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教學設計第二課時及課堂總結反思

  教材分析:

《水》教學設計第二課時及課堂總結反思

《水》是蘇教版國標本第十冊的一篇記敘文,原文題目爲《餓水》。作者回憶兒時洗澡的不易。下雨時,用雨水洗澡;炎熱時,母親用一勺水爲四兄弟消暑納涼,說明水的珍貴。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課文語句體會“由於缺水,水便成了村子裏最珍貴的東西”,體驗村子裏人們盼水、用水的心情。

3、教育學生要微笑地、坦然地面對生活中的困境。

教學重點、難點

⒈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⒉ 體驗缺水時村子裏人們盼水、用水的心情,體會水的珍貴,缺水的苦澀。教育學生珍惜水資源。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課件。

  設計理念:

引導學生把書讀好,把書讀透,帶着思考讀書,讀出文本的內涵,讀出自己的感受。

  課前準備

課前播放缺水地區視頻

(教學設想:課前播放缺水地區的生活圖片,配上低沉的音樂。給學生以強烈地視覺衝擊,給學生一個感知——缺水地區的生活是苦的。)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重溫畫面

  1、孩子們,這節課讓我們繼續走進課文,走進作者心靈深處。作家馬朝虎在《水》一文中也向我們展現了一幅幅特殊的畫面。還記得嗎?師板書(遠程挑水。挑一擔水得花八個小時,還得走崎嶇的山路,多不容易。板書:艱辛)還有一幅什麼畫面?(雨中洗澡)還有呢?(勺水沖涼)。整篇文章讓我們感受到人們對水的渴望。

  2、師板書

遠程挑水——艱辛

雨中洗澡

勺水沖涼

對水渴望的人們忘不了生答:遠程挑水——艱辛。所以文中這樣說道 “水,成了村子裏最珍貴的東西。” “請我喝酒不如請我喝水 ”

(教學設想: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瞭解文中重點,初步體驗文中的情感)

  二、感悟“雨中洗澡之樂”

過渡:在那漫長的、乾渴的日子裏,人們盼啊,盼啊,盼着天空下雨。可多少次,他們又在失望中度過。終於一天,等來了那期盼已久的雨。他們終於可以洗澡了。請大家打開書自由讀讀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他們在雨中是怎樣洗澡的呢?

1、生自由讀第二自然段。孩子們在雨中是怎樣洗澡的呢?

2、請讀讀這段話,你讀出他們此時的心情嗎?帶着你的體會讀一讀。

3、出示:只有在下雨的日子裏,大家纔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先是像我們這樣的孩子,全身脫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躍,大呼小叫,盡情地享受水帶給我們的撫摸與清涼。還仰起頭,張大嘴巴,去吃來自天空的水。

4、想象一下,此時的他們一定是什麼樣子?請你讀一讀。

5、同學們,你們注意到了嗎?他們“奔跑跳躍、大呼小叫”時都是全身(師指大屏幕生說:脫得光溜溜的)不難爲情嗎?

(你們會這樣做嗎?)

師答:哪裏還顧得上害羞。

6、他們痛快得忘乎所以了。(板書:痛快)我們再讀一讀。

7、生齊讀。

(教學設想:教師對學生的讀悟進行有效的引導。一方面要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另一方面要分析要點幫助學生體悟情感,發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者的角色作用。)

8、雨中的我們多快樂啊!大人們呢?生齊讀文字。

9、洗澡之前,他們幹什麼去了?

10、可以想象凡是能盛水的器具恐怕都拿出來接水了。等着一切都做好了,大人們(生再次齊讀)

過渡:師引讀:雨中痛快洗澡的日子就像過節一樣,生讀。

(教學設想:文本中包含着許多意義空白,給學生的想象提供了想象的空間。“補白”就是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透過文字看到圖畫,透過語言看到生活,把詞語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轉化爲生動的畫面,從而深入挖掘文本的意蘊,體驗文本的意境。)

  三、感悟“勺水沖涼之舒暢”

課文4-5自然段具體描寫了母親打開水窖後一勺水給我們四兄弟沖涼的經過。請默讀四、五自然段,想想勺水沖涼給四兄弟帶來什麼樣的感覺呢?你又是從哪兒體會到的?請隨手寫下你的閱讀感受。

(教學設想:高年級學生要養成一個良好的讀書習慣,既要讓學生學會快速瀏覽課文,又要學會靜下心來細細地品讀每一句話,而且要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重視閱讀感受和體驗。所以讓學生自由讀文,寫出感受。)

1、好,現在讓我們停下手中的筆來交流一下。讀完母親用一勺涼水給我們四兄弟沖涼的經過,你想到了哪個詞?(板書:舒暢)

(一)讀悟第四自然段

請同學們瀏覽第四小節,找一找哪一句直接寫出了我們勺水沖涼的舒服感受?

找的很準,

【一】出示:頓時,藏於地下的水的清涼,再加上縷縷輕風,讓我們都舒服得“啊啊”大叫了起來。

他們舒服的什麼樣子?好舒服啊!請你讀一讀。

1、爲什麼一勺水就讓他們舒服得“啊 啊“大叫,請再讀讀第四自然段。

師答:難怪一勺水讓我們這麼舒服!

【二】出示:母親一手從水窖中打起一勺水,從我們的頭頂緩緩地傾注下來,一手拿着一把麥稈扇往我們身上扇風。

1、細細讀讀,你還能讀出什麼來?母親是爲了讓我們享受更多的清涼。

2、你真會讀書!讀出了母親對水的珍愛,對我們的關愛。你們也讀出這樣的感覺了嗎?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感受一下。

3、生齊讀。

過渡:這一勺帶着母愛的清涼水加上縷縷清風,讓我們?課文第五自然段也有幾句寫出了我們勺水沖涼的舒服感受。

(教學設想:要使學生的交流有的放矢,問題的設計至關重要。圍繞“舒服”層層深入,讀出了母親對水的珍愛,對我們的關愛。讓學生在學習基本知識的同時深化了情感認知。)

(二)讀悟第五自然段

1、下面讓我們來讀讀第五小節,找一找哪幾句寫出了我們勺水沖涼的舒服感受?

你找得很對!

【三】、屏幕出示: 從頭頂傾注而下的水滑過我們的臉,像一條小溪流,順着脖子緩緩地滑過我們的'胸和背,然後又滑過我們的大腿和膝蓋……。在水的滑動中,我聽得到每個毛孔張開嘴巴的吸吮聲,我感覺得到血管裏血的流動在加快。

1、你來讀一讀。孩子們,清涼的水流遍全身,對我們來說那是一種享受。既是享受就要慢慢體會。

2、視學生朗讀情況隨機處理。讀得好,大家讀。讀得不好,再請學生讀。(最好找兩個學生)

3、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老師朗讀,邊聽邊想象水流遍全身的舒暢。

4、舒服嗎?真舒服啊!師引讀:生讀。

5、讀了這段文字,我們真切地感受到四兄弟勺水沖涼的舒暢感受。請大家再想一想,爲什麼我們讀了也與作者有同樣細膩的體驗呢?

6、出示加紅的三個滑過。這樣的描寫真細膩啊!作者連用三個滑過強調水流過身體每一處(出示身體部位加紅文字)難怪我們和作者一樣感到舒服,那是因爲他運用了什麼描寫?(板書:細節描寫)

8、正是這些生動的細節描寫,讓我們有了深刻的感受。這感受是生齊讀:在水的滑動中,我聽得到每個毛孔張開嘴巴的吸吮聲,我感覺得到血管裏血的流動在加快。

【四】水,它不多不少,在撫摸過全身的每一寸皮膚後,剛好能夠潤溼腳板,地上幾乎沒有一滴被浪費掉的水。

1、讀了這一句,你有什麼感受?

2、難怪這一勺水給我們帶來如此奇妙的感受,因爲我們太缺水了,因爲我們太渴了。

因此母親笑着對我們說:“你們真的餓壞了。” 這是我至今爲止唯一聽到的將“渴”說成是“餓”的話。

【七】感悟反襯手法

1、正因爲我們餓壞了,所以雨中洗澡的痛快,勺水沖涼的舒暢都深深地留在了我們的記憶裏。讓我們再來讀一讀感受那一份痛快、舒暢。

2、生齊讀兩段體現快樂的文字。

3、雨中洗澡的快樂經常有嗎?勺水沖涼的舒暢可以天天享受嗎?快樂是短暫的、難得的,他們更多的時候面對的是?請同學們瀏覽全文,文中真正寫缺水苦的是哪些小節?其餘的小節都是寫的?我們從篇幅上看寫苦少,寫樂多。作者爲什麼這樣寫呢?(板書:以樂襯苦)他以什麼樣的樂襯托什麼樣的苦?

(教學設想:這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在前邊學習過程中學生對這種表達方法已經有了初步的感悟,追加一句“他以什麼樣的樂襯托什麼樣的苦?”。至此,教學難點已得到了很好地突破。)

4、作者寫這篇文章,僅僅就是要告訴我們,缺水地區人們生活得有多麼痛苦嗎?作者還想讓我們感受什麼?

讀完文章後我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苦,更多的是感受到快樂。儘管這份快樂是難得的、是短暫的,可作者在面對缺水生活的困境?用心感受快樂

是啊。在面對困境時,我們應該有陽光的心態,積極的心態。(板書:樂觀向上)

(教學設想:缺水的生活是苦的,但課文寫的都是“樂”。原因有二,一是以樂反襯苦的寫法,二是作者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作爲情感目標,有必要向學生滲透正確的人生觀、生活觀。)

四、拓展延伸

1、請同學們從抽屜中拿出課前老師發的馬朝虎的另一篇文章《微笑如花》。

2、同學們想一想,這篇文章寫了什麼內容?誰能把他們說的內容整合整合。

3、再看看這兩篇文章有什麼相似之處?讀懂了嗎?找到相似之處了嗎?、

4、同學們,今後我們在課外閱讀時就可以象今天這樣一組一組地選擇書。可以讀讀同一作者的其他書,也可以同主題歸類讀。這樣可以讓我們讀更多的書。老師還要給大家一個建議,在讀過這些同作者、同主題的書後,可以對比對比,寫一寫讀後感。

5、請同學們課後細細地讀讀這篇文章。

(教學設想:有效地融合課內、課外內容。一、找準結合點。找準相關文章與課文的結合點——《微笑如花》與《水》屬於同作者、同主題的課外拓展閱讀。二、提升最高點。藉助《微笑如花》這篇文章,加深學生對教材的理解,挖掘最深刻的思想感情,使課文主題昇華到更高的層次。三、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在讀過這些同作者、同主題的書後,可以對比對比,寫一寫讀後感。)

今天老師跟大家度過了一段愉快的時光。這段美好的時光也會深深地留在我的記憶深處,謝謝大家!

水(樂觀向上)

翻山越嶺——艱辛

雨中洗澡——痛快 以樂襯苦

細節描寫 勺水沖涼——舒暢

  教學反思:

情感語文 感悟人生

教學的過程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但學生獲取知識是不僅僅是爲了“知識”,更是爲了在學習的過程中把知識變成思考的能力,感悟生活,塑造情感和價值觀,昇華人生體驗。

《水》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根據現代作家馬朝虎先生《餓水》改編,敘寫了“我”出生的村子嚴重缺水,人們愛水、盼水、節水的生活情景,突出了水的無比珍貴。文章在帶給我們心靈震撼的同時,更吸引我們的也許還是文本精妙的語言。因此,我首先考慮的是如何引導學生品析文本,進行語言文字的濡染和訓練:除在教學細節上注意引導學生品析、積累遣詞造句精妙之處外,還用專門的教學環節引導學生對文章中精華的語言進行個性化的內化和實踐,多招並行,讓學生習得語言,積澱語感。

  一、 在課前及導入中感受缺水之苦。

課前播放缺水地區的生活圖片,配上低沉的音樂。給學生以強烈地視覺衝擊,給學生一個感知——缺水地區的生活是苦的。開課伊始,讓學生回顧三個難忘的鏡頭,學生概括描述了文章的主要情節:遠程挑水、雨中洗澡、勺水沖涼,對文章的主要內容有了粗略的回顧。

  二、 在反覆朗讀中深入品味“樂”

文中另外兩處細節描寫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是下雨時,在雨水中洗澡;二是炎熱時,母親用“一勺水”爲“四兄弟”消暑納涼。本節課的教學圍繞這兩個方面進行。

教學第一個細節的時候,繼續要求學生走進文本,在品讀想象中與文本對話,尊重學生個性的感悟。要學生想象孩子們的動作,引導學生質疑:孩子們雨天的反應怎麼會如此強烈?從而引發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雨天洗澡的快樂背後是缺水的痛苦。體會到孩子們的缺水之苦後,教師不斷創設語言情境爲學生感情朗讀引路,不斷將洗澡的快樂情感引向高潮。此段文本中包含着一處有意義空白,我抓住“也”字給學生的想象提供了想象的空間。想象大人們看到下雨時所做的一些事情,真正讓學生感悟到缺水之苦。此處“補白”就是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透過文字看到圖畫,透過語言看到生活,把詞語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轉化爲生動的畫面,從而深入挖掘文本的意蘊,體驗文本的意境。這一教學過程使我進一步確信:感悟語言、品味語言、實踐語言纔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主旋律。

教學第二個細節的時候,要求學生試着抓住關鍵詞句品析,找出自己最有感觸的部分,想象畫面,寫下自己的感受。通過前段教學,學生初步掌握了抓關鍵詞句體會的方法,此時,寫的過程不僅是學生運用所學方法靜思默想體會文本情韻的過程,也是學生表達和傾吐心聲的過程。寫的時候,文本情境和學生的經驗世界、情感世界交融;寫的時候,語言表述更具有抽象概括和甄選言辭的要求。因此,“寫”在充實文本內涵的同時,啓示學生斟酌、推敲用詞,錘鍊了學生運用語言完善地表達思維的能力。後來的交流,教師要做的僅是傾聽、激賞和引領,引領學生的思維向正確的方向前進,向深層次發展,向個性化多角度拓展。

  三、在教師引領下感悟文章寫法

另外,對於高年級學生,在關注文本感悟的同時,同樣需要提醒他們注意文章的寫作方法,即不僅關注寫什麼,還需要關注怎麼寫的問題。本文的最大寫作特色就是反襯的寫法,我在教學的最後環節引導學生感知。另外在感悟作者勺水流遍全身的舒暢時,引導學生體會作者連用三個“滑過”強調水流遍全身的舒暢給他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此處的重複手法、細節描寫值得我們學習。此外,在感悟這一細節——沖涼之樂的同時不忘幫助學生理解快樂的背後是缺水的痛苦與無奈。“水,成了村子裏最珍貴的東西”這一文章中心經過反覆的回讀以及苦與樂的反覆對比襯托下有了較爲深刻的理解。

  四、在拓展延伸中感悟人生

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如何在課堂上融合課內與課外內容,更有效地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又能巧妙地拓展延伸課外閱讀視野。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找準結合點。找準相關文章與課文的結合點——《微笑如花》與《水》屬於同作者、同主題的課外拓展閱讀。二、提升最高點。藉助《微笑如花》這篇文章,加深學生對教材的理解,挖掘最深刻的思想感情,使課文主題昇華到更高的層次。三、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在讀過這些同作者、同主題的書後,可以對比對比,寫一寫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