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及反思

風箏,是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紙或絹,拉着系在上面的長線,趁着風勢可以放上天空。深受人們喜愛。下面是應屆畢業生小編爲大家搜索整理的《風箏》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及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風箏》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十課《風箏》第二課時

 課時教學目標:

1.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經驗等方法,理解“大驚失色”“垂頭喪氣”等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讀感悟文中描寫心情的詞語和句子,體會秋天裏放風箏給孩子們帶來的樂趣。

3.積累課文中生動的詞語,引導學生把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抄下來。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體會在放風箏、找風箏的過程中,夥伴們的心情起伏變化,並找出描寫心情的詞語和句子。

 教學難點:

引導理解孩子們的心情變化的同時,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孩子們的心情變化寫具體的。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小練筆:

我們跑到水磨坊,

“我們”向那房子跑去後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情,最後找到了“我們”的“幸福鳥”了嗎?請你接着課文內容,發揮你豐富的想象力,寫一寫吧!

教學過程:

一、喚起情感,複習導入

1.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繽紛,既有歡聲笑語,也有滴滴淚水。今天,我們繼續走進了著名作家賈平凹的童年,學習第十課《風箏》(板書課題)齊讀

2.先讓我們認讀詞語,邊讀邊回憶當時作者的心情。“風箏、精心、憧憬、依然、幸福鳥、一緊一鬆、凌空飛起、翩翩起舞、快活地喊叫、拼命地奔跑、大驚失色、千呼萬喚、垂頭喪氣、水磨坊”(指名逐行讀,齊讀,辨認多音字,“喪”的筆畫)

3.“童年時孩子們最大的快樂是什麼?(引導板書做,放,找)我們再讀一讀第二自然段感受他們做風箏的快樂,(板書:快活)課文中的“我們”還把風箏稱作什麼?(板書“幸福鳥”)出示課件填空。

二、讀中悟情,以情促讀

(一)品讀感悟放風箏的樂趣

過渡:是啊,這是一隻充滿希望,充滿快樂的風箏,就讓我們一起來體會放風箏的樂趣吧!

1.請同學們默讀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寫放風箏的句子畫一畫,仔細體會我們放風箏的心情是怎樣的?(指答,同桌演示,指名演示,齊讀體會)

(1)課文中哪兩個詞語描寫了風箏剛剛起飛和已經飛到空中時的優美樣子?

指答,指讀“凌空飛起”和“翩翩起舞”兩句。(體會“我們”是怎樣放風箏的,用“o”標出)

(2)看到自己放的風箏高高飄蕩在空中,難怪我們------(生讀:快活地喊叫、拼命地奔跑)

出示句子:風箏越飛越高,在空中翩翩飛舞着,我們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裏拼命地奔跑。

比較句子:風箏越飛越高,我們喊叫着,在田野裏奔跑。(指名說說,感受作者是怎樣把心情描寫具體的。)

讓我們一起來快活地喊一喊吧!(同桌兩人練習,再指名讀,再想讀的讀讀)

(3)村裏人看見了,是怎麼說的?如果你是放風箏的小夥伴之一,聽到了這樣的讚美聲,你心裏會想說些什麼呢?(師生對話,一位叔叔、阿姨、公公走過來)

(4)真開心呀,你覺得此時飛起來的僅僅只是風箏嗎?隨着風箏一起飛起來的還有什麼?

出示填空:風箏飛起來了,我們的_________也飛起來了。生交流

(5)小結:是啊,風箏飛起來了,我們的心,我們的希望,我們的快樂,我們的幸福也都飛起來了,讓我們再來體會一下放風箏的快樂。(板書非常快活。配樂齊讀第三自然段)

2.師引讀:是啊,放風箏的我們是多麼的高興啊,我們忘了時間,忘了一切。

(1)出示生讀:從早晨玩到下午,我們還是歇不下來,牽着風箏在田野裏奔跑。風箏越飛越高,似乎飛到了雲彩上。

(2)師引讀:就在這一瞬間,發生了什麼事呢?請你默讀第四自然段,體會我們的心情發生了什麼變化?(生默讀:忽然吹來了一陣風,線嘣的一聲斷了。忽然吹來一陣風,線嘣地斷了。

風箏在空中抖動了一下,便極快地飛走了。我們大驚失色,千呼萬喚,那風箏越來越小,倏地便沒了蹤影。)指說,(聯繫上文理解“大驚失色”、“千呼萬喚” )師:我們大驚失色,千呼萬喚,我們會怎麼呼喚呢?指名說,體會我們的心情(難過、着急)。

(3)風箏不見,我們的_________也不見了(幸福、希望),所以,我們着急、傷心。(齊讀第四自然段,感受作者是怎樣把心情變化寫具體的。)

(二)品讀感悟找風箏的心情

過渡:是呀,風箏不見了,幸福鳥不見了,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變化,我們都------(生答:傷心)出示第五到八自然段

1.師生合作讀第五到八自然段,讀後,你想說些什麼呢?(有可能不理解“垂頭喪氣”“水磨坊”),學生互相解答。教師幫助學生理解:“在什麼情況下,你纔會垂頭喪氣?”(理解垂頭喪氣)

2.“就在我們垂頭喪氣的時候,一擡頭,看見了水磨坊。”

出示句子:“那兒找過了嗎?”

“沒找過,說不定‘幸福鳥’就落在那兒呢。”大家說。

我們向那房子跑去,繼續尋找我們的“幸福鳥”……

師:那兒找過了嗎?學生讀:“沒找過,說不定‘幸福鳥’就落在那兒呢。”多叫幾個學生。指導朗讀該句,有希望的語氣。並談談自己說這句話時心裏想了些什麼?抓住“說不定”進行句式、語氣訓練,換“一定”、“肯定”加強希望的語氣。體會“我們”不放棄希望的樂觀精神。

3.於是我們向那房子跑去,繼續尋找我們的幸福鳥……同學們,這裏用了一個省略號,省略了什麼呢?(理解省略了他們有沒有找到,省略了他們去了很多地方尋找……理解“繼續尋找”)

4.引導想象,拓展學生的思維。

故事的結尾沒有說我們能不能找到那失去的風箏,只給我們留下了一個‘……’接着會發生什麼事呢,同學們發揮你們豐富的想象力,寫下來吧。

學生展開想象,自由書寫。(點評)

5.小結:是啊,不管風箏有沒有找到,但是我們對於自由,對於快樂,幸福的追求是永遠不會停止的!(板書畫箭頭)

三、總結

童年裏發生的事有時讓人高興,有時讓人傷心,但都是讓人難以忘懷的。(指着板書說話)你童年裏最大的快樂又是什麼呢?

四、指導書寫

板書:

10 風箏

“幸福鳥” 希望

快活 非常快活 傷心

做 放 找

 教後反思:

《風箏》這篇課文主要寫賈平凹童年的時候和小夥伴做風箏,放風箏的愉快情景,文章語言樸實,多於白描而極少雕飾,筆調親切、溫馨、自然。文章自始而終,充滿了童真童趣,使人如臨其境,如見其景,如可觸摸。

回顧本課教學,我有以下收穫:

“以讀爲本”開展教學,讓學生充分讀,多讀多體會,在讀中悟,在悟中讀。抓住了作者在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不同階段的心情變化,以關鍵詞句爲切入點,整合了課文內容,體現了年段的.教學特點,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品讀,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儘可能地調動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通過多讀來感悟文章內容。在本課時中,學生朗讀的相當不錯,如同切身感受。

在指導朗讀中,我注意引導學生展開聯想與想像,將語言轉變爲形象鮮明的內心視像;注意培養情味感,努力挖掘和體驗教材的情感因素,發揮了教師自身的情感傳導作用,引導學生在對課文的分析和朗讀中體驗作者的情感;在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中我更注意培養意蘊感,引導學生體會“爲什麼繼續尋找‘幸福鳥’?”“省略號省略了什麼內容?”揣摩作者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激發了學生大膽想象,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認爲: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語文特級老師李吉林也指出:在讓學生感受形象的過程中,教師的情感對學生的內心體驗、情感的產生,是非常重要的。要感動學生,首先要感動自己;要想感動自己,教師就必須要深入研讀教材。所以,我在教學前,深入地瞭解課文內容及相關知識,找準情感態度滲透的突破口,並在教學中能以自己的激情感染學生。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更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所以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我沒有以自己的分析來代替了學生的閱讀實踐,而是儘可能地爲學生創設民主的氛圍,探究的氛圍,拓展了學生思維的空間,提高了閱讀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