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選擇的路》教學設計

作爲一名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未選擇的路》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未選擇的路》教學設計

《未選擇的路》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比較兩首詩,體會“直抒胸臆”與“託物言志”手法的運用,提高詩歌鑑賞能力。

3.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勇敢慎重地面對人生的各種重大選擇。

二、重點、難點

體會詩中直抒胸臆與象徵手法的運用,把握詩歌的內容,結合自己的體驗,想象和理解詩歌形象化的語言,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是這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

三、教學方法

激學生學詩之趣,循詩歌鑑賞之路,使學生體情明理,兼得學詩之法。

四、本課學法的指導

自主、合作、探究

五、本課的教學設想

學詩之法,誦讀爲第一。入情而讀、讀中想象、讀中思維、讀中品位、讀中領悟,直至熟讀成誦,詩中意象、意境、語言、哲理,在誦讀中釋然,學生認知(智力)得到發展、情感得到薰陶、知識得到積累,可謂一舉多得。

六、教學過程:

1.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同學們是否記得一些?

屈原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辛棄疾有“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詩句,

魯迅也有“其實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人們常常把人生比作一條路,把人生的選擇比作對道路的選擇。美國詩人弗羅斯特的這首《未選擇的路》有着特別的意蘊,它正是借寫自然界的道路來表達對於人生之路的思考。

3.讀詩,理清詩的思路.

學生自己概括,小組展示

第1節:佇立林間岔道口

第2節:我擇幽寂路上走

第3節:路徑綿長難折返

第4節:人生之路不回頭

4.讀詩,說說“路”的含義

詩人表面上似乎是在寫自然界的道路,但實際上暗示的卻是人生之路。

悟出的道理是:人生的道路千萬條,但一個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選擇其中一條,所以必須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的選擇。

5.讀詩,體會詩的內涵

詩人雖然寫了選擇的路,但重點卻放在未選擇的路上。題目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爲什麼重點又要寫未選擇呢?

其實未選擇也就是選擇。正是生活中許多人對於選擇的不滿,才更加產生了對未選擇的懷戀,從而深化了主題。

6.讀詩,感受語言特點

特點:詩人從日常生活中提煉詩情,寫得樸實自然,不事雕琢,哲理豐富,讀後耐人尋味。

詩的表面是寫自然界的道路,實則借寫自然界的路來表達詩人對人生之路的思考。這裏其實運用的是文學藝術上常用的象徵手法。

7.讀詩,瞭解詩的方法

什麼是象徵?象徵跟比喻有什麼區別?

象徵,就是在文學作品中,明寫甲事物,借寫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爲一種表現手段,一種具體形象,也要求給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事物,以便表達得更加生動鮮明。

象徵是一種謀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則是一種修辭手法。象徵一般要統攝全篇,而比喻只在個別語句、語段中起作用。

8.讀詩,練習一下遷移

1.抄讀汪國真的《生活》一詩。請回答,你最喜歡哪一首詩,並簡述你的理由。

你接受了幸福/也就接受了痛苦/你選擇了清醒/也就選擇了糊塗/你征服了別人/也就被別人征服/你贏得了一步/也就失去了一步/你擁抱了晨鐘/怎麼可能拒絕暮鼓

提示:汪國真的《生活》一詩告訴我們:生活讓我們學會了不計較得失,但更多的是教會我們一種在得失之間作出選擇的能力。

2.總結:這節課我們欣賞了《未選擇的路》,詩人借寫自然界的道路來表達對於人生之路的思考.採用了象徵手法,告訴了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人生的道路上每一個岔路口都要慎重選擇,切不可隨意盲目!

《未選擇的路》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通過品味詩歌,悟出詩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

2、學習詩人對生活的理性思考,養成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了解關於象徵的知識。

教學重點:理解詩中所蘊含的哲理。詩人爲什麼重點寫那一條“未選擇的.路”。

教學難點對於象徵的理解。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上一節課,我們欣賞了俄羅斯偉大詩人普希金的名著《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領悟瞭如何面對誤解和挫折的哲理。那麼,這節課我們來一起品讀《未選擇的路》(板書課題)說到路,大家都不陌生。我們每天走來走去腳下踏的不就是路嗎?是的。然而我們可曾思索過:這路和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內在的聯繫?

二、檢查預習

1、作者介紹(學生交流課前蒐集到的資料,教師適時補充。)

三、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或播放課文的錄音,讓學生標出朗讀的停頓,然後讓學生自由讀。

停頓示例:

2、學生朗讀展示。

3、整體把握,理解詩意

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屈原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志向;李白有“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的感慨;辛棄疾有“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感嘆;魯迅也有“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想法。

2、字詞預習:給下列生字注音

弗(fú)涉足(shè)佇立(zhù)萋萋(qī)幽寂(yōujì)延綿(yánmián)

1)全詩共四個詩節,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一小節的意思(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適當點撥)

小結:佇立(思索)—決定(選擇)—選擇之後的惆悵—多年後的回顧嘆息

⑵《未選擇的路》中,“路”包含了什麼深刻的含義?這是一種怎樣的表現手法?你還學過使用這種手法的課文嗎?(適當講解象徵與比喻的不同)

(3)這首詩引起了你哪些思考?讓學生髮言。

例如:人生的道路千萬條,但一個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選擇其中一條,所以必須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

三、合作探究,深入學習(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然後全班交流討論)

1、詩人爲何選擇了一條“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人跡更少的一條”“道路”?

2、詩人雖然寫了自己所選擇的路,但重點都放在未選擇的路上。詩題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爲什麼重點又寫未選擇呢?

3、詩人爲何把詩題取名爲“未選擇的路”?

4、這首詩蘊涵了怎樣的人生哲理?

四、拓展延伸,總結反思

1、抄讀汪國真的《生活》一詩。請回答,你最喜歡哪一首詩,並簡述你的理由。

你接受了幸福/也就接受了痛苦/你選擇了清醒/也就選擇了糊塗/你征服了別人/也就被別人征服/你贏得了一步/也就失去了一步/你擁抱了晨鐘/怎麼可能拒絕暮鼓

2、總結:這節課我們欣賞了《未選擇的路》,詩人借寫自然界的道路來表達對於人生之路的思考、採用了象徵手法,告訴了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人生的道路上每一個岔路口都要慎重選擇,切不可隨意盲目!

五、作業

1、練筆:請同學分別寫出走大路或走小路的感受和結果,可以是詩歌,也可以是一段小散文。

2、閱讀:課後蒐集並閱讀弗羅斯特的詩。

提示:人生之路;象徵手法;《在山的那邊》、《行道樹》《紙船》等。

知識鏈接:所謂象徵,就是在文學作品中,明寫甲事物,借寫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爲一種表現手段,一種具體形象,也要求給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事物,以便表達得更加生動鮮明。象徵是一種謀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則是一種修辭手法。象徵一般要統攝全篇,而比喻只在個別語句、語段中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