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小班數學教案彙編五篇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班數學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小班數學教案彙編五篇

小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幫助泥娃娃按某一特徵進行分類並記錄。

2、感受中國民間工藝品—泥娃娃的特色。

【活動準備】

每人一套泥娃娃圖片,PPT,音樂“泥娃娃”。

【活動過程】

一、歌曲導入:泥娃娃來了。

1、播放歌曲“泥娃娃”,聽:誰來了?

2、交流:到底誰來了?你是怎麼知道的?

小結:泥娃娃是一個假娃娃,但是他有眼睛、有鼻子、有耳朵、有手腳,跟真娃娃差不多,可是,她不會動。

[價值分析:直入主題,讓孩子先對泥娃娃的特徵有初步的瞭解。]

二、介紹交流:了不起的娃娃。

1、出示1個泥娃娃,看:泥娃娃來了。

2、仔細觀察泥娃娃的樣子,交流:泥娃娃是什麼樣子的?有什麼特點?

小結:泥窪娃是胖胖的,十分可愛。

3、是誰做出了那麼漂亮的'泥娃娃?

小結:泥娃娃是中國無錫特有的民間藝術品,也叫大阿福,是隻有我們中國有的,他們是外國式沒有的。

三、泥娃娃分家家。

1、出示5個泥娃娃圖片:看,今天老師把泥娃娃請到了我們的中間,瞧,一共來了幾個泥娃娃?

2、他們有哪些地方不一樣?

過渡:小朋友真棒,找出了這麼多的不同點。

3、老師想把他們放在教室裏展覽,這裏有一個兩層的架子,該怎麼把5個泥娃娃分別放到2個架子裏呢?

4、請幼兒按特徵分類,教師在旁作記錄示範。

[價值分析:通過觀察嘗試進行不同的分類。]

5、幼兒操作兩人一組,觀看泥娃娃的圖片,商議如何根據泥娃娃的特徵分成兩家,可爲兩家命名,並把他記錄下來。

四、幼兒操作

1、現在,請小朋友自己去幫泥娃娃分一分,不要忘記記錄哦!

2、幼兒操作。

3、交流各自的記錄,並在以後的操作中繼續嘗試。

小結:我們在分類的時候可以根據泥娃娃不同的特徵來進行分類,把相同特徵的娃娃可以分在一起。

[價值分析:利用遊戲的形式幫助孩子鞏固根據某一特徵進行分類的方法。]

小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知食物的特徵,按食物的特徵進行分類並做上相應的標記。

2、感受分類和標記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

3、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並感受集體活動的樂趣。

4、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遊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活動準備:

繪本故事PPT;各種食物圖片、竹筐圖片、標記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人。

1、師:天氣漸漸冷了,大熊肯尼準備了大量的食物要放到儲藏室裏過冬。

2、請幼兒猜猜大熊會在儲藏室裏放些什麼食物。

二、觀察大熊的食物,感知食物的外部特徵。

1、師提問:大熊都準備了哪些食物?(引導幼兒說一說什麼樣子,什麼顏色…)

大熊準備的食物可真多啊!於是他準備把所有的食物都放進儲藏室裏,可是儲藏室堆不下了,大熊決定整理一下。

2、提問:要怎麼整理呢!誰來幫幫大熊把這麼多的食物分分類?,(有什麼不同)

三、幼兒操作1,按食物特徵進行分類,共同概括食物特徵。

1、讓我來把所有的東西都分類放吧!(幼兒操作:你要分成幾份就拿幾個竹筐)

2、師提問:你是怎麼分的?按什麼分類的?

3、你們真聰明,用了不同的方法把大熊的食物進行了分類,有按食物的大小分、有按食物的顏色分、有按食物的形狀分、還有按食物的`種類分。

四、幼兒操作2,把分類好的食物做出標記。

1、師:如果給分類好的食物加上標記,那大熊找起食物來就更方便了。

你有什麼好辦法標上大熊看得懂的標記呢?

2、說說標記:按食物大小分的,可以用大小標記來表示;按食物顏色分的,可以用顏色標記來表示,如:香蕉、小魚乾黃黃的就用黃色標記來表示…

3、出示表格,師幼共同歸納總結。

五、延伸:觀看生活中的日常物品,瞭解分類和標記在生活中的作用。

師:運用了分類和標記的方法,用幾種好辦法都能把大熊的那麼多食物整理好並標上相應的標記。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地方用到,一起來看看!分類有這麼大的用處,以後我們也把圖書、玩具理理好,讓班級看起來更整潔吧!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於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爲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爲幼兒創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境,爲幼兒創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並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通過一系列的遊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小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數字5、6、7,能找出它們能表示相應數量的物體;

2、初步瞭解數、量之間的關係;

3、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用處。

4、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5、體驗數學集體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PPT、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小王子歷險記》故事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師:小王子一個人的力量不夠,請我們小朋友幫幫忙,那麼我們就要開始小王子歷險記了。

二、3關挑戰,認識數字5,6,7。

1、小貓引出5;(聽一聽)

師:請小朋友閉上你們的'眼睛,用你的耳朵聽一聽,小貓叫了幾聲。那麼這個數字就是密碼。

2、蘋果引出6;(數一數)

師:請小朋友認真看好圖片,數一數掉了幾個蘋果?那麼這個答案就是密碼。

3、城堡引出7;(看一看)

師:用放大鏡找一找,這個隱形的密碼是幾?

小結:我們剛剛找到了三個數5、6、7就是這把鎖的密碼了。

三、給數字排序,輸入正確密碼。

按得到數字的順序,把5、6、7排好隊輸入密碼框。

四、幼兒操作《數一數》。

數一數,將森林裏的小動物找出來,並將對應的點數畫在旁邊的框中。(提醒幼兒找小動物的方法)

師:請小朋友們仔細地找一找,森林裏有幾個小動物。

五、講評幼兒作業。

師:請小朋友一起看着老師這裏的圖片,數一數小動物到底有幾隻。請沒找對的小朋友遊戲結束後再改正。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於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爲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爲幼兒創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境,爲幼兒創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並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通過一系列的遊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小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 能按照事物的大小分類。

2. 喜歡參與集體遊戲,享受和大家一起玩遊戲的樂趣。

3. 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 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 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後的樂趣。

活動準備

1. 《花兒的世界》幼兒用書或電子書第24頁。

2. 大的和小的昆蟲 圖片,例如蝴蝶、蜜蜂、蜻蜓等。

3. 呼拉圈。

4. 音樂。

活動過程

1. 出示幼兒用書或電子書,請幼兒數一數圖中有多少隻蝴蝶、蜜蜂和蜻蜓。

2. 請幼兒在書中指出比較大的蝴蝶、蜜蜂和蜻蜓。

3. 發給每位幼兒一張大的或小的昆蟲圖片,請拿着同一種昆蟲圖片的幼兒手拉手,然後比一比誰的昆蟲大,誰的昆蟲小。

4. 把呼啦圈放在地上當做昆蟲的家,向幼兒示範遊戲的玩法:

播放音樂,請幼兒拿着昆蟲圖片圍着呼啦圈行走;當音樂停止時,教師說出一個指令,例如“大蝴蝶回家了”,拿着大蝴蝶圖片的'幼兒便要立刻走進呼啦圈。

5. 幼兒可交換昆蟲圖片,重複進行遊戲。

活動評價

1. 能按事物的大小分類。

2. 樂於參與集體遊戲。

活動反思

數學來源與現實,存在於現實,並且應用與現實,數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幼兒把現實問題轉化爲數學問題的過程。教育活動的內容選擇應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小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使用體重儀和量身高的儀器。

2.嘗試量身高稱體重,在活動中,感受幫助別人體檢的樂趣。

活動準備

體重儀(帶有量身高的儀器)一臺

活動過程

一、回憶以往經驗,感知體檢的項目。

1.教師:大家想想,我們保健室的老師給你們體檢的時候,會檢查哪些項目呢?

2.幼兒回憶以往經驗並回答,教師從幼兒的回答中提取出量體重和測身高兩個方面。

二、探索正確使用體檢的.儀器。

1.出示體檢用的儀器

這是什麼?它們是用來做什麼的呢?誰會用它呢?

2.請個別幼兒上來嘗試演示使用量體重和測身高的儀器

3.幼兒討論正確的使用方法。

三、嘗試幫助同伴稱體重、量身高。

1.我們今天要稱體重、量身高,請大家一起來幫忙,

我們應該怎麼看測量的結果呢?

2.幼兒自由述說自己的經驗,知道要看儀器上面的刻度。

教師:我們測身高時應該怎樣站呢?

3.大家共同測量身高和體重。

四、請小朋友記錄下自己的測量結果,回家告訴爸爸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