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常見的酸和鹼教案

篇一:九年級化學常見的酸和鹼教案

九年級化學常見的酸和鹼教案

常見的酸和鹼

一、引入

1、食醋爲什麼會有酸味?

2、蘋果、橙子、檸檬葡萄等這些水果爲什麼都有酸味?

3、石灰水中含有的Ca(OH)2;NaOH;Cu(OH)2等都是鹼。

二、酸鹼指示劑

1、指示劑的概念

能跟酸或鹼的溶液起作用而顯示不同的顏色的物質,叫酸鹼指示劑,通常也簡稱指示劑。常見的有:石蕊溶液、酚酞溶液。

2、變色規律:說明:①指示劑變色簡記方法:酚酞遇酸仍無色,酚酞遇鹼紅豔豔;

石蕊遇酸紫變紅,石蕊遇鹼紫變藍

②注意:酸性溶液或鹼性溶液可使指示劑變色,而不是說指示劑使酸性溶液或鹼性溶液變色。

3、指示劑的應用

酸鹼指示劑主要用來檢驗溶液的酸鹼性,如實驗桌上有一瓶失去標籤的液體要檢驗是酸性溶液還是鹼性溶液,可用試管取少量溶液滴入1-2滴紫色石蕊試液,如果顯紅色證明是酸性溶液,如果顯示藍色證明是鹼性溶液。

想一想:如何用酸鹼指示劑檢驗溶液的酸鹼性?

[小結]

檢驗溶液是酸性的方法:取少量該溶液,滴入幾滴石蕊試液,若溶液呈現紅色,則說明該

溶液爲酸性溶液。

檢驗溶液爲鹼性的方法:取少量該溶液,滴入幾滴石蕊試液,若溶液呈現藍色;或者滴入

幾滴無色的酚酞試液,若溶液呈現紅色,則說明該溶液爲鹼性溶液。

4、指示劑的替代用品

酸鹼指示劑除了常見的石蕊和酚酞外,還有其他的植物色素,可以用作石蕊和酚酞的 代用品,如牽牛花,月季等。

幾種植物花朵的酒精浸出液在酸鹼溶液中的變色情況

練習:

⒈ 失去標籤的三瓶無色液體,分別是稀H2SO4、蒸餾水、NaOH溶液,能把它們一次性

區分開的試劑是

() A. 酚酞B. 鐵片

C. 石蕊試液 D. 二氧化碳氣體

⒉ 失去標籤的三瓶無色液體,分別是稀HCl、蒸餾水、NaOH溶液,能否用酚酞試液將

它們鑑別出來?(提示:HCl + NaOH=NaCl + H2O(中性溶液))

三、常見的酸

1、濃硫酸、濃鹽酸的物理性質的比較

2、濃硫酸的特性

濃硫酸的三大特性(腐蝕性):

吸水性:能吸收現存的H2O,可用作某些氣體的乾燥劑。

脫水性:能把紙或木材裏的氫、氧兩種元素按水的組成比脫去,[n(H):n(O)=2:1]; 氧化性:與金屬反應時一般生成水而不是氫氣。

3、濃硫酸的稀釋

稀釋濃硫酸時爲什麼會產生大量熱量?

注意:A、在稀釋濃硫酸時,一定要把濃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裏,並不斷攪拌。切不可將

水倒進濃硫酸裏。

B、如果不慎將濃硫酸沾到皮膚或衣服上,應先用幹抹布(軟布或棉花)輕輕地拭去,

再用大量的水沖洗,而後塗上碳酸氫納稀溶液。

C、如果將稀硫酸沾到皮膚或衣服上,應用大量的水沖洗。

濃硫酸稀釋的錯誤操作濃硫酸稀釋的正確操作 想一想

分別盛放濃鹽酸和濃硫酸的兩個試劑瓶,敞口放置一段時間後(不考慮水分的蒸揮發), 兩瓶酸的質量、質量分數各有何變化?應如何保存?濃鹽酸:溶液質量減少,溶質質量分數減小 濃硫酸:溶液質量增加,溶質質量分數減小

四、酸的通性

酸具有通性的原因是它們在溶液中解離出共同的氫離子。酸的通性(以鹽酸、稀硫酸爲例說明酸的通性)如下:

酸能與多種活潑金屬反應生成鹽和氫氣

注意:A.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酸中的氫,排在氫後面

的金屬則不能;

B.排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越前面的金屬,反應現象越劇烈,速度越快,如Mg 反

應有明顯放熱現象;

C.強氧化性酸與金屬反應後,不能生成氫氣,而是生成水。如濃硫酸、硝酸等強

氧化性酸;

D.該類反應屬於置換反應

酸能與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

4、酸與鹼反應

H2SO4 + Cu(OH)2= CuSO4 + 2H2O HCl + NaOH =NaCl + H2O 酸能與鹼反應生成鹽和水

5、酸與某些鹽反應生成新酸和新鹽HCl + AgNO33HCl + CaCl2 ==CaCl222O

五、酸的分類和命名

含氧酸:多數按中心元素命名爲某酸,如硫酸(H2SO4)按是否含氧

無氧酸:命名爲氫某酸,如鹽酸(HCl)又叫氫氯酸 一元酸:HCl、HNO3等

能解離出 (醋酸CH3COOH爲一元酸) H+的個數二元酸:H2SO4等 三元酸:H3PO4等

練一練:

1、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藍的溶液,它能使無色酚酞溶液 ( )

A.變紅色 B.變藍色 C.呈無色 D.變紫色

2.下列物質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色的是 ()

A.NaCl B.NH3 C.HClD.NaOH

3.下列物質不能由金屬和稀鹽酸直接製取的是 ( )

A.MgCl2 B.FeCl2 C.CuCl2 D.FeCl3

4.某同學不慎將濃硫酸沾到皮膚上,正確的做法是()A.先用較多的水沖洗B.先用氫氧化鈉溶液沖洗

篇二:九年級化學常見的酸和鹼教學設計

第十單元酸和鹼

課題 1 常見的.酸和鹼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酸和鹼溶液能和酸鹼指示劑反應;能自制酸鹼指示劑,並設計和完成與之有關的實驗。

2.過程與方法:通過一些探究活動,進一步認識與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會運用酸鹼指示劑檢驗酸溶液和鹼溶液。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進一步增強探究物質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教學重點]

運用酸鹼指示劑檢驗酸溶液和鹼溶液。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白醋、稀鹽酸、紫色石蕊試液、酚酞試液;點滴板、滴管;花。

2.學生準備:每小組自制2~3種指示劑。

[教學過程]

[教學目標]

[教學重難點]

[教學準備]酚酞試液、

[教學程序]

[提問]成紅色

探究實驗:稀鹽酸、稀硫酸與鋅粒及氧化銅粉末的反應。

[小結過渡]:稀鹽酸、稀硫酸都能與鋅粒及氧化銅粉末反應,由此可見,它們在性質上是有了些共性的。爲什麼它們會具有一些相似的性質呢?

探究實驗:氯化鈉導電性實驗。

[提問]:氯化鈉溶液爲什麼會導電?

回憶物理中學習的導電的原理,推測氯化鈉溶液導電的原因。

FLASH動畫展示氯化鈉溶液的導電過程,解釋電離的概念,介紹電離方程式。

[結論]:溶液能導電是因爲溶液中存在着能自由移動的陰、陽離子。

探究實驗:稀鹽酸和稀硫酸的導電性。結論:稀鹽酸與稀硫酸都能導電。

[分析]:爲什麼稀鹽酸和稀硫酸能導電?

[歸納]:稀鹽酸、稀硫酸中都存在着相同的陽離子──H+,所以它們在化學性質上具有了相似性。不僅稀鹽酸、稀硫酸中存在H+,還有其它的一些物質也能電離出唯一的陽離子──H+,我們把它們歸爲一類物質──酸。

[小結]:)探究思路──通過實驗發現一些物質具有共性,試圖去解釋具有共性的原因,通過對導電性的探究,發現存在相同的陽離子──氫離子,歸納出酸的概念。

[自主探究]:鹼

[評價與小結]:評價自主探究成果

[新知識提示]:氯化鈉屬於哪一類物質?

[課外學習]:什麼是鹽?

探究學案:什麼是酸、鹼、鹽

[示範探究]探究活動一:

稀鹽酸稀硫酸、紫色石蕊試液、鋅粒、氧化銅粉末

結論:探究活動二:導電性實驗發現:

稀鹽酸_______(能、不能)導電; 稀硫酸 原因:什麼是酸?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acid)。

[自主探究]

鐵溶液

結論:探究活動二:

______(能、不能)導電。

原因:

______的化合物叫做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