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碩考研專業課拿高分的複習方法

現在正是考研的同學複習備考的初期階段,在此階段考生需要認真複習參考書,多多看書,並總結整理知識點。小編爲大家精心準備了法碩考研專業課拿高分的複習祕訣,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法碩考研專業課拿高分的複習方法

  法碩考研專業課拿高分的複習技巧

一、怎樣複習專業課

1.複習時間

專業課的複習越早越好。時間可以這樣分配,白天看英語。因爲一般白天還要上課或者上班,大塊的時間比較少。而英語的好多東西不像法律那樣需要大塊時間來記憶的。比如單詞,可以利用白天的時間一點點的背。每天花大塊的時間背法律不太現實,特別是對大三的朋友。晚上大塊的時間要用來看法律。因爲法律需要一個整體的系統的印象。政治要等到大綱下來再開始複習政治,原因是每年政治大綱變動很大。

2.看書步驟

國家從03年開始將不指定考試用書。往年國家指定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聯考考試指南》爲考試指定用書,由於考試指南考試大綱出版較晚,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考生的複習,因此國家教育部決定從03年開始不指定考試用書。但建議考生開始複習的時候還是要買一本指南。看指南可以首先看一遍,跟看小說一樣,不要幻想自己可以都記住。這時候最需要的是培養對法律的興趣;第二步,一邊看一邊做筆記。做筆記的時候有個標準,力求簡潔,不要跟抄了一遍指南一樣,這是很重要的一步。這一步需要把民法,刑法的內涵的一條“線”悟出來。這條“線”可以把大部分的東西串起來。當然這條“線”不是那麼容易就出來的,往往是看了好幾遍指南纔有所領悟的;第三步,光看你的筆記,靠你對“線”的把握,回想指南上所講的內容。如果想不起來,那就是還不熟悉的部分,是需要加強理解或者記憶的地方;第四步是做題,靠做題來檢驗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識點。因爲往往有些時候,覺得自己掌握了,但一旦做題卻發現很模糊。

注意:

1、原則是合理分配時間,不能偏廢任何一個。特別是英語,每年考法碩的考生很多都是公共課過不了分數線,所以應該在英語上分配相當的複習時間。

2、看書的時候要找到一個適合自己記憶的方法,比如我就適合做筆記來幫助記憶。但是也不要害怕忘記,忘記是大腦保護自己的一個手段,多重複幾遍就會記住的。就像拿把刀在桌面上,第一遍的時候很淺,多劃幾次,就會深。

3、看書要講求效率,不能太慢。太慢實際上是浪費時間。要養成不回視的好習慣,加快閱讀的書讀,儘量每次翻的快一些,以求得整體的印象。

二、怎樣熟記並理解知識點

1、推薦輔導書、練習題

除了指南和大綱以外是必須要買的以外,還應該買一本配套的習題,其實最好的練習題就是歷年的真題,一定要給予高度的重視。

2 、培養法律思維

法律思維的培養最根本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多看案例。拿到案例的時候,先試着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去解釋內部存在什麼樣的法律關係,不太確定的時候再看答案,看看別人是如何分析案情的。

  法碩考研專業課要點:法律和道德的區別

1.產生方式不同

法律一般是通過特定的機構、程序、方式而形成,依賴團體公共權力而實現。法律是自覺的、有形的。道德根據人的自然生活而逐漸產生,依賴教育培養而積累長成。道德是自發的,有時是無形的,一般不通過專門的公共機關和人員來制定,也不一定要通過專門的組織和制度來實現。

在時間上,道德具有先在性,它的產生早於法律,是法律的產生、形成、發展、運作和實現的基礎。

2.表現形式不同

法律作爲一種規範形式,是由國家制定、認可和解釋的,具有普遍性、規範性、確定性、一般性的特點,通常是以成文方式表現出來,它的存在形式主要爲法典、單行法規、判例、條例、條約等規範性文件。法律的制定、修改、廢止、認可、解釋是擁有法律創制權的專門機關依照一定的法律權限,遵循一定的法定程序而進行的,其他個人、團體、組織無權進行法律的創制。

道德則不同,它主要體現在人們的意識、信念和心理之中,通過人們的言論、行爲、內心信念、社會輿論、風俗習慣等形式而表現出來。道德規範出於人們社會生活的日積月累、約定俗成,無須經過某個專門的國家機關制定、認可和解釋,它的運作、功能的發揮也不必通過一定的程序或某個行政命令而實現。

3.實現方式不同

法律和道德作爲人們的行爲準則,都具有一定的約束性和強制性。然而兩者約束性、強制性的方式、程度有極大的差別。法律具有較強的約束性,具有國家的強制性,它往往以國家的強制力爲堅強後盾,依靠強制手段來加以推行和實施,法律主要是一種外在強制力。

道德對人的行爲的界定十分模糊,一般只對人提出做或不做一定行爲的傾向性要求,沒有設定明確的行爲模式,它本身所具有的約束性、強制性也沒有法律那樣嚴厲和顯著。它的實施、實現也不是依靠國家的強制力,而主要是依靠社會輿論、社會評價的力量,依靠人們的內心信念、內在修養、傳統、風俗習慣和社會教育的力量來維持,訴諸人的心理,通過人們的內在的自覺而進行的,道德是一種內在強制力。

4.調整範圍不完全相同

法律所調整的範圍主要是人的行爲,與建立和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息息相關的人的行爲和社會關係。

道德所調整的範圍遠比法律廣泛得多,它幾乎涉及人們在社會生產、生活、交往中的一切領域、一切活動、一切人際關係,涉及人的外在行爲和內在思想、動機。法律所調整的絕大部分對象,同樣也可以用道德來調整,而道德所調整的對象不一定可以通過法律來調整。

5.評價的尺度不同

法律評價人的行爲的標準和尺度是合法與不合法,有效與無效。只要人的行爲符合法律、法律規範的規定,就是有效的和合法的。

道德評價人的行爲的尺度和標準主要是一定社會的價值觀念體系,是一定社會、一定人羣集合體的善惡觀、公正觀、是非觀、榮辱觀、美醜觀。人們的行爲只要符合一定的道德觀念、道德價值,就是正當的和合理的'。因此,法律的標準與道德的標準具有一定的差別,法律標準遠比道德標準明確和規範。

6.權利義務的特點不同

道德和法律都是以權利和義務爲內容的,都是通過權利和義務的配置而實現社會調控的。但法律主要是以權利爲本位,道德主要是以義務爲主體。法律的權利和義務是法定的,是以法律爲根據和基礎的,是法律化、制度化、規範化的權利和義務,在社會中主要體現爲一種實在形態,具有確定性、可預測性的特徵。

道德的權利和義務具有應然性,是一種應有的權利和義務,在社會中主要體現爲觀念形態、理想形態的。

總之,法律和道德正是因爲具有各自不同的特性,才成爲社會不可缺少的文明要素,成爲社會生活、生產、交流的基本規範和調控方式。

  法碩考研必看考點:民法原則

民法基本原則是貫穿於民法始終的根本性規則,是對立法、司法和法律解釋的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基本方針。民法基本原則是民法調整的社會關係和民法觀念的綜合反映。具體而言,民法的基本原則包括平等原則、自願原則、公平原則、誠實信用原則、禁止權利濫用原則以及公序良俗原則等六項。2018年依據民法典的修改,新增保護環境原則,這需要考研er們特別注意。

民法的七大原則具備以下三項功能:

1、指導功能:民事基本原則對民事立法、民事行爲和民事司法均具有指導意義。

2、約束功能:民事基本原則對民事立法、民事行爲和民事司法均具有約束力。

3、補充功能:民事基本原則在民事法律規範中處於指導和統帥的地位,但在民事法律規範有具體規定的情況下,必須適用具體規定,不能直接適用民法基本原則。

瞭解了概念以及功能之後,需要逐一分析七大原則:

一、平等原則

(一)概念

平等原則是民法調整的社會關係的性質決定的,沒有平等就沒有民法,市場經濟最本質的特徵就體現在主體之間的平等上。

(二)基本內容

1、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任何公民在法律上不分尊卑貴賤、財富多寡、種族差異、性別差異,其抽象的人格是平等的。

2、不同民事主體參與民事法律關係適用同一法律,處於平等的地位。

3、民事主體在民事法律關係中必須平等的協商。任何一方不能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當事人。

4、對權利予以平等的保護。

二、自願原則

(一)概念

自願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從事民事活動時,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自由表達自己的意願,並按其意願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係的原則。

(二)基本內容

1、民事主體有權自主決定是否參加民事活動以及如何參加民事活動。

2、民事主體應當以平等協商的方式從事民事活動,就民事法律關係的設立、變更、終止達成合意。

3、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民事主體有權依其意願自主作出決定,並對其自由表達的真實意願負責,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

三、公平原則

(一)概念

公平原則是指民事主體應當本着公平的歷年從事民事活動,司法機關應當根據公平的理念從事民事活動,司法機關應當跟胡公平的歷年處理民事糾紛。

(二)基本內容

1、民事主體在從事民事法律活動時,應當本着公平的歷年合理地確定權利義務關係,並且正當行使權力、履行義務,兼顧他人利益和社會公平正義。

2、司法機關在處理民事糾紛的過程中應當做到公平合理。

四、誠實信用原則

(一)概念

誠實信用是民事主體在從事民事活動時,要正當行使民事權利並履行民事義務,不實施欺詐和規避法律的行爲,在不損害他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

(二)基本內容

1、有關事項和真實情況告知義務,禁止隱瞞事實真相和欺騙對方當事人;(前)

2、達成合意後,需重合同、守信用,正當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中)

3、發生損害,民事主體雙方均應及時採取合理的補救措施,避免和減少損失。(後)

(三)地位

誠實信用在現代民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譽爲現代民法的"帝王條款"。

五、禁止權利濫用原則

(一)概念

禁止權利濫用是指權利人行使民事權利時應當依法正確行使,不得背離權利應有的社會目的或超越權利應有的態度,以至於損害他人和社會公共利益。

(二)基本內容

1、民事主題行使民事權利不得超越法律、政策和社會公德的正當限制,不得損害他人和社會公共利益。

2、民事主體對其背離權利應有的社會目的或超越權利應有的限度,損害他人和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爲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六、公序良俗原則

(一)概念

公序良俗是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的內容和目的不得違反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

七、保護環境原則

《民法》總則第九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上述七大原則常常以主觀題的形式考察,各位考研寶寶們可要認真掌握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