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踏莎行》全詞翻譯賞析

導讀:全詞委婉纏綿,別具一格,詞人將遊子思鄉之情與閨中人的思念融合在一起,寫出兩地互爲相思的情思,可謂新穎生動。雖爲常見的離情別緒的題材,但詞人所運用的奇妙手法,使本詞跳出俗套,讀來清新雅緻,令人神往。整首詞意境優美,融情於景,情寓景中,表現了歐詞深婉的風格,是其最具代表性的詞作。

歐陽修《踏莎行》全詞翻譯賞析

  踏莎行

  歐陽修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徵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欄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註釋]

①候館:旅舍。

②徵轡(pèi):馬繮繩。

③危欄:高樓上的欄杆。

④平蕪:平坦的草地。

  【譯文】

客舍前的梅花已經凋殘,溪橋旁新生細柳輕垂,春風踏芳草遠行人躍馬揚鞭。走得遠離愁越沒有窮盡,像那迢迢不斷的春江之水。

寸寸柔腸痛斷,行行盈淌粉淚,不要登高樓望遠把欄杆憑倚。平坦的草地盡頭就是重重春山,行人還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評點】

本篇抒寫遠別離愁。

上片寫遠行人在春日離家後隨着行程的漸遠,愁也越來越重,越強烈。“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徵轡”是遠行人途中所見之景,“梅殘”、“柳細”、“草薰”等詞渲染出悲情氣氛;“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寫離家日漸遙遠觸發離愁,詞人以春水迢迢比喻離愁的綿綿不斷,真切生動,真實而自然地表現了其望歸的愁情。

下片則從閨人着眼,懸想閨中人思念遠行人的情態,表現閨中人相思的痛苦。“寸寸柔腸,盈盈粉淚”,寸寸柔腸痛斷,行行盈淌粉淚,兩對句、八字即寫出閨中人的纏綿深切的相思之情。接下一句“樓高莫近危闌倚”,不要登高樓望遠把欄杆憑倚,既是遠行人對閨中人的深情的囑託,又表現了閨中人倚樓望遠而又不見所思之人的情景。“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是補充說明上句,即使登樓也枉然,因爲什麼都看不見,你遠眺到的只是平坦的、一望無盡的草地,原野盡頭是重重青山,而你思念之人還在那重重春山之外,早已渺不可尋。即使望斷春山也是徒然,更見閨中人的失望和感傷。此二句既刻畫出閨中人的神態,又揭示出其內心深處悠遠纏綿的情思,爲宋詞中的名句。今人唐圭璋《唐宋詞簡釋》贊曰:“平蕪已遠,春山則更遠矣,而行人又在春山之外,則人去之遠,不能目睹,惟存想象而已。寫來極柔極厚。”明王世貞《藝後卮言》說:“此淡語之有情者也。”

全詞委婉纏綿,別具一格,詞人將遊子思鄉之情與閨中人的思念融合在一起,寫出兩地互爲相思的情思,可謂新穎生動。雖爲常見的離情別緒的題材,但詞人所運用的奇妙手法,使本詞跳出俗套,讀來清新雅緻,令人神往。整首詞意境優美,融情於景,情寓景中,表現了歐詞深婉的風格,是其最具代表性的詞作。

  [賞析]

這是一首傷春傷別之作。上闋寫行人客旅的思念。以時空的轉換,寫人在旅途,漂泊無際,且無止期,從而展示了遊子剪不斷的離愁。下闋寫居者對高樓的'企盼和懸想。寫遠望之人的內心活動,春山本無內外之別,詞人將其界定,寫出居者念遠的迷茫心境,頗令人玩味。結構的“蒙太奇”處理是此作最大特色。上下闋是兩個生活畫面的組接,前者寫行人,後者寫思婦,一種相思,兩處閒愁,讓此情有一個交流互感的過程,比“單相思”來得厚重和深沉。

這是一首通過離別來寫愛情相思的詞作,是歐陽修詞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這首詞的顯著特點是構思別緻,它打破了一般詞作所採取的前景後情的尋常格局,而是上下片分別描寫與離別有關的兩個方面,並用離情相思這根線索把二者緊密地穿連起來,揉成爲統一的藝術整體,情景交融的手法巧妙地運用於各片之中。很明顯,這首詞的前片寫行者憶家,後片寫居者(閨中的少婦)憶外。前片以景帶情。例如,望見春水迢迢,便陡然引起無窮無盡的離愁。後片由情人景,是憶極而生的想象虛擬之辭。但它卻景緣情生,景中有人,讀來倍感真切。居者行者,前後縈帶;景耶情耶?上下難分。這二者相互交融,曲盡其妙。同時,這首詞還很注意層次的安排。例如開篇三句,表面看句句寫景,實則它不僅交待了遠行的時間、季節,而且還暗暗描繪出遠行的全過程,用筆細膩形象,含蓄深厚,富於啓發性。

另一顯著特點是比喻貼切。特別是上下片結尾兩句,用比巧妙生動。“離恨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兩句,雖然可以使人聯想到李煜《清平樂》:“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和《虞美人》中“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樣一些名句,但因作者善於變換句法,並且使這一生動比喻跟全詞的整體形象,跟詞的意境結合得十分緊密,故貌似仿效,而實則是創新,天然渾成,不露痕跡。下片以“春山”喻遠,引出佳人登高遙望,更覺委婉纏綿,別饒韻味。

歐陽修雖受“花間”和馮延巳的影響較深,但就本篇來看,他能摒棄“花間”鋪金綴玉的積習,洗淨了濃脂豔粉的氣息,發展了詞的抒情性與形象性的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