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九年級語文會考測試題及答案

語文會考在即,怎麼樣才能提高複習備考的質量呢?語文會考試題的覆蓋面是很廣的,多數是課外內容,考查的是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解題能力。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語文會考模擬試題及答案,希望對大家有用!

杭州九年級語文會考測試題及答案
  語文會考模擬試題

第一部分 積累與運用(30分)

一、積累與運用。(30分)

1.注拼音,寫漢字,釋詞義(4分)

現在看看《陶庵夢憶》,覺得那時的賽會,真是(háo shē)極了,雖然明人的文章,怕難免有些誇大。因爲禱雨而迎龍王,現在也還有的,但辦法卻已經很簡單,不過是十多人盤旋( )着一條龍,以及村童們扮些海鬼。那時卻還要扮故事,而且實在奇拔得可觀。

(1)(háo shē) 。(2)盤旋 。(3)奇拔:    。

2.按要求填空。(10分,以回答最好的5道題計分。)

(1) , 。腸斷白蘋洲。

(2) ,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

(3) , ,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4)日本右翼勢力長期覬覦中國釣魚島,伎倆百出,最終將貽笑大方,我們用課文《狼》(蒲松齡)中的結尾句“ ? ”來形容,太恰當不過了。

(5)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 。

(6)佛印絕類彌勒, , ,神情與蘇,黃不屬。

(7)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 。

3. 名著閱讀。(5分)

⑴填空。(2分)

《名人傳》是羅曼•羅蘭的作品,敘述了貝多芬、      和     的苦難和坎坷的一生,讚揚他們的高尚品格和頑強的奮鬥精神。

⑵排序。(3分)

請按作者生活年代先後順序排列中國古典四大名著。

《    》-《    》-《    》-《    》

4.綜合探究。(11分)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彙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

中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有利於形成豐富的知識體系,還可以培養民族意識與愛國主義精神,完善道德品格。

中國傳統文化形式繁多,下面是幾種常見的形式:

(1)中國書法(4分)

中國書法一般特指中文漢字的書寫藝術。中國書法是以中國文化爲內涵、以漢字爲基礎的獨特視覺藝術。中國書法作爲一個民族符號,代表了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永恆魅力。

①圖一書法作品的創作者是     ,該作品的字體是:        。

②圖二書法作品的創作者是     ,該作品的字體是:        。

(2)對聯(2分)

對聯,漢族的傳統文化之一,又稱楹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對聯是中國漢族傳統文化瑰寶。

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大紅對聯貼於門上,辭舊迎新,增加喜慶的節日氣氛,這是春聯。

請選出下列哪一對是我國最早的春聯(  )

A. 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B.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C. 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D.神荼, 鬱壘。

(3)燈謎(2分)

燈謎又稱文虎,猜燈謎,亦稱打虎、彈壁燈、商燈、射、解、拆等,但人們都習慣用“燈謎”一稱。燈謎是中國漢族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漢族傳統文化的一門綜合性藝術。謎格,就是要猜謎的人,按照規定的格式,把謎底字的位置、讀音、偏旁進行一番加工處理後,來扣合謎面。這是因燈謎向着更高難度的方面發展而創造的。

常見的謎格有:曹娥格 、蝦鬚格、展翼格、蠅頭格 、蜓尾格、碎錦格 、離合格等等。

例如:蜓尾格別名墊足格:謎底需兩字以上,末一字上下分開成兩字讀。如: 氣象簡報 (打一《紅樓夢》人物)  謎底:晴雯 (晴雨文)

試一試:由(打《三國演義》人物一)謎底:         。

(4)中國象棋、成語(3分)

中國象棋是一種體育運動,也是一種益智類遊戲。由於用具簡單,趣味性強,成爲流行極爲廣泛的棋藝活動。

寫出下面來自中國象棋的成語:

①        :比喻犧牲比較重要的東西保護最重要的。

②以上圖所示,寫出兩個三字成語:       、       。

第二部分 閱讀能力(50分)

二、閱讀下面文段,完成5—10題。(20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爲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乙)王說曰:“《詩》雲⑴:‘他人有心,予忖度⑵之。’夫子之謂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於我心有慼慼⑶焉。此心之所以合於王者,何也?”

曰:“有復於王者曰:‘吾力足以舉百鈞⑷’,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⑸’,而不見輿薪⑹,則王許⑺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於百姓者,獨何與?然則一羽之不舉,爲不用力焉;輿薪之不見,爲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見保,爲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爲也,非不能也。”

曰:“不爲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 曰:“挾太山以超北海⑻,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爲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爲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類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⑼。天下可運於掌⑽。《詩》雲⑾:‘刑于寡妻⑿,至於兄弟,以御⒀於家邦。’言舉斯心加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爲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於百姓者,獨何與?”

“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物皆然,心爲甚。王請度之!抑⒁王興甲兵,危士臣,構怨⒂於諸侯,然後快於心與?”

王曰:“否。吾何快於是?將以求吾所大欲也。”

[註釋]:

⑴《詩》雲:引自《詩經.小雅.巧言》。⑵忖度:猜測,揣想。 ⑶慼慼:心有所動的感覺。 ⑷鈞:古代重量單位,三十斤爲一鈞。 ⑸秋毫之末:指細微難見的東西。 ⑹輿:車子。薪:木柴。⑺許:讚許,同意。 ⑻太山:泰山。北海:渤海。 ⑼老吾老幼吾幼:第一個“老”和“幼”都作動詞用,老:尊敬;幼:愛護。⑽運於掌:在手心裏運轉,比喻治理天下很容易。⑾《詩》雲:以下三句引自《詩經.大雅.思齊》。⑿寡妻:國君的正妻。⒀御:治理。⒁抑:選擇連詞,相當於現代漢語的“還是”。⒂構怨:結怨,構成仇恨。

5.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4分)

⑴貨惡其棄於地也 (2)反而求之 (3)故王之不王 (4)權,然後知輕重 。

6.分別從(甲)、(乙)兩文中舉出一個通假字並加以解釋。(4分)

(甲)文:⑴   通   ,解釋:           。

(乙)文:⑵   通   ,解釋:           。

7. 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詞意義及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2分)

A.是謂大同。/夫子之謂也。   B.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以御於家邦。

C.力惡其不出於身也/於我心有慼慼焉。 D.故王之不王/輿薪之不見

8.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2)言舉斯心加諸彼而已。

9.(3分)(乙)文中記述的是孟子勸說齊宣王推行仁政(以道德治天下)的一段對話,請結合文段內容,分析孟子的闡述過程。

10.用自己的話概括(乙)文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符合(甲)文 “大同”社會的哪個基本特徵?此外,“大同”社會還有哪些基本特徵? (3分)。

三、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1—15題。(16分)

中 秋 拜 月

沈雲枝

①明月高懸,銀光輕灑,夜風送涼,陽臺的一角,我和母親在一張供上月餅的小桌前,向着一輪皎潔的滿月,低身拜下……中秋將至,兒時的這一幕又清晰地浮在腦間,熨暖胸口,引發我幾許美好的回憶和綿長的思念。

②我幼年體弱,母親聽從一位“仙人”的說法,每年中秋之夜祭拜“月娘”爲我祈保平安。往往八月十四,母親就備好月餅和其它供品,到了中秋當夜,我穿上一身乾淨的衣服跟着母親上了陽臺,清風徐來,銀色的月光沐浴着全身,很快母親的禱告隨着嫋嫋香氣飄向浩渺的蒼穹;我則跪在她身旁,望着桌面上兩疊又高又整齊的月餅大口嚥着口水。

③慢慢地我的身子逐漸好轉,家裏中秋“拜月”的習慣卻從沒中斷過。春去秋來,一年一度這個簡單而莊重的儀式裏,承載了一位母親對孩子的良好祈願,而在我年少懵懂的眼中,這份美好幾乎全部體現在——能夠大快朵頤地過足對月餅香甜誘惑的癮。常常是更深夜闌,蛩鳴漸起,千家酣夢沉浸在如水的月光中,三串長長的灰燼從香頭上倒垂下來,空氣中泛起初露的清寒,完成最後的拜禮,我從母親手中接過一塊鬆軟綿潤的月餅,當場就滿滿咬下一口,紅糖的甘甜和芝麻的酥香頓時在口腔洋溢開來,浸泡了整個身心,靜寂的夜裏聽得出我津津有味的咀嚼巴咂聲。母親用粗糙的手輕摩着我的頭,我咧開嘴笑了,母親也笑了,無言的月光下,她的目光溫和而慈祥。

④後來我到縣裏唸書,那個萬戶翹首、與共嬋娟的夜晚,依然是我甜蜜的牽掛和美好的渴盼。“        ”,十多年來,我風塵奔走輾轉去來,參加過許多各種形式的中秋聚會,月餅也日見得精緻考究、五色燦然起來,然而兒時那種純然的喜悅甘香卻難得再品嚐到,記憶之網偶爾回撒,打撈上來能夠撥動心絃的也並不多。每當東方月出、大地漂銀的時候,我的眼前總是浮現出陽臺上一對母子偎依的身影,口中回味那久違的紅糖與芝麻混合的香甜……

⑤光陰如流,世事滄桑。母親終於未能把拜月的心願一年年地寫圓,在我教書的第六個年頭,她因操勞過度永遠地走了,那個讓我向往陶醉的夜晚在一片模糊的淚水中成了斷章。從此以後,孩提時中秋夜陽臺上的那些鏡頭,定格成我心中永恆的思念,烙成腦子裏難忘的珍藏,伴隨着流轉生活中的僕僕風塵。只是在夜深人靜孤燈獨坐之時,我才把它們從心底輕輕取出,小心翼翼地展開,在月光下與母親默默傾訴。

⑥“        ” ,中秋夜我在家中庭邊獨坐,萬籟俱寂,月光空明,耳畔蕉風習習,屋旁流水潺潺,天心又是一輪清輝飽滿、無私朗照的皓月,澄澈光華中依稀現出母親慈愛的面容和溫暖的目光,彷彿就要說出什麼來,我久久地凝望着,不知不覺間頰邊淌下兩行冰涼……

11.請選出下列兩項,分別應填入,本文第④、⑥段兩處空格。(2分)

A.一彈指頃去來今   B.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第④段     ,第⑥段     。

12.試分析第④段中“記憶之網偶爾回撒,打撈上來能夠撥動心絃的也並不多。”的表達作用。(4分)

13.聯繫全文,第⑤段“孩提時中秋夜陽臺上的那些鏡頭” 中的“那些鏡頭”在文中至少提到三次,請找其中兩處(摘錄原文,或用原文首尾分句中間加省略號表示)。(2分)

14.試分析第②段內容及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15. 結合文章內容,試分析選文中“我”的情感歷程,並談一談選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四、閱讀下文,完成16—19題。(14分)

忍讓是一種態度

①有句至理名言就是:“忍不是弱者,讓不是輸家。”自古以來,忍讓就很容易讓人們聯想到弱者和輸家。在錯綜複雜的競爭環境中,弱必定勝不了強,以大欺小也是常見的現象,而失敗的一方只好讓步認輸。因此,人們習慣上往往會認爲忍的一方就是弱者,就是輸家,其實不然,有很多人在競爭或糾紛中,看似成功戰勝了對方,其實他在人格上,在未來發展上已經輸給了別人。

②古往今來,凡能成大事者皆經得起忍、讓的考驗。忍,不是示弱,而是在失敗中吸取教訓,在失落中休養生息,在逆境中積蓄力量以圖東山再起;讓,就是退一步而進兩步,不輕易認輸,最終失而復得,發展壯大,達到目的。就有如春秋時期越王   的   。

③忍讓,是人在逆境中,爲了達到成功,而採取的一種以退爲進、以守爲攻的逆向策略。它可能會使一個人暫時處在劣勢,雖有委屈求全的時候,但卻並不是卑躬屈膝,而是忍辱負重,以尋求東山再起的時機,忍讓充分體現了一個人在處事中所表現出來的具有遠見卓識的智慧才華和深謀遠慮,以及一種靈活的堅韌不拔的奮鬥精神。忍讓不是懦弱,不是無能,而恰恰是一種自信、大智若愚的表現。漢初軍事家    的     ,就是明證。

④忍讓,是一種大智大勇的謀略。“        ,       ”(《增廣賢文》)擁有忍讓智慧的人往往不計較一時的高低和眼前的小利益,而是放眼全局,胸懷未來;忍讓,是一種無私寬容的美德,擁有忍讓美德的人,就擁有寬廣的胸懷和無私的心靈,這樣的人懂得去接納人,感化人,團結人。

⑤忍讓,是一種崇高的人生修養。一個人假如擁有忍讓的智慧,就能夠在面對榮辱的時候寵辱不驚,心靜如水。忍讓是一種豁達的人生氣度,就像一泓清泉能夠澆熄那哀怨、嫉妒的火光。忍讓,具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它能夠化干戈爲玉帛,化衝突爲祥和。忍讓也是一種高尚的品德,假如別人不小心衝撞了你,內心必然會感到不安,這時候如果能夠以忍待人,自然會得到他人的感激與擁戴,而不分青紅皁白地計較,則會讓兩人之間的嫌隙越來越深。

⑥擁有忍讓智慧的人一定是具有深厚涵養的人。忍讓是一種善待別人、善待自己、善待生活的境界。它能夠陶冶人的情操,帶給人心靈的寧靜昇華與恬然享受。擁有忍讓的智慧,就擁有了一塊敲開良好人際關係大門的試金石,不但能夠改善自己與社會的關係,還能使自己的內心得到慰藉。我們沒有必要總是和別人斤斤計較,爭強鬥狠,只要給別人一條路,我們自己的路也自然順暢許多。

⑦事實上,品味出“忍讓”二字真諦的人往往是具有良好修養的成功者,容忍別人,能夠使人不管在什麼場合,什麼人面前都表現出一種過人的風度。(網絡文章,有刪改)

16.請將第②③④段的論據補充完整。(5分)

⑴春秋時期越王   (人名)的        (典故)。

⑵漢初軍事家    (人名)的        (典故)。

⑶“        ,        ”(名句)(《增廣賢文》)

17.請用一句話概括本文的論點。(2分)

18.文章第①段劃線部分在邏輯上存在錯誤,請指出其中一點加以訂正,並用自己的語言表述清楚通順。(表述部分不多於60字)(4分)

19.當今是競爭的社會,忍讓是否沒有現實意義?請結合實際,如何處理“忍讓”與“競爭”的'關係。(3分)

第三部分 寫作能力(70分)

五、根據下面要求,完成第20題。(70分)

20.下面兩個題目,任選一題作文。

(1)補充題目“    目光,    ”,並寫一篇文章。

(2)請在理解《山行留客》詩意的基礎上,以“莫爲輕陰便擬歸”爲題目,寫一篇文章。

山行留客

張旭(唐)

山光物態弄春暉,莫爲輕陰便擬歸。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

要求:①文體不限,字數不少於600字(詩歌不少於30行)。 ②不得出現真實的校名、人名。③作文主題應積極向上,注重宣揚社會正能量。④字跡工整,卷面整潔。

  語文會考模擬試題答案

一、積累運用(30分)

1、注拼音,寫漢字,釋詞義(3分)(1)豪奢 (2) pán xuán (3)奇特出衆(奇特1分,出衆1分)

2、按要求填空。

(10分,每小題2分,以回答最好的5題計分。)(每題兩空,每空錯一字即不得分。)

⑴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⑵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

⑶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

⑷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⑸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⑹袒胸露乳,矯首昂視,

⑺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3、名著閱讀。(5分)

(1)(2分,每空1分)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

(2)排序。(3分)(正確寫出四大名著得1分,排鬚完全正確得2分。)

《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

4、綜合探究。(11分)

⑴(4分,每空1分) ①王羲之  行書   ②張旭   草書

⑵(2分)C  (3)(2分)黃忠  (4) (3分,每空1分) ①丟車保帥 ②馬前卒 馬後炮

二、閱讀下面文段,完成5—10題。(20分)

5.(4分,每空1分)(1)憎惡。(2)探求。(3)統一天下。

(4)本指秤砣,這裏指稱重。

6.(4分)(每篇任選一個,字1分,解釋1分。)

(一)文(1)“與”通“舉”,推舉。   “矜”通“鰥”,老而無妻。

(二)文(2)“說”通“悅”,高興。   “刑”通“型”,指樹立榜樣,做示範。

7.(2分)D

8.(4分,每題2分)

(1)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幹的人選拔出來,(人人)講求誠信,培養和睦。

(2)說的就是要把自己的心推廣到別人身上去。

9.(3分) a.孟子用的是邏輯上的歸謬法,先假定了兩種荒唐的說法:“力足以舉千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1分)

b.孟子又作了生動的舉例說明,這就是“挾太山以超北海”與“爲長者折枝”的區別。“挾太山以超北海”是不能,是做不到,而“爲長者折枝”則是願不願意做的問題了。(1分)

c.孟子就是要使齊宣王認識到了自己存在的問題:不是不能不推恩與百姓,而是不爲。也就是說,不是做不到,而是不願做。(1分)

10.(3分)符合“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愛”的基本特徵,其他二個基本特徵是“人人都能安居樂業”;“貨盡其用,人盡其力”。(每個特徵1分)

三、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1—15題。(16分)

11.(2分)A,B(每空1分)

12.(4分)

a.使用比喻的修辭,將“記憶”比喻成“網”,回憶的內容即爲打撈上來的東西,生動形象地表現了“祭月”成爲兒時記憶及情感中最重要的一項內容。(2分)

b.“撥動心絃”指能引發自己情感波動的,側面說明記憶中的東西對自己的感情強烈觸動。意在表達對兒時祭月往事的深情懷念。(2分)

13.(2分,每處1分)

①明月高懸,銀光輕灑,夜風送涼,陽臺的一角,我和母親在一張供上月餅的小桌前,向着一輪皎潔的滿月,低身拜下……

②到了中秋當夜,我穿上一身乾淨的衣服跟着母親上了陽臺,清風徐來,銀色的月光沐浴着全身,很快母親的禱告隨着嫋嫋香氣飄向浩渺的蒼穹;我則跪在她身旁,望着桌面上兩疊又高又整齊的月餅大口嚥着口水。

③常常是更深夜闌,蛩鳴漸起,千家酣夢沉浸在如水的月光中,三串長長的灰燼從香頭上倒垂下來,空氣中泛起初露的清寒,完成最後的拜禮,我從母親手中接過一塊鬆軟綿潤的月餅,當場就滿滿咬下一口,紅糖的甘甜和芝麻的酥香頓時在口腔洋溢開來,浸泡了整個身心,靜寂的夜裏聽得出我津津有味的咀嚼巴咂聲。母親用粗糙的手輕摩着我的頭,我咧開嘴笑了,母親也笑了,無言的月光下,她的目光溫和而慈祥。

14.(4分)

回憶“我”幼年時母親“祭月”的過程(1分)和“我”對月餅的渴盼(1分)。表現了母親對兒子的關愛與牽掛。(1分)敘事描寫爲後文的抒情做鋪墊。(1分)

15.(4分)

a.中秋將至,引發回憶與思念。

b.回憶幼時“祭月”,表達對“祭月”往事的懷念。

c.長大後,由對“祭月”往事的懷念轉爲對母親的思念。

d.母親去世後,對母親去世的傷感與懷念。(以上四點答對三點得3分)

文章表達對中秋“祭月”往事的懷念和對母親去世的哀傷與懷念。(1分)

四、閱讀下文,完成16—19題。(14分)

16.(5分2+2+1)

⑴勾踐 臥薪嚐膽  ⑵韓信 胯下之辱  ⑶“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晴(空)”

17.(2分)忍讓是一種態度,應當學會忍讓。(意思對即可)

18.(4分)邏輯錯誤:

a. “弱必定勝不了強”應爲“弱未必勝不了強”。

b. “看似成功戰勝了對方,其實他在人格上,在未來發展上已經輸給了別人” 應爲“看似成功戰勝了對方,其實他在人格上,未必嬴得了別人”。(任選一處得1分)

修正闡述:在錯綜複雜的競爭環境中,弱未必勝不了強,弱者不一定就是輸家,只要具備忍讓的態度,他就是人格上的勝利者。(正確闡述弱者與輸家的辯證關係,明確忍讓的作用,或提出論點,意思正確得3分,其他酌情給分。)

19.(3分)

忍讓、謙讓做爲一種美德,一種人格,在面對人生挫折或禮儀方面具有現實意義。(1分)

競爭與忍讓並不矛盾。前者是工作上、學習上和事業的發展上的,後者是禮儀、性格、態度上的。(1分)

我們在工作上、學習上銳意競爭的同時完全可以同時是一個在禮儀上態度上是忍讓的人,或者在競爭失敗之後不是一味爭強好勝,而是選擇忍讓,以圖增強實力,再進行競爭。(1分)(意思正確或接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