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材知識要點歸納

生物是高中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包含的內容是比較多的。其中必修三的課本知識是比較複雜難懂的,這個部分的知識你都學會了嗎?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必修三必備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材知識要點歸納

  高中生物必修三基礎知識

一、神經調節:

1、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神經系統

細胞體

神經系統的結構功能單位:神經元 樹突

突起 神經纖維

軸突

神經元在靜息時電位表現爲外正內負

功能:傳遞神經衝動

2、神經調節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的結構基礎:反射弧

組成: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

(分析綜合作用) (運動神經末梢+肌肉或腺體)

3、興奮是指某些組織(神經組織)或細胞感受外界刺激後由相對靜止狀態變爲顯著的活躍狀態的過程.

4、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

神經纖維受到刺激時,內負外正變爲內正外負

→↓刺激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電信號的形式沿着神經纖維的傳導是雙向的;靜息時膜內爲負,膜外爲正(外正內負);興奮時膜內爲正,膜外爲負(外負內正),興奮的傳導以膜內傳導爲標準.

5、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突觸

突觸前膜 由軸突末梢膨大的突觸小體的膜

①突觸的結構 突觸間隙

突觸後膜 細胞體的膜 樹突的膜

②突觸小體中有突觸小泡,突觸小泡中有神經遞質,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到突觸後膜,使後膜產生興奮(或抑制)所以是單向傳遞.(突觸前膜→突觸後膜,軸突→樹突或胞體)

③在突觸傳導過程中有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的過程,所以比神經纖維上的傳導速度慢.

6、神經系統的分級調節

①神經中樞位於顱腔中腦(大腦、腦幹、小腦)和脊柱椎管內的脊髓,其中大腦皮層的中樞是最高級中樞,可以調節以下神經中樞活動

②大腦皮層除了對外部世界感知(感覺中樞在大腦皮層)還具有語言、學習、記憶和思維等方面的高級功能

③語言文字是人類進行思維的主要工具,是人類特有的高級功能(在言語區)

(S區→說,H區→聽,W區→寫,V區→看)

④記憶種類包括瞬時記憶,短期記憶,長期記憶,永久記憶

二、激素調節

1、促胰液素是人們發現的第一種激素

2、激素是由內分泌器官(內分泌細胞)分泌的化學物質

激素進行生命活動的調節稱激素調節

3、血糖平衡的調節

①血糖正常值0.8-1.2g/L(80-120mg/dl)

來源:①食物中的糖類的消化吸收

②肝糖元的分解

③脂肪等非糖物質的轉化

去向:①血糖的氧化分解爲CO2 H2O和能量

②血糖的合成肝糖元、肌糖元 (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水解)

③血糖轉化爲脂肪、某些氨基酸

②血糖平衡調節:由胰島A細胞(分佈在胰島外圍)分泌胰高血糖素提高血糖濃度

由胰島B細胞(分佈在胰島內)分泌胰島素降低血糖濃度

兩者激素間是拮抗關係

血糖含量升高時: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增加,促進血糖合成糖原、氧化分解或轉變爲脂肪(增加血糖去路);同時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質轉化爲葡萄糖(減少來源)

血糖含量降低時:胰島A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主要作用於肝臟,促進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質轉化爲葡萄糖.

③胰島素與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作用共同維持血糖含量的穩定,它們之間存在着反饋調節.

4、激素的分級調節與反饋調節.

寒冷、過度緊張等

刺 激

( 促進 ) (促進)

(抑制) (抑制)

反饋調節 (濃度高時)

下丘腦有樞紐作用,調節過程中存在着分級調節與反饋調節

5、激素調節的特點:

(1)微量和高效 (2)通過體液運輸 (3)作用於靶器官、靶細胞.

注: 激素是有機分子,信息分子,由腺體產生後,運輸到各器官和細胞,只作用於相應的靶器官和靶細胞,激素作用是間接的.

6、水鹽平衡調節中樞,體溫調節中樞都在下丘腦.

體溫的相對穩定,是機體產熱量和散熱量保持動態平衡的結果.

水鹽平衡調節的重要激素是抗利尿激素

7、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關係:

a、特點比較:

比較項目 神經調節 體液調節

作用途徑 反射弧 體液運輸

反應速度 迅速 較緩慢

作用範圍 準確、比較侷限 較廣泛

作用時間 短暫 比較長

b、聯繫:二者相互協調地發揮作用

(1)不少內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間接地接受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體液調節可以看作神經調節的一個環節;

(2)內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響神經系統的發育和功能.

  高中生物必修三必背知識

植物的激素調節

1、在胚芽鞘中:

(1)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向光彎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

(3)產生生長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胚芽鞘向光彎曲生長原因:

(1)橫向運輸(只發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單側光刺激下生長素由向光一側向背光一側運輸

(2)縱向運輸(極性運輸):從形態學上端運到下端,不能倒運

(3)胚芽鞘背光一側的生長素含量多於向光一側(生長素分佈不均,背光面多,向光面少),因而引起兩側的生長不均勻,從而造成向光彎曲。

生長素(溫特,瓊脂實驗):吲哚乙酸(IAA)

3、植物激素(赤黴素,細胞分裂素,脫落酸,乙烯):由植物體內產生、能從產生部位到作用部位,對植物的生長髮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

4、色氨酸經過一系列反應可轉變成生長素。

在植物體中生長素的產生部位:幼嫩的芽、葉和發育中的種子

生長素的分佈:植物體的各個器官中都有分佈,但相對集中在生長旺盛的部分。

5、植物體各個器官對生長素的敏感度不同:根>芽>莖

6、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兩重性,既能促進生長,也能抑制生長;既能促進發芽也能抑制發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一般情況下: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

7、生長素的應用:

無籽蕃茄:花蕊期去掉雄蕊(未授粉),用適宜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塗抹柱頭。

頂端優勢:頂端產生的生長素大量運輸給側芽抑制側芽的生長。去除頂端優勢就是去除頂芽。

用低濃度生長素浸泡扦插的枝條下部促進扦插的枝條生根。

麥田除草是高濃度抑制雜草生長。

  高中生物實驗知識

實驗一: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幾種細胞

1、是低倍鏡還是高倍鏡的視野大,視野明亮?爲什麼?

低倍鏡的視野大,通過的光多,放大的倍數小;高倍鏡視野小,通過的`光少,但放大的倍數高。

2、爲什麼要先用低倍鏡觀察清楚後,把要放大觀察的物像移至視野的中央,再換高倍鏡觀察?

如果直接用高倍鏡觀察,往往由於觀察的對象不在視野範圍內而找不到。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鏡觀察清楚,並把要放大觀察的物像移至視野的中央,再換高倍鏡觀察。

3、用轉換器轉過高倍鏡後,轉動粗準焦螺旋行不行?

不行。用高倍鏡觀察,只需轉動細準焦螺旋即可。轉動粗準焦螺旋,容易壓壞玻片。

4、使用高倍鏡觀察的步驟和要點是什麼?

答:(1)首先用低倍鏡觀察,找到要觀察的物像,移到視野的中央。

(2)轉動轉換器,用高倍鏡觀察,並輕輕轉動細準焦螺旋,直到看清楚材料爲止。

5、總結:四個比例關係

a.鏡頭長度與放大倍數:物鏡鏡頭越長,放大倍數越大,而目鏡正好與之相反。

b.物鏡頭放大倍數與玻片距離:倍數越大(鏡頭長)距離越近。

c.放大倍數與視野亮度:放大倍數越大,視野越暗。

d.放大倍數與視野範圍:放大倍數越大,視野範圍越小。

實驗二 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一、實驗原理

某些化學試劑能使生物組織中的有關有機化合物,產生特定的顏色反應。

1、可溶性還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麥芽糖)與斐林試劑發生作用,可生成磚紅色的Cu 2O沉澱。

葡萄糖+ Cu ( OH )2 葡萄糖酸 + Cu 2O↓(磚紅色)+ H 2O,即Cu ( OH ) 2被還原成Cu 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

2、脂肪可以被蘇丹Ⅲ染液染成橘黃色(或被蘇丹Ⅳ染液染成紅色)。澱粉遇碘變藍色。

3、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發生作用,產生紫色反應。(蛋白質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鍵,在鹼性NaOH溶液中能與雙縮脲試劑中的Cu2+作用,產生紫色反應。)

二、實驗材料

1、做可溶性還原性糖鑑定實驗,應選含糖高,顏色爲白色的植物組織,如蘋果、梨。(因爲組織的顏色較淺,易於觀察。)

2、做脂肪的鑑定實驗。應選富含脂肪的種子,以花生種子爲最好,實驗前一般要浸泡3~4小時(也可用蓖麻種子)。

3、做蛋白質的鑑定實驗,可用富含蛋白質的黃豆或雞蛋清。

三、實驗注意事項

1、可溶性糖的鑑定

a.應將組成斐林試劑的甲液、乙液分別配製、儲存,使用前纔將甲、乙液等量混勻成斐林試劑;斐林試劑很不穩定,甲、乙液混合保存時,生成的Cu ( OH ) 2在70~900C下分解成黑色CuO和水;

b. 切勿將甲液、乙液分別加入蘋果組織樣液中進行檢測。甲、乙液分別加入時可能會與組織樣液發生反應,無Cu ( OH ) 2生成。

2、蛋白質的鑑定

a. A液和B液也要分開配製,儲存。鑑定時先加A液後加B液;先加NaOH溶液,爲Cu2+與蛋白質反應提供一個鹼性的環境。A、B液混裝或同時加入,會導致Cu2+變成Cu ( OH ) 2沉澱,而失效。

b、CuSO4溶液不能多加;否則CuSO4的藍色會遮蓋反應的真實顏色。

c. 蛋清要先稀釋;如果稀釋不夠,在實驗中蛋清粘在試管壁,與雙縮脲試劑反應後會粘固在試管內壁上,使反應不容易徹底,並且試管也不易洗乾淨。

3、斐林試劑與雙縮脲試劑的區別:

斐林試劑

雙縮脲試劑


試劑成分

0.1g/mlNaOH溶液

0.1g/mlNaOH溶液(雙縮脲試劑A)

0.05g/mlCuSO4溶液

0.01g/mlCuSO4溶液(雙縮脲試劑B)

是否混合

混合後再滴加

先加雙縮脲試劑A後加雙縮脲試劑B

是否加熱

水浴加熱

Copyright © 2024 筆墨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