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國小數學教案範文彙編9篇

作爲一名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必備】國小數學教案範文彙編9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的摺疊實踐活動,瞭解和掌握立體圖形和它的平面展開圖之間的對應關係,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能正確判斷平面展開圖所對應的簡單立體圖形。

3.會利用已有的知識、技能解決平面展開圖所對應的立體圖形的容積等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問題4 摺疊〗

這部分是有關將平面圖形摺疊成立體圖形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一直存在着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之間的對應識別與判斷,因此,本問題對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是極有益處的。教師要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和啓發學生,充分利用好教材的內容。

本問題安排了“想一想”“畫一畫”“做一做”三個步驟。首先,想像一下這個平面展開圖摺疊以後像什麼。其次,動手操作,將放大的圖紙按虛線摺疊後,形狀是一座小房子。最後,可以先通過疊出的小房子來確定天窗和門的位置,然後在平面圖上畫出來(天窗可以在平面圖中上數第二個和第三個矩形內,門可以在第一個和第四個矩形內,也可以在兩邊的五邊形內)。

〖練一練〗

第1題 ①長方體;②正方體。

第2題 圖形(1)對應(a)。

圖形(2)對應(c)。

第3題 圖形①和②都對應(b)。

建議學生先看圖想像和思考,然後再用附頁4中的圖折一折。這樣,既驗證了自己的判斷,又練了摺疊技能

第4題窗戶、煙囪和小鳥的'位置如下圖所示:

由於門的位置已經給定,所以,窗戶、煙囪和小鳥的位置就大概確定下來。

第5題讓學生自己做立體圖形,教師不必作太多的限制,比如可做立方體、長方體或根據教科書上的一些平面圖去做相應的立體圖形。但不管怎樣,做立體圖形的步驟都應該是先畫出平面圖形再摺疊。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分析:

本節課室是學生在學習了多邊形面積的基礎上進行的一節複習課。本節課通過學生回憶所學過的所有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鞏固學生對計算公式的理解和記憶,並通過圖形之間的內在聯繫構建知識網絡圖,是學生明白這些圖形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聯繫的,在網絡圖的構建過程中,從單個圖形,連成串,再連成片,從而使知識系統化,留給學生一個整體印象,而不是分散的記憶。最後通過由淺入深的練習題,使學生所學的知識得到進一步昇華。

教學目標 :

1、回憶所學的平面圖形的面積推導過程,弄清圖形面積之間的內在聯繫,鞏固學生對面積計算公式的理解和記憶。

2、通過整理知識網絡圖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學生分析和綜合概括的能力。

3、讓學生通過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不同層次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

通過整理知識網絡圖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學生分析和綜合概括的能力。

教學難點:

通過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不同層次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法學法: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本課採用先整理後練習的複習模式 。

指導思想:

本課的指導思想是發揮學生的主題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使不同學生在數學課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本課在回憶整理應用的教學環節中,通過教師引導和點撥,提高學生的歸納整理知識的能力,並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了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整理和複習

1、回憶。

課的開始,我讓學生回憶學過的平面圖形的面積,想到哪個說哪個,給了學生選擇的餘地,提高學生回答問題的興趣。然後讓學生回憶推動過程時,採取了先讓同桌交流的方法,這是因爲我分析學生可能會想到不同圖形的面積推導公式,爲了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讓學生能人人動口,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整理。

在整理的過程中,學生邊說,我一邊用課件演示,空間想象能力強的學生可以閉上眼睛在頭腦中演示這個過程,空間想象能力弱的學生,可以藉助多媒體來回憶,以便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記憶面積公式。

(二)構建知識網絡圖

構建知識網絡圖是課前我比較擔心的,我不知道學生會把知識網絡圖構建成什麼樣子。雖然課上在我的引領下這樣比較好控制,但是爲了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我把這項工作放在了課前,先讓學生在家裏整理好,這要就避免了學生之間相互模仿,無法體現個性;再通過課上的回憶讓學生自己修改,使學生逐步學會整理歸納的方法;最後同學之間交流,完善知識網絡圖。在這個環節,面對學生構建的知識網絡圖,只要有道理我就會給予肯定,這樣才能使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體現個體差異,增強自信心。

(三)解決問題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用了羊村村長領着大家去羊村參觀這一情境,充分調動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要想去羊村參觀就得闖關成功,這三關分別針對不同方面:第一關針對的是我們班的學困生,這些題讓他們回答,可以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第二關考驗學生是否能靈活運用面積公式,針對的是中等學生;第三關是對學生在面積計算中經常出現錯誤的地方進行鍼對性練習,面向全體學生,以提高做題正確率。

闖關成功後,計算玻璃的面積,是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這塊玻璃是一個組合圖形,既可以用分割法計算,又可以用添補法計算,學生自己動手分一分、畫一畫,用自己的方法計算,充分體現了學生的個體差異。爲了幫助學生理解,我製作了課件進行演示,直觀形象,針對學困生降低了難度。

(四)課堂作業

課堂作業的設計也充分考慮到了不同層次的學生,第1題和第題較爲簡單,學優生做完後,給出了一道思考題,這道題爲學有餘力的學生準備。

(五)小結

今天我們複習了多邊形的面積,並利用圖形之間的內在聯繫製作了知識網絡圖,還運用所學幫助羊村解決了實際問題,在這裏懶羊羊代表羊村謝謝大家,帶給大家一首好聽的歌,請大家伴隨着歌聲下課。

總之,我認爲要想上好複習課,提高課堂有效性,就應該整體把握教材,採取合適的複習形式,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從教學設計、教學方式、方法,以及練習題的準備等方面都要考慮到不同層次的學生,使學生通過自主參與、合作交流,不同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真正體現新《課標》所說的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提高學生計算有關9的加、減法的正確率和速度。

2.滲透簡單應用題的結構,爲正式學習文字應用題做準備,加深理解“求和”、“求剩餘”應用題的數量關係,能夠正確解答。

3.初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正確識圖,理解題意。

教學難點

正確選擇算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口算:9以內的加減法。

(1)老師出示口算卡片,請一組同學來算,其他同學當裁判。

(2)學生搶答。

2.看圖列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

出示教材50頁的牽牛花圖(不註明條件和問題)

師:你能結合這幅圖列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嗎?

指名回答,老師板書:6+3=9 9-3=6

3+6=9 9-6=3

問:這兩道加法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表示把左邊的6朵牽牛花和右邊的3朵牽牛花合併起來,一共是9朵。)

這兩道減法算式分別表示什麼意思?

(9-3=6表示從9朵牽牛花裏面去掉右邊的`3朵,就是左邊的6朵。)

(9-6=3表示從9朵牽牛花裏面去掉左邊的6朵,就是右邊的3朵。)

師:如果題中標明瞭條件和問題(板書:6朵、大括號和?朵),這幅圖該怎樣理解呢?

二、探索新知

1.看牽牛花圖,自己說一說圖意,然後指名說。(左邊有6朵,右邊有3朵,一共有多少朵牽牛花?)

學生獨立列算式,然後集體訂正。板書:6+3=9

問:這道題爲什麼用加法?(要求一共有多少朵牽牛花,就要把6朵和3朵這兩部分合並起來,所以用加法。)

2.出示小鹿圖。

學生互相說圖意,然後指名說。(草地上一共有9只小鹿,跑了3只,還剩幾隻?)

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後集體訂正。板書:9-3=6

問:這道題爲什麼用減法?(要求還剩幾隻,就要從原來的9只裏面去掉跑了的3只,所以用減法計算。)

3.做一做

投影出示50頁的魚圖。

師:你能自己看懂圖意嗎?請你獨立完成。

學生在書上完成後集體訂正,板書:9-1=8

問:誰說說這道題,你是怎麼想的?

三、總結質疑

師:今天我們研究的是什麼?做圖畫應用題一定要看清圖中告訴了我們什麼和什麼,讓我們求什麼?只有弄清了數量關係,才能正確地解答.

問:你還有什麼問題嗎?

四、鞏固提高

1.學生獨立解答教材53頁的第15題.

出示53頁的兩組企鵝圖,集體訂正.

比較:這兩道題有什麼不同?

學生在小組裏互相說一說,然後指名回答.

問:爲什麼第1題用減法,第二題用加法?

如果把第1題的“?只”移到右邊來,怎麼列式?

2.投影出示58頁的蘿蔔冬瓜圖(圖中一部分被蓋住,不能數出來的).

學生獨立解答,然後集體訂正.

3.聽題列式解答

老師口述題目,學生舉手回答.

(1)街道兩邊各種了3棵樹,一共種了幾棵樹?

(2)小明疊飛機,先用了3張紙,又用了6張紙,小明一共用了幾張紙?

(3)小紅要寫9行字,已經寫了5行,還要寫幾行?

(4)媽媽買來4個蘋果,買來的梨和蘋果同樣多,媽媽一共買來多少個水果?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在具體的情境中,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掌握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能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認識青蛙嗎?誰能給大家講一講關於青蛙的一些知識?(學生互相說說。)

師:同學們,地球是我們生存的'家園,我們每個人都有義務保護我們生存的環境,愛護人類的朋友——動物。青蛙就是我們的好朋友。它們每天可以幫助農民伯伯除掉農田裏許多的害蟲,今天我們就請來了兩隻可愛的青蛙。(出示情境圖)

二、探究新知

1、學生觀察“青蛙吃害蟲”情境圖,看圖編故事。

師:誰能看圖給同學們講一個小故事?(指名講故事)

2、學生自已提出問題並嘗試解決問題。

師: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你能解決自已提出的問題嗎?

3、小組討論交流計算方法。

討論:你是怎麼樣算的?

討論:你是怎麼樣想的?

誰能用計數器撥一撥自已的計算過程?

4、撥計數器,學生根據撥的過程說出相應的算式及結果。

5、遊戲:看誰看得最快。

6、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7、練習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什麼?

四、佈置作業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教材2~3頁的例1、例2,練習一1~5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結合教材提供的素材,自主探索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並能利用方格紙依據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或根據平面位置確定物體。

2、在確定位置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滲透平面座標最基本的知識。

3、能把自己的思維過程與結果用語言表達出來,並與同伴進行很好的交流、合作。

4、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感受數學的價值,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

教學重點:

運用數對準確表示物體位置。

教學難點:

利用方格紙正確表示用數對確定位置。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導入新課

1、介紹位置

先請若干名學生站上講臺,要求學生說出XX同學的位置。

由學生介紹自己座位所處的位置,然後再介紹幾個好朋友所處的位置。

學生介紹位置的方式可能有以下兩種:

(1)用“第幾組第幾座”描述。

(2)用在我的“前面”、“後面”、“左面”、“右面”來描述。

2、談話導入

(1)教師肯定以上學生描述的方式。

(2)明確說明本節課我們要進一步學習確定位置的有關知識。

板書課題:位置

二、探索活動,獲取新知

1、教學例1

實物投影出示主題圖:班級座位圖

(1)說一說

學生觀察座位圖,想說誰的位置就跟同伴說一說。

(2)想一想

師:李剛的位置在哪裏?可以怎樣說?

學生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3)寫一寫

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李剛的位置表示出來

A:學生獨立操作,教師巡視課堂,記錄不同的表達方式。

B:展示幾個不同的表達方式

(4)討論

師:同樣都是李剛的位置,大家表示的方法卻各有不同。雖然所有的方法都有道理,但是總讓人感到太麻煩。你有什麼好建議,可以用一種統一的既清楚又簡便的方法來表示?

確定:列表示豎排,一般從前往後;行表示橫排,一般從左往右。

(5)探索用數據表示位置的方法。

結合已有的表示方法“第6列,第3行”,並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認識用數據表示位置的方法。

問:確定一個位置要用幾個數據?

A:明確說明:李剛在第6列,第3行可以用(6,3)這樣的一組數來表示。

B:學生嘗試用這樣的方法表示李芳、李小冬、趙強、王宏偉的位置。

要求:

a、先說一說他們分別在第幾列第幾行,再用數據表示;

b、根據數據再說一說在第幾列第幾行。

C、總結方法

師、:請你仔細觀察這些數據和他們所在的位置,你能總結出用數據表示位置的方法嗎?

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後與同學交流,再彙報。

歸納:

先看在第幾列,這個數就是數據中的第一個數;再看在第幾行,這個數就是數據中的第二個數。

2、教學例2

投影出示課本中的“動物園示意圖”。這個示意圖將各場館都畫成一個點,只反映場館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內容。而且表示場館的那些點都分散在方格紙豎線和橫線的交點上。

(1)觀察示意圖,說一說那看到了什麼。

(2)解決第(1)個問題

師:如果用(3,0)表示大門的位置,你能表示出其他場館所在的位置嗎?

A:學生獨立操作,解決問題。

B:投影展示學生解決的結果。

熊貓館(3,5)

海洋館(6,4)

山(2,2)

大象館(1,4)

(3)解決第(2)問題

A:出示要求

在圖上標出下面場館的位置

飛禽館(1,1)

猩猩館(0,3)

獅虎山(4,3)

B:學生按要求在書上完成

C:反饋練習結束

學生回答,利用投影展示。

問:如果兩個場館的第一個數相同,說明這兩個場館的位置有什麼特點?

靈堂第二個數相同呢?

小結:表示同一列中景點位置的數對,它們的第一個數相同。表示同一行中景點位置的.數對,它們的第二個數相同;

3、全課總結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剛纔,我們是怎樣探究出用兩個數據表示位置的方法的?

(2)教師簡要介紹確定位置的方法的重要作用。比如播放有關地球經緯度的知識等。

三、鞏固練習

完成教材練習一中的1~5題

第1題:說一說(9,8)中的“9”表示什麼?“8”表示什麼?按照題目給出的數據,塗一塗

第2題:(1)觀察盤,與第1題方格圖比較,說一說有什麼不同。(2)引導學生正確說出黑方的“五”所處的位置。(3)引導學生說出其他棋子的位置,並與同學交流。(4)完成題中第(2)小題,並和同學交流。

第3題:第1小題,用投影展示學生所確定的區域。第2小題,同學之間相互交流表示結果。

第4題:學生獨立完成,然後同學之間互相檢驗交流,最後,教師再展示學生的作品,學生評價。注意提醒學生不要忘了連接EA。

第5題:(1)學生自己在方格紙上畫一個簡單的多邊形。各頂點用兩個數據表示。(2)同桌互相合作,一人描述,一人畫圖。

板書設計:

位置

豎排叫列,橫排叫行

數對(列,行)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總複習第11、21、22題

複習目的:1.通過複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已學統計圖的特點及繪製方法。

2.能夠對統計圖進行分析和,培養學生初步的分析辨異能力。

3.在繪製統計圖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負責態度。

複習過程:

一、揭示課題,展示目標

要求通過對統計圖的複習,達到下面的目標:

1.掌握統計圖的特點及製作的方法、步驟。

2.會對統計圖進行一些簡單的分析。

3.繪製統計圖時講究整潔、美觀。

二、回憶梳理,結成絡(15分)

組織回憶:統計這一單元的學習,你掌握了哪些知識?

三、組織記憶,融會貫通

同桌間相互討論,邊說邊記憶:複式條形統計圖和複式折線統計圖有什麼異同?

經過討論,使學生明白:複式條形統計圖和複式折線統計圖繪製步驟基本一樣,如果連接每個直條的端點,就使條形統計圖變成了折線統計圖;而沿着折線統計圖的各點畫出直條,就轉變成了條形統計圖。

四、練習矯正,形成技能。

第11題

(1)從圖上可以看出旅行車從8:00到11:00行走的路程爲180千米,時間是3時,所以速度是每時60千米。

(2)可以這樣描述,先以每時60千米的.速度行駛了3時,休息了1時後,又以每時60千米的速度行駛了1時,然後瀏覽了2時的景點,再以每時60千米的速度行駛1時,總共行駛了300千米。

旅遊車停留的3時,學生只要敘述合理就行。

第21題

複習複式條形統計圖。本題可以用排除法,由跑步可排除C,由跳遠可排除A,再比較跳高可以排除B,選擇D。

第22題

複習複式折線統計圖,縱軸可以1格代表2個人,可以讓學生用兩種顏色的筆描畫折線圖。鼓勵學生從圖中獲得儘可能多的信息。學生也可以議一議,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學生也許會說:從折線統計圖也可以看出,營養不良的學生數大致呈逐年下降的趨勢,說明人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但肥胖的人數也比0年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在生活提高的情況下,人們的飲食也要有所節制,要養成好的飲食習慣。

國小數學教案 篇7

一、教學設計說明

《認識時間》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一年級下冊的學習內容。這一內容是學生在上學期學習了“認識鐘錶”的基礎上進行的。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鐘錶及時間的一些知識,知道如何看整時和半時。而本節課則是教學用“ 5 分 5 分數”的方法來認讀時間,並通過實際的操作知道 1 時 =60 分。學生通過觀察和自己的動手過程來感受時間,使他們在觀察與操作過程中,經歷和感受時針與分針的運動情況,從而構建學生的時間觀念,這就構成本堂課的主要任務,學生在熟悉喜愛的生活情境中和操作活動中認時間、表示時間,切實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獲得輕鬆、愉快的情感體驗,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會正確讀、寫鐘面上的幾時幾分,知道 1 時 =60 分。

2、 在認、讀、寫的活動過程中,讓學生感受蘊含的時間觀念。

3、 通過時間與生活聯繫的事例,讓學生體驗時間的`寶貴,進行良好生活習慣的教育。

教學重點:時、分的認識。

教學難點:幾時幾分的認讀。

教學準備:教具――多媒體課件,時鐘模型;學具――小鐘。

教學預設:

一、複習引入

同學們,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一位小朋友,想認識她嗎? (課件出示婷婷的錄像)

師:看一看婷婷在幹什麼?

生:起牀、吃早餐、上學、上課。

師:她什麼時間起牀?你是怎麼認的?

她什麼時間吃早餐呢?怎麼認的呢? (學生一一口答)

師:婷婷上學和上課的時間你們都會認嗎?跟你同位的小朋友說一說。(學生互相說一說)

歸納:分針指着 12,時針指着幾,就是幾時;分針指着6,時針走過幾,就是幾時半。

二、指導探究

1 、 用 5 分 5 分數的方法認識時間

( 1 ) (課件出示圖片)婷婷現在在幹什麼呢? (做操) 這是婷婷做操的時間 (出示鐘面 9:15),你們還會認嗎?

( 2 )是幾時幾分呢?誰會認?(學生嘗試認讀,並指導寫出 9:15)

( 3 )分針指着 3 ,爲什麼不是 3 分,而是 9 時 15 分呢? (學生嘗試說) 我們來看看鐘面上是怎麼走的。 (課件演示)

師歸納:分針走了幾小格就是幾分。

( 4 )分針指着數字 3 是 15 分 (出示鐘面模型) ,分針指着其他的數字是多少分,你們知道嗎?同位互相說說,並在書上填出來。(學生先討論,再獨立填,然後集體反饋,教師板書在黑板上)

2 、認識時、分的關係

( 1 ) (指着模型)分針走了一圈是多少分?分針走了一圈的時候時針走了多少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課件演示) 。

( 2 )時針走了多少?它們所用的時間是相等的,可以用什麼符號表示?

板書: 1 時 =60 分

( 3 )你們的小鐘面上也是這樣的嗎?自己撥一撥,看一看吧。邊撥邊觀察,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了多少?

3 .新課小結

除了能認幾時整、幾時半,我們還會認幾時幾分了。爲我們的進步鼓掌!

三、實踐運用

1 .小遊戲

小遊戲――“我來撥鍾你們說”

看分針指的數字,你能很快地說出是幾分嗎? (師生互動)

你們自己想玩這個遊戲嗎?自己撥一個,請同位的同學說一說。 (生生互動)

2 .婷婷特別喜歡參加學校裏的活動。老師給她拍了幾張照片,想看看嗎? (課件出示:跳舞―― 2:40,捏橡皮泥――3:05)

師:她在什麼時刻參加什麼活動? (學生說)

這兩個時刻你們還會寫嗎? (學生獨立寫,重點指導 3:05的寫法,集體反饋。)

3 .撥一撥,說一說

( 1 )這是少兒臺的電視節目單(課件出示) ,婷婷最喜歡看這個時間的節目,是什麼呢? (課件出示有時刻 2:55的鐘面) 同學們請你猜一猜。

( 2 )你們喜歡看什麼節目呢?在小鐘面上撥出來,讓你的小夥伴猜一猜。

4 .連線

( 1 )電視節目這麼好看,有幾隻小動物也想來看呢。可是小動物還沒找到自己的座位,請同學們幫助他們找一找,要求動物身上的時刻和座位上的時刻一樣。(課件出示小動物身上的鐘面和凳子上面的時刻)

( 2 )拿出作業紙,自己找一找、連一連。

( 3 )小狗怎麼沒有座位啊?這兒還有一個空位置,誰能說出它的時間?(學生說,課件出示並完成連線)

四、全課總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瞭解了婷婷的學習和生活。你們喜歡跟她交朋友嗎?我們不僅跟她交上朋友,還要向婷婷學習珍惜時間,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附:板書設計

認 識 時 間

1時=60分 2時40分 3時5分

2:40 3:05

五、教學反思

用“ 5 分 5 分數”的方法認識時刻

師: (課件出示圖片) 婷婷現在在幹什麼呢?

生: 做操。

師: 這是婷婷做操的時間 (出示鐘面 9:15) ,你們還會認嗎?是幾時幾分呢?

生 1 : 9 時 15 分。

師:你還會認這個時刻,真了不起!

生 2 :還可以說 9 點一刻。

師:你還知道 9 點一刻呀,你怎麼知道的呢?

生:我媽媽跟我說的。

師:你是怎麼認的呢?

生 1 :時針走過了 9 ,就是 9 時多了。

生 2 :分針走 1 大格是 5 分,走 2 大格是 10 分,走 3 大格就是 15 分了。

師:可我看到了分針指着 3 啊,爲什麼不是 3 分而是 9 時 15 分呢?我們來看看鐘面上是怎麼走的。 (課件演示)

師:分針怎麼走的啊?

生 1 :分針走了 15 下。

生 2 :分針走了 15 個小格。

師:分針走一小格是 1 分,那麼分針走了 15 個小格,就是 15 分。

反思:

在用“ 5分5分數”的方法認識時刻這個知識點的教學上,教材既安排了認讀時刻的教學,又安排了寫時刻的教學,尤其3時5分這個時刻的電子錶表示方法學生很容易寫錯。何不改變一下呈現方式,讓學生學得更輕鬆一些呢?

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我對教學內容進行了重組:結合婷婷做操的情境引出認時刻的教學。在認 9時15分這個時刻時,我給了學生充分的學習空間,讓他們根據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嘗試着認時刻。孩子們各人說着各人認時刻的方法,當老師肯定他們認對了的時候,學生的喜悅之情真是無法言喻。

活動一:認識時、分的關係

師: (指着模型) 分針走了一圈是多少分?分針走了一圈的時候時針走了多少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件演示) 。

師:時針走了多少?它們所用的時間是相等的,可以用什麼符號表示?

生:可以用等號表示。( 教師板書: 1時=60分 )

師:你們的小鐘面上也是這樣的嗎?自己撥一撥,看一看吧。邊撥邊觀察,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了多少。

活動二:從鐘面上認讀時間

師:看分針指的數字,你能很快地說出對應的是幾分嗎?( 教師撥鍾學生認)認得真快!你們自己想玩這個遊戲嗎?自己撥一個,請同位的同學說一說。( 學生相互開展活動 )

活動三:從實際生活中認讀時間

師:這是少兒臺的電視節目單 (課件出示) ,婷婷最喜歡看這個時間的節目,是什麼呢?(課件出示有時刻 2:55的鐘面) 同學們請你猜一猜。( 生猜,並說說如何認的)

師:你們喜歡看什麼節目呢?在小鐘面上撥出來,讓你的小夥伴猜一猜吧。(學生活動 )

國小數學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教科書P86-87例1及相應的“試一試”,練習十五第1-3題。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小組交流等方式上,理解並掌握小數乘小數的方法,能正確計算相應的題目。

2.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3.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練習,感受數學探索活動本身的樂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確定積的小數點的位置。

教學難點:

理解把小數乘法轉化成整數乘法後,得到的積迴歸小數乘法積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引入課題

1.用豎式計算

0.57×23 = 2.5×44=

提問:說說你是怎麼算的?

2.根據13 × 12 = 156 ,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積。

1.3 × 12 =

13 × 1.2=

1.3 × 1.2 =

(要求學生回答問題要完整.例如:因爲13 × 12 = 156,而1.3× 1.2中13縮小了十倍,所以積就要縮小十倍是15.6)

提問:我們以前學習了小數乘整數,那麼 1.3 × 1.2是小數乘小數,它的結果你們說的對嗎?學完這節課你就知道了(導入課題)

二、引導探究,掌握方法。

1.課件出示例題。

提問:

①從圖中,你能獲取那些數學信息?

②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③下面我們就來解決小明房間的面積有多大?

你會列式計算小明房間的面積嗎?

(出示3.6×2.8=)

2、3.6×2.8=?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小數乘法有什麼不同?你能估算一下它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嗎?(指導學生估算3.6×2.8的積)

3、探索筆算方法

①通過剛纔的估計,我們知道3.6×2.8的積應該在6~12之間,或者說是在9左右。那麼準確的得數究竟是多少呢?我們可以用豎式計算. (誰能在黑板上寫出3.6×2.8的豎式)。

②怎麼用豎式計算呢?小組裏的同學討論討論,如果討論好了,可以試着寫在隨堂本上

③教師巡視,指名一學生上黑板計算,師生互動,完成後說說你是怎麼想的,引導學生思考小數乘小數按照整數乘整數的計算想起。(在計算3.6×2.8時想起36×28的筆算,師板書:

36×28

④做錯的同學訂正一下。

⑤引導學生想一想小數乘小數怎麼算?

三、自主探索,形成認識

教學“試一試”

1.我們現在來解決小明陽臺面積的問題,請同學們列式計算(獨立完成)。

2.觀察黑板上的四道豎式,思考

①結合具體題目,讓學生說說兩個因數與積的小數位數有什麼關係?

②小數乘小數與小數乘整數在計算的過程中有什麼相同點與不同點?

3.總結、歸納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

四、鞏固練習,加強理解

1.解決1.3×1.2=1.56

讓學生說說爲什麼?(去掉問號)

2.你能給下面各題的積點上小數點嗎?(P87第一題)

提問:說說爲什麼這樣點小數點?要注意些什麼?

4.用豎式計算:

4.6×1.2= 1.8×4.5= 10.4×2.5=

3.下面的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P89 第2題)

五、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有什麼需要提醒其他同學的?

六、作業:

P89第1.3題

國小數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正確的數出數量是10的物體的個數,會讀,會寫數10。

2. 使學生知道10以內數的數序,會比較10以內數的大小。

3. 使學生掌握10的組成。

一、故事導入

教師出示電腦給學生講故事:有一天,0~9這些數字娃娃出去郊遊。“9”最大,當上了隊長,就驕傲起來,看不起別的數字娃娃。它看見“0”最小,站在隊伍的最前面,於是它走過去,神氣地對“0”說:“你呀,沒頭沒臉的,表示一個物體也沒有,和我比起來,真是太小啦!”“0”聽了,非常難過。這時,數字娃娃1站了出來,很有禮貌地對“9”說:“不對,如果我和“0”站在一塊兒,比你還要大呢!”“9”聽了非常吃驚。

導入:數字娃娃1說的話是不是對呢?我們來看看,(電腦顯示“10”)數字1和0站在一塊,這個數怎麼讀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0。(課題:10的認識)

二、進行新課

(一)認識10

1.出示教科書上的主題圖,指導學生看圖:

我們來看看這幅圖上都畫了些什麼?

還有什麼呢?

2.在生活中,我們在哪裏還看見過10?

這些10 都是一樣的嗎?

請小朋友把兩個手拿出來,數數看看,一共有多少個手指頭啊?(還有10個腳指頭)

3.10與所學的數進行大小比較。

(1)請小朋友把直尺拿出來,誰能最快找到10在直尺上的位置?

出示直尺圖(在數的順序中,也是這樣,10在9的後面)

(2)那麼到底9和10,誰大誰小呢?

三。出示圖,9○10

出示手勢(大口對大數,尖尖對小數)

剛纔,數字娃娃1說的話對嗎?

除了9以外,還有哪些數比10小呢?

(二)10的組成和分解。

1. 擺紅花卡片

請每位同學拿出10張紅花的卡片,把卡片分成兩組。

看誰能擺得更多。請擺得最多的同學上講臺擺。

“如果這樣亂擺的話,很容易遺漏一個,所以,我們在擺紅花的時候,可以按照順序來擺。”

10 10 10 10 10

1 9 2 8 3 7 4 6 5 5

2. 鞏固組成:

(1) 小老師領讀;

(2) 去掉部分數,(開火車)

四、課中休息

五、寫數字10

我們已經學過1和0的寫法,那麼10怎麼寫呢?請看老師示範:(電腦邊演示邊講)

10佔兩個字格,順序是先寫1,再寫0,國小數學教案《數學教案-10的認識》。

(1) 請同學們把右手拿出來,跟着屏幕一起寫。

(2) 打開書P55,在書上描寫10。

六、鞏固發展

今天,同學們學得都很認真,下面,老師就帶大家去遊樂園玩,好嗎?

去之前,我們要排好隊,10個人一隊,每人一張卡片,按照卡片上面的大小順序排好。你們會了嗎?請10個同學上來示範一下。

如果這樣排的'話,隊伍太長了,那麼請能組成10的兩個好朋友站在一起,手牽手,看誰最快。

好,現在可以出發了。

我們先來到了聰明屋。聰明屋裏正在舉行“小博士”的評比,我們要不要參加啊?

好,下面我們來看看有些什麼題目呢?

在○裏填上>,<或=。

10○9 4○10 0○10 8○10

2+3○10 4+3○6 1+5○3+6 4+3○5+2

剛纔哪些同學答得最快阿?你們被評爲“小博士”。

我們繼續往前走,前面是一個地道,需要有口令才能進去。

老師先給你們示範:

下面請同桌同學互相對,看看誰能穿過地道。(練習10的組成)

接下來,是自由活動時間,老師給你們每個人發一張10元錢的遊戲券,你們會怎麼玩呢?(附表格)

七、課堂小結

今天大家玩得開心嗎?我們學到了什麼?

(認識了10,知道了10在9的後面,9在10的前面,還學了10的組成;10的用處,在以後的學習中會學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