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三篇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三篇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體會創編的樂趣,感受語言美帶來的意境美。

2、瞭解詩歌語句結構,能夠大膽用連動性語言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

3、學習運用動詞:飛、躲、爬、藏等。

【活動準備】

1、各種小動物的圖片,如蜻蜓、毛毛蟲、青蛙等。

2、各種顏色東西的圖片,如紅色的花朵、黃色的樹葉、綠色的荷葉等。

3、家的圖片若干。

4、在黑板上畫好表格(詳見附圖)

【活動過程】

上次課的時候老師已經教會了小朋友們《傘》這首詩歌了,這節課進行詩歌的創編。

一、活動導入:

小朋友們,剛纔老師教了你們一首好聽的詩歌,叫什麼名字啊?(傘)

學了《傘》之後,我們知道紅紅的花朵是蜜蜂的傘,黃黃的樹葉是螞蟻的傘,綠綠的荷葉是青蛙的傘,白色的蘑菇石小白兔的傘。(這裏引導小朋友和老師一起說)可是森林裏啊,還住着許多小動物,他們啊沒有自己的傘,下雨的時候他們沒有傘可以撐,會淋溼的,要感冒的。我們啊一起爲他們找找傘,這樣下雨的時候他們就有自己的傘可以撐了。

二、再現已有知識經驗,爲創編做基礎:

你知道除了蜜蜂、螞蟻、青蛙、小白兔,森林裏還有哪些動物嗎?(小朋友們說出一樣,老師拿出一樣貼在黑板上)

那你知道除了紅紅的花朵、黃黃的樹葉、綠綠的荷葉、白色的蘑菇,還有哪些東西可以用來當傘的.?(小朋友們說出一樣,老師拿出一樣貼在黑板上)

小朋友們如果沒有說出老師準備的東西,老師可以在小朋友們都講完之後再拿出來。小朋友們說了老師沒有準備得東西,老師可以當場畫出來。

三、引導小朋友們進行創編:

剛纔啊,小朋友們說了許多許多小動物,也說了許多可以用來當傘的東西,現在啊我們來爲小動物們找找他們的傘。

先爲哪知小動物找傘呢?(可以根據小朋友的要求來,如果意見很大的話,老師可以指定)

小朋友說出一種動物,老師把動物的圖片放在表格裏的相應位置,說可以當傘的東西,把圖片放在事物那裏,最後一個家的圖像都是一樣的。

貼好一欄,請小朋友一起說一邊:下雨了,下雨了,——飛過來,—在——下,把它當做自己的傘。

選擇若干個,說過一邊之後,請小朋友們連起來說一邊。

分別請小朋友站起來說。

四、請小朋友們自己創編:

剩下的素材請小朋友們自己來搭配創編,老師在旁邊加以引導。

【活動延伸】

今天我們爲許多小動物找到了傘,回家後啊,小朋友們可以把小動物們找到的傘告訴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聽。

附表:

動物圖像

事物圖像

家圖像

貼上去(下同)

附詩歌:《五顏六色的傘》

下雨了,下雨了,

蜜蜂飛過來,躲在紅紅的花朵下,把它當做自己的傘,

螞蟻爬過來,躺在黃黃的樹葉下,把它當做自己的傘,

青蛙跳過來,藏在綠綠的荷葉下,把它當做自己的傘,

小白兔跳過來,坐在白色的蘑菇下,把它當做自己的傘,

下雨了下雨了,

大家都有一把傘。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知道不同的心態對待一樣的事情會有完全不同的語言表達。

2.能根據畫面展開想象,用親熱、懇切的語言進行表達。

3.感受奶奶和小熊之間的祖孫情,聯繫生活經驗幫熊奶奶回信。

【活動預備】

PPT課件、自制信封、信紙、筆、膠棒

【活動進程】

一、觀看課件,引出小熊給奶奶的信。

——“熊奶奶收到一封信,是她的孫子小熊寄來的。”

用課件出示信封,引導幼兒觀察收信人和寄信人位置的不同。

一、幫熊奶奶讀信

——“熊奶奶年紀大了,請小朋友幫忙讀一下。”

重點引導幼兒猜想畫面所要表達的意思。

——講述故事“熊奶奶請小老鼠來幫忙讀信”至結尾。

——爲何同一封信小老鼠讀得讓熊奶奶生氣,而小松鼠讀得卻讓熊奶奶滿臉都是笑呢?

——再次請幼兒讀信,重點引導幼兒讀信時的語氣要溫順、真摯,佈滿愛。

二、幫熊奶奶給小熊回信

——假如你是熊奶奶該怎樣給小熊回信呢?討論回信的內容。

——每人一份信紙和信封,給小熊回信,提示幼兒信封上收信人和寫信人位置的不同。

四、各種各樣的信封

——用PPT出示正式的信封、明信片、***信封等,引導幼兒觀察信封的格式。

——生活中,假如我們想給親人或朋友寫信的話要用正式的信封,而且要寫郵編、貼郵票。

【活動延伸】

共同欣賜給小熊的回信,討論猜想畫面的意思,鍛鍊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反思】

教育來源於生活,更要回回到生活。在這個活動中我從故事中的信回回到生活中的信,儘可能的穿插更多的知識在裏面,比如故事題目的認讀,孩子會由於熟悉奶奶這兩個字,再看到畫面上的.信封,聯繫猜想到這個故事是和奶奶的信有關的,又如信封的寫法、正式的信封等知識點的滲透,都會在孩子的頭腦中留下一定的印象。但正式由於這些知識元素的加進使得本次活動的語言目標不是那末的明顯,而且佔時比較短,所以孩子們在讀信時語言目標完成的不是很好,多數孩子只能簡單的陳說一句話,如:“小熊想送給奶奶一罐蜂蜜”,而不能聯繫生活經驗進行拓展,讓信的內容更豐富。《綱要》中強調“語言能力是在應用的進程中發展起來的。我想可以利用延伸環節,讓孩子們繼續練習讀給小熊的回信,或讓孩子們每週一到園跟大家說一件成心思的事情,來發展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3

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學習按數字大小排隊和邊點數邊朗誦的方法。

2、感受兒歌帶來的趣味性。

3、領會兒歌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4、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準備:

小雞圖片、1—7數字卡片。

關鍵點:

學習邊點數邊朗誦的方法。

環節:

一、教具導入,引起興趣。

1、出示小雞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上有誰?它們在幹什麼?

2、交代學習兒歌的要求。

二、欣賞兒歌,理解掌握。

1、教師完整朗誦兒歌

2、提問,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

(1)兒歌名稱叫什麼?

(2)媽媽買了幾隻雞?我給小雞起了什麼名字?

(3)你們會數嗎?請幼兒邊點圖片邊數數。

(4)啊呀,小雞走散了,怎麼辦?

(5)你能用不同的方法來數數嗎?

三、學習兒歌,幫助記憶。

1、帶領幼兒輕聲學念兒歌。

2、以多種形式練習兒歌。

四、組織遊戲,體驗情趣。

1、介紹遊戲的玩法和要求。

2、請幼兒八人一組進行遊戲,一人扮演雞媽媽,其他幼兒扮演小雞,體驗兒歌帶來的`樂趣。

3、小結:表揚遵守遊戲規則的小朋友。

一二三四五六七,

媽媽買了七隻雞。

我給小雞取名字,

小一、小二、小三、小四、小五、小六、小七,

它們一下都走散。

一個東來一個西,

於是再也認不出,

誰是小七、小六、小五、小四、小三、小二、小一。

活動反思:

誰在教學中,兒歌憑藉其篇幅短小精巧,結構單純,並且語言活潑,節奏明快,讀起來琅琅上口,易爲孩子所理解又富有趣味性等特點,深受孩子的歡迎,樂於接受。《七隻小雞排隊走》這首兒歌就體現了朗朗上口又富有趣味性的特點,迎合了孩子的口味,切入孩子的心靈,使孩子樂意與兒歌進行互動,快樂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