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物理的方法與技巧

審題要仔細,關鍵字眼不可疏忽

學好物理的方法與技巧

審題時一定要仔細,尤其要注意一些重要的關鍵字眼,不要以爲是"容易題""陳題"就一眼帶過,要注意"陳題"中可能有"新意"。也不要一眼看上去認爲是"新題、難題"就畏難而放棄,要知道"難題"也只難在一點,"新題"只新在一處。由於疏忽看錯題或畏難輕易放棄都會造成很大的遺憾。

物理過程的分析要注意細節,要善於找出兩個相關過程的連接點(臨界點)

對於一個複雜的物理問題,首先要根據題目所描述的情景建立正確的物理模型,然後對物理過程進行分析,對於多過程的物理問題,考生一定要注意分析物理過程的細節,弄清各個過程的運動特點及相關聯繫,找出相關過程之間的物理量之間的關係,做到了這一點,也就找到了解題的突破口,難題也就變得容易了。

答題要規範,得分有技巧

從這幾年的評卷來看,很多學生由於答題不規範,沒有相應的應考技巧,導致丟失了很多應得之分,有些學生失分情況相當嚴重,一科達20分以上,其中不乏一些較好的學生。爲避免這種情況,特別注意以下情形:

《機械能》中的幾個常見問題

一、有關變力功的計算:

1. 轉化模型求變力的功

例一:人在A點拉着繩通過一定滑輪吊起質量m=50kg的物體,如圖所示,開始繩與水平方向夾角爲60°,當人勻速提起重物由A點沿水平方向運動S=2m,而到達B點,此時繩與水平方向成30°角,求人對繩的拉力做了多少功?

分析與解:人對繩的拉力大小雖然始終等於物體的重力,但方向卻時刻在變,而已知的位移S又是人沿水平方向走的距離,所以無法利用W=FScosθ 直接求拉力的功,若轉換研究對象,以物體G爲對象,其動能的增量即人對物體做的功。這種轉換研究對象的方法是求變力的一條有效途徑。

設滑輪距地面的高度爲H,

則:

人由A走到B的過程中,重物G上升的高度ΔH等於滑輪右側繩子增加的長度,即:

人對繩做的功:W=FS=GΔH 代入數據得:W=732 J。

例二:把長爲L的鐵釘釘入木板中,每打擊一次給予的能量爲E0,已知釘子在木板中遇到的阻力與釘子進入木板的深度成正比,比例係數爲K,問:把此釘子全部打入木板中,需要打擊多少次?

分析與解:在釘子進入木板的過程中,釘子把獲得的能量用來克服阻力做功,而阻力爲變力,因此要求出這個力的功,可採用平均值來求。又因爲釘子所受的阻力與釘子進入木板的深度成正比,即:F=Kx,

所以,其平均值 ,F1=0,F2=KL,

克服阻力所做的功:

由能量守恆: , 所以:

方法二:本題中因所受的阻力與釘子進入木板的深度成正比,類似於彈簧的彈力(F=kx),因此,克服阻力所做的功,可轉化爲彈簧模型,即阻力所做的功,可等效認爲轉化爲彈簧的彈性勢能。

,即可得出同樣的結論:。

2. 巧用結論求變力的功

結論的引入及證明:

例三:物體靜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先對物體施加一個水平向右的恆力F1,立即再對它施加一個水平向左的恆力F2,又經t秒後,物體回到出發點,在這一過程中,F1、F2分別對W1、W2間的關係是

A. W1= W2 B. W2= 2W1 C. W2= 3W1 D. W2= 5W1

分析與解:如圖所示,AB段物體受的作用力爲F1,BCD段物體受作用力F2,設向右爲正方向,AB=S,

則AB段物體的加速度:

B點的速度:

BCD段物體的加速度:

綜合以上各式有:

A到B過程中F1做正功,BCD過程中因位移爲0,F2的總功爲0,B到D過程F2做正功,即,

∴ ,故正確選項爲C。

練習1: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靜止的物體,現以水平恆力推這一物體,作用一段時間後,換成相反方向的恆力推這一物體,當恆力乙與恆力甲作用時間相同時,物體恰回到原處,此時物體的動能爲32J,則在整個過程中,恆力甲做的功等於_____________,恆力乙做的功等於_______________。

利用上述結論有:

又因爲:

∴ J,J

二、功能關係的應用

1. 功能關係的簡單應用

例四:將一個小球豎直向上拋,初動能爲100J,上升到某一高度時動能減少80J,機械能損失20J,設阻力大小不變,那麼小球回到拋出點時的動能爲:

A. 20J B. 40J C. 50J D. 80J

分析與解:物體機械能的損失是因爲克服阻力做功,即當機械能減少20J時,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爲20J,動能的減少是因爲合外力做功,當動能減少80J時,克服重力做功爲80-20=60J。因此過程中位移相同,所以: ,物體上升到最高處時,動能爲0,則克服重力和阻力分別做功75J和25J,同理在下落過程中克服阻力做功爲25J。在整個過程中重力做功爲0,克服阻力做功爲25+25=50J,則回到原出發點時,物體的動能爲100J-50J=50J。

正確答案爲:C

練習2:一物體以150J的初動能從傾角爲θ 的斜面底端沿斜面向上做勻減速運動,當它的動能減少100J時,機械能損失了30J,物體繼續上升到最高位置時,它的重力勢能增加__________J,然後物體從最高位置返回原出發點時與放在斜面底端垂直斜面的擋板發生碰撞(碰撞過程中無機械能損失)後,物體又沿斜面向上運動,物體第二次上升時重力勢能增加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_J。

答案:105J,15J。

2. 功能關係的綜合問題。

例五:如圖所示,水平傳送帶AB長L=8.3m,質量爲M=1kg的木塊隨傳送帶一起以V1=2m/s勻速運動(傳送帶的傳送速度恆定),木塊與傳送帶的動摩擦因數m =0.5,當木塊運動至最左端A點時,一顆質量爲m=20g的子彈以V0=300 m/s水平向右的速度正對射入木塊並穿出,穿出速度V=50 m/s,以後每隔1s就有一顆子彈射向木塊,設子彈射穿木塊的時間極短,且每次射入點各不相同,取g =10 m/s2,求:

(1)在被第二顆子彈擊中前,木塊向右運動離A點的最大距離?

(2)木塊在傳送帶上最多能被多少顆子彈擊中?

(3)從第一顆子彈射中木塊到木塊最終離開傳送帶的過程中,子彈、木塊和傳送帶這一系統所產生的熱能是多少?

分析與解:

(1)第一顆子彈射入木塊過程中系統動量守恆,以向右的方向爲正方向,有:

, 解得:

木塊受向左的摩擦力,以V1′向右作勻減速運動其加速度:

則木塊速度減小到0所用時間爲:

解得:t1=0.6s<1s

所以,木塊在被第二顆子彈擊中前向右運動離A點最遠時,速度爲0,移動距離爲

解得S1=0.9m

(2)在第二顆子彈射中木塊前,木塊再向左作加速運動,

時間:t2=1s-0.6s=0.4s

速度增大爲:

向左移動的位移爲:

所以兩顆子彈射中木塊的時間間隔內,木塊總位移,方向向右。

第16顆子彈擊中前,木塊向右移動的位移爲

第16顆子彈擊中後,木塊將會再向右先移動0.9m,總位移爲0.9m+7.5m=8.4m>8.3m

木塊將從B端落下。木塊在傳送帶上最多能被16顆子彈擊中。

(3)第一顆子彈擊穿木塊過程中產生的熱量爲:

J

木塊向右減速運動過程中相對傳送帶的位移爲

產生的熱量

木塊向左加速運動過程中相對傳送帶的位移爲

產生的熱量

第16顆子彈射入後木塊滑行時間爲t3,有

解得t3=0.4s

木塊與傳送帶的相對位移爲

產生的熱量

所以,全過程中產生的熱量

總之,在解答機械能一章有關功的計算及功能的轉化關係時,要特別注意力做了功,必有能量發生轉化,把握力的功與能量轉化之間的關係,正確列出相應的等式,求出待求的物理量。

高一物理教案 向心加速度

1.理解速度變化量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

2.知道向心加速度和線速度、角速度的關係式.

3.能夠運用向心加速度公式求解有關問題.

4.體會速度變化量的處理特點,體驗向心加速度的導出過程,領會推導過程中用到的方法,啓發、引導.自主閱讀、思考,討論、交流成果.

情感、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和分析問題的,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熱情,樂於學習的品質.特別是“做一做”的實施,要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體會的喜悅.

教學重點 理解勻速圓周運動中加速度的產生原因,掌握向心加速度的確定方法和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 向心加速度方向的確定過程和向心加速度公式的推導與應用.

學法指導 自主閱讀、合作探究、精講精練、

教學準備 用細線拴住的小球

教學設想 導學→學生初步瞭解本節內容→合作探究→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典型例題分析→鞏固知識→達標提升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做曲線運動的物體速度一定是變化的.即使是我們上一堂課研究的勻速圓周運動,其方向仍在不斷變化着.換句話說,做曲線運動的物體,一定有加速度.圓周運動是曲線運動,那麼做圓周運動的物體,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伺寒確定呢?

教 學 過 程

師 生 互 動 補充內容或錯題訂正

任務一 預習導學

(認真閱讀教材p13-p15,獨立完成下列問題)

1、請同學們看兩例:

(1)圖1中的地球受到什麼力的作用?這個力可能沿什麼方向?

(2)圖2中的小球受到幾個力的作用?這幾個力的合力沿什麼方向?

2、請同學們再舉出幾個類似的做圓周運動的實例,並就剛纔討論的類似問題進行說明.

3、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所受的力或合外力指向圓心,所以物體的加速度也指向圓心.在理論上,分析速度方向的變化,可以得出結論:“任何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的加速度方向都指向 ”

4、進一步的分析表明,由a=△v/△可以導出向心加速度大小的表達式:

aN= , aN=

任務二 合作探究

1、速度變化量

請在圖中標出速度變化量△v

2、向心加速度方向理論分析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18頁“做一做”欄目,並思考以下問題:)

(1)在A、B兩點畫速度矢量vA和vB時,要注意什麼?

(2)將vA的起點移到B點時要注意什麼?

(3)如何畫出質點由A點運動到B點時速度的變化量△V?

(4)△v/△t表示的意義是什麼?

(5)△v與圓的半徑平行嗎?在什麼條件下.△v與圓的半徑平行?

(6)△v的延長線並不通過圓心,爲什麼說這個加速度是“指向圓心”的?

3、學生思考並完成課本第19頁“思考與討論”欄目中提出的問題:

從公式an= v2/r看,向心加速度an與圓周運動的半徑r成反比;從公式an=ω2r看,向心加速度an與半徑r成正比。這兩個結論是否矛盾?請從以下兩個角度討論這個問題。

(1)在y=kx這個關係中,說y與x成正比,前提是什麼?

(2)自行車的大齒輪、小齒輪、後輪三個輪子的半徑不一樣,它們的邊緣有三個點A、B、C,其中哪些點向心加速度的關係是用於“向心加速度與半徑成正比”,哪些點是用於“向心加速度與半徑成反比”?作出解釋

例:如圖所示,一個大輪通過皮帶拉着小輪轉動,皮帶和兩輪之間無相對滑動,大輪的半徑是小輪半徑的2倍,大輪上的一點S離轉動軸的距離是半徑的1/3。當大輪邊緣上的P點的向心加速度是0.12m/S2時 高一,大輪上的S點和小輪邊緣上的Q點的向心加速度各爲多大?

練習:如圖,A、B、C三輪半徑之比爲3∶2∶1,A與B共軸,B與C用不打滑的皮帶輪傳動,則A、B、C三輪的輪緣上各點的線速度大小之比爲______,角速度大小之比爲________,轉動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爲__________.

任務三 達標提升

20XX屆高三物理:勻速直線運動

知識點複習

一、基本概念

1、質點:用來代替物體、只有質量而無形狀、體積的點。它是一種理想模型,物體簡化爲質點的條件是物體的形狀、大小在所研究的問題中可以忽略。

2、時刻:表示時間座標軸上的點即爲時刻。例如幾秒初,幾秒末,幾秒時。

時間:前後兩時刻之差。時間座標軸上用線段表示時間,例如,前幾秒內、第幾秒內。

3、位置:表示空間座標的點。

位移:由起點指向終點的有向線段,位移是末位置與始位置之差,是矢量。

路程:物體運動軌跡之長,是標量。

注意:位移與路程的區別.

4、速度:描述物體運動快慢和運動方向的物理量,是位移對時間的變化率,是矢量。

平均速度:在變速直線運動中,運動物體的位移和所用時間的比值,v=s/t(方向爲位移的方向)

瞬時速度:對應於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爲物體的運動方向。

速率:瞬時速度的大小即爲速率;

平均速率:質點運動的路程與時間的比值,它的大小與相應的平均速度之值可能不相同。

注意:平均速度的大小與平均速率的區別.

【例1】物體M從A運動到B,前半程平均速度爲v1,後半程平均速度爲v2,那麼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v1+v2)/2B.C.D.

解析:本題考查平均速度的概念。全程的平均速度,故正確答案爲D

5、加速度:描述物體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a=△v/△t(又叫速度的變化率),是矢量。a的方向只與△v的方向相同(即與合外力方向相同)。

點評1:

(1)加速度與速度沒有直接關係:加速度很大,速度可以很小、可以很大、也可以爲零(某瞬時);加速度很小,速度可以很小、可以很大、也可以爲零(某瞬時)。

(2)加速度與速度的變化量沒有直接關係:加速度很大,速度變化量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加速度很小,速度變化量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加速度是“變化率”――表示變化的快慢,不表示變化的大小。

點評2:物體是否作加速運動,決定於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關係,而與加速度的大小無關。加速度的增大或減小隻表示速度變化快慢程度增大或減小,不表示速度增大或減小。

(1)當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時,物體作加速運動,速度增大;若加速度增大,速度增大得越來越快;若加速度減小,速度增大得越來越慢(仍然增大)。

(2)當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反時,物體作減速運動,速度減小;若加速度增大,速度減小得越來越快;若加速度減小,速度減小得越來越慢(仍然減小)。

【例2】一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某時刻速度大小爲4m/s,經過1s後的速度的大小爲10m/s,那麼在這1s內,物體的加速度的大小可能爲

解析:本題考查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經過1s後的速度的大小爲10m/s,包括兩種可能的情況,一是速度方向和初速度方向仍相同,二是速度方向和初速度方向已經相反。取初速度方向爲正方向,則1s後的速度爲vt=10m/s或vt=-10m/s

由加速度的定義可得

m/s或m/s。

答案:6m/s或14m/s

點評:對於一條直線上的矢量運算,要注意選取正方向,將矢量運算轉化爲代數運算。

6、運動的相對性:只有在選定參考系之後才能確定物體是否在運動或作怎樣的運動。一般以地面上不動的物體爲參照物。

【例3】甲向南走100米的同時 高中政治,乙從同一地點出發向東也行走100米,若以乙爲參考系,求甲的位移大小和方向?

解析:如圖所示,以乙的矢量末端爲起點,向甲的矢量末端作一條有向線段,即爲甲相對乙的位移,由圖可知,甲相對乙的位移大小爲m,方向,南偏西45°。

點評:通過該例可以看出,要準確描述物體的運動,就必須選擇參考系,參考系選擇不同,物體的運動情況就不同。參考系的選取要以解題方便爲原則。在具體題目中,要依據具體情況靈活選取。下面再舉一例。

【例4】某人划船逆流而上,當船經過一橋時,船上一小木塊掉在河水裏,但一直航行至上游某處時此人才發現,便立即返航追趕,當他返航經過1小時追上小木塊時,發現小木塊距離橋有5400米遠,若此人向上和向下航行時船在靜水中前進速率相等。試求河水的流速爲多大?

解析:選水爲參考系,小木塊是靜止的;相對水,船以恆定不變的速度運動,到船“追上”小木塊,船往返運動的時間相等,各爲1小時;小橋相對水向上遊運動,到船“追上”小木塊,小橋向上遊運動了位移5400m,時間爲2小時。易得水的速度爲0。75m/s。

二、勻速直線運動

1.定義:,即在任意相等的時間內物體的位移相等.它是速度爲恆矢量的運動,加速度爲零的直線運動。

2.圖像:勻速直線運動的s-t圖像爲一直線:圖線的斜率在數值上等於物體的速度。1 2 下一頁 尾頁

學好高二物理的意見和建議

一、首先要改變觀念,好,並不一定會好。 相對比較淺顯,並且內容也不多,更易於掌握。再加上後期,通過大量的練習,通過反覆強化訓練,提高了熟練程度,可使物理成績有大幅度提高。但分數高並不等於物理學得好、會學物理。如果物理的沒有培養起來,再加上沒有好的,那是很難學好物理的。所以,首先應該改變觀念,物理學得好,物理並不一定會學得好。所以應降低起點,從頭開始。

二、應培養學習物理的濃厚興趣。 興趣是的動因之一,興趣是強烈而又持久的學習動機,興趣是學好物理的潛在動力。培養興趣的途徑很多,從角度:應注意到物理與日常生活、生產、現代科技密切聯繫,息息相關。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的物理現象,用到了很多的物理知識,如:說話時,聲帶振動在空氣中形成聲波,聲波傳到耳朵,引起鼓膜振動,產生聽覺;喝開水時、喝飲料時、鋼筆吸墨水時,大氣壓幫了忙;走路時,腳與地面間的靜摩擦力幫了忙,行走過程中就是由一個個傾倒動作連貫而成;淘米時除去米中的雜物,利用了浮力知識;一根直的筷子斜插入水中,看上去筷子在水面處變彎折;閃電的形成等等。有意識地在實際中聯繫到物理知識,將物理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使我們明確:原來物理與我們聯繫這樣密切,這樣有用。可以大大地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從角度:應通過生動的熟悉的實際事例、形象的直觀實驗,組織進行實驗操作等引入物理概念、規律,使學生感受到物理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結合教材內容,向學生介紹物理髮展史和進展情況以及在現代化建設中的廣泛應用,使學生看到物理的用處,明確今天的學習是爲了明天的應用;根據教材內容,經常有選擇地向學生介紹一些形象生動的物理典故、趣聞軼事和中外物理學家探索物理世界的奧妙的故事; 根據教學需要和學生的發展水平提出一些趣味性思考性強的問題等等。從這些方面下功夫,也可以使學生被動地對物理產生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激情。

三、在上課中提高是關鍵。 學習期間,在中的時間很重要。因此的如何 高一,決定着學習的基本狀況,提高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課前能提高聽課的針對性。 中發現的難點,就是聽課的重點;對中遇到的沒有掌握好的有關的舊知識,可進行補缺,新的知識有所瞭解,以減少聽課過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動性,有助於提高效率。預習後把自己理解了的知識與老師的講解進行比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維水平,預習還可以培養自己的自學。 2、聽課過程中要聚精會神、全神貫注,不能開小差。 全神貫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課堂學習,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若能做到這“五到”,精力便會高度集中,課堂所學的一切重要內容便會在自己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要保證聽課過程中能全神貫注,不開小差。上課前必須注意課間十分鐘的休息,不應做過於激烈的體育運動或激烈爭論或看小說或做作業等,以免上課後還氣喘噓噓,想入非非,而不能平靜下來,甚至開始休眠。所以應做好課前的物質準備和精神準備。 3、特別注意老師講課的開頭和結尾。 老師講課開頭,一般是概括前節課的要點指出本節課要講的內容,是把舊知識和新知識聯繫起來的環節,結尾常常是對一節課所講知識的歸納總結,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本節知識方法的綱要。 4、作好筆記。 筆記不是記錄而是將上述聽課中的重點,難點等作出簡單扼要的記錄,記下講課的要點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創新思維的見解。以便,消化。 5、要認真審題,理解物理情境、物理過程,注重分析問題的思路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堅持下去,就一定能舉一反三,提高遷移知識和解決問題的。

四、做好複習和總結。 1、做好及時的複習。 上完課的當天,必須做好當天的複習。複習的有效方法不只是一遍遍地看書和筆記,而最好是採取回憶式的複習:先把書、筆記合起來回憶上課時老師講的內容,例如:分析問題的思路、方法等(也可邊想邊在草稿本上寫一寫)儘量想得完整些。然後打開書和筆記本,對照一下還有哪些沒記清的,把它補起來,就使得當天上課內容鞏固下來了,同時也就檢查了當天課堂聽課的效果如何,也爲改進聽課方法及提高聽課效果提出必要的改進措施。 2、做好章節複習。 學習一章後應進行階段複習,複習方法也同及時複習一樣,採取回憶式複習,而後與書、筆記相對照,使其內容完善,而後應做好章節總節。 3、做好章節總結。 章節總結內容應包括以下部分。 本章的知識網絡。 主要內容,定理、定律、公式、解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常規典型題型、物理模型等。 自我體會:對本章內,自己做錯的典型問題應有記載,分析其原因及正確答案,應記錄下來本章覺得最有價值的思路方法或例題,以及還存在的未解決的問題,以便今後將其補上。 4、做好全面複習。 爲了防止前面所學知識的遺忘,每隔一段時間,最好不要超過十天,將前面學過的所有知識複習一篇,可以通過看書、看筆記、做題、反思等方式。

高一物理教案 力的合成

一、力的合成

1.當一個物體受到幾個力共同作用時,可以求出這樣一個力,這個力產生的效果跟原來幾個力的共同效果 ,這個力就叫做那幾個力的 ,原來的幾個力叫做 。合力和幾個分力的關係是“等效替代”.

2.求幾個力的合力的過程,叫 .

3.在探究求合力的實驗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把拉線的方向描在木板的白紙上,用來表示 ;

(2)有彈簧測力計讀出各個力的大小,用力的圖示法畫出F1、F2、F;

(3)用虛線把F1、F2、F的箭頭端連接,得到的圖形是 ;

(4)探究結論:力的合成遵從 定則.

4.兩個力合成時,以表示這兩個力的線段爲鄰邊作 ,這兩個鄰邊之間的 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這個法則叫做 .

5.如果一個物體受到兩個或多個力的作用,這些力共同作用在 ,或者雖不作用在同一點,但它們的 交於一點,這樣的一組力叫共點力。力的合成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只適用於共點力.

【參考答案】1.相同;合力;分力 2.力的合成 3.分力的方向;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定則 4.平行四邊形;對角線;平行四邊形定則 5.同一點上;延長線

☆典型例題

例1 力F1=4N方向向北,力F2=3N方向向東,求這兩個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用1cm長的線段代表1N,作出F1的線段長3cm,F2的線段長4cm,並標明方向,如圖1所示.

以F1和F2爲鄰邊作平行四邊形,連接兩鄰邊所夾角的對角線.

用刻度尺量出表示合力的對角線長度爲5.1cm,所以合力的大小F=1N×5.1=5.1N.

用量角器量得F與F2的夾角α=37°,即合力的方向爲東偏北37°.

說明:用圖解法時,應先確定力的.標度,在同一幅圖上的各個力都必須採用同一個標度,並且分力、合力的比例要適當,虛線、實線要分清,圖解法簡單、直觀、但不夠精確。

例2 用計算法重解例1:

解析:利用平行四邊形定則,作出力的示意圖,如圖4所示,

其對角線F爲合力.則

由tanα=3/4,故α=37°.

注意:計算法是把複雜的矢量運算轉化爲幾何上的邊角的計算,在精確求解時常常採用這種方法.

例3 用矢量三角形法重解例1:

解析:利用三角形定則作圖,如圖5所示

合力

由tanα=3/4,故α=37°.

注意:運用三角形法時,關鍵是弄清楚分力或合力與三角形的各邊的對應關係.

☆隨堂練習

1.關於合力與兩個分力的關係,正確的是 ( )

A. 合力的大小一定大於小的分力、小於大的分力

B. 合力的大小隨分力夾角的增大而增大

C. 合力的大小一定大於任意一個分力

D. 合力的大小可能大於大的分力,也可能小於小的分力

2.我國舉重運動,是在世界級大賽中多次摘金奪銀的傳統體育項目。在舉重運動中,舉重運動員在抓舉比賽中,爲了減少槓鈴上升的高度和發力,抓握槓鈴的兩手間要有較大的距離,使兩臂上舉後兩臂成鈍角。手臂伸直後所受力沿手臂方向.一質量爲75kg的運動員,在舉起125kg的槓鈴時,兩臂成1200角(如圖1所示)。此時,運動員的每隻手臂對槓鈴的作用力及運動員對地面的壓力大小分別爲( ) ( )

A.F=1250N, B. F=1250N,

C. F=625N , D. F=722N,

3.如圖4(甲)所示,爲雜技表演的安全網示意圖,網繩的結構爲正方形,O、a、b、c、d……等爲網繩的結點.安全網水平張緊時,若質量爲m的運動員從高處落下,並恰好落在O點.該處下凹至最低點時,網繩dOe、bOg均成 向上的張角,如圖5(乙)所示,此時O點受到向下的衝力大小爲F,則這時O點周圍每根繩承受的力的大小爲 ( )

A. F B. F/2 C. F+mg D. (F+mg)/2

4.三個夾角互爲 的共面力作用於一點,大小分別爲20、30和40N,求這三個力的合力.

5.在奧運場上,蛙泳時,運動員的雙腳向後蹬水,水受到向後的作用力,則人受到向前的作用力,這就是人體獲得的推進力。但是,在自由泳時,運動員下肢上下打水,爲什麼能獲得向前的推進力呢?試說明其力學原理。

【參考答案】

1. D

2.A 解析:對運動員和槓鈴,整體處於平衡,有: ;對槓鈴,受力如圖所示,槓鈴處於平衡,所以, ,可得: 正確選項爲A。

3.B 解析:因dOe、bOg均成 向上的張角,所以每根繩中的拉力大小相等,設爲T.又根據力的合成原理知,dO、eO的合力等於爲T,bO、gO的合力等於爲T,所以,對O點有: ,T=F/2。

4.解析:作出題中三個力的圖,如圖所示,其中20N的力用(30-10)N等效代換,40N的力(30+10)N等效代換,則立即可知合力

5.解析:如圖所示,由於雙腳與水的作用是傾斜的,故雙腳對水的作用是斜向下的,根據“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對雙腳的作用力是斜向上的。其中P的分力 和Q的分力 即爲下肢獲得的推動力。當然,自由泳的向前推進力還來自手的划動.

如何學好物理?

物理是理科綜合中難度較大的一科,近三年的得分率只在0.5左右。考生在考試中如何正常發揮自己的實際水平,除了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外,根據物理科的學科特點考生應注意以下幾點:

●審題要仔細,關鍵字眼不可疏忽

審題時一定要仔細,尤其要注意一些重要的關鍵字眼,不要以爲是"容易題""陳題"就一眼帶過,要注意"陳題"中可能有"新意"。也不要一眼看上去認爲是"新題、難題"就畏難而放棄,要知道"難題"也只難在一點,"新題"只新在一處。由於疏忽看錯題或畏難輕易放棄都會造成很大的遺憾。

●物理過程的分析要注意細節,要善於找出兩個相關過程的連接點(臨界點)

對於一個複雜的物理問題,首先要根據題目所描述的情景建立正確的物理模型,然後對物理過程進行分析,對於多過程的物理問題,考生一定要注意分析物理過程的細節,弄清各個過程的運動特點及相關聯繫,找出相關過程之間的物理量之間的關係,做到了這一點,也就找到了解題的突破口,難題也就變得容易了。

●答題要規範,得分有技巧

從這幾年的評卷來看,很多學生由於答題不規範,沒有相應的應考技巧,導致丟失了很多應得之分,有些學生失分情況相當嚴重,一科達20分以上,其中不乏一些較好的學生。爲避免這種情況,特別注意以下情形:

1.簡潔文字說明與方程式相結合

有的考生解題是從頭到尾只有方程,沒有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中使用的符號表示什麼不提出;有的考生則相反,文字表達太長,像寫作文,關鍵方程沒有列出。既耽誤時間,又佔據了答卷的空間,以上兩種情形都會導致丟分。所以在答卷時提倡簡潔文字表達,關鍵處的說明配合圖示和物理方程式相結合。

2.儘量用常規方法,使用通用符號

有些考生解題時首先不從常規方法入手,而是爲圖簡便而用一些特殊奇怪的方法,雖然是正確的,但閱卷老師短時間不易看清。同樣,使用一些不是習慣的符號來表達一些特點的物理量,閱卷老師也可能會看錯。這是因爲閱卷現場老師的工作量很重,每天平均閱卷2500多份,平均看一道題的時間不過幾秒鐘。

3.分步列式,不要用綜合或連等式

大學聯考評分標準是分步給分,寫出每一個過程對應的方程式,只要說明、表達正確都可以得相應的分數;有些學生喜歡寫出一個綜合式,或是連等式,而評分原則是"綜合式找錯",即只要發現綜合式中有一處錯,全部過程都不能得分。所以對於不會解的題,分步列式也可以得到相應的過程分,增加得分機會。

4.對複雜的數值計算題,最後結果要先解出符號表達,再代入數值進行計算。

最後結果的表達式佔有一定的分值,結果表達式正確計算過程出錯,只會丟掉很少的分。若沒有結果表達式又出現計算錯誤,失分機會很大。

還要提醒考生的是,由於網上閱卷需要進行掃描,要求考生字跡大小適中清晰。合理安排好答題的版面,不要因超出方框而不能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