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班數學教案(通用15篇)

教案是教師爲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爲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前班數學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學前班數學教案(通用15篇)

學前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要求:

認識、比較物體的粗細,懂得"粗細"的比較是相對的。

活動準備:

教師演示用的4種不同粗細的物體(小棒、牙籤、蠟筆和水彩筆)幼兒標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強的爲7種不同粗細的物體,能力中等的爲5種不向粗細的物體,能力差的爲3中不同粗細的物體)(牙籤、小棒、蠟筆、記號筆、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認識粗細

1、請幼兒用自己盒內的東西穿木珠提問:你在玩木珠的過程中發現什麼了?(牙籤、小棒穿進,蠟筆等沒穿進)

2、尋找原即爲什麼會這樣?(因爲小棒、牙籤細,蠟筆粗)

3、小結:原來東西有粗和細之分。

二、比較粗細出示小棒師:剛纔我們玩了穿木珠的遊戲,有的東西穿進去了,而有的東西沒有穿進,那麼小棒剛剛穿進了,它是粗的還是細的?

(1)若回答細的,則出示牙籤,讓幼兒比較

(2)若回答粗的,則出示蠟筆,讓幼兒比較那麼這支筆到底是粗還是細。

得出結論:

一樣東西是無法比較粗細的,要兩樣東西才能比較出租和細。

三、利用粗細不同的物體排序師:你們盒子裏的東西有粗有細,那麼我們來幫他們排上隊1、幼兒操作任意排2、提問(1)你是怎麼排的?(從粗一細,從細一粗)

(2)你是怎麼排出來的?

3、師生共同小結

(1)先找出最細的,然後找出最粗的,剩下的兩個進行比較、依次排隊。

(2)從盒中先找出最細的,放在第一,然後再在盒中找出最細的,放在第二,反覆運用這個方法依次排隊4、請幼兒採用互換方法比較一種方法排列。

學前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雙"和"對"的含義。

2、能找出身邊成雙成對的東西。

3、體驗解決問題的快樂。

活動準備

手套、鞋子、筷子、襪子、茶杯一對、耳環一對、小熊玩偶一對、操作材料、貼紙等。

活動過程

一、分類遊戲,引出"雙"、"對"的概念。

1、教師展示手套、鞋子、襪子、筷子等。

教師:請你們幫老師整理一下這些東西,好嗎?把相同的東西放在一起。

(將手套、鞋子、襪子、筷子等全部打亂放在一起,讓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進行分類、配對。)

2、觀察分類好的物品,初步瞭解"雙"、"對"的概念。

教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分好的東西,說出分類的理由。

(引出"雙"、"對"的概念,讓幼兒瞭解一雙或一對由兩個組成,理解"雙"、"對"的概念。)

教師:我們把他們叫做"一雙手套"、"一雙鞋子"、"一雙筷子"。

二、分類遊戲,進一步瞭解"雙"、"對"的含義。

1、教師展示茶杯、耳環、玩偶等物品。

教師:請小朋友再幫老師整理一下這些東西,儘量將這些東西也配成一雙或一對,並且說說分類的理由。

2、教師小結:原來,在我們的生活中成雙成對的物品都是有關聯的,

我們將這兩樣具有相同用途或造型的物品稱作"一雙"或"一對"。

三、找找身邊成雙成對的物品。

1、教師:除了老師準備的東西外,我們身邊還有哪些成雙成對的東西呢?

(比如:身體,教室環境等)

請小朋友找找,什麼東西可以成雙成對的。

2、教師小結:原來,我們生活中有這麼多成雙成對的東西,他們雙雙對對多漂亮啊!

四、幼兒動手操作,進一步強化本活動中所學經驗。

1、教師:今天老師還給小朋友們準備了許多操作材料,我們大家帶動動手將它們進行成雙配對。

2、教師展示幼兒操作材料,分組進行操作。

3、幼兒成果展示。

教師小結:其實在我們生活中,可以成雙成對的不僅僅是那些物品,我們人也可以成雙成對,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出去試一試吧!

五、結束部分

遊戲《成雙成對》。

學前班數學教案 篇3

教學活動設計:4的組成

教學內容:學習4的組成

設計思路:

新要求幼兒"從生活和遊戲中感知事物的數量關係",還要關注幼兒探索、操作、交流、問題解決和合作的能力。在幼兒已經接觸和練習了數的形成2、3的分合、組成的基礎上,學習4的組成。數的組成是加減法運算的基礎,是幼兒數學教育內容之一,是幼兒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必備知識。通過創設相應環境,提供材料讓幼兒自己動手、動腦操作。引導幼兒去探索、體驗理解,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自己得出結論,並將自己獲得的知識用交流的方式表現出來。

教學目標:

1、幼兒在遊戲活動中歸納、總結、學習4的組成。

2、讓幼兒在操作中不斷探索數的多種分法,並學會記錄。懂得交換兩個部分數的位置合起來總數不變,知道一個整體數分解成兩個部分數後,一邊增多,另一邊減少的互補關係。

3、發展幼兒動手操作能力、觀察、邏輯思維、推理能力。

教學準備:

每位幼兒4根蘿蔔圖片、一張記錄卡、小兔胸飾4個、寫有數字的樹葉若干、兩棵光禿禿的大樹背景(3號樹和4號樹)。

教學過程:

1、歌表演《合攏分開》入座。

2、遊戲:"我們都是好朋友"。初步探索4的組成。

今天,我們班來了幾位神祕的客人,你們猜猜是誰?(4個戴小兔胸飾的小朋友出場),我們數一數有幾隻小兔?(4只)4只小兔在一起做"我們都是好朋友"的遊戲,圍成圓圈,手拉手走,念兒歌:123,321,我們都是好朋友,好朋友,手拉手,你蹲下,我站起,4可以分成幾和幾?4可以分成1和3……

3、幼兒操作:"分蘿蔔",在操作活動中不斷探索4的多種分法,並學會記錄。

小朋友,你們知道嗎?兔媽媽有兩個聰明可愛的孩子,一個叫寶寶,一個叫貝貝。今天,兔媽媽拔了4個蘿蔔回來,要分給寶寶和貝貝吃。你們知道兔媽媽可能會怎麼分?兔寶寶和兔貝貝都要有蘿蔔,小朋友擺一擺,分一分,看怎麼分?有幾種分法?分一次就將分的結果記錄下來,寫在記錄卡上,看誰分得又快又準?

幼兒操作,老師指導。

老師發現許多小朋友都分好了,誰來說說你找出了幾種分法?

4 4 4

請個別幼兒說結果,老師寫出分合式∧ ∧ ∧,

13 22 31

4分成1和3,還有3和1這兩組數都有一個相同的數字幾?(1)還有一個相同的數字幾?(3)它們的數字相同,但是它們的位置不同,只要知道了一種分法後,將兩個部分數的位置交換一下,就是另一種分法,左邊的數後面一個數比前面一個數多1,右邊的數後面一個數比前面一個數少1,左右兩邊的數合起來都是4。老師小結:4分成兩份有三種分法,4可以分成1和3,3和1,還有2和2,1和3,3和1,還有2和2它們合起來都是4。

4、知識鞏固遊戲:"拼貼五彩樹"。

小兔說:"在冬季裏我們收穫了蘿蔔,可是冬季裏許多大樹的樹葉紛紛揚揚的從樹上飄落下來了,只剩下光禿禿的樹枝,很不好看,我們班的小朋友不但聰明,還很樂於幫助別人,對不對?我們來爲大樹貼上美麗的樹葉,讓它變成'五彩樹'好嗎"?請幼兒將帶有數字的樹葉粘貼到3,4號樹上,樹葉上的兩個數字合起來是幾,就粘貼在幾號樹上。

5、活動延伸:4分成兩份有3種分法,4還有其它的分法,誰知道?(4分成3份……)我們下次再學。今天我們學了4的組成,我們舉起蘿蔔用《合攏分開》這首歌把今天學的4的組成唱出來好嗎?

附歌詞:合攏分開,合攏分開,學4的組成分解,4的組成,4的分解,就像合攏分開,4可以分成1和3呀,分成3和1,還可以分成2和2呀,它們合起來都是4。

教學反思:

課堂對於學前班的小朋友來說,他們對任何事物都是充滿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夠集中,課堂的過程又是一個比較枯燥無味的過程,所以上好一節很成功的課並非易事,教師必須認真的設計教案,根據學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的培養來設計教案。讓整個課堂活躍起來。這纔是一節成功的課。

學前班的孩子具有很明顯的幼兒的特點,他們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因而好動是他們的天性也是共性,他們最喜歡的是遊戲、活動。數學活動對於善於直觀形象思維的幼兒來說更是枯燥、單調、乏味。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習的效率成爲我不得不思考的'問題。遊戲是幼兒最感官,最敏感的活動。 活動單一的訓聽會讓幼兒感到枯燥、乏味,注意力不易集中。所以,我們讓幼兒不僅用口唱,用耳聽,而且採用了綜合動作、語言、遊戲、表演等豐富的表現形式。我們合理運用這些輔助手段引起幼兒積極的學習氛圍和幫助幼兒理解。遊戲是幼兒最感官,最敏感,使用遊戲活動同時作用於孩子們的視覺器官和聽覺器官,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育質量。

孩子的想象力是很豐富的,思維也很敏捷,有時候學生出乎意料的回答,會激發我的一些教學靈感,讓我將本來無趣的教學環節變得生動活潑。課堂是師生共同發展的陣地,我們要創設開放型情境,鼓勵孩子們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讓孩子能充分發揮他們的才能,擴大他們的思維空間。我將不斷總結好的教學方法,將所學真正運用於課堂,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計算課中運用遊戲能爲幼兒動手、動口、動腦,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創設最佳情景,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身心潛能,省時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同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心理素質,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質協調發展。

學前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的】

1、通過讓幼兒動手操作、比較,發現物體的排列規律並進行排序。

2、培養觀察、比較能力和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

【活動準備】

1、小手、小腳圖片各6張,操作題5張;

2、紅、黃、綠雪花片各5份,籃子15個;

3、音樂《數高樓》;記號筆;紅、黃、綠三色粉筆;磁鐵。

【活動過程】

一、導入,師幼聽音樂,做拍手、跺腳動作,引出主題。

師:小朋友,請你聽音樂跟隨老師來做動作好嗎?請小朋友記住自己做過的動作。提問:剛纔咱們做了什麼動作?拍了幾次手?剁了幾次腳?我們做的動作有什麼規律?(邊說邊展示教具)再往後要怎麼排?

小結:看來不同物體排在一起,可以按一定的規律來排,只要看懂了前面的規律,大家就知道後面接着應該排什麼了。咱們按照這個規律再來試試看(再次放音樂,讓幼兒根據規律動手,體驗規律對記憶的幫助。)

二、幼兒自主探索物體簡單的排序規律。

1.幼兒分組操作。

桌上有些積木,請你選兩種或三種不同的積木,來給他們有規律的排排隊。試一試,有幾種不同的排法?待會老師要請第一組和第二組的小朋友比比賽,看看哪一組的排法更多。

2.交流不同的排序方法。

提問:你是按照什麼來排的?誰還有不同的排法?針對幼兒的疑惑進行討論。(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在黑板上記錄。)宣佈第一局結果。

三、根據不同形狀排序。

圓形的雪花片你們排的那麼好,那用不同的圖形能不能排。先給你們一分鐘時間把雪花片收好。

逐一出示前四張圖片。接下去要怎麼排,誰來幫幫我?提示幼兒尋找規律。同意的給他鼓鼓掌,表示同意。

出示第五張圖片。什麼的數量變?怎麼變的?(引出的概念。)按照一定的規律依次減少的,叫遞減。那依次增多呢?(叫遞增)

四、學習按物體數量的遞增和遞減的規律排序。

1.幼兒分組操作。

接下來我們開始第二局比賽,請小朋友們按遞增或遞減的方法來給雪花片排排隊。試一試,有幾種不同的排法?看看這一局,你們能不能反敗爲勝。

2.交流不同的排序方法。

提問:你是按照什麼來排的?誰還有不同的排法?針對幼兒的疑惑進行討論。(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在黑板上記錄。)宣佈第二局結果。

五、宣佈比賽結果,進行獎勵。

收拾好桌上的雪花片,到老師這領取小禮品。

【活動延伸】

觀察家裏、大自然中具有規律的排序現象,讓幼兒互相交流。

你在什麼地方看過有規律的排序?是怎麼排的?你覺得有順序的排列好嗎?爲什麼?

學前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1—20按羣計數,兩個兩個數。

2、建立數羣概念。

活動準備

有圖有真相、課件-50以內的數

2、教師演示板一套,幼兒人手一套學具。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和幼兒玩數單雙數的遊戲,從1到10,再到20。

二、展開

1、請小朋友在插板上的第一行插上兩個紅子,再插兩個黃棋子,兩個藍棋子,兩個綠棋子,2個黑棋子,一共10個棋子。

2、教師提問:

(1)一共插了幾種顏色的棋子?每種顏色共有幾個棋子?數一數一共有多少棋子?

(2)先讓幼兒按個數數,再按顏色數——2、4、6、8、10。

3、請幼兒照第一行的樣子插同樣的棋子,同時說出12個棋子,14個棋子,16個棋子,

18個棋子,20個棋子。

4、請幼兒說說怎麼數速度快?爲什麼?

教師和幼兒一起進行兩個兩個數的練習,讓幼兒藉助顏色的區別進一步感知雙數遞進的規律。

5、遊戲“聽聲音拿棋子。”

教師拍一下手,請小朋友拿掉2個棋子,同時讓幼兒練習兩個兩個數,直至把棋子全部拿掉。

三、結束

報數遊戲,數字表的點數遊戲。

學前班數學教案 篇6

學前班數學教案:10的組成時間:

執教老師:全宏麗

活動目標:

1、根據不同的畫面進行講述,並列出相應的算式,從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達的數量關係。

2、引導小朋友積極探索數學活動。活動準備:

1、教具:10張小動物卡片、1---10的數字卡。

2、學具:小朋友操作學具。每桌10個小正方體……活動過程:

一、複習9的組成

出示9的組成卡片,讓小朋友讀一讀。

二、教學10的組成

1、出示10個小動物讓學生數一數。

2、引導學生把10個小動物分成那兩個部分。

3、分組讀一讀10的組成。

4、小朋友動手操作

讓小朋友自己分一分。

三、情境感知——看圖學習加法應用題

1、出示蘋果圖。

看看這幅圖,根據這幅圖編出兩道加法應用題出來?

2、引導小朋友用三句話表達圖片的意思。

3、小朋友口述圖意並說出算式,老師記錄。

4+6=10(個)6+4=10(個)

三、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了10的組成,讓小朋友們讀一讀10的組成。

學前班數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自主探索動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組成,掌握6的5種分法。

2、在感知數的分解組成的基礎上,掌握數組成的遞增、遞減規律。

3、發展幼兒觀察力、分析力,記錄能力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活動重點:

感知整體與部分的關係,學習並記錄6的5種分法。

活動難點:

總結歸納6以內數的分解和組成規律

活動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遊戲:對對碰(複習5的分解和組成)

師:我說5、

幼:我對5

師:5可以分成1和幾

幼:5可以分成1和4

師:5可以分成4和幾

幼:5可以分成4和1

2、複習2、3、4、5的分法與幾種,引導出6有5種分法。

3、今天這節活動課,我們一起來學習《6的分解與組成》。(出示課題,領讀兩遍)

二、基本部分。

1、幼兒動手操作積木,探索6的五種分法,並把探索的結果記錄在作業紙上。

2、小朋友動手操作,老師巡視指導。

3、請幼兒彙報操作結果。哪位小朋友來把你找到的6的分法告訴老師?

(請小朋友發言,並把他們的記錄結果板書到黑板上,並比較)

4、引導幼兒觀察6的分合式,有什麼發現?(提示:兩邊的數字有什麼變化)左邊的數字一個比一個多1,這叫遞增,而右邊的數字一個比一個少1,這叫遞減。還有兩組數字位置互換了,但總數沒有變。這就是數的分解組成的規律。

5、請幼兒演示6的5種分法。

6、領讀6的分合式。

6可以分成1和5,1和5合起來就是6.

三、結束部分。

1、小問號的時間到了:他要檢查我們小朋友的學習情況。

(1)(課件出示)填上缺少的數字。

(2)(課件出示)填上缺少點。

2、做遊戲:今天這節活動課小朋友們學習了6的分解與組合,知道了6有幾種分法?(5種)我們一起再來做個遊戲。

老:小朋友,告訴我,6可以分成1和幾?

幼:劉老師,告訴你,6可以分成1和5.

.......

四、延伸活動。

我們班的小朋友果然很棒,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學會了6的分解和組成,現在老師給小朋友們每人佈置一個任務,如果小朋友現在有6個桃子,老師想讓小朋友分給你的爸爸媽媽吃,那應該怎麼分呢?請小朋友回家後分給爸爸媽媽好不好?

學前班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學習5的組成,知道5分成兩份有兩種分法。

2、能根據圖片的特徵記錄物體的數量。

3、能按要求邊操作邊講述活動過程。

【教學重、難點】複習5以內數的分解及組成。

【教學準備】

教具:黑板上範畫,數字卡片1-5。

學具:幼兒每人胸前一個數字掛牌,每人一份蘋果娃娃。

【教學過程】

1、運用找朋友的遊戲,複習4的組成今天,老師請小朋友來玩找朋友的遊戲,但有要求,音樂一結束,要迅速找到和自己胸前的數字合起來是4的朋友。

爲什麼找他做朋友

2、幼兒操作,探索5的4種分合方法。

(1)簡單介紹遊戲材料及操作要求上次我們學了4的組成,知道把4分成兩份有3種方法,那你們想不想知道把5分成兩份有幾種方法呢?那就請你們去分一分,玩一玩,並把你分的方法記錄下來。

(2)幼兒進行操作活動,教師巡迴指導,觀察瞭解幼兒操作情況,進行個別指導,鼓勵幼兒互相介紹操作情況。

(3)幼兒介紹自己的操作過程。

小結:5分成兩份有4種分法。

3、進一步學習5的分合式,感知分合式的有序性出示圖,觀察畫面,提問:圖上有什麼?有多少蘋果?這些蘋果有哪些地方不一樣。

啓發幼兒根據右邊的標記特徵,說出蘋果的數量,教師記錄。

引導幼兒豎着觀察分合式,你發現數字是怎樣排列的,再看右邊,你又發現了什麼?

組織幼兒討論,使幼兒知道左右兩邊的數字分別是倒數和順數排列的,最後帶幼兒讀一讀5的分合式。

4、操作活動

5、活動評價請幼兒講述自己的操作材料,其他幼兒對照自己的練習,教師對操作認真以及大膽講述的幼兒給予表揚和肯定。

活動延伸:

先完成的幼兒到區域裏去玩關於5的組成的活動

教學反思:

學生初步瞭解和掌握5的分解和組成,部分學生記住了5的分解和組成。

學前班數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區分左右關係。

2、發現以自身爲中心的左右。

3、發現以客體爲中心的左右。

4、發現以上兩者之間的差別。

活動準備

1、用海綿紙做紅、綠兩種手鐲。

2、幼兒活動材料第一冊第14頁。

3、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以談話的形式導入

教師:小朋友,你用哪隻手握鉛筆?你用那隻手拿剪刀?你用那隻手拿筷子?

對了,我們都要用右手。我們的右手很能幹,給它戴上紅手鐲,那左手就戴上綠手鐲。

今天我們就來區分左和右。

二、發現自身的左右

1、啓發幼兒發現自身的左右,說說自己身上有哪些地方是分左右的。

2、遊戲:看誰做得對。

讓幼兒跟教師的指令做出相應的動作,開始速度可以較緩慢,隨後遊戲的速度由慢變快。

(1)舉起你的右手(戴紅手鐲的那隻手)

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耳朵

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肩

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腿。

(2)左手叉腰(戴綠手鐲的那隻手)

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左眼睛

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左膝蓋

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左肩

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右腿。

3、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的左邊有誰,右邊有誰,左邊和右邊各有哪些物體。

三、嘗試以客體爲中心辨別左右

1、請5—6名幼兒排成一橫排,說說Xx的左邊是誰,右邊有是誰。

2、遊戲:幼兒兩兩結伴,面對面站立,

聽教師的指令作相應的動作,感知以自身爲中心區分左右和以客體爲中心區分左右的差異。

如:伸出右手拍一拍,伸出左腳碰一碰等。

3、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發現。

四、操作活動

1、請幼兒翻開活動材料,按要求完成添畫、塗色活動。

2、請幼兒結合活動材料,說說圖上具體的左右關係。

學前班數學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能對應畫面的釣魚的數量轉換成數字。

2、練習多少關係的比較以及10以內的減法列式計算。

活動準備

圖畫紙、迴紋針、磁鐵、竹筷子、蠟筆、毛線、大盆。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1、教師:小朋友,你們有沒有看過釣魚?

今天我們要自己來做一些魚,進行釣魚比賽好嗎?

2、教師示範製作釣魚道具

(1)用圖畫紙畫魚,並用剪刀剪下來,再用回形針夾在魚的嘴巴上,一隻魚就完成了。

鼓勵幼兒製作不同種類的魚。

(2)利用竹筷子、毛線、磁鐵製作釣竿:

將毛線的一端綁上竹筷子,另一端綁磁鐵。也可用膠帶固定,不要纏太厚的膠帶即可。

二、遊戲活動

1、將幼兒製作的魚,全部放在一個在盆裏面,讓幼兒可以盡情地釣魚。

2、教師限定時間,時間到後,請幼兒收竿,記錄釣到的魚。

三、數學活動

1、教師隨意舉兩個人爲例,

提問:這兩個人誰釣得多?誰釣得少?多多少?少多少?

並問幼兒怎麼判斷多多少?少多少?

2、引導幼兒以算式表達數學概念,教師用數字卡、減法卡、等於卡,進行示範。

3、在磁板上,以圖卡排出表達式,並用口語表達。

例如:強強釣了五條魚,珊珊釣了兩條魚,誰釣的比較多?多多少?

幼兒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找出答案,

教師表達數學式,強強比珊珊多釣了三隻魚,五減二等於三:5—2=3

4、讓幼兒運用上述方式,任選兩位同伴釣魚的數量做比較。

四、請幼兒將自己練習的成果與同伴分享。

學前班數學教案 篇11

教材分析:

10是一個特殊的數,既是計數的結果,又是計數單位,在計算中以10來進位和退位,所以是小朋友認數的一個重點內容,也是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

本節課知識點多,容量大,面對厭靜好動的低齡兒童,我力求爲學生營造一個怡人、精美的課堂環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中獲取新知。

教學目標:

1、認識和掌握10的數數;認、寫10;理解1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以內數的大小。

2、在認識、感受10的過程中初步建立數感,發展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初步理解“10個一就是一個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對學好數學有信心。

教學重點:

讓學生通過實踐探索、合作交流,會獨立認、寫10,並掌握10以內數的順序。

教學難點:

數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孕伏“10個一就是一個十”的思想。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具盒、智慧星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點數複習

1、出示課件,引導幼兒進入情境

小紅帽遇到大灰狼,回答相鄰數問題。

2、點數奶奶家的門牌號碼:1—9

二、跟隨情境,學習新知

1、師:奶奶家已經有9個小朋友等着和小紅帽玩呢!

初步瞭解9的後面是10。

2、出示直尺,直觀感受10以內數的順序關係。

3、分別出示摩托車和自行車,比較大小。

4、情境教學10的分解。

5、幼兒動手操作擺小棒練習10的組成。

6、“兩個數湊成十”遊戲。

教師說一個數,學生說一個數,兩個數組成10。

同桌兩人做遊戲,說數並出手指,兩個同學出的手指數合起來是10。

三、探索發現,書寫表達

1、10的寫法和0~9這些數的寫法有什麼不同?

2、誰能說說你會怎麼記住它?(學生先嚐試說說,教師再小結)

3、在田字格里練習寫10,並把好的貼在“作品欄”裏。

4、用“10”說一句話。

四、熟悉題型、鞏固練習

1、填空

2、連線

3、塗色

五、師幼遊戲、感受快樂

1、操作:捆小棒

師:我們走過山洞就來到了小辣椒的家裏,辣椒哥哥想讓我們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請同桌兩人合作完成。然後告訴學生我們通常把10根捆成一捆,就是一個十,讓小朋友舉起“一捆”說:10個一就是一個十。

2、遊戲:“找朋友”

教師拿出一張數字卡片,說:“我是1,誰是我的好朋友?”

手拿能和它湊成10的卡片的幼兒快速說:“我是9,我是你的好朋友。”

學前班數學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在遊戲活動中學習6的形成,認識數字6,理解6的實際意義。

2、激發學習興趣,發展幼兒操作,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數字6教學難點: 理解6的實際意義活動準備1、蘿蔔、青菜、磨菇卡片各6張,1-6數字卡片。

2、蘿蔔圖片(數量是幼兒人數的三倍),上貼各種圖形;另備與蘿蔔上所貼形狀相同的圖形若干。

3、兔子拼圖(幼兒人數的一半),反面劃成6格,分別寫上1-6的數字並剪開。同樣大小的底板圖也劃成相應的6格,畫上1-6的圓點。

活動過程:

1、拔蘿蔔、青菜,採蘑菇(學習6的數數,認識數字6)(1)律動:師幼扮兔子隨音樂"兔跳"。

(2)說說你(兔子)喜歡吃什麼?

(3)爲過冬備糧食:拔蘿蔔、青菜,採蘑菇。

(4)數數:有幾個蘿蔔、幾棵青菜、幾個蘑菇。出示數字6,認讀數字6。

2、分蘿蔔:學習6的形成,數數。

蘿蔔太少不夠吃,請兔寶寶把每個蘿蔔分6份。

老師示範在一個蘿蔔上貼上6個圖形,先貼5個紅色的圓形,再貼1個綠的圓形,5個圓形添上1個圓形是6個圓形,把蘿蔔分成6份了。

幼兒操作:找圖形貼到蘿蔔上。

3、拼小兔:複習認識數字1-6和6以內數數。

老師介紹玩法:出示拼圖底板,上劃成了六格,每格上畫了圓點,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出示拼圖6塊,(數一數,認一認它們背後1-6的數字)請兔寶寶將六塊拼圖貼到底板相應的位置。

幼兒操作,老師巡迴指導教學反思:

學前班數學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1、根據不同的畫面進行講述,並列出相應的算式,從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達的數量關係。

2、理解交換規律,懂得運用互換規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積極探索數學活動,樂於講述探索結果。

活動準備:

1、教具:城堡圖一副(分爲三層,每一層分別有表示7的加法的三副圖,用紙覆蓋)、水果單一張。

2、學具:城堡圖人手一份、水果單人手一張。

活動重點:看圖學習7的加法活動難點:能根據不同的畫面進行講述,並列出相應的算式活動過程:

一、開火車:複習7的組成師:城堡王國的國王邀請我們去他的國家玩,你們願意嗎?那讓我們快點乘上7次列車(出示數字7)出發吧。

師:嘿嘿,我的火車X(1)點開,你的火車X 點開?

幼:嘿嘿,我的火車X(1)點開,我的火車X(6)點開。

二、情境感知--登城堡:看圖學習7的加法1、師:看,城堡王國已經到了,國王說了,他在城堡裏藏了許多的問題想考考我們小朋友,那我們就先去這座最大的城堡去看看好嗎?

2、師:我們先登上城堡的一樓,原來這層樓上有三幅圖,誰願意來講講呀?

國王想考我們的是看了這三幅圖誰能列出一道算式?回答出來後就可以上二樓、三樓。

3、幼兒操作師:那我們每人都去一個城堡回答問題吧,速度慢的呢,可以只在一樓回答,速度快的可以去二樓三樓。別忘了把你的答案寫的清楚一點。

4、總結:

師:你剛剛碰到了什麼問題?(用三句話表達三幅圖)你是怎麼回答的?(幼兒列的算式)老師記錄請幼兒觀察這些算式"它們有個小祕密,看誰能先找出來?"師總結:這些算式的得數都是7,而且都是加法,那麼這6道算式就是7的加法算式。

師:象1+ 6=7、6 +1=7這兩道算式數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數不變,所以看到1+ 6=7馬上就想到6+ 1=7,我們把他們稱爲朋友題,同樣我們看到2 +5=7就會想到什麼呢?看到…教學反思:

學前班數學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認識長方體,掌握長方體的特徵,初步學會看立體圖形。

1、2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認識並理解長方體的長、寬、高。

1、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操作,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和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

2、1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的特徵,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2、2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長方體模型、長方體形狀的紙盒、長方體框架長方體形狀的物品、小棒和小球等學具、用學具做的長方體紙盒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出示幾張圖片,瞭解身邊的物體,引入長方體的學習。

1、師:畫面上是什麼圖形?(長方形)現在請你們認真觀察,看看有什麼發現?(課件演示由6個長方形圍成一個長方體的過程)

2、師:同學們在一年級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體,是不是由6個任意的長方形都能像這樣圍成一個長方體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繼續研究和長方體有關的一些知識。

(板書課題:長方體的認識)

3、師:周圍有很多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從主題圖中找一找。(電腦抽象出長方體的圖)

師:你帶來了哪些長方體形狀的物品?

二、新知探究

(一)整體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1、請你拿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的物品,用手摸一摸。

師介紹長方體上平平的部分叫作長方體的面。

2、師邊指邊說:長方體兩個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長方體的棱。請你找出長方體的棱。

3、指導學生觀察:三條棱相交的地方叫作長方體的頂點。用手摸摸看。

4、師:說一說你知道了什麼?(學生邊說師邊用課件分別演示長方體的面、棱和頂點)

(二)探究長方體的特徵

1、獨立觀察、小組合作探究長方體特徵。

師:剛纔我們認識了長方體的面、棱和頂點,現在請你拿出長方體的物品,仔細觀察長方體的面、棱和頂點,看看有什麼發現?(課件出示)

小組裏說一說,然後把你們的發現填在數學書中的表格裏。

提示:同學們在數面、棱、頂點的數目時拿着長方體的手不要來回轉動,要想一想怎樣數比較好,不重複也不遺漏。(教師巡視指導學生觀察)

2、彙報交流,歸納長方體的特徵。(課件一步步出示問題及答案)

在彙報交流時注意:

(1)引導學生按照一定順序數面、棱、頂點的個數。

在數棱的數目時,如果學生不理解相對的棱,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相對的棱。

(2)學生介紹長方體面及棱的特徵後教師分別再用課件演示加深理解。

(3)讓學生指一指特殊的長方體中哪些面是相同的,哪些棱的長度相等。

3、拿出學具按照表格中的問題完整說一說長方體的特徵。

4、師小結:通過剛纔的觀察、探究,我們知道長方體是由6個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在一個長方體中,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5、練習。

請你判斷對錯。

(1)長方體有6個面、12條棱和8個頂點。(√)

(2)相對的4條棱的長度都相等的物體一定是長方體。(×)

(3)長方體相交於同一頂點的3條棱的長度相等。(×)

(三)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1、動手操作,深化認識。

(1)拿出學具動手插一個長方體的框架,想想應該選用哪些小棒,怎樣插比較快,可以同桌合作也可以自己動手。

(2)師:在製作中你發現長方體的12條棱可以分成幾組?每一組棱的長度怎麼樣?

12條棱可以分成6組,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2、認識長、寬、高。

(1)師:我想知道做這個長方體的框架共需要多長的鐵絲(出示教具),需要量出幾條棱的長度,爲什麼?

師:相交於同一個頂點的這三條棱的長度相等嗎?怎樣求總棱長?

(2)師:像這樣相交於同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認識立體圖形中長方體的長、寬、高。

3、認識不同位置放置的長方體的長、寬、高。

橫着、豎着、側着擺放長方體框架,分別讓學生指它的長、寬、高。

三、鞏固提升

1、深化理解長、寬、高。

拿出自己做的長方體,擺放好位置後,量出它的長、寬、高。(彙報後板書)

小結:相交於同一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都可以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因此由於長方體擺放的位置不同,大家量的長、寬、高的長度也不同,但是長、寬、高的和是不變的。

2、填空並口答。

(1)這個長方體的長是(8)釐米,寬是(5)釐米,高是(5)釐米。

(2)這個長方體中棱長是5釐米的棱有(8)條。

(3)這個長方體的右面是什麼形狀?和它相同的面是哪個?

長方體的右面是正方形,和它相同的是左面。

(4)前面是什麼形狀?和它相同的面有哪些?

前面是長方形,和它相同的面有後面、上面、下面。

3、判斷。

(1)長方體有6個面,12條棱和8個頂點。(√)

(2)長方體相對的面的大小、形狀都相等。(√)

(3)在長方體中,不是相對的棱長度都不相等。(×)

課後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對長方體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的形狀、大小完全相同。

板書

長方體的認識

學前班數學教案 篇15

活動目標:

1、通過音樂以及真實的情境理解樂曲內容,創編簡單的動作並用肢體表現啄木鳥爲蘋果樹捉蟲、治病的一系列過程。

2、知道故事情節能幫助自己分辨樂曲結構,有提示作用。

3、在表演時能加入表情眼神,使表演更逼真。

活動準備:

音樂內容課件活動過程:

一、以故事導入活動:

果園裏,有些蘋果樹生病了,一點精神也沒有,一隻啄木鳥飛來了,她東看看西看看,仔細地檢查,發現原來是蟲子在搗亂。於是,它就“篤篤篤”地爲大樹治病。蘋果樹慢慢地好起來,感覺舒服多了。啄木鳥開心地拍起了翅膀。最後大樹的病好了,啄木鳥高興地抖動着翅膀,跳起了舞,可開心了。

二、幼兒聽音樂,根據故事情節,分辨樂曲結構,學習創編動作1、師:有一段音樂,說的就是啄木鳥的故事,聽聽看,音樂中哪一段是蘋果樹生病,啄木鳥檢查?哪一段是啄木鳥捉蟲的音樂?哪一段是蘋果樹感覺很舒服長葉子的音樂?哪一段是啄木鳥跳舞的音樂?

2、師完整播放音樂一次,引導幼兒認真傾聽自由做動作。

3、逐段欣賞。

A. 你覺得這段音樂說了什麼事?(播放“查病”音樂,引導幼兒理解音樂內容)

B. 師:啄木鳥會怎樣查病呢?(幼兒擴散回答)

C. 集體在“查病”音樂和背景中自由表演啄木鳥檢查的動作。(注意動作、表情、眼神的引導的)

D. 欣賞“治病”音樂,提問:你覺得這段音樂聽起來感覺怎麼樣?(一跳一跳的、很快等)是啄木鳥在幹什麼的音樂?(引出治病)

E. 師:啄木鳥會怎樣爲蘋果樹治病捉蟲呢?(引導幼兒將動作創編出來,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

F. 集體在“治病”音樂和背景中自由表演啄木鳥捉蟲的動作。(注意動作、表情、眼神的引導的)

G. 欣賞“蘋果樹長葉子,啄木鳥跳舞”音樂,提問:蘋果樹身上的蟲被啄木鳥捉掉了,感覺怎麼樣?(很舒服、慢慢地、很高興等)他會做什麼動作呢?(幼兒創編大樹長枝葉、啄木鳥跳舞的動作,集體表演)三、完整學習表演。(播放背景和音樂)

1、集體學習表演動作。

2、幼兒分角色表演,(男孩當蘋果樹,女孩當啄木鳥,然後反之。)四、集體在《啄木鳥》的音樂背景中做飛翔動作出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