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讀後感範文600字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朝花夕拾》讀後感範文6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朝花夕拾》讀後感範文600字

《朝花夕拾》讀後感範文600字1

當我拿着魯迅先生的書《朝花夕拾》開始認真讀的時候,我發現了一種奇妙的感覺,像小橋一樣清爽

《朝花夕拾》這本書主要講述了魯迅從童年到青年的人生軌跡和經歷,對那些刻骨銘心的人和事表達了最熾熱的情感,生動地描繪了晚清的生活圖景。舉幾個例子:《故鄉》生動地描述了魯迅和潤土的童年。魯迅家條件好,但沒有自由;潤土的家庭非常貧窮。他有自由,但他渴望更好的生活。長大後發現自己和對方之間有一道厚厚的牆,美好的童年再也回不來了;《藥》,通過茶館老闆老栓和妻子給兒子小栓買血饅頭的故事,反映了愚弄百姓的惡行和革命者的無私奉獻。從這兩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舊社會的黑暗和不公正的判決。相比之下,我們現在過着衣來伸手,食來張口的美好生活,相差甚遠。在,坐在乾淨明亮的教室裏學習,有些學生還沒有完成作業,有些甚至拒絕做作業。想想真的不對!現在我們沒有不公平的法律,我們沒有生活在恐懼中,我們沒有飢寒交迫的日子,我們沒有外來侵略。我們豐衣足食,讓普通人可以安心生活。在21世紀,我們在一個強大而富裕的國家裏非常幸福和甜蜜。想吃什麼,想穿什麼,想去哪裏玩,想做什麼,這些都是用手指就能做到的瑣碎事。但假設是在魯迅的童年呢?能實現嗎?不,很難實現。對於富裕家庭來說,可能是可以的,但是對於貧困家庭來說,填飽肚子就好了。那些想都不敢想的願望怎麼實現?現在要體諒父母,不要再任性了。如果要放在過去,怎麼能讓你幻想呢?也許你連一本書都不會讀。

《朝花夕拾》這本書是對過去歲月的回憶,極其悲傷,卻讓人無可奈何。有時開心,有時不開心,讓我記住。

《朝花夕拾》讀後感範文600字2

《朝花夕拾》一書是魯迅所寫的一部散文集,記錄了他所回憶青年時期的往事感想,並用文字對社會進行有力的抨擊。

魯迅先生是上世紀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同時,他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等等各個領域做出了極大的貢獻,終生奮戰投身於革命上,用文學從內心深處喚醒人們,醫治人們“受傷”,“錯誤”的心。

就在這一位偉人筆下的書中,我認爲印象深刻的是以下兩篇:

第二篇《阿長與<山海經>》講述的是“阿長”長媽媽與作者自己的平日瑣事。作者不太喜歡阿長,不僅是因爲夏天時晚上睡覺阿長在牀上擺成一個“大”字,不給自己翻身的餘地,還因爲她懂許多作者所不耐煩的規矩。後半段說到了作者渴慕着繪圖的《山海經》,阿長知道後,就把它買了回來,這讓作者對她產生了敬意。最後一節作者感嘆了對長媽媽的真誠懷念,用感嘆號結束了本文。我認爲長媽媽是個很善良,有時也有讓人討厭的“自私”的勞動婦女,她有時處處爲魯迅着想,有時卻毫不在意魯迅的感受。在魯迅的筆下,可以看出她樸實善良,嘮叨迷信的鮮明性格。

第七篇《父親的病》寫了幾件作者在父親生病,四處求醫的過程中發生的事情,同事穿插了幾位名醫在診斷病人時的表現。他們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最後用表達出作者不能讓父親死得沒有痛苦,用愧疚結束了全文。

讀完後,我深刻的理解了所謂“朝花夕拾”的真實含義。這不僅僅是對陳年往事的一種回憶,更是一種需要“拾”起來,重新審視問題,並且真實的,有效的對目前社會亂象的改變。“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這句魯迅的名言更是深刻的體現了他爲人民效忠出力,不求回報的革命品質。

《朝花夕拾》讀後感範文600字3

時間是什麼?時間是一切的主宰。它可以磨滅一切,金錢,地位,到了時間這裏一文不值。但是,它卻對一種東西無可奈何。彷彿這個東西有銅牆鐵壁一個樣。它就是一本好書。

《論語》,《大學》,《禮記》……這些經典歷經千百年,不但沒有失傳,反而更加富有影響力,《朝花夕拾》也是如此。

《朝花夕拾》是魯迅唯一一部回憶性散文集,作於1926年,1927年編輯成書,改爲現名,全書共有十餘篇文章,文章筆法細緻,特別是在刻畫人物外貌方面,讓人回味無窮。

《朝花夕拾》不僅是簡單,快樂的回憶,這裏面,也包括魯迅對舊中國一些不良風氣的痛恨,他以筆代戈,他罵,罵喪國犬,罵喪盡良心的人,當然,這裏面,也有對他未來的美好的嚮往,雖然有黑暗勢力的阻撓,但是,長媽媽,藤野先生這些善良的人,無不在用各種方式鼓勵着他的那顆愛國,始終爲人民着想的心,鼓勵他繼續與惡勢力鬥爭。

《朝花夕拾》還是一部舊中國的簡單回憶,在這一段回憶中,有被人欺凌的苦,也有自奮反抗的高興,但這一切的一切,都已成爲輕雲殘月,離我們遠去了。如今,社會雖然安定了,但人與人之間好像少些什麼?對,少了那份關愛,信任。那時的中國,雖然很黑暗,但還是有人懷着一顆赤誠的心,如日本的藤野先生,他沒有種族歧視,把自己會的全教給了魯迅。而現在,人們之間都互相有所防備,人與人之間有了隔閡,人人心中都裝上了一道門,一道牢不可破的門。人與人之間,也不是那麼信任了。我希望你們把心打開,以一種開放關愛心態面對社會。

酒,是越釀越香,好書也是如此,當你老了,又品讀它時,大概又是一番滋味吧!

《朝花夕拾》讀後感範文600字4

進入國中的前兩個月,我拜讀了魯迅的《朝花夕拾》這本書。《朝花夕拾》只有十篇散文,篇幅都不大,我只用幾天時間就讀完了。可是我意識到閱讀名著只瀏覽是不行的,必須細細品味。之後的很長時間裏,我又多次閱讀《朝花夕拾》。

魯迅先生是一個愛國的人,這在《朝花夕拾》中就有很大的體現。在《父親的病》一文中,魯迅的父親得了水腫,魯迅是一個孝子,爲了治好父親的病,他不惜花大價錢爲父親請“名醫”治病。“名醫”們用一些奇怪的藥引子,比如經霜三年的甘蔗,蟋蟀一對,還要用“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平地木,敗鼓皮丸等。這些藥引是多麼的荒唐可笑!還有一種藥丸,叫敗鼓皮丸,因爲水腫又叫鼓脹,就用打破的鼓皮去破水腫,也是十分荒唐可笑。直到他的父親生命垂危時,所謂的名醫仍舊泰然自若的開着這樣的方子,然而卻沒有挽回父親的生命。

文中魯迅先生批判了這些庸醫故弄玄虛、草菅人命的惡行,也下定決心去了日本仙台學習西醫。他希望用自己高明的醫術去救治那些被庸醫所誤的病人,由此可見魯迅先生是很愛人民的。

《藤野先生》講述的是魯迅先生在日本留學的經歷,當時日本人都瞧不起中國人,認爲中國人都是低能兒,魯迅先生考試得了60多分,就被他們認爲是作弊。之後他和同學們去看了一部關於日俄戰爭的影片,講的是日本和俄國都企圖得到中國東北的大片土地從而引發了戰爭,而劇中的中國人不是想如何保衛自己的祖國,竟去給俄國人當間諜。被抓後要當衆槍斃時,圍觀的中國百姓不但沒有一絲憤怒,反而拍手叫好。屏幕之外的同學們也都拍手叫好。這一情景刺激了魯迅愛國之心,使他走上了棄醫從文,用文字去救治中國人沉睡的心靈的道路。

讀了這些,我感覺現在我們國家雖然沒有處於危難之中,但我們也要保持一顆愛國之心,從點滴做起,努力學習,使自己成爲一個有益於祖國,有益於社會的人,向魯迅先生學習他老人家的愛國精神。

《朝花夕拾》讀後感範文600字5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對早年生活的一種追憶,裏面有他對童年生活的回憶,也有他對教師和朋友的記憶。很早以前我就讀過裏面的《藤野先生》一文,對他描述的那個又黑又瘦,教學嚴謹的教師印象深刻。

讀書的時候就學過魯訊先生的文章,這篇文章裏“大概是物以稀爲貴罷。北京的白菜運往浙江,便用紅頭繩繫住菜根,倒掛在水果店頭,尊爲“膠菜”;福建野生着的蘆薈,一到北京就請進溫室,且美其名曰“龍舌蘭”。我到仙台也頗受了這樣的優待,不但不收學費,幾個職員還爲我的食宿操心”,對這一段我印象深刻,當時語文教師是要求我們背誦,到此刻還能背出來,當時學這篇文章的時候應當是節選的。

從這篇文章裏學習魯訊先生的寫作方法,他先以北京的白菜運往浙江,尊爲“膠菜”;福建的野生蘆薈運往北京,美其名曰爲“龍舌蘭”作鋪墊,再寫他在仙台所受到的優待,就水到渠成,從中也能夠看出魯訊先生的謙遜情懷。

這一篇是敘事散文,從文中充分表現出魯訊先生的愛國精神,因爲無法苟同於當時中國人的態度,爲了喚醒、拯救當時已經麻木的中國人,他也在此時改變了學醫救國的初衷,雖然從此與藤野先生分別,但藤野先生嚴肅認真的教學態度和真摯無私的愛給了魯訊先生極大的鼓舞。“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便使我忽又良心發現,並且增加了勇氣,於是點上一支菸,又繼續寫此爲“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

魯訊先生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的奠基人。從他的文章中不但能夠學到高超的文學寫作技巧,還能夠從中學習,他的高風亮節情操和那無畏的革命精神。

《朝花夕拾》讀後感範文600字6

最近,我看了一本散文書——《朝花夕拾》。這是一本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就更加充滿了個體生命的童年時代與人類文化發展的童年時代所特有的天真之氣。《朝花夕拾》與一般的自傳或回憶錄的寫法不同,它不是個人生活的編年史,而只是從生活回憶中選取一些有意義的片斷,寫出一組既各自獨立又具有連續性的系列散文

一,《狗?貓?鼠》——在這篇文章裏,魯迅先生算清了貓的罪行:第一,貓對自己捉到的獵物,玩了很久之後才吃下去;第二,它與獅虎同族,卻一副媚態;第三,它老在深夜嗷叫,令人心煩;第四,他吃了“我”小時候最心愛的一隻小隱鼠,雖然後來證明了並非貓所害,但“我”不會對貓產生好感的,何況它後來確實吃了小兔子!這篇文章取了“貓”這樣的一個類型,尖銳而又形象的諷刺了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人。

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爲伴,又採摘野花野果,然後與玩伴一起捕鳥,但由於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在三味書屋,當壽先生讀書讀得入神時,卻沒發現他的學生正在幹着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玩遊戲,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魯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現了他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那股熱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這正是兒童特有的《朝花夕拾》以清新、平易、深情、舒緩的。

筆調記述了魯迅童年、少年、青年時代的生活片斷,展現了家鄉的風土人情,抒發了對親朋師友的摯誠懷念,寄予了對現實的思考。希望大家多多去看《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讀後感範文600字7

當我捧起魯迅先生的著作——《朝花夕拾》開始細細品讀時,發現了一種奇妙的感覺,如小橋流水般沁人心脾……

《朝花夕拾》這本書主要講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歷,對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表達了最熾熱的情感,生動地描繪了清末時的生活畫面。舉幾個例子吧:《故鄉》中生動地寫了魯迅和閏土的童年,魯迅家條件不錯,但他沒有自由;閏土家很窮,他擁有自由,可卻嚮往過上好日子。長大後,兩人才發現自己與對方之間隔着一層厚厚的牆,美好的童年再也回不來了;《藥》,則通過對茶館主人老栓夫婦爲兒子小栓買人血饅頭治病的故事,反映出了愚弄人民的罪惡行爲和革命者那無私的獻身精神。從這兩個事例來看,我們都看出了舊社會的黑暗與不公平的評判。相比之下,我們現在過上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美好生活,相比之下真是天壤之別。坐在乾淨明亮的教室裏學習,有點同學還不完成作業,有的還甚至不肯做作業,想想真是不應該啊!現在的我們沒有不公平的法律,我們沒有提心吊膽的生活,我們沒有飢寒交迫的日子,我們也沒有外強的侵略。我們有的是豐衣足食的日子,讓老百姓心安理得的生活,強大富饒的國家……我們在這二十一世紀過得無比快樂與甜美。想吃什麼,想穿什麼,想去哪兒玩,想幹什麼,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動動手指頭就能實現。但假設放在魯迅小時候那個年代呢?能實現嗎?不,很難實現。對於富有的大戶來說,可能可以,但對於窮苦的人家來說,能填飽肚子就不錯了,何來的去實現那些根本不敢想的願望呢?如今我們應該體諒父母,不能再任性了,要放在以前,哪有可能去容你幻想呢?說不定連書都沒法讀。

《朝花夕拾》這本書是對逝去歲月的回憶,無比悲傷,卻又讓人無奈。時而喜悅,時而不樂,讓我記憶猶新。

《朝花夕拾》讀後感範文600字8

《朝花夕拾》中充滿了魯迅先生對童年生活的懷念和留戀,寫出魯迅童年生活的快樂、美好,兒童純真、好玩的天性,但這之中也夾雜了對惡勢力的強烈諷刺。

一個個生動、形象的故事和人物出現在我們的眼中,作者筆下那些有缺點、在生活中或許會被我們忽略的小人物,卻能看出他們的偉大。長媽媽善良質樸的性格,無常重人情的故事,藤野先生細心嚴謹的畫面,壽鏡吾先生忘我讀書的神情……

身份低下、粗俗、迷信、無知的保姆長媽媽,愛孩子、盡力幫助孩子,給年少的魯迅買來了《山海經》。

公正、講人情的陰間裁判無常,因同情別人,放人還陽半刻而捱打。

毫無民族偏見的老師藤野先生細心、嚴謹地幫魯迅改血管圖、講義,希望醫術能傳到中國。

方正、質樸、博學的老先生壽鏡吾對學生嚴而不厲、和藹卻專制,不讓孩子問課外的問題。

不僅如此,文章還插入了大量童話、傳說和故事,讓讀者在閱讀時增添趣味。

《狗·貓·鼠》中選入狗貓成仇、貓婆婆、貓鬼、老鼠成親、老鼠數錢的故事,諷刺了“正人君子”之流。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插入“美女蛇”的傳說。

《二十四孝圖》中細寫了“老萊娛親”“郭巨埋兒”“臥冰求鯉”等故事,批判了封建教育,表現了對妨害白話文者的痛恨與厭惡。

《無常》中無常放人還陽半刻的傳說,表現出魯迅對無常的喜愛、讚揚之情。

這本書,作者把片段寫的生動有趣,把人物寫的栩栩如生。讓人印象深刻,更表現出作者“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的性格,表現的淋漓盡致。

《朝花夕拾》讀後感範文600字9

初讀魯迅先生的書就像品一杯淡雅的茶,開始時可能會覺得很平淡,但回味後齒脣間都是餘香,細想來才能感受到其中之真諦,之後便能深深震撼你的心靈。

《朝花夕拾》原名叫作“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先生記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先生大量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首先使用了許多鮮亮的文字記敘了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接着寫道:“我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上學。”前邊在百草園愉快的生活反襯了後來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日子,體現了魯迅對舊社會私塾的不滿。在《藤野先生》中,魯迅的日本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節的人:“這藤野先生,據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地……”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他把魯迅的講義都用紅筆添改過,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這個對比手法,寫出了藤野先生嚴謹認真的高貴品質,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敬仰和敬佩。《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而有內涵的故事,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體現了魯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願望。

從書中,我還讀出了信念。《紀念劉和珍君》就是一曲讚頌“爲了中國而死的中國青年”的悲壯戰歌,一支激勵仁人志士“更憤然前行”的深沉號角,一篇聲討反動勢力的戰鬥檄文。信念是激勵人們發奮前行的精神動力。當一種信念將整個民族的期盼與追求都凝聚起來的時候,就有了動員全民族爲之堅毅持守、慷慨趨赴的強大感召力。信念是一生堅守的東西,一生追求的東西。一個沒有信念的人必然會是一個茫然的人。

《朝花夕拾》讀後感範文600字10

一場成功劇幕,並不需要過於華麗的點綴;一件無價之寶,也不需要過多的裝飾。正如魯迅先生的文章,第一篇的開場,些許平淡,但足矣。

是了,不願浮誇,只是平淡跨越時空,再次回到他的童年,苦澀與歡樂並存,悠遠的氣息,將那一段段經歷帶到我的面前,歎爲觀止。

與茫茫文字擦肩而過,願它帶給我一個全新的、我所不認識的魯迅先生。一抹我印象中的嚴謹認真,一絲不苟,替代它的是一個活潑貪玩、博學多才的孩子。

魯迅先生的文章,從不遮遮掩掩、扭捏得像個孩子,相反它大方、得體,仿若君子。這一點,從很多地方都能體會到。魯迅先生的童年,受封建社會的影響,是有些悽苦的,這一點從《五猖會》中體現出。記敘的內容大概是這樣:“我想去看五猖會,想到南風如此盛大的廟會,我又笑又跳,興奮極了。父親卻命令我背《策略》,背不出,就不準去看。我頭上似乎澆了一盆冷水,心中不願,卻只好強記着,後來在父親面前夢似的背完了。對於去看會,卻已覺得索然無味。”貪玩,對於一個年僅七歲的孩子來說,是再正常不過的,而魯迅先生的父親卻絲毫不顧及他的額感受,讓他掃了興。由此可見當時封建社會,父母對孩子心理的無知,孩子的無奈和痛苦。

魯迅先生童年歡樂的時光,是在百草園度過的。縱然後來父親將他送到了三味書屋,這裏卻仍使魯迅先生久久無法忘懷。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一篇文裏,活潑的文字將他的童真表現得淋漓盡致。百草園,一個有着神奇、有趣的動植物的地方,那裏是魯迅最後將童心藏起來的地方。

花的一生,不過是從起初的嬌豔與芳菲到最後的凋零與枯萎,在風中蕭瑟,那殘忍的清香卻會傳到更遠的地方。人生,亦是如此。

《朝花夕拾》讀後感範文600字11

在看了《朝花夕拾》之後,我對當時的舊社會有了新的認識,我也認識了一個真魯迅。

魯迅,他棄醫從文,因爲他知道,學醫只能治好他們身體上的病,不能改變舊社會的'人的落後,迷信的思想,所以他選擇了從文,《朝花夕拾》便是魯迅的代表作之一。

在《朝花夕拾》一書中,衍太太這個人物也多次出現。《瑣記》一文中有這樣幾句話:“假如頭上碰得腫了一大塊的時候,去尋母親罷,好的是罵一通,再給擦一點藥;壞的是沒有藥擦,還添幾個栗鑿和一通罵。衍太太卻決不埋怨,立刻給你燒酒調了水粉,搽在疙瘩上,說這不但止痛,將來還沒有瘢痕。”衍太太看似十分好心,可燒酒是烈性的,不但不能治傷,還會使傷更重。衍太太還教小魯迅偷東西來賣錢:“也許你沒有留心。到大廚的抽屜裏,角角落落去尋去,總可以尋出一點珠子這類東西……”

與衍太太形成對比的人物,正是魯迅的保姆——長媽媽。當小魯迅想要一本《山海經》時,長媽媽看似不在乎,卻已經牢記於心了。過了十天或一個月。長媽媽便把《山海經》買來了。你可能會認爲沒什麼大不了的。可是長媽媽不識字,把《山海經》讀成了“三哼經”,這肯定會造成一定的麻煩。而且,當時正值過年,店鋪都關門了,想要去買“三哼經”,必須要敲一敲書店的門……可見長媽媽是多麼疼愛小魯迅啊!

但在書中,魯迅本人並沒有直接寫出衍太太與長媽媽的性格特點,還用了相反的語句來描寫她們。在描寫衍太太時,作者魯迅先生彷彿在讚揚衍太太的好,實際上他卻用了諷刺的手法,寫出了衍太太的自私、虛僞。而在寫長媽媽,看似在寫她的不好:睡覺擺成“大”字形,迷信……實際上,作者通過描寫,長媽媽的“不好”,寫出了長媽媽對自己的照顧,這也是本書的亮點之一。

魯迅筆下的《朝花夕拾》讓我彷彿回到了那個年代,看到了他身旁的善與惡……

《朝花夕拾》讀後感範文600字12

翻開《朝花夕拾》,在墨的幽香裏,發現另一個魯迅,拾起花之記憶。——題記

1926年,在北京大學正春風得意的魯迅收到了一個沉重的打擊:因爲自己對學生運動的支持和各種對當局所不利的文章發表,遭到了當局的通緝。無奈之下,魯迅只能跑到南方避難。然而,他不得不遠離在廣州工作的妻子,在廈門大學工作,還要受到大學裏一羣反對自己的人的排擠。這令他情緒萬分低落。魯迅想,那就回憶往事吧,讓自己開心一點。於是他寫下了《朝花夕拾》。

文章都在追憶往事,從童年到少年到青年,卻常夾着辛辣的批判。於是我記憶最深的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不是因爲它收入了課本,極好分析,又或許也爲其中的因素——但我愛的,是那語言流露出來的發自內心的歡樂與童真。

童年魯迅,活潑有趣,似乎一草一木都是生動的,有趣的。靠近泥牆的一大片野草,他都能觀察上一天,從中找出一堆生物,抓蟲拔草不亦樂乎。聽長媽媽講故事,能聽到它的“重點”——別人叫你的名字不可答應——還是千萬。都跑到書屋裏去了,在課間也找蟬蛻抓蒼蠅。如此心大又沙雕的玩法也只有孩童能看到。

但是這朝花,再也拾不起了。父親生病,庸醫亂治,一夜間天真少年郎立下學醫志向,拯救千萬生病中國人;外出留學,電影,匿名信讓魯迅發現中國弱到可悲。他棄醫從文以筆爲武,向敵人們發出犀利的攻擊,望那個捉蟲拔草,爛漫少年變成了尖銳無情,在爾虞我詐中頑強鬥爭的戰士,昔日美好,在黑暗社會中消散了。

若魯迅先生生於這個時代,他或許就會像冰心一般吧!他會寫出千萬美好,但絕不會如當今這般偉大——那個時代造就了他,而那個時代也需要他;需要他爲美好發聲;需要他爲美好戰鬥,爲之付出,爲之犧牲。

只願魯迅在那個世界,能拾起朝之花,拾起美好。

那個世界,你依舊是昔日那個少年郎!

《朝花夕拾》讀後感範文600字13

第一次接觸魯迅先生的作品是在國小的語文課本上,而讓我記憶深刻的卻是國中課本上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內容豐富,生動有趣。出自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魯迅是位在世界文壇上都有名氣的大作家,我一直擔心自己讀不懂他的書,但對童年美好向往的我,還是迫不及待的翻開書。

魯迅那個年代的平民老百姓的孩子從小就要受苦受難,相比之下,我們簡直是被寵壞的孩子!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我們住在高高的樓房裏,穿着舒適的棉衣,各種家電使我們冬天不覺得冷,夏天不覺得熱,平時上上網,打打遊戲機……但是一想到百草園,我們的生活真是毫無樂趣可言啊!沒聽說過“叫天子”、“張飛鳥”,也不知道什麼油蛉……更別說“拍雪人”了。

小時候我又很多親密的小夥伴,幾乎每天都要聚在一起你追我趕,講笑話和鬼故事。後來,我們都上了中學,只有在早晨上學時才偶爾見上一面,最好的就是打個招呼,多數都是當沒看見。想到這裏,誰會不心痛呢?

魯迅先生十分熱愛大自然,在書塾那種嚴肅、古板的環境中,儘管只有一個小花園可以休閒作樂,不及百草園,但也給了魯迅先生難得的快樂。

以前,我去農村的奶奶家玩耍,農村的環境我並不喜歡。上坡有大片大片的田野,種着玉米、大豆、花生、土豆和地瓜。農民夫妻在莊稼地裏辛苦地工作。奶奶總會帶我去田野玩耍,我一步一步地在石子路和土地之間的路牙上,架起雙臂,搖搖晃晃地跟在奶奶身後。奶奶經常會抓來些知了、蟈蟈或者螞蚱,養在罐子裏,可有趣了。科技水平當然不及遊樂場,但也是我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現在生活忙碌了,學習加緊了。假期裏上不完的輔導班,使我接到奶奶打來的電話的機率高了不知多少倍,聽着奶奶那滄桑的聲音,有時隱隱聽到爺爺咳嗽,我常常潸然淚下。

現在的我經常望着天空,聽着樓上小玩伴的鋼琴聲,感受着一個個黑白琴鍵的高低起伏,合上書,閉上雙眼,浮現出魯迅爺爺慈祥的面容,幻想着,我還是一個孩子。

《朝花夕拾》讀後感範文600字14

“但在那時那地,我的意見卻變化了”,一次幻燈片事件,使他毅然決定棄醫從文,重拾兒時的記憶,講述求學之路。

他,是魯迅,這本聞名的書,是《朝花夕拾》。

與別的文章不同,《朝花夕拾》沒有太多的修飾與誇張,讀作者的書,就像面對面說話一樣,直接抒發自己的感想,只是在字裏行間難免有幾個耐人尋味的字眼,藏着別樣的含義。

在《狗·貓·鼠》這篇散文中,魯迅先生描寫了他清算貓的罪行,雖然後來證實並非貓所害,但魯迅對貓是不會產生好感的。

文中還時不時插入一些“雜文手法”,即對社會現實的議論,顯示了魯迅先生真實而豐富的內心世界,尖銳而形象地諷刺了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人。

讓魯迅先生印象最深的是他在日本留學的老師藤野先生――個子黑瘦,八字須,帶着眼鏡。

他對學生的關懷無微不至,幫魯迅先生修訂講義,教學嚴謹,誨人不倦,一絲不苟,不允許有一點差錯。

在作者的眼裏和心裏,藤野先生是偉大崇高的,在今後的道路上激勵着作者前進。

是的,回頭望去,我們的成長道路中也有一位或幾位你印象深刻的老師,他(她)或許教你做人的道理,或許使你鼓起勇氣戰勝困難,在我們心裏,他(她)一樣偉大。

從每篇作品中,我得到一種精神的激勵,這種精神不會泯滅,它隱藏在黑夜裏,卻發射出溫暖的光,照在我們這些閱讀者的心裏。

我最佩服的是魯迅先生對於文學的熱愛,這種精神讓我體會到了文學的魅力。

魯迅對舊社會的厭惡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讓我感受到在黑暗中並不是只有黑暗,仍然有一絲光亮在暗暗地照着,而魯迅先生就像這一絲光亮,他用對文學的熱愛來照亮社會的黑暗。

《朝花夕拾》讀後感範文600字15

《朝花夕拾》是魯迅的一部經典作品,也是中學生必讀書目。我在今天讀完了這本書,魯迅的作品是很獨特的。彷彿在給講故事一樣,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華麗的好詞佳句,卻更能吸引讀者。他的一切話語雖然平淡樸實,熾熱的情感卻展露無疑。

“朝花夕拾”指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晚年的作者回憶少年時代的往事,也猶如清晨開放的花到傍晚才摘取,雖然失去了盛開時的豔麗,但夕陽的映照卻使它又一種風韻。

《朝花夕拾》不是爲少年兒童寫的,但卻寫了很多少年兒童的事。其中有一篇《五猖會》,描寫了魯迅兒時要去看難逢的盛大五猖會,興奮得不得了。了。正要出發,父親卻命令他背書“給我讀熟。背不出,就不準去看會。”一盆冷水把他的興致全澆滅了。待他在父親面前“夢似的”背完了,大家高高興興陪他出門了,魯迅回憶道:“我卻並沒有他們那麼高興。開船以後,水路中的風景,盒子裏的點心,以及到了東關的五猖會的熱鬧,對於我似乎都沒有什麼大意思。”我看到這些文字,都感同身受,佩服魯迅說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顧忌孩子心理時的無奈和厭煩。

《朝花夕拾》是魯迅唯一的散文集,篇幅很短,卻具體生動地凸顯了當時中國的風習和社會情況,如家庭怎樣教育子女,孩子讀什麼書,舊的書塾和新的學堂是怎樣的,留學日本受到的歧視和正直的老師對他的關愛,乃至革命風氣等等。

《二十四孝圖》中“無論忤逆,無論孝順,小孩子多不願意‘詐’作,聽故事也不喜歡是謠言”這是出於兒童的心理;在《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小而言之,是爲中國,希望中國有新的醫學;大而言之,是爲學術,希望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的評析,今天讀來,依然精闢卻不失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