門專業 2012大學聯考分數線 2012年大學聯考作文題目

新陳代謝與酶

名詞:

1、酶:是活細胞(來源)所產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的一類有機物。大多數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合成酶的場所主要是核糖體,水解酶的酶是蛋白酶),也有的是RNA。

2、酶促反應:酶所催化的反應。

3、底物:酶催化作用中的反應物叫做底物。

語句:

1、酶的發現:①、1783年,意大利科學家斯巴蘭讓尼用實驗證明:胃具有化學性消化的作用;②、1836年,德國科學家施旺從胃液中提取了胃蛋白酶;③、1926年,美國科學家薩姆納通過化學實驗證明脲酶是一種蛋白質;④20世紀80年代,美國科學家切赫和奧特曼發現少數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高中地理。

2、酶的特點:在一定條件下,能使生物體內複雜的化學反應迅速地進行,而反應前後酶的性質和質量並不發生變化。

3、酶的特性:①高效性:催化效率比無機催化劑高許多。②專一性:每種酶只能催化一種或一類化合物的化學反應。③酶需要適宜的溫度和pH值等條件:在最適宜的溫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溫度和pH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會明顯降低。原因是過酸、過鹼和高溫,都能使酶分子結構遭到破壞而失去活性。

4、酶是活細胞產生的,在細胞內外都起作用,如消化酶就是在細胞外消化道內起作用的;酶對生物體內的化學反應起催化作用與調節人體新陳代謝的激素不同;雖然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它並不被消耗;酶大多數是蛋白質,它的合成受到遺傳物質的控制,所以酶的決定因素是核酸。

5、既要除去細胞壁的同時不損傷細胞內部結構,正確的思路是: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酶具有專一性,去除細胞壁選用纖維素酶使其分解。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應過程,溫度、酸鹼度都能影響酶的催化效率,對於動物體內酶催化的最適溫度是動物的體溫,動物的體溫大都在35℃左右。

6、通常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主要在適宜條件下才有活性。胃蛋白酶是在胃中對蛋白質的水解起催化作用的。胃蛋白酶只有在酸性環境(最適PH=2左右)纔有催化作用,隨pH升高,其活性下降。當溶液中pH上升到6以上時,胃蛋白酶會失活,這種活性的破壞是不可逆轉的。

2012大學聯考指南:熱門專業 高校收費標準 招生辦聯繫電話 估大學聯考分選大學 大學聯考錄取安排

生物解題技巧:四類題目各個擊破

一、 學選擇題解題技巧

1.正推法

正推法即根據題目的已知條件直接推論或計算出答案,然後再與題目中所給定的供選答案相對照,與之相同者既爲應選答案。通過計算來確定答案的選擇題或目標屬識記層次的選擇題多用這種解答。

【例1】一對錶現正常的夫婦第一胎生了一個白化病的兒子,那麼第二胎和第三胎都是白化病的機率是()

A1/4 B1/8 C1/16 D1/41/9

解析:白化病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根據正常正常♂

題目已知條件可簡單地寫出遺傳圖解,並推知每一 P A a × A a

胎是白化病孩子的機率是1/4。因此,第二胎和第三 ↓

胎都是白化病的機率應是1/4 ×1/4=1/16。 F1 白化病

答案:1/161/4

【例2】將無毛桃植株的枝條嫁接到有毛桃植株上。無毛桃植株的基因型爲AA,有毛桃植株的基因型爲aa,在自交的情況下,接上去的枝條上所結種子的胚細胞的基因型是()

AAa B AA和Aa CAA DAA和aa

解析:此題首先要弄清嫁接的概念,嫁接屬無性生殖,而無性生殖的特點是後代能保持親本的遺傳物質和遺傳性狀(一般情況下)。所以接上去的枝條其遺傳物質不變,基因型仍爲aa,那麼其自交情況下所結種子的胚細胞的基因型是aa。此題若不仔細分析,往往會以AA與aa雜交的情況處理,而誤選A。

答案:C

【例3】含有100個鹼基對的一個DNA分子片段,其中有60個胸腺嘧啶。如果連續複製2次,需要遊離的胞嘧啶脫氧核苷酸的數量是()

A60 B 80 C 120 D180

解析:根據題目已知條件,原來1個DNA分子片段中含有100個鹼基對(即200個鹼基),其中有60個胸腺嘧啶T,那麼胞嘧啶C的數量應爲40 個,即胞嘧啶脫氧核苷酸的數量應爲40個。1個DNA分子經過連續2次複製後,共產生4個子代DNA分子。因此,相應的4個片段中總共應含有160個胞嘧啶脫氧核苷酸。扣去原來1個DNA分子片段中40個胞嘧啶脫氧核苷酸,所需的遊離的胞嘧啶脫氧核苷酸的數量應是120個。

答案:C

2.反推法

反推法也叫代入法,即從供選答案出發反過來推導,結果與題意相符者既爲應選答案。這種方法多用於供選答案中含有較多信息的選擇題。

【例4】豌豆紅花對白花是顯性,下列各組親本雜交,能產生表現型相同而基因型不同的後代的親本組合是()

A純合白花與純合紅花 B純合紅花與純合紅花

C純合白花與雜合紅花 D雜合紅花與純合紅花

解析:此題用反推法來解,若親本組合是A,則後代表現型相同(都爲紅花)且基因型相同(都爲Rr),不合題意;若親本組合是B,則後代表現型相同(都爲紅花)且基因型相同(都爲RR),不合題意;若親本組合是C,則後代出現性狀分離,不合題意;只有當親本組合是D時,後代可以出現RR、Rr兩種基因型的個體,且表現型都爲紅花,符合題意。

答案:D

【例5】分子中含有一個磷酸基的物質是()

AATP和ADP BDNA和RNA

C ADP和RNA D脫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

解析:此題也適用反推法來解。逐項分析四個選項,只有D符合題目要求,因爲每個脫氧核苷酸分子和每個核糖核苷酸分子中都只有含有一個磷酸基。而1個 ATP分子中有三個磷酸基,1個ADP分子中有二個磷酸基;DNA和RNA是大分子物質,1個DNA或RNA分子中含有許多個磷酸基。

答案:D

3.排除法

排除法即根據題幹所給出的條件和提出的問題,將供選答案中不合理的答案逐個排除,剩下的就是應選答案。這種方法適合與多種形式的選擇題 。

【例6】下列哪一種生物的代謝類型在進化上有可能發生在能進行原始的光合作用的生物之前( )

A 紅色硫細菌 B 硝化細菌 C 酵母菌 D 藍藻

解析:原始的光合作用之前的生物代謝類型爲異養厭氧型。選項A的紅色硫細菌教材沒有提及,感到生疏;而其它3個選項中的生物代謝類型則較爲熟悉,可用排除法來解題。選項B的硝化細菌爲自養需氧型;選項C的酵母菌爲異養兼性厭氧型;選項D的藍藻爲自養需氧型。故可排除選項B、C、D。

答案:A

4.綜合分析法

對於一些不易直接判斷出正確答案的選擇題,常要進行細緻的分析、嚴謹的推理、正確的判斷纔可能得出正確的答案。這樣的方法稱爲綜合分析法。解答覆雜的選擇題多用此法。

【例7】對某植物測得下表數據:

30℃

15℃

一定光照10 h

黑暗下5 h

黑暗5 h

釋放O2640mg

釋放CO2220mg

釋放CO2110mg

若該植物處於白天均溫30℃,晚上均溫15℃,有效日照15h環境下,請預測該植物1d中積累的葡萄糖爲多少毫克?

A865 B1485 C315 D540

解析:植物1d中積累的葡萄糖應是白天光合作用積累量減去晚上呼吸作用分解量。(1)先求出該植物白天均溫30℃時、有效日照15h時光合作用積累量:

6O2~1C6H12O6 求出:

6×32 180 X=900(mg)

640×15/10 x

(2)再求出該植物晚上均溫15℃時呼吸作用分解量:

6CO2~1C6H12O6 求出:

6×44 180 y=135(mg)

110×(24-15)/5 y

(3)最後求出植物1d中積累的葡萄糖量:900-135=865(mg)

答案:A

二、 圖表曲線題的解題技巧【例1】下圖中橫軸表示細胞週期,縱軸表示一個細胞中的染色體或DNA分子的含量變化。請根據圖回答:

(1)有絲分裂細胞中染色體數目變化的是圖______,DNA分子數目變化的是圖___。

(2)減數分裂細胞中染色體數目變化的是圖______,DNA分子數目變化的是圖____。

(3)圖中a→b數目變化的原因是 ;c→d數目變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

解析:用座標軸表達分裂過程的物質量變,是將分裂各期的染色體、DNA分子由具體動態的行爲變化爲用座標軸中的曲線抽象化的一種表達形式。正確解答這類習題,就要對分裂過程中的染色體、DNA分子的變化規律有一個全面的理解,把所學的融會貫通地運用到解答題中去。這類習題對於培養學生的邏輯頗有幫助。

本題思維解析過程:首先要明確細胞分裂中DNA量的倍增發生在間期,且是逐漸完成的,反應到曲線的變化上是斜線,故可判斷A、C爲DNA分子量的變化曲線,而另外B、D則爲染色體數目的變化。其次是明確有絲分裂是生物體細胞增殖的方式,其DNA分子的含量和染色體數目在前後代之間保持不變,而減數分裂是生物產生有性生殖細胞的方式,其DNA分子的含量和染色體數目均爲體細胞的一半。以此判斷A、B爲有絲分裂的曲線圖,而C、D爲減數分裂的曲線圖。最後觀察a→b數目變化爲有絲分裂中染色體數目倍增,則原因是着絲點分裂;而c→d數目變化爲減數分裂中DNA分子含量的首次減半,則原因是減數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體的分開。

答案:(1)B A(2)D C(3)着絲點分裂,染色體數目暫時加倍減數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體分開,進入兩個子細胞中

【例2】如圖表示某種植物的非綠色器官在不同氧濃度下CO2的釋放量和O2吸收量的變化,請據圖回答:

(1)在外界氧濃度爲10?以下時,該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________。

(2)說明無氧呼吸強度與O2濃度之間的關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實線和虛線相交於C點,對於B、C點,以下敘述正確的有()

A.C點時,植物既進行無氧呼吸,又進行有氧呼吸

B.C點時,植物只進行有氧呼吸,此時無氧呼吸被完全抑制

C.B點時,無氧呼吸強度最弱

D.B點時,植物呼吸作用最弱

(4)AB段表示CO2釋放量減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當外界氧濃度爲4?~5?時,該器官CO2的釋放量相對值爲0.6,而O2的吸收量相對值爲0.4。此時,無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對值約相當於有氧呼吸的_____倍。

(7)由此可見,保存水果、蔬菜,應 ()

A.控制空氣流通,使氧濃度保持在10?

B.控制空氣流通,使氧濃度保持在5?

C.不讓空氣流通,抑制有氧呼吸

D.保持通風良好,抑制無氧呼吸

解析:解答此題首先必須知道該植物既能進行有氧呼吸又能進行無氧呼吸,用方程式表示如下:

C6H12O6+6O2+6H2O 6CO2 +12H2O +能量

C6H12O6 C2H5OH +2CO2 +能量

由上可知,有氧呼吸中O2的吸收量等於CO2的釋放量;無氧呼吸中只釋放CO2而不吸收O2。觀察曲線可知,在O2濃度小於10?時,O2的吸收量曲線低於CO2的釋放量曲線,表明植物既在進行有氧呼吸又在進行無氧呼吸。A點對應O2的吸收量爲零,則說明此時只進行無氧呼吸,B點時CO2的釋放量表現爲最低,則有機物的分解量最少,即呼吸作用最弱,此時無氧呼吸得到了的抑制而有氧呼吸還很弱。C點時兩曲線重合,O2的吸收量等於CO2的釋放量,則說明只進行有氧呼吸,而無氧呼吸受到了完全的抑制。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表示CO2總釋放量與O2吸收量的差值,即無氧呼吸釋放的CO2量,故它可代表無氧呼吸的強度。對於第6題,則可根據上述兩方程式加以計算。

答案:(1)無氧呼吸和有氧呼吸(2)無氧呼吸強度隨O2濃度的升高而逐漸減弱(3)B、D(4)O2濃度逐漸升高到5?時,無氧呼吸逐漸被抑制,而有氧呼吸仍十分微弱。(5)不同氧濃度下的無氧呼吸強度(6)1.5(7)B

【例3】左下圖的曲線Ⅲ表示莖伸長生長與植物生長素濃度的關係,如果將同樣濃度範圍的植物生長素施於側芽,則能代表它生長狀況的曲線是__________

解析:此題考查的是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及其特點(雙重作用的特點)。解答時必須明確側芽生長與生長素濃度的關係。(見右上圖)。生長素具有促進生長的作用,但同一濃度的生長素對植物的不同器官的作用是不同的,有時甚至作用是相反的。對側芽而言,生長素的作用表現爲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的現象。從右圖中我們可以看到:促進莖伸長生長的濃度對芽而言已是抑制性的濃度,所以此題中只有曲線Ⅰ表示了在該濃度範圍內與側芽生長相符合的情況。

答案:曲線Ⅰ

【例4】把人的少量血清注入家兔體內,家兔血清中會產生抗人血清抗原的抗體(如圖所示),然後把等量的兔血清分別與等量的人血清、狗血清、狒狒血清、黑猩猩血清混合,發生不同程度的沉澱(圖中黑色表示沉澱)。通過該實驗說明:

(1)兔血清中的抗體是在_______刺激下產生的,此抗體同______完全反應,發生沉澱。其他動物的血清與人血清相比,差別小的,產生沉澱就_______,反之則_______。

(2)由此可推知:黑猩猩、狒狒、狗與人的親緣關係由遠至近的排列順序是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是以圖的形式呈現實驗現象,主要應觀察試管內沉澱物的多少。在解答此題時,還應瞭解血清的概念和有關免疫凝聚反應的問題。血清是血液凝固後,血塊周圍透明液體,它與血漿的主要區別是不含纖維蛋白原。所以對家兔而言人的血清便是抗原,當異體蛋白進入兔體內時會刺激兔體內產生抗體。抗體具有專一性,當含人血清抗體的兔血清與人血清混合時,會發生100?的凝聚反應,產生沉澱。而其他動物的血清與含人血清抗體的兔血清混合,如果發生凝聚反應越強,沉澱越多,則說明這種動物的血清與人血清越相似,這種動物與人的親緣關係越近。反之則越遠。

答案:(1)人血清人血清多少(2)狗、狒狒、黑猩猩

【例5】右圖表示某水池生態系統三種不同生物種羣的生長和繁殖情況。試分析曲線圖,回答問題:

(1) 最可能爲種羣Ⅱ提供食物的是種羣____。

(2) 種羣________最可能是肉食動物。Ⅰ

(3) 種羣Ⅲ是_________________營養級。

(4) 三種羣的數量變化情況說明了生態系統在維持穩定性方面具有______________能力。

解析:本題注重了對圖形信息轉換能力的考查,能檢驗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觀察曲線的趨勢和走向,注意不同曲線間的聯繫。

生態系統中的各營養級的生物數量一般隨着營養級的升高而減少。因此,在一個生態系統中,生產者的數量一般是最多的,所以此圖中種羣Ⅲ最可能是生產者。從曲線的跟隨變化和生物個體數量來看,Ⅱ最可能是初級消費者,Ⅰ的曲線變化趨勢與相反,因此最可能是次級消費者,即肉食動物。生態系統中各營養級的生物數量處於動態的變化之中,生物間由於捕食而出現數量的彼此消長,着說明生態系統具有自動調節能力。

答案:(1)Ⅲ(2)Ⅰ(3)第一(4)自動調節

三.生物計算題的解題技巧

解析:已知有氧呼吸反應式 C6H12O6+6O2+6H2O 6CO2+12H2O+能量

無氧呼吸反應式 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

因爲O2的吸收量是6×22.4ml, 有氧呼吸放出的CO2的量爲6×22.4ml,而CO2的總放出量爲224ml,所以無氧呼吸放出的量爲4×22.4ml,即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放出的 CO2量的比爲6:4,因爲有氧呼吸1摩爾葡萄糖氧化分解放出6摩爾CO2,而無氧呼吸1摩爾葡萄糖氧化分解放出2摩爾CO2,所以,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所消耗葡萄糖比應爲1:2。因爲總共消耗了540mg葡萄糖,所以,有氧呼吸消耗了180mg葡萄糖,無氧呼吸消耗了360mg葡萄糖。

【例3】大氣中的氧氣與人的血紅蛋白的結合,要穿過幾層磷脂分子?

解析:大氣中的氧氣經過肺通氣和肺胞內的氣體交換,進入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結合,應依次穿過一層肺胞上皮細胞的兩層細胞膜,一層毛細血管上皮細胞的兩層細胞膜及一層紅細胞膜,共計5層膜10層磷脂分子。

【例4】果蠅體細胞有8條染色體。問:

(1)初級精母細胞中有同源染色體______對,次級精母細胞中同源染色體_______對;

(2)若有26個初級精母細胞,理論上產生________個次級精母細胞,產生________個精子細胞,每個精子細胞內染色體是__________條;

(3)若每個精子都與卵細胞結合,需________個卵細胞,它們由_______個卵原細胞分裂而產生,同時有_______個極體退化,消失極體與卵細胞的主要區別是前者__________少。

解析:(1)果蠅體細胞有8條染色體,同源染色體應該是4對,次級精母細胞是屬於減數第二次分裂時期,同源染色體已經分離,故爲0條;

(2)一個初級精母細胞經分裂一次形成兩個次級精母細胞,兩個次級精母細胞再分裂一次形成四個精子細胞,故26個初級精母細胞理論上產生26×2=52個次級精母細胞,26×4=104個精子細胞,精子細胞是經過減數分裂產生,細胞中染色體減半故是4條。

(3)一個精子與一個卵細胞結合,所以需要卵細胞104個。因爲一個卵原細胞經減數分裂可產生1個卵細胞、3個極體,所以104個卵細胞由104個卵原細胞產生,同時有312個極體產生,極體的細胞質含量較少。

答案:(1)4 0 (2)52 104 4 (3)104 104 314 細胞質含量

【例5】水稻的抗病基因(T)對不抗病(t)爲顯性,只要有一個T基因存在時,不管有多少個t基因,也會表現出抗病性狀。現用純種顯性與隱性親本雜交得到了F1,再用F1作下列各種實驗:

(1)用F1 與隱性親本測交,得到的測交後代再與隱性親本雜交,那麼所得到的後代的基因型比例與表現型的比例是怎樣的?_________________。

(2)F1自交後代得F2,挑選出F2中的抗病個體進行自交,那麼這種自交後代的抗病個體所佔比例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定濃度的秋水仙素處理F1幼苗得到四倍體,用相同的方法處理使隱性親本成爲四倍體,這兩種四倍體雜交所得到的後代的抗病與不抗病的比例是多少?___ ____。

(4)如果用上述方法使F1成爲四倍體後,讓其自交,那麼自交後代中的抗病與不抗病的比例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據題意可得:

P TT × tt

F1 Tt × tt

測交後代 Tt tt

Tt × tt tt × tt

第二次測交後代 Tt tt tt tt

所以基因型比例爲 Tt:tt=1:3

表現型比例爲 抗病:不抗病==1:3

(2)根據題意得:

F1 Tt

×

F2 TT Tt tt

1 : 2 : 1

× ×

F3 T T TT Tt tt

1 : 2 : 1

故抗病個體佔比例爲 1/3 + 2/3 ×3/4 = 5/6

(3)根據題意得:

F1 Tt tt

秋水仙素處理

F2 TTtt tttt

配子 TT Tt tt tt

1 : 4 : 1

F3 1 TTtt 4 Tttt 1 tttt

所以抗病個體(TTtt、Tttt)與不抗病個體(tttt)之比爲5 :1

(4)根據題意得:

F1 Tt

×

秋水仙素處理

F2 TTtt

F2配子

1 TT

4 Tt

1 tt

1 TT

1 TTTT

4 TTTt

1 TTtt

4 Tt

4 TTTt

16 TTtt

4 Tttt

1 tt

1 TTtt

4 Tttt

1 tttt

所以抗病個體與不抗病個體的比例爲35 :1

答案: (1) Tt :tt = 1:3 抗病:不抗病 = 1 :3(2) 5/6 (3)抗病 :不抗病 = 5 :1 (4)抗病 :不抗病 = 35 :1

四、開放性解題技巧

【例1】不能進食的病人,是否只能靠注射葡萄糖和生理鹽水以維持代謝平衡?,試用所學知識解釋其原因。

解析:該題的解答要認真比較水和無機鹽代謝及平衡的有關內容,找出其異同點,才能正確地回答。臨牀上將尿中鈉的排出規律概括爲:多進多排,少進少排,不進不排。鉀的排出則不同,即使在缺鉀的情況下,尿中仍有相當數量的鉀排出,臨牀上將鉀的排出規律總結爲:多進多排,少進少排,不進也排。因此,不能進食的病人 高中歷史,只靠注射葡萄糖和生理鹽水時,不能維持代謝平衡,應補充鉀。

答案:否,應補充鉀。因爲鉀的排出特點是:多進多排,少進少排,不進也排。所以,不能進食的病人除注入葡萄糖和生理鹽水外,還應及時補充鉀。

【例2】根據所學知識,說明嬰幼兒期蛋白質供應不良,會對嬰幼兒的生長髮育有何影響?

解析:解此題的關鍵有兩個,一是準確理解蛋白質的營養功能,另一方面是理解嬰幼兒發育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回答問題。

答案:首先,嬰幼兒期蛋白質供應不良,會導致嬰幼兒生長髮育遲緩、體重過輕,因爲蛋白質是構成機體組織、滿足生長髮育的主要原料,更爲嚴重的是會導致腦的重量減輕、腦細胞數量減少,並使皮層神經元的突觸數量少,因爲蛋白質也是構成腦組織、滿足腦發育的主要原料。

【例3】某地種、養殖品種及生產的某些因素如下表。請依據生態學原理,選擇種、養生物各兩種,設計一個良性循環的農業生態系統(以物質循環利用示意圖的方式展示)。

種植

玉米小麥棉花蘋果

養殖

豬雞牛鴨

施肥

農家肥化肥(25kg/畝)

蟲害

玉米螟粘蟲棉鈴蟲

農藥

適量

解析:解這類題目,首先找一個參照物(例南京古泉生態農場圖),應仔細觀察和認真思考,總結其特點,爲設計新的生態農業模式打下基礎,它吸納了各生物環節產生的廢物,輸出各生物環節所需要的營養和能量,實現了無廢物生產,所以,沼氣池和各生物之間幾乎都是雙箭頭,要注意圖中生物之間的聯繫,設計生態農業模式時應從生產者開始。

【例4】目前有關國家正在聯合實驗一項“人類基因組計劃”,這項計劃的目標是繪製4張圖,每張圖均涉及人類一個染色體組的常染色體和性染色體,具體情況如下:兩張圖的染色體上都標明人類全部的大約3~3.5萬個基因的位置(其中一張圖用遺傳單位表示基因間的距離,另一張圖用核苷酸數目表示基因間的距離);一張圖顯示染色體上全部DNA約30億個鹼基對的排列順序;還有一張是基因轉錄圖。參加這項計劃的六國科學家,他們在2002年初已將草圖初步完成。科學家認爲,人類基因組計劃對整個世界都會產生影響,你認爲完成“人類基因組計劃”有哪些意義?

解析:此題考查學生髮散思維及概括表達能力。學生可以從人類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研究生物進化;培育優良高等動植物品種;研究基因表達和調控機制等方面。回答:

答案:1.有利於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或與醫療有關,延年益壽。

2.有利於研究生物進化;或與起源、進化、親緣關係等相關。

3.有利於培育優良的動植物品種;或品種改良、基因改良、優生優育等。

4.有利於研究基因表達的控制機制。

高二會考試備考之生物複習攻略

對我們來講是一門新的學科,大家似乎還沒有完全適應和課程的方式,就迎來了生物的第一次大型。關於生物這部分,筆者根據近幾年來北京地區的期中以及高題,做了簡要的總結,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

生物的物質基礎。究竟神祕的生物是由那些物質構成的呢?必修一中第一章和第二章告訴我們原來生物是由兩類物質組成的即無機物和有機物,期中無機物包括水和無機鹽,而有機物包括糖、脂質、蛋白質還有核酸。

水和無機鹽的考點:1.自由水和結合水的功能。在這裏考的較多的就是自由水/結合水的比值問題。2.無機鹽的`存在形式。無機鹽在細胞中以離子狀態存在。3.無機鹽的功能。幾種非常重要的無機鹽離子的具體功能 高中數學,如鎂離子是葉綠素的組成成分,鈣離子的作用是牙齒和骨骼的組成成分,還有抑制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可能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

有機物考點:1.元素組成。可能出現選擇題,如例1所示。2.功能。大家要掌握,糖是能源物質,脂肪是儲能物質,蛋白質生命活動承擔者,核酸是遺傳信息的攜帶者。這部分知識,出題形式多樣,如例2所示。3.蛋白質。蛋白質部分是我們期試的重難點,同時也是的重點。其中氨基酸的通式、氨基酸的連接方式、計算、蛋白質的功能以及蛋白質種類多樣性的原因,都是非常重要的考點。期中計算部分是必考內容,可能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也可能以大題的形式出現。大家要掌握氨基數目、肽鍵數目和肽鏈數目三者之間的關係。4.核酸和蛋白質的機構。核苷酸和氨基酸的結構,也是重點考察內容。

例1:有人對某種有機小分子的樣品進行分析,發現含有C、H、O、N、P等元素,這種有機小分子可能是:

A核酸B氨基酸C蛋白質D核苷酸

分析:首先,題幹中說是有機小分子,我們要排除A和C,因爲它們都屬於大分子物質。其次,只有D核苷酸含有P元素,所以我們選擇D

答案:D

例2:醫生給低血糖休克病人靜脈注射50%的葡萄糖溶液,目的是:

A、供給全面營養B、供給能源

C、供給水分D、維持細胞滲透壓

分析:糖是能源物質,所以選擇B、供給能源。

答案:B

細胞的結構和功能。這是第三章的主要內容。主要包括細胞膜、細胞器以及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這部分知識是重點,大家要秉着一個原則就是“結構決定功能”來。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區別也是一個考點。這部分知識主要考察大家的是對圖的理解。大學聯考大綱中也明確指明要有對圖形的理解,大學聯考也會重點考察。說到一種細胞器,首先你的腦海當中要有它的樣子,同時,它的結構以及具體功能。細胞當中的8種細胞器,大家可以按照分泌蛋白的產生爲線索進行,在這裏無需贅言。

細胞的代謝。第四章和第五章主要介紹了細胞的代謝。主要包括:1.物質的跨膜運輸方式,對小分子物質而言有自由擴散、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三種跨膜方式,我們要掌握各種方式是否需要載體以及能量。2.酶與ATP考點。(1)酶的特性。即高效性、專一性以及酶的反應條件溫和。(2)酶的反應條件即受溫度以及PH值的影響。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考點。這是階段的重難點,往往兩個過程出現在一道題當會考察大家。(1)關於過程的考察,大家要注意過程中物質的變化以及能量的變化。(2)場所的考察,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每個階段發生的場所,這是必考內容。(3)影響因素以及應用。也可能出一道小題考察大家。

細胞的增殖。第六章內容幾乎是我們接觸到最難理解的過程,首先,細胞增殖發生在細胞內,過程複雜,又很難。細胞增殖的方式多種,比如有絲分裂,無絲分裂以及減數分裂,期中有絲分裂是較爲常見的一種。細胞的分化,細胞的全能性,以及有絲分裂這是非常重點的內容,細胞衰老、凋亡和癌變作爲一般考察。

有絲分裂考點:1.細胞週期的概念。細胞週期的起點是上一次分裂結束時,也就是出現兩個子細胞了開始,到下一次分裂結束時爲止。2.有絲分裂過程。主要以計算題的形式出現。主要考察DNA數目以及染色體數目的變化。大家首先要明確,查染色體的數目,我們只查着絲點的數目,不看其他。而有絲分裂的過程中,每一階段的特點結合圖像,大家也要掌握。這一部分的分值不會低,選擇題,識圖題都有可能。3.有絲分裂的意義。

大學聯考生物學知識要點的自我梳理(五)

1 生態因素

1.1 生態因素的概念:

環境中影響生物的 、 和 等的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兩大類。

1.4 生態因素的綜合作用

環境中的各種生態因素對生物體是同時共同起作用的。在分析某種生物的環境條件時,既要分析各種生態因素的 作用,又要找出其中的起 作用的因素。

2 種羣

2.1 種羣——物種存在的基本形式

2.4 調查種羣密度的方法

用 法可調查草地中某種雙子葉植物的種羣密度;

用 法可調查有趨光性的昆蟲的種羣密度;

而動物的種羣密度的調查,常常採用用 法。

3 羣落

3.1 羣落是指同一時間內,聚集在 中各種生物 的集合。

3.2 羣落的 組成是區分不同羣落的重要特徵。不同羣落的 數目是有差別的。

羣落中 的多少稱爲豐富度。

3.3 羣落的空間結構

垂直結構:大多數羣落都具有明顯的 現象。植物的羣落的垂直結構顯著提高了羣落利用 等會見資源的能力,又爲 動物創造了多樣的 。

水平結構:由於地形的變化、 和鹽鹼度的差異、光照的不同,生物自身生

長特點的不同,不同地段分佈着不同的 。

3.4 羣落的演替

隨着時間的推移,一個羣落被另一個羣落 的過程,就叫做演替。

演替的類型可分爲 演替和 演替(如過度砍伐的森林進行的演替)。

4 生態系統的主要類型

生態系統是指由 與它的無機環境通過 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

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 ,她是指地球上的全部 及其 的總和,。

分 布

主 要 特 點

動植物種類

生態效益

森林生態系統

溼潤或

較溼潤地區

喬木爲主;樹棲、攀援動物多

地球之“肺”

草原生態系統

乾旱地區,

年降雨量較少

草本植物爲主;齧齒動物特多

調節氣候、

防風固沙等

海洋生態系統

佔地球表面積

的71%

浮游植物小、多動物種類很多

調節全球氣候、蘊藏豐富資源

溼地生態系統

沼澤、河流、湖泊、沿海灘塗等

動植物多,珍稀水禽繁殖地

地球之“腎”

農田生態系統

人類居住地

較少的栽培植物和飼養動物

僅提供人類的

主要衣食

城市生態系統

人口集中住地

動植物極少

干擾其它生態系

5 生態系統的結構

5.1 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非生物成員:物質包括 等;能量是指 。

三大生物成員:

生產者:生態系統的主要成分;合成代謝的類型是 ;主要是 。

消費者:可加快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合成代謝的類型是 ;包括各類動物。按照動物取食方式的不同,可分爲 → → 等。

分解者:生態系統的 的成分;合成代謝的類型是 ;包括各種腐生生物,如 等。

5.2 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食物鏈和食物網

食物鏈的概念:在生態系統中,高中生物之間由於 關係而形成的一種聯繫。

請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生態學諺語爲例,嘗試確定各種生物成員在食物鏈中的營養級別。

與生態系統基本功能的關係:

食物網是由許多食物鏈彼此相互交錯連接成的複雜營養結構,是生態系統保持 的重要條件。

6 生態系統的基本功能和穩定性

6.1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6.1.1生態系統中能量的 、 、 和 的過程,稱之爲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6.1.2 能量流動的過程

地球上幾乎所有的生態系統所需要的能量都來自 。能量流動的起點主要開始於綠色植物的 作用。

能量流經生態系統的食物鏈時,每一營養級所同化的能量都有三個去向:①

林德曼的研究發現,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具有兩個明顯的特點:

請簡要解釋“一山不能容二虎”的生態學涵義:

研究能量流動的實踐意義:

6.2 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包括碳循環、氮循環和硫循環等)

組成生物體的 等元素,都不斷進行着從 到 ,又從 到 的循環過程,稱之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碳在生態系統中循環的主要形式是: 。循環的過程是通過 從無機環境進入羣落,通過 從羣落迴歸無機環境。

6.3 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關係是 。

6.4 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

生態系統中的信息包括 信息、 信息和行爲信息。這些信息的傳遞,保證了生物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有利於生物 的繁衍還能調節生物的 關係,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

6.5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生態系統所具有的保持恢復自身 相對穩定的能力,叫做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生態系統之所以能維持相對穩定,是由於生態系統具有 能力。這種能力的基礎是生態系統中普遍存在的 調節機制。這種能力的大小,又取決於生態系統成分的 性和營養結構的 性。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包括 穩定性和 穩定性。不同生態系統在兩種穩定性的表現上有一定的差別。生態系統在受到不同干擾後,其恢復速度和恢復時間也是不一樣的。

生物圈穩態的自我維持,從能量角度來看, 是生物圈維持正常運

轉的動力;從物質方面來看, 是生物圈賴以存在的物質基礎;此外,生物圈還具有 的自我調節能力。

7 生態環境的保護

浩瀚宇宙中,只有一個地球!她是生命的搖籃,她是人類共同的家園!

7.1 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人口的劇烈增長,在消耗大量 的同時,加劇了對 的污染,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和 。

7.2 關注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

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主要包括:全球氣候變化、 短缺、 層的破壞、

、土地 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樣性銳減等。

此外,生態環境問題還應該包括:有害物質(如殺蟲劑、重金屬、大量使用的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污染、水體富營養化帶來的“赤潮”和“水華”等現象。

7.3 保護生物多樣性

生物圈內所有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它們所擁有的 以及各種各樣的 ,共同構成了生物的多樣性。它包括 多樣性(分子水平)、 多樣性(個體水平)和 多樣性(羣體水平)。

生物多樣性的價值一般概括爲三方面: 價值、 價值和 價值。

我國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可以概括爲: 保護和 保護。

保護生物多樣性,關鍵是要協調好 的關係,對自然資源的 利用是最好的保護。

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是人類面對全球性的生態環境問題,有識之士提出的新的發展觀。

可持續發展的含義是 “在 的情況下,滿足我們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 、 、 的持久而協調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