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風箏教學反思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風箏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優】風箏教學反思

風箏教學反思 篇1

《紙船和風箏》是一篇挺有意思的童話故事。文章以生動的語言,向小朋友講述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紙船和風箏讓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裏和藍藍的天空中也留下了紙船和風箏帶去的問候、祝福、諒解和濃情,真正成了維繫、發展他們友誼的橋樑和紐帶。

自己感覺對這篇課文,還是吃得比較透的。

主要設計思路是:以小松鼠和小熊感情的變化爲線索,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入境讀課文,體會他們的`感情發生了哪些變化?紙船和風箏對他們情感的變化所起的作用?引導孩子們細讀課文。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覺得孩子們的學習狀態比較好,這可能得益於複習環節的趣味性設計、音樂的適時運用和感人的情境的設置吧!問題的設計還是能引起孩子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深入研讀的。

但課堂總是充滿了遺憾,

有很多地方不太理想,引起了我的思考。

1、朗讀得多,但缺少一個讓孩子將課文語言內化爲自己語言的機會,沒有爲學生提供運用語言的平臺。

2、課堂教學設計得太滿。可能出於向學生們展示一個較爲完整的教學流程的考慮,我的教學安排過於飽滿,使得最後拓展延伸環節沒能充分展開,非但不能體現原本指導比較細緻、有步驟的特點,反而讓學生覺得很倉促,導致實效性不強。

3、寫字指導不夠紮實,只重視字形美觀的指導,關於字形的識記就忽略了。

反思這節課的成敗,我想,執教了《紙船和風箏》一課,無論是在實踐新的教學理念,還是在注重語文訓練,我都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嘗試,也回顧了自己的不足,有所收穫就算有進步吧?

風箏教學反思 篇2

最近參與學校競賽課的準備工作,試講兩次,總覺得這節課在體現新的課程理念方面還沒有突出的特點讓人過目不忘,這對於競賽課來說等於缺乏殺手鐗。關於開發課程資源可以說一直是我關注的一個焦點,在我的示範課、日常課中體現不少,對增加課堂的信息量,培養學生收集資料、處理信息的`能力等都較大的作用,構建一個充滿活力的課堂與該理念的貫徹實施不可分割。《紙船和風箏》一課屬於二年級的課文,低年級的教學以識字、寫字爲主,而我們這課時的選擇定位是閱讀感悟,如何以課文爲基點,適度開發課程資源是我幾天以來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深了,有假表演的嫌疑;淺了,是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

翻了一些相關的資料,找到一些借鑑,但執教者不是自己,不成熟的意見還不便貿然試驗。

今天W主任提了一點倒是給我啓發,也堅定了我的一些想法。

開發課程資源的設計還是要站到相當的高度,落腳點卻要實,呈現給學生的方式是必須注意研究的一個問題,方式的適合與否,關係到目標的成功實施與否。競賽課不僅要關注學生真正學習的過程,知識能力有無發展?(如思維的流向,語言的歷練)情感有無昇華?預設與生成的處理?除此之外,還應考慮課要有一定的觀賞性。這觀賞性首先來自教師全新的課程理念,要考慮哪幾個環節是亮點,其次來自教師的機智和語言素質,來自學生的語文素養,也來自課堂使用的媒體.

風箏教學反思 篇3

我們的教材中,有許多“空白”之處,但無論是情境凸現、還是言猶未盡、無中生有,都爲師生的互動交往創設了很好的空白。因爲是空白,便有多種填充的可能,不同的生活經驗便會填充出不同的世界;因爲是空白,面對空白,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感受體驗;因爲是空白,學生的個性體驗有了呈現、發展的空間和領地。因爲是空白,課堂教學便極易流動不居,不會一潭死水,各種情感體驗在一起碰撞交流,極易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感悟。語文課堂的交往活動,在某種程度上,便是師生依託文本,結合自身體驗,不斷尋求空白、填充空白、創造空白,併爲學生留下空白。抓住了空白,也就找到了促進課堂交往持續進行的交往點。

例如本冊教材《風箏》一課,風箏飛上了天,對於小夥伴們的心情,課文裏只是說“我們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裏拼命地奔跑”,從中,可見小夥伴們是多麼地快活!不同的人去放風箏,心情肯定是不一樣的,即使都是快活,表現的方式也會不一樣,又該怎樣讓學生把自己快活不一的心情呈現出來呢?再如,該段最後一句話是這樣的:村裏人看見了,說:“放得這麼高!”初讀這句,覺得沒有什麼,再多讀讀,覺得這句話言猶未盡,只說了一半。村裏人這麼誇獎,放風箏的我們怎麼可能一點反應都沒有?作者沒有說出來的,便是很好的空白。聽着這樣的讚揚,放風箏的小夥伴心情肯定是不一樣的。在教學時便可進行這樣的設計。假如你就是放風箏的小夥伴,你聽到這樣的讚揚,會是怎樣的心情。學生的答案是多樣的,有的激動、有的興奮、有的自豪、有的覺得幸福……,這樣一來,同樣是放風箏,而不一樣的快活也就不言而喻了。

此外,風箏飛上了天,會遇見誰呢?課文裏沒有交代,但我們可以無中生有,自己根據課文可以設想。在教學中,通過角色轉換,讓學生想象風箏飛上天后的神奇經歷。它也許會遇見飛鳥,遇見雲彩。天空中多了這樣一個新朋友,雲彩會高興地說什麼呢?飛鳥會怎樣跟它打招呼?學生的回答是精彩的,它們會把最美好的祝福、讚揚送給幸福鳥。有的說“風箏兄弟,你真棒,都高過雲朵了!”有的說“幸福鳥啊幸福鳥,你把我們的名字帶上了藍天,我要謝謝你!”有的說“你把幸福帶給了我們,你可要擔心啊,別被風颳走了”……創造性地挖掘教材的`空白點並進行情景創設,得到的便是學生情感、思維與個性的創造性發揮。

空白是有待師生去發現、填充的活動空間。爲學生的情感、思維世界提供了廣闊且具多種可能的空間,在較大程度上將尊重文本、尊重學生、尊重教師三者和諧地融合在一起。空白,依託教材,但卻不侷限於教材,甚至超越教材。挖掘出了文本中的空白,就等於在課堂交往中給學生提供了展示的空間。具體來說,就是讓學生在空白這一空間中有充分展現的自由,思維情感既有所依託,又沒有限制。文本中的空白,便是我們所尋求的這樣的空間。一個又一個的空白,可以讓課堂交往持續不斷地進行下去,而空白的流動性、生成性更可以讓課堂交往豐富多彩。

風箏教學反思 篇4

學校大力搞課堂教學改革,我們每一個人都全力以赴,想辦法按照“讀——說——寫”的課堂模式進行課堂教學。週四,全體語文教師以及校長,聽我教授《風箏》這課,看看我的課堂教學是如何體現學校目前的這種思路的。

一節課下來,總體感覺還不錯。

好的地方:

導入的問題設計的比較巧妙,“你見過風箏嗎?見過什麼樣的風箏?你玩過風箏嗎?你們放風箏時心情怎樣?你們放的風箏是買來的還是自己做的?”這些問題正好與課文中的內容相關聯,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注重讓學生自瀆自悟。在學生讀了兩遍課文之後,讓學生說說課文都寫了什麼,學生大都能說出來課文寫了孩子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緊接着老師範讀課文,讓學生邊聽邊思考孩子們在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時的心情怎樣,學生不僅能夠體會到孩子們的心情,還把文中的相關語句找了出來。

注重課堂小練筆。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寫道“童年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做風箏、放風箏。”我抓住這句話,引導學生進行仿寫。“xx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xx”。

當時,孩子們的興趣一下自就被調動起來了。孩子們的生活真是太豐富了,孩子們的思維太廣闊了。

“夏天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游泳、打水仗。”

“冬天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堆雪人、打雪仗。”

“春天的時候,我們這些女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編花環、戴花環。”“課餘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投沙包、幹編號。”等20多種說法,真讓我眼花繚亂,我真的太佩服他們了。

大家也給我提了一些建議:學生讀書的時候,老師最好同他們一起讀;在朗讀的指導上體現的不夠,指導朗讀太少;重點地方,還是應該精講;仿寫的指導上,缺少完整的一套思路,如:從季節、從方位、從一天的時間段等,給學生一個具體的方法。

老師們的建議都很好,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要多尋找方法,多請教他人,爭取把課上好。

風箏教學反思 篇5

《理想的風箏》是第十二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文章,以一個學生的語氣刻畫了一位殘疾教師的形象。開頭寫景,結尾抒情,中間通過四件典型事例突出體現劉老師的.人生態度。夾敘夾議。文章很長,仔細閱讀,可抓的點很多。但教學時間有限,每點都抓,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爲了能使學生在語言訓練上有所收穫,在思想情感上得到薰陶,在學習方法上有感性認識,在學習過程中能積極參與,我採用了“長文短教,深入淺出”的方法,將教學過程分爲感悟人物形象和深化主題理解兩個層次,逐層深入,引領學生走向文本深處。主要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一、 抓主線

課文列舉了四個事例來突出人物形象,反映劉老師的精神品質。這是文章的主體部分,在品析這部分內容時,我以“你從中讀到了一位怎樣的老師?”爲主問題,以“劉老師,您在哪裏啊?我深深地、深深的思念您……”爲情感主線貫穿事例的教學,引導學生自主讀悟,透過語言文字感受人物內在的精神品質。對作者30年念念不忘劉老師的原因獲得感性認識。爲後面深化理解主題打下基礎。這樣,整堂課的教學,主線明朗,層次清晰,主旨明確。

二、品細節

這是一篇寫人的文章,在敘述事例時,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等細節進行生動細膩地刻畫,耐人尋味。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抓住這些細節,咀嚼品析,反覆朗讀,深入理解人物的內在品質。如第一件事抓表情“笑”,讀出“笑”背後堅強樂觀的精神;第二件事領悟劉老師敬業執着的精神;第三件事抓表情“顯出甜蜜的笑”和追風箏時的動作、語言,逐層解讀,使學生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風箏教學反思 篇6

《風箏》一文圍繞風箏敘述了孩子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情景,文章詳細地描寫了孩子們的動作、神態、心情,做風箏時滿懷憧憬和希望,即便做出的風箏並不精美,仍滿心歡喜,高興地稱它爲“幸福鳥”;做好了風箏,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放飛風箏,他們快樂的喊叫,從早晨到下午,情緒高漲,興味濃厚;可是忽然來了一陣風,無情地將風箏吹斷,這可急壞了孩子們,他們大驚失色,千呼萬喚想喚回斷線的風箏,可是努力無效,風箏倏地飛得無影無蹤;孩子們自然不會這麼輕易就放棄自己心愛的風箏,於是開始苦苦追尋,他們願意找遍每個角落……多麼可愛的一羣孩子,多麼自由、快樂的生活。文章正是因爲這份感情深深牽動着孩子們的心,三年級的孩子品讀課文,極其容易與主人公一起憧憬、一起快樂、一起憂傷……

教學中我主要應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首先,引導學生自讀課文,在將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在讀中去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作者的敘述順序。在學生說課文敘述順序時,我沒有一味要求學生對課文做高度概括,也沒有要求語言必須精練,而是充分重視學生的表達慾望,允許他們用自己的話、憑自己讀後的印象將課文的內容按敘述順序講述下來,當然,也鼓勵概括能力強的同學能用簡潔的語言理清作者的`敘述順序。

敘述順序理清以後,再緊扣“快樂”來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感情。那麼,也就是圍繞“孩子們做風箏的時候快樂嗎?放風箏時快樂嗎?找風箏時快樂嗎?”,在“是否快樂”這樣的宏觀問題的調控下來讀課文,在讀中體會情感,在體會中再來讀出自己的感受。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對“孩子們爲什麼在風箏上只寫了名字而沒有寫地址”這個問題產生了爭論,有的說,孩子們生活在農村,人家少,彼此都認識,萬一風箏丟了,很快就會被送回來。可是,也有孩子說萬一別人不認識你,或者風箏飄啊飄飄到城市裏去了,城市人多肯定不認識他們,那風箏不是就送不回來了嗎?還有的說,孩子們希望別人看到自己的風箏或撿到自己的風箏後就可以和自己做朋友。總之,學生對這問題是爭論不休,可是,我爲了不讓太多的爭論延誤我們後面的學習,於是讓學生暫停爭論,讓他們課外去做實驗,看看風箏究竟要多長時間纔會被風吹斷,或者自己掉下來。()其實,現在想來,我認爲自己的建議是愚蠢的,因爲在不同的天氣狀況下,不同的人去放風箏,那麼風箏在空中的情況是不一樣的。那麼,當孩子對此問題爭論不休的時候,我是不是應該這樣去引導學生呢:作者和他的夥伴將名字寫在風箏上,並給風箏取名“幸福鳥”,那麼,如果丟了,如果也不能被送回來,那麼風箏被別人拿走了真的就是一種損失嗎?是一種痛苦嗎?這樣一引導,我想學生就能想到即使風箏丟了,被別人撿走了,那麼自己的祝福就送給了別人,也把幸福的感受送給了別人,自己的風箏能給別人帶去快樂和幸福,這不是很好嗎?

風箏教學反思 篇7

《理想的風箏》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文章,以一個學生的語氣,描寫了一位殘疾教師的形象,刻畫了他樂觀助人、愛學生、愛工作、愛祖國、對生活充滿了強烈的愛與執着的追求。

第一課時通過學生自讀讀出描寫劉老師的故事,先用通順的話說一說,然後引導學生用小標題的形式來表示:談殘腿、寫板書、放風箏、追風箏。然後引導學生明白寫春天和劉老師的之間的關係。

第二課時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方法,突破課文的重難點,體會出劉老師高尚的人格魅力:樂觀、敬業、熱愛生活、生命頑強……學生學習積極、主動,興趣高漲。基本達到預定的目標。在教學“談殘腿”部分時,啓發學生思考劉老師以故事的方式談自己的腿疾,而且是笑談,這“笑”字的背後體會到的是什麼?教學“寫板書”這部分時,出示劉老師寫板書的那段文字,通過對動詞的理解,體會劉老師的敬業精神。“談殘腿”和“寫板書”這兩件事並不是課文的重點,所以我只粗略地抓關鍵詞進行體會。“放風箏”是本文的重點部分,又和課題相關,所以也是課堂的`着力點。我引導學生用心讀第八、九自然段,找出劉老師放風箏時的感人細節,並在旁邊寫出令你感動的理由。正所謂意在筆尖,學生靜心思考,用心品味,才能真正地走進人物內心世界。在劉老師的心中他在想這隻小燕子,多可愛,多自在。在他的眼裏,這還僅僅是一隻風箏嗎?有效地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孩子們準確的抓住課文中的細節、詞句,感受和體會到其背後蘊藏的深刻含義,這正是課標要求我們培養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也是學生“良好語感”正在形成的體現。

風箏教學反思 篇8

《紙船和風箏》以生動的語言,向小朋友們講述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紙船和風箏讓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www.  在教學一開始我就通過板畫引起了學生的興趣,感染了學生的情緒,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也爲後面理解課文內容做好鋪墊。在指導朗讀中,我把“讀”貫穿始終,讀中感悟,以悟促讀。抓住了文中的幾句重點句(1)小熊拿起紙船一看,樂壞了……(2)“山頂上再也看不見飄蕩的風箏……”(3)“如果你願意和好……”引導學生揣摩小松鼠和小熊的心理,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再通過讀強化學生的內心體驗,把課文的人物形象、情感、語言三者融爲一體。教學中,我還抓住情境體驗。如抓住“樂壞了”“他們再也看不到紙船和風箏了……”等語句,抓住矛盾,體驗情境,讓學生充分地讀等語句,體驗情境,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同時結合具體的語境,體會了“飄與漂”的不同含義。

課文結尾給學生們的思維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於是,我充分利用這些“空白”點讓學生想象,紙船上可能會寫着什麼?不僅開拓學生的思維,還能進行有效的語言訓練。

風箏教學反思 篇9

《紙船和風箏》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20課。課文以生動的語言,向小朋友們講述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紙船和風箏讓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裏和藍藍的天空中也留下了紙船和風箏帶去的問候、祝福、諒解和濃情,真正成了維繫、發展他們友誼的橋樑和紐帶。

我在教學中緊抓小熊和松鼠“友誼帶來快樂”這條線,放手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體驗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朗讀中悟情理、品情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設置感人情境,給學生情感薰陶

教學一開始我就通過板畫引起了學生的興趣,感染了學生的情緒,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也爲後面理解課文內容做好鋪墊。

二、入“情”誦讀,層層感悟

以讀爲本,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讀是理解文字、體會情感的紐帶。“語文教學要回歸到讀上,所有的創新都應建立在讀好的基礎上。”

1、把“讀”貫穿始終,讀中感悟,以悟促讀。抓住了文中的第三和第五兩個重點段。引導學生揣摩人物的心理,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再通過讀強化學生的內心體驗,使學生讀出了意,讀出了形,讀出了情,讀出了味,把課文的人物形象、情感、語言三者融爲一體。

2、教學中抓住情境體驗。如抓住“樂壞了……”等語句,體驗情境,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同時結合具體的語境,體會了“飄與漂”的不同含義。

三、入“情”想象,深入探求文本內涵

本文中有些地方描述比較詳細,而有些地方寫得比較簡約含蓄,給學生們的思維留下了想象的空間、延伸的空間,我充分利用這些“空白”點讓學生想象,來開拓學生的思維,在人文感悟的同時進行有效的語言訓練,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同時,也使工具性和人文性有一個較好的`體現。

四、識字教學情意化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識字教學要注重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和習慣,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我在識字教學中,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爲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讓學生快快樂樂識字。在教“幸福”二個字時,把他們放在詞中理解,讓學生找出這二個字中蘊藏的兩個詞語“幸福”,字書寫完後,把它們放置在語境中,富生字以人文內涵,使生字教學更生動、更形象、更豐滿!

風箏教學反思 篇10

<<紙船和風箏>>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童話故事,文章以生動的語言,向小朋友講述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紙船和風箏讓小松鼠和小熊成爲了好朋友.它們對彼此的問候、祝福、諒解,真正成了維繫、發展它們之間友誼的橋樑和紐帶。

自己感覺對這篇課文,挖掘的還算透徹。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感覺學生們的學習狀態還是比較好的,這可能得意於複習環節的趣味性設計、音樂的適時運用和感人的情境的設計吧。問題的設計還是能引起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深入研讀的。

但課堂總是充滿了遺憾。有很多地方不太理想,引起了我的思考:

1、朗讀的似乎有點多,但缺少一個讓孩子將課文語言內化爲自己語言的機會,沒有爲學生提供一個運用語言的平臺。

2、課堂教學設計的太滿。可能出於向學生們展示一個比較完整的教學流程的考慮,我的教學安排過於飽滿,使得最後拓展延伸環節沒能充分展開,導致實效性不強。

3、寫字指導不夠紮實。只注重字形美觀的.指導,而忽略了字形的識記。

反思這節課的成敗,我想,無論是在實踐新的教學理念,還是在注重語文訓練,我都試着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也回顧了自己的不足,有所收穫就算有所進步吧!

風箏教學反思 篇11

《風箏》寫的是“我”童年時候和小夥伴們做風箏、放風箏的情景。課文自始至終,充滿童真童趣,使人如臨其境,如見其景,如可觸摸。

一、做風箏-----幸福

課文第二自然寫的是小夥伴做風箏的情景。“風箏做好了,卻什麼也不像,我們依然快活,還把它叫做幸福鳥。”什麼也不像爲什麼麼快活?而且還將它叫做幸福鳥呢?不解決這個問題,全文的理解感悟就不可能深刻。在教學時,我是這樣設計的,先指名學生讀第二自然段,其他學生說說小夥伴做風箏的心情怎麼樣?你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的?讀了這些句子你理解了哪些內容?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學生就根據自己情況把風箏叫幸福鳥的原因是什麼,不同的學生原因也不一樣。這樣一來,不僅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繫起來,更拓展了“幸福鳥”的內涵,一個人的憧憬,幸福變成了所有人的憧憬、幸福,然後再等我們去發現。

二、放風箏------快樂

課文第三自然段寫的是小夥伴們放風箏的情景。教學時,先播放課件讓學生去感受放風箏時的歡樂場面,然後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放風箏的?再說說文中孩子們又是怎樣放風箏的?當讀到一個人用手託着,另一個人牽着線,站在遠遠的地方,說聲“放”這個字時,一個“放”字,不僅讓學生想起自己放風箏時情景,更體會到放風箏時的激動、緊張、充滿希望的心情。通過學生朗讀,尤其是全體快速而又響亮地朗讀“放”的時候,將“放”的情景進行放大處理,情景一下子凸現在學生的心中。此刻,放風箏的就是我。讓學生的情感有了切入點,更在讀中留下了無窮的回味。

第三自然段最後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村裏人看見了說:“放得這麼高!”想象村裏人是帶着什麼語氣和神態說的?讓學生反覆多讀幾遍,讀出村裏人帶着驚奇和羨慕來誇讚他們。孩子們擁有着無憂無慮的童年,擁有着快樂,怎能不令人羨慕呢?你是放風箏的小夥伴,你聽到這樣的讚揚,會是怎樣的心情?學生的答案是多樣的,有的激動、有的興奮、有的自豪、有的幸福.......這樣一來,放風箏的快活不言而喻。

二、找風箏------着急

風箏飛上天,孩子們的心也跟着飛上了天,突然,正在高高飛着的風箏線斷了,你的心情怎樣呢?抓住關鍵詞語“大驚失色、千呼萬喚、垂頭喪氣”來體會孩子當風箏見不着時着急、傷心、難過的心情。適時提問:“你急什麼?你在呼喚什麼?我們都哭了。爲了一個怎樣的.風箏?引導孩子們去體會、說話,將情感推向高潮。我們都哭了,爲了一隻被我們叫做幸福鳥的風箏;我們都哭了,爲了那隻充滿了憧憬和希望的風箏;我們都哭了,爲了那隻承載着我們理想的風箏;我們都哭了,爲了那隻裝滿我們童年快樂的風箏。

文章結尾意味深長,我們向那房子跑去,繼續尋找我們的幸福鳥......結尾的省略號,給我們留下了無限的遐想空間。藉此讓孩子們拓展說話,幸福鳥究竟找到沒有?小夥伴們還傷心嗎?他們還充滿希望嗎?他們僅僅是在尋找一隻風箏嗎?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我最後總結說:“不管幸福鳥找沒找到,你們都會找到自己的希望、幸福、理想、快樂!

課雖然上完了,可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遺憾。我想,遺憾永遠都會存在,但絕對不會是同樣的遺憾。今後還要多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和語言藝術,深鑽教材,使課堂達到更加滿意理想的效果。

風箏教學反思 篇12

爲了上好《風箏》這一課,早在一個星期之前,我就佈置孩子們利用週末,讓爸媽帶他們去放風箏,感受放風箏的快樂,並寫一篇週記記錄下來。

一個星期之後,我覺得孩子們不僅很自覺地完成了放風箏的任務,而且寫出來的週記也是真實的生活,真實的體驗。在上這篇課文時,我抓住課文第三段小夥伴們放風箏的情景進行朗讀指導。文中有這樣一句話:站在遠遠的地方,說聲“放”。一個“放”字,雖然不起眼,如果細心體會一下,卻能讓放風箏的'人激動萬分。既有點擔心、緊張,怕放不下去,又充滿希望,希望一次就能放飛成功,更希望風箏能越飛越高。怎樣讀“放”才能把這種心情表現出來?孩子們都已放過風箏,都知道該怎麼放,自然也就知道該怎麼讀,才能表現出這種心情。

一個“放”字,不僅讓學生想起了自己放風箏時的情景,更體會到放時的激動緊張、充滿希望的心情。通過學生的朗讀,尤其時是全體快速而又響亮地朗讀“放”的時候,情境就一下子凸現在孩子們的心中,此刻,放風箏的就是我。

風箏教學反思 篇13

《風箏》寫的是小夥伴們一齊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經歷,從中體會“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情緒變化,感悟童真童趣。在教學是緊扣孩子們在做、放、找風箏時情緒是怎樣的?你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的?再讓學生抓重點詞句朗讀,在讀中體會感情,在體會中再來讀出自我的感受。語文課堂教學是師生依託文本,不斷交往對話的過程。文本,作爲師生共同研究的對象,作爲交往的載體,對課堂交往能否很好地進行,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如何從文本找到很好的交往切入點,變成了不得不研究的問題。文本的深度、高度、廣度,亦即文本的豐富內涵,往往蘊含在空白之中。因爲是空白,應對空白,不一樣的學生會有不一樣的感受體驗;因爲是空白,學生的個性體驗有了城縣發展的空間和餘地;因爲是空白,課堂教學會生動活潑,各種情感體驗在一齊碰撞交流,極易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感悟。空白蘊含與文本之中,空白的呈現,離不開學生的親身參與,老師的適時引導。空白,爲文本、學生、教師帶給了融會貫通的平臺。下方就《風箏》一課談談課堂教學活動中空白點的發掘:

一、與看是矛盾處發掘空白點

《風箏》一課,最明顯的看似矛盾之處就是寫第二段放風箏時,“風箏做好了,卻什麼也不像,我們依然快活,還把它叫做幸福鳥。”“不是什麼也不像嗎?爲什麼快活?而且將他叫做幸福鳥呢?”不解決這個問題,全文的理解感悟就不可能深刻。在教學該段時,我進行了這樣的設計:指名學生讀該段,其他學生說說作風箏時的情緒怎樣樣?你從哪些詞句體會到的?說說讀了這些句子你理解了哪些資料?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共同討論解決。學生就根據自我狀況說了把風箏叫幸福鳥的原因是什麼,不一樣的學生原因也不一樣。這樣一來,不僅僅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繫起來,更拓展了幸福鳥的豐富內涵,一個人的憧憬、幸福變成了所有人的憧憬、幸福;然後再等着我們去發現。

二、於情境凸現中發掘空白點

課文第三段寫的是小夥伴們放風箏的情景。怎樣讓學生感受到放風箏的就是自我?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凸現情境,把某個情節做適度的誇張,從而讓學生的感受更強烈。教學時,讓課件展示孩子們去放風箏時的歡樂場面,並讓學生說說自我是怎樣放風箏的?文章中的孩子又是怎樣放風箏的?當讀到“。站在遠遠的地方,說聲“放”,這個字時,一個“放”字,雖然不起眼,如果細心體會一下,卻能讓放風箏的人激動萬分。一個“放”字,不僅僅讓學生想起自我放風箏時的情景,更體會到放時的激動、緊張、充滿期望的情緒。透過學生的朗讀,尤其是全體快速而又響亮地朗讀“放”的時候,將“放”的情景進行放大處理,情境一下子凸此刻學生們的心中,此刻,放風箏的就是我。不僅僅讓學生的情感有了切入點,更在讀中留下空白去回味。

三、於言有未盡間挖掘空白點

課文第三段寫放風箏,最後一句話是這樣的:村裏人看見了說:“放得這麼高!”讓學生多讀幾遍,看村裏人是帶着什麼語氣和神態說的?學生比賽讀出村裏人帶着驚奇和羨慕來誇讚他們。着無憂無慮的童年是啊,孩子們擁有着無憂無慮的童年,擁有着快樂,怎能不令人羨慕呢?你就是放風箏的小夥伴,你聽到這樣的讚揚,會是怎樣的情緒?學生的答案是多樣的`,有的激動、有的興奮、有的自豪、有的幸福。這樣一來,放風箏的快活不言而喻。

四、於重點詞句中發掘空白點

風箏飛上了天,孩子們的心也跟着飛上了天,突然,當自我正在高高飛着的風箏線斷了,飛了,你的情緒怎樣呢?抓住關鍵詞語“大驚失色、千呼萬喚、垂頭喪氣”來體會孩子們當風箏找不見時着急、悲哀難過的情緒,適時提問:你着急什麼?你在呼喚什麼?我們都哭了,爲了一支怎樣的風箏?引導孩子們去體會、說話,將感情推向高潮。我們都哭了,爲了一隻被我們叫做幸福鳥的風箏;我們都哭了,爲了那隻充滿了憧憬和期望的風箏;我們都哭了,爲了那隻承載着我們理想的風箏;我們都哭了,爲了那隻裝滿我們童年快樂的風箏。若創造性的挖掘教材的空白點並進行情境創設,得到的便是學生情感、思維與個性的創造性發揮。

五、於意味深長處挖掘空白點

《風箏》一文的結尾是意味深長的:我們向那房子跑去,繼續尋找我們的幸福鳥。結尾的省略號,給我們留下了無限的遐想空間。藉此讓孩子們拓展說話:幸福鳥究竟找到沒有?小夥伴們還會悲哀嗎?他們還會充滿期望嗎?他們僅僅是在尋找一隻風箏嗎?不一樣的學生,會有自我不一樣的理解和感悟。最後老師總結,不管幸福鳥找沒找到,孩子們必須找到的是期望、幸福、理想、快樂!

空白,依託教材,但卻不侷限於教材,甚至超越教材。挖掘出文本中的空白,就等於在課堂交往中給學生帶給了展示的空間。具體來說,就是讓學生在空白這一空間中有充分展現的自由,思維情感既有所依託,又沒有限制。

這篇課文上完後雖然被學校評爲優質課,在課堂教學中也出現了一些亮點,如學生能依託教材的空白點能更好地與文本對話,感情也得到了釋放。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對電腦操作還不是運用自如,導致後邊時光還有點緊張,感情朗讀還不夠到位,最後放歌曲時還沒有完全將孩子們的情感宣泄出來。我今後還要多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提高駕馭課堂的潛力和語言藝術,深鑽細研教材,以使課堂到達更加滿意理想的效果,爲社會輸送更多複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