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知識點:孟子簡介

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又字子車、子居。父名激,母仉氏。鄒(現在山東鄒城市)人,是孔子之孫孔彶的再傳弟子。中國古代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政治家,是著名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高中語文知識點:孟子簡介

孟子三歲喪父,孟母艱辛地將他撫養成人,孟母管束甚嚴,其“孟母三遷”、“孟母斷織”等故事,成爲千古美談,是後世母教之典範。生於周烈王四年,死於周赧王二十六年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寫而成,記錄了孟子的語言、政治觀點和政治行動的儒家經典著作。孟子師承孔伋(孔子之孫一般來說是師承自孔伋的學生),繼承併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爲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並稱爲“孔孟”。孟子曾仿效孔子,帶領門徒遊說各國。但不被當時各國所接受,退隱與弟子一起著書。有《孟子》七篇傳世:《梁惠王》上下;《公孫丑》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其學說出發點爲性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 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孟子的文章說理暢達,氣勢充沛並長於論辯。孟子在人性問題上提出性善論。

孟子遠祖是魯國貴族孟孫氏,後來家道衰微,從魯國遷居到鄒國(今山東鄒城東南)。三歲喪父,孟母將其撫養成人。在孟子小的時候,母親爲了給他一個好的學習環境,而3次搬家。後人稱之爲孟母三遷。孟母教子甚嚴,其“遷地教子”、“三斷機杼”,成爲千古美談,《三字經》裏有“昔孟母,擇鄰處”之說。

在孟子生活的時代,百家爭鳴,“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立場加以激烈抨擊。孟子師承子思(一說是師承自子思的學生),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

孟子周遊齊、晉、宋、薛、魯、滕、樑列國,遊說他的“仁政”和“王道”思想。但由於當時諸侯各國忙於戰爭,他的仁政學說被認爲是“迂遠而闊於事情”,幾乎沒有人採納他的.治國思想。歸而與弟子講學著書,作《孟子》7篇。孟子維護並發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仁政”學說和“性善”論觀點,堅持以“人”爲本。

他的思想對後世影響很大。但他的地位在宋代以前並不很高。自韓愈的《原道》將孟子列爲先秦儒家中唯一繼承孔子“道統”的人物開始,出現了一個孟子的“升格運動”,孟子的地位才逐漸提升。他的理論對宋代影響很大。北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孟子》一書首次被列爲科舉考試科目之一,之後《孟子》一書升格爲儒家經典。南宋朱熹將其與《論語》《大學》《中庸》合爲“四書”。元朝至順元年(1330年),孟子被加封爲“亞聖公”,以後就稱爲“亞聖”,地位僅次於孔子。其思想與孔子思想合稱爲“孔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