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堂遊記閱讀練習及賞析

鬆堂遊記

鬆堂遊記閱讀練習及賞析

朱自清

去年夏天,我們和s君夫婦在鬆堂①住了三日。難得這三日的閒,我們約好了什麼事不管,只玩兒,也帶了兩本書,卻是預備閒得真沒辦法時消消遣的。

出發的前夜,忽然雷雨大作。枕上頗爲悵悵,難道天公這麼不作美嗎l第二天清早,一看卻是個大晴天。上了車,一路樹木帶着宿雨,綠得發亮,地下只有一些水塘,沒有一點塵土,行人也不多。又靜,又幹淨。

想着到還早呢,過了紅山頭不遠,車卻停下了。兩扇紅門緊閉着,門額是國立清華大學西山牧場。拍了一會門,沒人出來,我們正在沒奈何,一個過路的孩子說這門上了鎖,得走旁門。旁門上掛着牌子,“內有惡犬”。小時候最怕狗,有點趦趄。門裏有人出來,保護着進去,一面吆喝着汪汪的羣犬,一面只是說,“不礙不礙”。

過了兩道小門,真是豁然開朗,別有天地。--眼先是亭亭直上,又剛健又婀娜的自皮鬆。自皮鬆不算奇,多得好,你擠着我我擠着你也不算奇,疏得好,要像住宅院子裏,四角上各來上一棵,疏不是?誰愛看?這兒就是院子大得好,就是四方八面都來得好。中間便是鬆堂,原是一座石亭子改造的,這座亭子高大軒敞,對得起那四周的松樹,大理石柱,大理石欄杆,都還好好的,白,滑,冷。自皮鬆沒有多少影子,堂中明窗淨几,坐下來清清楚楚覺得自己真太小,在這樣高的屋頂下。樹影子少,可不熱,廊下端詳那些松樹靈秀的姿態,潔白的皮膚,隱隱的一絲兒涼意便襲上心頭。

堂後一座假山,石頭並不好,堆疊得還不算傻瓜。裏頭藏着個小洞,有神龕石桌,石凳之類。可是外邊看,不仔細看不出。得費點心去發現。假山上滿可以爬過去,不頂容易,也不頂難。後山上有座無樑殿,紅牆,各色琉璃磚瓦,屋脊上三個瓶子,太陽裏古豔照人。殿半山,巋然獨立,有俯視八極①氣象。天壇的無樑殿②太小,南京靈谷寺⑧的大黯淡,又都在平地上。山上還殘留着些舊碉堡,是乾隆打金川時在西山練健銳雲梯用的,在陰雨天或斜陽中看最有味。又有座白玉石牌坊,和碧雲寺④塔院前那一座一般,不知怎樣,前年春天倒下了,看着怪不好過的。

可惜我們來的還不是時候,晚飯後在廊下黑暗裏等月亮,月亮老不上,我們什麼都談,又賭背詩詞,有時也沉默一會兒。黑暗也有黑暗的好處,松樹的長影子陰森森的有點像鬼物拿土。但是這麼看的話,鬆堂的院子還差得遠,白皮松也太秀氣,我想起郭沫若《夜步十松原》那首詩,那纔夠陰森森的味兒—而且蝕自一個人。好了,月亮上來了,卻又讓雲遮去了…半,老遠的躲在樹縫裏,像個鄉下姑娘,羞答答的。從前人說:“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①真有點兒!雲越來越厚,由他去罷,懶得去管了。可是想,若是一個秋夜,刮點西風也好。雖不是真松樹,但那奔騰澎湃的“濤”聲也該得聽吧。

西風自然是不會來的。臨睡時,我們在堂中點上了兩三支洋蠟。怯怯的焰子讓大屋頂壓着,喘不過氣來。我們隔着燭光彼此相看,也像蒙着一層煙霧。外面是迷天漫地一片黑,海似的。只有遠近幾聲犬吠,教我們知道還在人間世裏。

一_①鬆堂:在北京西山,乃一牧場。作者於1934年6月30日與石蓀史夫婦(即作中S君夫婦)同往數日.

①八極:最邊遠的地方。

②天壇的無樑殿:即北京天壇的主要建築祈年殿。

⑧靈谷寺:在南京市紫金山東南坡,中山陵東,梁武帝時建.

④碧雲寺:在北京市香山東麓,始建於元至正二十六年。

一、閱讀與理解

第一題:“外面是迷天漫地一片黑,海似的。只有遠近幾聲犬吠,教我們知道還在人間世裏。”一句中的“只有遠近幾聲犬吠,教我們知道還在人間世裏”一句所運用的手法和含義是

答:1、運用了以動襯靜的手法。用狗叫聲能襯托鬆堂的幽靜,達到了僧敲月下門的妙處。2、表明鬆堂裏環境的靜謐,也說明這是一個遠離了塵世紛擾的所在,是一個靈魂得以棲息的好去處。(4分)

第二題:文中,作者寫“我想起郭沫若《夜步十松原》那首詩,那纔夠陰森森的味兒——而且得獨自一個人。”這句話的作用是

答:運用對比的手法說明鬆堂的院子那時並不是最黑暗的,白皮松也太秀氣,還沒有達到“松樹的長影子陰森森的有點像鬼物拿土”的氛圍。與郭沫若在《夜步十松原》所描寫的情景更是相差甚遠。 (4分)

第三題:“堂後一座假山,石頭並不好,堆疊得還不算傻瓜。”句中“傻瓜”一詞的含義是:

答: 是說假山的石頭堆疊得比較合理,靈巧而不呆板 。 (4分)

第四題:“ 上了車,一路樹木帶着宿雨,綠得發亮,地下只有一些水塘,沒有一點塵土,行人也不多。又靜,又幹淨。”一句中能否將“又靜,又幹淨”一句的順序前後顛倒?請說說理由。

答: 1、不能。2、對於一個句羣來說,在處理句子之間的關係時,先應考慮句子與句子之間是否銜接,然後才考慮整體的協調和前後照應,從句子內部銜接的角度來看,前一句的“行人也不多”與後一句的“又靜”是緊密相連的,且是前呼後應的! (5分)

二、賞析

一、時空交錯景出彩

——簡析《鬆堂遊記》謀篇佈局的技巧

朱自清是散文的大家,當然也是謀篇佈局的高手,從他的《鬆堂遊記》就可見一斑,在這篇遊記裏,他採用了時空交錯的構思技巧,使得整個文章脈絡清楚,佈局井然。

從時間這一順序來看,他是按照出發的前夜——想着到還早——中午——晚飯後——臨睡這樣一個時間的進程來寫自己一天的生活的。

正因爲是按這樣一個時間順序來寫的,所以,在空間上又遵循了從外到內再到外的這樣一個描寫順序,由於這種時空交錯手法的巧妙運用,作者既交代了自己前一晚因雷雨大作時的焦躁和擔憂之情,又寫了遊覽中所看到的鬆堂內的景色,既寫了晚飯後在廊下等月亮時聊天,賭背詩詞時的情趣及在廊外所看到的雲月交現時的景緻,又寫了臨睡時的心情和感覺。

這種時空交錯手法的妙用,使得景與情的描寫相互映襯,相互交融,構成了完美的篇章。

二、言簡意賅,自然淡定

——簡析《鬆堂遊記》的語言特色

《荷塘月色》的語言在形象生動中透着靈氣,而這篇《鬆堂遊記》的語言給人的感覺卻是言簡而一賅,自然而淡定,讓人真切地感受到了朱自清非凡的語言魅力。

在本文中,作者善於用簡潔的.語言表達出豐富的思想和內涵,像“枕上頗爲悵悵”中的“悵悵”不但簡潔而且將作者因雷語大作而擔心遊玩鬆堂的計劃會泡湯的那種失落和擔憂的心情形象地表現了出來。像“堆疊得還不算呆板”一句中的“呆板”本是形容人“神情癡呆,行爲不靈活”的意思,但作者卻似信手拈來,用它來形容假山的石頭堆疊合理,靈活自然的形態,收到了言簡意賅之妙效。

再又,在寫景狀物中,語言的運用隨意而爲,顯得自然而淡定,像“又靜,又幹淨”一句雖只有寥寥數字,卻將雨後的空明和靜謐勾畫出來了,像“多得好,疏得好,疏不是,誰愛看”等詞語,看似不經意而寫,卻很好地將鬆堂布局合理,空闊隨意的特點展現在讀者面前,既體現了所狀之景的自然雅趣,也表現出了自己在爲文時的自然和淡定。

三、在對比中化平實爲空靈

——簡析《鬆堂遊記》中對比手法的妙用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作者在寫景狀物中極盡對比手法的運用,幾乎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讓人歎服!

在第二自然段,他是這樣來描寫當時的環境的:行人也不多,又靜,又幹淨,簡短的幾個字就將當時環境的幽靜描寫了出來。緊接着,在第三自然段他則是這樣來描寫的:一面吆喝着汪汪的羣犬,一面只是說“不礙,不礙”。由此,靜中有動,動靜對照,更加突出了環境的靜謐和空靈。

在第五自然段,作者在描寫鬆堂時,又從空間大小,光線黯淡,地勢高低等三個方面與天壇的無樑殿,南京的靈谷寺進行了對比,進而突出了鬆堂的空闊、明亮、地勢起伏等特點,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