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物理重點知識設計與解析

校本單元過關練習設計與解析是在完成本單元教學之後,爲了幫助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所學技能、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而編制的。本文以國中物理(滬科版)2012年6月第1版第七章爲例,談談如何進行校本單元過關練習設計與解析。

國中物理重點知識設計與解析

一、校本單元過關練習要全面覆蓋本章知識點

“力與運動”這單元的知識點如下:

1、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

2、任何物體都有保持原來的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物理學上把物體的這種性質稱爲慣性。

3、如果一個力產生的作用效果跟幾個力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做那幾個力的合力。組成合力的每一個力叫分力。

4、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於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同,即F=F1+F2;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於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差,方向跟較大的那個力的方向相同,即F=F1-F2。

5、物體如果在兩個力的作用下,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我們就說該物體處於平衡狀態。這兩個力就互稱爲平衡力。

6、二力平衡的條件是: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

7、力與運動的關係是: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而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體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在非平衡力的作用下,物體的運動狀態就會改變。

二、校本單元過關練習要注重本單元所學概念、所學規律、所學方法的訓練

“力與運動”這個單元重點、難點訓練與解析如下:

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慣性就是慣性定律的簡稱

B、慣性是一種力,又叫慣性力

C、正在行駛的汽車,當它的發動機關閉後,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汽車能繼續向前運動一段距離

D、任何物體都有慣性,即使在太空中也有慣性

解析:牛頓第一定律又被稱爲慣性定律,它描述的是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時,物體由於具有慣性而表現出來的一種運動定律,需要外加條件,即物體不受外力作用;而慣性是一切物體所固有的一種屬性,不是一種力,不需要任何條件;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慣性,因此在太空中也具有慣性。摩擦力阻礙汽車向前運動,但由於慣性汽車能繼續向前運動一段距離。故應選D。

2、一個墨水瓶放在水平桌面上,靜止時,下列說法中的兩個力屬於平衡力的是( )

A、墨水瓶對桌面的壓力和桌面對墨水瓶的支持力

B、桌子受到的重力和墨水瓶對桌面的壓力

C、墨水瓶受到的重力和墨水瓶對桌面的壓力

D、墨水瓶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對墨水瓶的支持力

解析:墨水瓶對桌面的壓力和桌面對墨水瓶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但它們分別作用在桌面和墨水瓶上,不是一對平衡力,而是一對相互作用力,A不符合題意;桌子受到的重力和墨水瓶對桌面的壓力,它們作用在同一物體上,但方向都是豎直向下,並且大小不相等,不是一對平衡力,B不符合題意;墨水瓶受到的重力和墨水瓶對桌面的壓力,它們的方向都是豎直向下,並且沒有作用在同一物體上,所以不是一對平衡力,故C選項不符合題意;墨水瓶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對墨水瓶的支持力,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並且作用在同一物體上,故D選項符合題意。

3、關於力與運動的關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受到的合力爲零時,物體的運動快慢會改變,但方向一定不會改變

B、如果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則一定受到了非平衡力的作用

C、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D、汽車的速度越大時,汽車具有的慣性也就越大

解析:物體所受合力爲零時,說明物體受到平衡力作用,物體處於平衡狀態,原來靜止的物體就會保持靜止狀態,原來運動的物體就會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當然運動快慢和方向都不會改變,因此A說法不正確;物體不受外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時,運動狀態不會改變,如果物體的運動狀態改變,那麼一定是受到了非平衡力的作用,故B說法正確;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而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故C說法錯誤;慣性的大小隻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與物體的運動速度等因素均無關,故D說法錯誤。

三、校本單元過關練習中要有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訓練題目

“力與運動”這單元對學生進行綜合應用能力訓練時,我設計的題目如下:

1、晶晶同學放學回家路上,腳突然被石塊絆了一下,身體向前跌倒;而過了一會兒不小心腳踩到一塊西瓜皮時,身體卻向後摔倒。你能解釋這兩種不同的現象嗎?

2、將重爲4N的排球豎直向上拋出,排球在豎直向上運動的過程中,如果受到的空氣阻力大小爲1N,則排球受到的合力大小爲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樣?

3、重98000N的卡車,在水平公路上勻速直線行駛時受到的摩擦阻力是車重的0.02倍。求卡車的牽引力?

總之,校本單元過關練習設計要以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爲依據,通過訓練與解析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通過解決實際問題的訓練提高綜合應用能力,最終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