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原本課程方案

爲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開展,時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有很強可操作性的書面計劃。方案應該怎麼制定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原本課程方案,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原本課程方案

  幼兒園原本課程方案1

  一、幼兒園課程理念:

以幼兒發展爲本。

  二、幼兒園課程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實施,促進幼兒認知、技能、情感、態度等方面發展,使幼兒成爲健康活潑、好奇探究、文明樂羣、親近自然、愛護環境、勇敢自信、有初步責任感的新農村兒童。

  三、課程的具體目標:

1、初步瞭解並遵守共同生活所必需的規則,體驗並認識人與人相互關愛與協作的重要和快樂。

2、初步形成文明衛生的生活態度和習慣,獨立自信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責任感。

3、積極活動,增強體質,提高運動能力和行動的安全性。

4、親近自然,接觸社會,初步瞭解人與環境的依存關係,有認識與探索的興趣。

5、初步接觸多元文化,能發現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發審美情趣。

6、積極地嘗試運用語言及其他非語言方式表達和表現生活,具有一定想象力和創造性。

  四、課程特點:

1、本園的課程特點:生活性、體驗性、互動性、整合性

生活性——強調學習內容來源於兒童的生活,關注幼兒真實的生活情境和生活經驗,通過圍繞幼兒生活的核心經驗選擇課程內容、設計教育活動,實施《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要求:“既考慮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幼兒的經驗積累和視野的拓展”。

整合性——注重課程組織的平衡性,使課程內容有機聯結,充分挖掘和利用周邊鄉土資源,整合教育力量,使幼兒擁有良好的育人環境。強調《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各領域的內容相互聯繫,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促進幼兒整體、全面、和諧的發展。

體驗性——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堅持“在體驗中成長”的教育思想,創設富於變化的、支持性的環境,充分運用豐富多樣的資源和形式,激發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互動性——關注幼兒與周邊人與物的有效互動,注重引導幼兒在與環境、材料,與同伴、教師、社區的積極互動中發現世界。

  五、幼兒園課程設置與組織形式:

課程設置:我園全日制招收3~6歲幼兒,按幼兒年齡設置小班(3~4歲)、中班(4~5歲)、大班(5~6歲)三個年齡段,根據幼兒的不同年齡特點設置相應的課程。我園課程的設置以《綱要》爲基礎和指導,主要包括:

幼兒體驗活動:每月一次體驗活動和各類親子體驗活動(親子游戲、親子製作、親子表演、親子運動會、親子春遊等)。幼兒閱讀活動:每週閱讀集體活動、每學期1—2次閱讀專題活動(親子閱讀、講故事比賽、看圖編故事比賽等)、每週專室活動、每班閱讀區等。

基礎性課程:參照《學前教育課程指南》,包括生活、運動、遊戲、學習四種課程類型。通過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實施基礎課程,關注幼兒多種經驗的感受和獲得,促進幼兒認知、技能、情感、態度等方面發展,使幼兒成爲健康活潑、好奇探究、文明樂羣、親近自然、愛護環境、勇敢自信、有初步責任感的新農村兒童。

生活活動:旨在讓幼兒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自主、自覺地發展各種生活自理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和交往行爲,在共同的生活中愉快、安全、健康的成長。主要內容有生活自理、交往禮儀、自我保護、環境衛生、生活規則等。

運動活動:旨在提高幼兒身體素質、動作協調能力和適應環境的能力,爲幼兒健康的體質奠定基礎。主要內容有體操、律動、體育遊戲、器械運動、自然因素鍛鍊等。

遊戲活動:旨在滿足幼兒自主自發性活動的需要,發展幼兒想象力、創造力和交往合作能力,促進幼兒情感、個性健康的發展。遊戲活動主要由角色遊戲、結構遊戲、表演遊戲、自由活動等構成。

學習活動:旨在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積極體驗,使幼兒在認知能力和態度上不斷進步,爲幼兒後續學習打下基礎。學習活動主要通過多個有層次、網絡狀的主題活動及各類專用活動室活動來展開。主題式學習活動主要包括大、中、小三個年齡段9大主題。

  六、幼兒園課程實施評價與調整:

幼兒園課程實施評價:幼兒園課程領導小組承擔課程實施的信息收集、課程評價與調整、指導等工作,定期針對課程理念的貫徹、課程內容的選擇、組織形式的運用、幼兒需求、資源準備、師生互動特點、即時及長遠效果等方面收集信息。具體途徑包括:隨堂聽課、半日活動調研、專題交流、各類教師例會(教研組長例會、主班例會、教研活動等)、各類問卷調查(教師問卷、家長問卷)、幼兒水平測查、家長座談會等方式,多途徑、全方位的瞭解課程目標及內容的落實情況及實施效果,作爲課程調整和評價的參考。

  幼兒園原本課程方案2

  一、課程理念

幼兒園課程是以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爲導向的、引導幼兒獲得有意經驗的各種活動,是幼兒全身心投入的主動的活動過程,是影響幼兒生活的各種感性的事件,是幼兒與客觀世界相互作用的過程。

我園在課改精神的指導下,結合園本特色,在“把最寶貴的給予幼兒,讓每個幼兒收穫成功的喜悅”這一教育理念的引領下,開發了“節日文化教育”這一園本特色課程,設置了“主題文化節”、“校園國際日”、“傳統節慶日”三大課程內容,嘗試將教育內容有機滲透,以主題課程的形式一步步深入拓展,不僅讓幼兒積累和提升主題經驗,獲得全面和諧發展,還充分體現了我園教師根據本園、本班幼兒發展的實際,創造性地選擇和應用,使園本課程真正成爲教師專業化水平提升的過程。真正達到開發園本課程,營造校園文化,提高教師素質,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提升幼兒園綜合實力的整體目標。

  建立以人爲本的課程文化觀

園本課程需要在幼兒全面發展的基礎上考慮目標、已有經驗等多種因素,追求一種適宜性。幼兒、社區、教師和課程文化是園本課程的四個出發點,其中從幼兒出發是最重要的核心,課程園本化從本質上說就是課程人本化。在節日教育課程中,我們抓住節日與教育的融合點,通過節日教育來塑造符合時代發展的幼兒精神觀、文化觀。我們吸收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之精髓,使中西文化進行有機的交叉與融合,充分挖掘家庭、幼兒園、社區的教育資源,多形式、多渠道地構建課程,以此增強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認識和了解,促進幼兒熱愛民族文化的美好情感。

瞭解幼兒是教育的前提,因此,我園樹立了“以幼兒發展爲本,滿足每個幼兒安全與健康、關愛與尊重的基本需要,爲幼兒提供平等的學習和發展機會,在培養幼兒自主性的同時,讓幼兒感受快樂,體驗成功”的人本課程觀。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注重給幼兒真實的機會,激發真實的情感,而不是空洞的練習;允許幼兒有獨特的表現、表達方式和自己的見解。以教學目標的開放性建構、內容的人本化處理、形式的多樣化選擇、評價的多元化實施,在促進幼兒發展的同時,發揮教師在課程文化建構中的重要作用,爲教師創設有利於潛能挖掘、能力提升、個人價值實現的人文環境。節日教育也提供了一個相當大而深厚的平臺,讓幼兒能實踐中收穫,在實踐中反思,在實踐中成長。

  促進自主性發展的課程文化觀

幼兒個體的發展可以看作是從外部依賴到自主的過程,自主性是幼兒社會化過程的一個重要方面。幼兒可以自主地探索自己想知道的各種信息,可以通過自主的交往,協商實現自己的意願。爲了這一美好願景的深入實現,我們把節日教育的課堂變成幼兒活動的樂園,努力爲幼兒提供各種他們需要的材料,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積極自願地投入活動,從活動中養成品德和獲得知識,實現生活、生長和經驗的改造。我們強調讓幼兒親身經歷,親自參與,獲得直接的感性的經驗,在操作探索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堅持整合教育的課程文化觀

園本課程實施的過程實際上是建構文化、發展文化的過程,在節日教育課程中,我們堅持整合教育的課程文化觀,逐步形成了一種開放、自主、合作探究的課程文化。“課程並不是一種固定的框架,而是一個持續發展的動態流程。”課程之間需要整合,教材與生活需要關聯,幼兒園與社會之間需要交流,師幼之間需要互動,個體差異需要受到尊重。

節日教育課程的持續發展更需要教師具有清醒的課程文化意識,能及時反思與更新各自的課程文化。從《規程》到《綱要》的不斷點化,整合性已經成爲幼兒園教育教學的基本原則。節日教育課程中同樣也蘊涵着多元的綜合因素:課程目標整合了幼兒各方面能力的成長;課程內容整合了幼兒的發展特徵、興趣需要、生活經驗、社會活動等等;課程方式做到視、聽、講、做相結合,以幫助幼兒理解、記憶、表達、表現;課程媒體突破書本定勢,整合了幼兒生活中的可視媒體,真正達到促進幼兒整體和諧發展的目標。

  體現多元化的課程文化觀

隨着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速,各國都面臨着多元化的整合。多元化已成爲未來教育的趨勢。在節日教育課程中,我們讓幼兒通過感受多元文化,從中體驗不同特色的民族文化,增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尊重每個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努力挖掘不同文化所蘊含的價值,相互交融,相互學習。孩子們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進入到一個全新的學習領域,瞭解了不同國家的風土人情,感受了不同的文化氣息,領略了世界各國的風采,體會了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學會用更加開闊的視角來主動學習,拓展了視野,積累了經驗。讓幼兒在接觸更多元文化體系的同時,培養了他們世界的眼光。同樣,中華傳統文化是極其珍貴的民族瑰寶,也是一個民族的核心價值。在當今社會對外開放,積極吸收世界其他各國優秀文化養分的同時,我們的課程還注重保存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激發了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提高了審美情趣,萌發了民族自豪感,弘揚了民族精神。

  優化家庭資源的課程文化觀

幼兒園要充分發揮家長資源,調動家長參與的積極性,發揮家長的榜樣作用。幼兒園與家庭、社區合作的模式是多樣的。在節日教育課程中,教師除了邀請家長走進來,還對家長進行家教指導,幫助家長創設良好的家庭節日環境。

除此之外,教師和家庭圍繞幼兒的發展和節日課程活動的實施進行有效溝通,幫助幼兒一起查詢、收集有關資料,共同佈置節日主題環境,進行親子製作,家長還可以以志願者的身份參與幼兒園的日常事務與教育活動。一方面增進了家長與老師、家長與幼兒、家長與家長之間的情感交流,另一方面使家長更加了解幼兒園的課程內容和學習方式,增進家長對幼兒園的理解、信任和支持。社區的參與對家園共育的有效實施也是至關重要的,我園還優化各種資源,進而促進節日教育與家庭活動的實施以及幼兒的學習和發展,通過構建課程形成家園和社區間的有效聯動。

“讓每一個教師自主發展”是實施節日文化課程方案的保障;“讓每一個幼兒全面和諧發展”是實施節日文化課程的最終目的。

  二、課程結構

幼兒愛讀書,愛運動,愛探索,愛唱愛跳,愛好一切新生的事物,他們好奇,求知,好動,由此孕育而生了校園文化節主題。奧運會的召開,世博會的舉辦,影視播報的視覺衝擊,當孩子們看到黃頭髮白皮膚的外國人時,他們有了與之交流和了解的慾望,國際日主題的產生就那樣水到渠成。傳統節日文化所積澱的璀璨文化信息,帶領孩子們以感恩親情爲主線,走進漸行漸遠的國粹寶典中,傳統節日主題伴隨孩子的春夏秋冬。

校園文化節、校園國際日、傳統節慶日3塊豐富而有意義的節日主題活動構成了我園富有特色的節日文化課程。

節日文化課程是個開放式的課程,表現在主題活動確定的開放性、主題內容選擇的開放性、主題活動實施的開放性,同時也表明了在主題活動中感知途徑的多樣性和表達表現方式的多樣性,使幼兒在一段時間內獲得的信息相對集中,便於幼兒的積累、思考、提煉和歸納,從而培養幼兒的各項能力,使教育過程內化爲幼兒的發展過程。

  三、課程實施

1、將傳統節日與主題文化節日等相結合,通過環境創設、家園互動、節目展演等營造“精彩節日課程”氛圍,賦傳統節日於主題性,使我們的“節日課程”更具幼兒特色、園本特色。

2、以班級特色來強調校園特色。在全園大主題的基礎上,各班選取一個適合班級幼兒的興趣點生成小主題開展活動,活動中注意保持全園活動的整體性,突出各班活動的獨立性。

3、以教研組、學科爲單位開展相關的活動,策劃各類比賽、展示、交流、互動、製作、宣傳等,調動家長參與的積極性,使“精彩節日”特色無限延伸,發揮家庭、社會資源的有利優勢,豐富我們的活動,共同促進幼兒的發展。

4、以班級互助形式開展,如對應班級聯動(小一、中一、大一作爲一個活動整體)、平行班聯動(同一教研組的幾個班合作)、友好班級聯動(任意兩個或幾個班級合作)、特色班級聯動(同一特色的'班級組合)等多種形式從不同的層面組織活動,活動中體現幼兒特點、活動特色。

5、活動前各分管人員寫好詳細的可行性計劃,報領導組審批,領導組根據全園活動需要作出相應的調整,計劃通過後各班作好充分的活動準備。注意活動資料的記錄與積累,多方面收集活動反饋信息,不斷調整、豐富活動內容,活動後開展總結,分析資料、交流經驗、統一認識、提升理念,促使下階段工作的完善與提高。

6、利用家長園地、園報、校園網、環境佈置等做好活動的宣傳展示,充分利用班級家長、幼兒中的有利資源,創設有利於家長參與的活動條件,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活動中來,從而構建良好的家園一體的活動氛圍。

  四、課程評價

1、全園實施節日文化課程,根據全園的實施方案與班級工作結合開展相應活動,各班確定班級主題,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地修正、調整、豐富,一階段後,各班將實施主題製作成PPT進行全體交流。

2、評價的目的側重於交流活動、發現亮點,體現班級、教師在節日課程實施中的自主地位,引導反思、鼓勵創新。

3、課程評價會涉及對課程目標的評價和實施過程的評價等。由於課程的內容是保障實施過程中目標達成和對幼兒發展有價值的重要因素,所以我園主要從課程內容本身來進行課程評價。

  幼兒園原本課程方案3

按照縣教研室的要求,我們在客觀、全面分析本園發展現狀的基礎上,遵循《課程指南》的原則,以課程的園本化實施爲基本原則,以教師爲主體,對現有的課程梳理、歸併、整合,從課程目標、課程設置、課程實施、課程監控、課程保障以及評價等進行整體的規劃和設計,形成能全面體現課改理念和本園特色的園本化課程體系,爲全體教師提供開展保教工作行動指南,提高課程實施的有效性。

  一、課程背景

(一)概況

吉峴鄉中心幼兒園是國家2012年投資200多萬元新建的一所縣級二類幼兒園,佔地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903.78平方米,個學班,60名幼兒,5名教師,學歷達標率100%。她們有着豐富的幼教工作經驗,有着出色的技能技巧和教育素養。家長、社區資源是幼兒園教育的一大補充,我園成立了家長髮展委員會,家園、社區一體化,增強教育合力。

(二)優勢

1、依法辦學、以德立園

近年來,我園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政策,落實《規程》、《幼兒園指導綱要》精神和縣、鄉的工作要求,堅持以德立園、依法辦學,結合本園實際,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以培養幼兒良好的意志品質”爲抓手,致力於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習與

反思相結合,教研與科研相結合的教育思路,努力探索,加強研究,切實提高辦園質量和教學水平。

2、保教質量不斷提高

根據《幼兒園工作綱要》開設有“語言、健康、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特色課程。利用繪畫、遊戲、手工比賽、文藝展示等活動形式充分展現幼兒在衆多領域的學習成果。同時堅持走“以科研促教研”之路,積極開展園本培訓,不斷轉變教師的理念,將新課程與“娃娃軍校”緊密結合,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積累了一定的園本資料,形成了一套較完整的園本課程。

3、探索多樣化的辦園形式

教師隊伍團結協作、務實進取、開拓創新,有相應的教師培訓制度,教師考覈制度等,建成了一支良好的幼兒園教師隊伍。開展入園前幼兒的家長輔導工作,探索多樣化辦園形式,以滿足社會對幼兒教育理解和不同層次的需求,在家長工作上做到家園攜手,共同成長。首先在真誠的溝通中達成共識,其次召開家園開放日活動,讓家長參與教育活動,促進家園合作,從而達到家長、教師和幼兒共同成長。

(三)問題

1.幼兒家長文化素養、教育觀念存在着較大的差異,祖輩教養現象普遍,因此在家園合作教育上有一定挑戰。

2.教師的專業技能、實踐能力缺乏。教師的創新能力、總結提煉能力等較欠缺與新教材的有機整合較欠缺,教師的教學研究能力要進一步提高。

3.保育和教育工作要平衡發展。經過多年的努力,保育員隊伍調整合理。對於保育員的保教觀念,也是需要指導和培訓。

4.對課程執行情況的督查、指導力度有待加強。

  二、課程目標

(一)課程理念

1、注重幼兒發展的自主性和能動性,爲每一個幼兒的健康成長提供條件,爲每一個幼兒的多元智能的發展創造機會。

2、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鼓勵教師進行切合實際的課程選擇與調整,形成有效的課程運行機制。

3、突出課程的有效整合,構建具有滲透共融的課程體系。

(二)課程目標

1、初步形成文明衛生的生活態度和習慣,獨立自信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責任感。

2、主動地活動,增強體質,提高運動能力和行動的安全性。養成守紀律,講文明的習慣,培養真誠友愛、堅韌勇敢、團結協作、不怕苦、不怕累等良好意志品質。

3、親近自然,接觸社會,初步瞭解人與環境的依存關係,有認識和探索的興趣。

4、積極地嘗試運用語言及其它非語言方式表達和表現生活,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創造性。

  三、課程結構

(一)課程的結構

我園招收3~6歲幼兒,全日制,按幼兒年齡設大、中、小三個班,根據幼兒的不同年齡特點和本園的實際情況設置相應的課程。在幼兒的一日生活各環節中,實施課程園本化。以遊戲、生活、運動、學習爲活動板塊。通過課程實施,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認知能力、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基礎性課程的四種課程類型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得以實施。

  四、課程安排

(一)作息表

吉峴鄉中心幼兒園冬季一日活動安排

(二)周安排表

吉峴鄉中心幼兒園周活動安排表

  五、課程的實施

基礎性課程的實施,充分考慮課程的平衡性問題,爲幼兒的全面發展提供課程的保障。選擇性課程的開發與擇定,既要綜合考慮本園的條件和特點,也要能充分滿足幼兒個性發展的需求。

園長負責指導教師制定和落實班級課程內容的計劃。其中把握三個核心要素:

1.教師的預設計劃與幼兒在活動中的實際進行應基本一致,但是隨着實踐活動的有序展開,原預設的計劃應隨着幼兒行爲變化不斷做相應的調整和完善。

2.教師在設計計劃時的關鍵點應聚焦於活動教育價值的分析、幼兒經驗的分析以及開展活動的主要形式、資源挖掘等。

3.班級課程計劃要體現當前主題活動開展的線索,活動之間要承上啓下、互爲關聯。內容的選擇與開展符合幼兒年齡段特點:小班——以點爲主、中班——線形推進、大班——呈網狀結構。

  六、課程的評價

評價包含幼兒發展、幼兒園課程、教師發展三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