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記》教學設計大綱

課前預習

《岳陽樓記》教學設計大綱

蒐集“江南三大名樓”相關資料及有關的名句;回顧作者有關常識,瞭解本文寫作背景;反覆朗讀文本,標劃生字詞,試劃分節奏;完成《助學》第47頁“預習積累”部分。

相關課程標準:

“隨文學習基本的詞彙、語法知識,用來幫助理解課文中的語言難點;瞭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閱讀淺顯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要善於通過合作學習解決閱讀中的問題,但也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來代替個人閱讀。”

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並能熟練背誦全文。

2、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夠正確翻譯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3、品味文章的語言,學習作者的寫法。

4、體會古人曠達的胸襟,學習他們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操。

評價任務: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和節奏。

2、再讀課文,掌握詞義理解內容。

3、理解文章的主旨,感受作者的博大胸襟與抱負。

4、賞析本文情景交融的語言特色。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打開課件出示“江南三大名樓”圖片。

教師:同學們,我國的很多名勝古蹟,大都留下了文人騷客的詩詞歌賦。比如我國古代的三大名樓滕王閣、黃鶴樓、岳陽樓上面就銘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鷺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灝《黃鶴樓》“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讓人回味無窮;而岳陽樓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傳唱不衰。特別是《岳陽樓記》成爲寫景狀物抒發真情的名篇。今天,我們就來閱讀這一名篇,看看它描寫了什麼樣的景色,抒發了什麼樣的感情 。

二、預習檢測:

小組組長檢查小組成員《助學》P47完成情況。

三、初讀課文,讀順暢。

1、學生自讀課文並標劃出不識字詞和難以斷句的句子。

2、聽讀課文,教師播放錄音學生認真聆聽並解決初讀留下的問題。老師提示重點字詞。

謫(zhé) 屬(同“囑”zhǔ) 霪(yín) 霏(fēi)

檣(qiāng) 楫(jí) 冥(míng) 讒(chán) 偕(xié)

3、學生再讀,然後小組展示,老師評價並指導。

教師指導:

第一段,以敘爲主,因讀得舒緩莊重。

第二段寫洞庭湖景的文字,氣勢雄壯,應讀得開朗雄渾。

第三段以若夫起筆,意味深長。以天氣的惡劣寫到人心的悽楚,應讀出愁苦悽楚的情味。

第四段至若領起,引出一個陽光燦爛的畫面,應讀出歡樂和暢的韻味。

第五段以嗟夫開啓,應讀出悲涼慷慨、一往情深的意味。

4、學生根據老師的指導可以齊讀或自讀。

四、再讀課文明文意。

1、譯

教師:文言文的學習離不開誦讀和翻譯,這也是我們考試常考查的內容。俗語說的好“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相信同學們通過前面對本文的誦讀,應該對本文的意思有了大體瞭解。下面請同學們邊讀課文邊結合課下注釋完成對課文的翻譯,如有疑難點請標註出來小組內討論解決。

學生自主翻譯課文,並藉助小組解決疑難;老師下面巡視,並幫助學生解決疑難點。

2、訓練反饋

教師:好,同學們已經完成了這一任務,個個面帶笑容想必收穫頗豐,下面就讓我們共同分享這一豐收的喜悅。請同學們看屏幕以搶答的方式完成,看誰答得又快又準。

(1)解釋詞語

明年 百廢作文 巴陵勝狀夕陰 連月不 冥冥 去國懷鄉 憂畏譏 春和明 寵辱忘 予求古仁人之心 不物喜 斯人

(2)翻譯句子

a.政通人和 ,百廢具興。

b.去國懷鄉,憂讒畏譏。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e.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f.微斯人,吾誰與歸?

教師:通過檢測可以看出有的同學落實較好,但也有部分同學掌握得不太好還需在課下落實。通過翻譯同學們已經對課文的大意有所瞭解,下面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思考文章都寫了哪些內容?爲了使同學們更好理解課文的內容,我們簡單瞭解一下當時的寫作背景。

屏幕出示背景

宋仁宗慶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張,觸動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罷奪參知政事(副宰相)的職務,貶放鄧州(現在河南省鄧縣)。第二年六月,謫守巴陵的滕子京重修岳陽樓行將落成,函請范仲淹作記,並附上《洞庭晚秋圖》。范仲淹依據此圖,憑着豐富的想象,寫下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表達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五、三讀課文,知內容、探主旨。

學生自讀課文解決相關問題。

1第1段寫重修岳陽樓的背景,這背景是什麼?說明了什麼?

明確:在“政通人和,百廢具興”的基礎上“重修岳陽樓”,這說明滕子京在謫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條。由此可見作者欣賞他的闊大胸襟,與一般的“遷客”不同。

2第2段寫洞庭湖的全景,從岳陽樓上看到的雄偉景象有哪些?

明確:(1)氣勢非凡:“銜遠山,吞長江”。

(2)寬闊無邊:“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3)湖光山色:“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追問:用“銜遠山,吞長江”,如果把“銜”改爲“連”,把“吞”改爲“接”好不好?爲什麼?

明確:洞庭湖是無生命之物,用“銜”“吞”則使人產生有生命之感,把“遠山”“長江”跟洞庭湖的關係寫得活靈活現,成了一幅氣勢磅礴的動人畫面。如果用“連”“接”來替換,只是客觀地說明三者的`相對位置,畫面是靜止的,效果沒有這樣好。

3朗讀第3、4段,找出文中寫景的句子,想一想它們所寫的景物各有什麼特點?它們在文章中分別起了怎樣的作用?

明確:3 段先寫了風雨天氣中洞庭湖上蕭條淒涼的景象 ,這樣的景物,很自然地引出了遷客騷人遠離京都,懷念故土的失意憂慮的悲苦情感。這一段寫了物悲則己悲的思想感情,是照應上文“異”字的一個方面。

4段寫洞庭湖晴朗天氣的明媚景象。寫了這樣的景物,就很自然地引出遷客騷人此時的喜悅之情。這一段寫了物喜己喜的思想感情,是照應上文“異”字的又一方面。

追問: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

明確:“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悲”;“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喜”。這樣寫是爲了將這類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引出下文,由寫情自然轉入議論,突出全文的主旨。

4“古仁人之心”是怎樣的?齊讀第五段找出答案。

明確:內涵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追問:“古仁人”的憂樂觀是怎樣的?

討論並歸納:先講“憂”:“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講“樂”,“後天下之樂而樂”。

追問:怎樣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

明確:我國古代早有“與民同樂”的思想。范仲淹以此作爲對待任途進退的原則,表現他曠達的胸襟和偉大的抱負。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鑑和教育的意義。

追問:范仲淹就是一位古仁人,他放下自己來寫天下,有一種超脫的濟世情懷。古往今來,在我們中國,像范仲淹這樣的人還有誰呢?請大家談談。

a:屈原憂國憂民,投汨羅江自盡,以身殉國。

b: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牧羊的時候,幾十年仍手持漢朝旌節。

c:明朝顧炎武憂慮國事,喊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豪言。

d:大禹治水的時候,他三過家門而不入,心中爲百姓考慮。

六、四讀課文,品語言、學寫法。

教師:范仲淹不愧是一位英明的政治家,他憂國憂民,具有遠見的卓識和博大的胸襟,但他也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岳陽樓記》就是一篇經典之作,以其規範、典雅、精緻的語言被世人所喜愛。請同學們有感情地自由地朗讀課文,劃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

教師:根據我們以往的學習經驗,品味語言有哪些方法?

學生:可以從句式的角度來品味,因爲課文是駢句和散句的結合,流利暢達、簡潔凝練、如珠走盤;還可以從修辭手法的運用或哲理方面來品味;我覺得從詞語的運用方面來分析品味。

學生從文中找到相關句子賞析。

如:“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最富有詩意,我最喜歡。“浮光躍金”把湖面上“浮動的月光”比喻成“躍動着的碎金”,展現了景物的動態美。“靜影沉璧”寫的是景物的靜態美:靜靜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璧。兩句一動一靜,相映成趣。

教師:希望大家在寫作時,學學這樣的寫法,運用這些經典的句子。給我們自己的文章添彩。

七、小結

本文是一篇優美的散文,畫意、詩情、理趣溶爲一體,不但給予我們美的享受,而且先生那博大的胸懷,崇高的思想境界給人以積極向上的力量。讀先生的文章,我們好像站在岳陽樓上,那浩瀚無涯的洞庭湖水,給予我們恢宏的氣勢,也給予我們一種責任。讓我們點燃精神的聖火,去照亮時代天空的一角,做一個個當代的范仲淹吧。

八、訓練反饋 (學生自主完成,組長檢查並反饋。)

1、根據要求填空

①讚揚滕子京政績的句子是:

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②描寫洞庭湖面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③描寫岳陽樓大觀的句子是: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④表達作者曠達胸襟的名句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⑤表現作者遠大抱負名句是: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2、完成《助學》P49 7-----12題。

九、板書設計

十、教學反思:

《岳陽樓記》一篇優美的,集詩情、畫意、哲理爲一體千古名篇。對於本課的學習我們不僅要讓學生學習文章的內容,更需要讓他們領會先賢的名家手筆及其曠達的胸襟。結合文言文的特點,通過對文本的仔細分析後,我採用了以誦讀帶動感悟的教學方式,立足於誦,在誦讀的過程中進行評點教學。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明確讀音、節奏和停頓等常識。然後學生自由地朗讀,讀準字音,讀出抑揚頓挫的節奏。最後藉助工具書,自主地疏通字詞,疑難點提出,合理運用合作小組解決疑難,並且師生互動,合作完成譯文的工作。通過這個環節,學生不僅熟悉了文章,而且還積累了一些文言知識,提高了文言文的閱讀能力。並恰當運用反饋的形式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效果很好。在文章內容的處理上,依然以讀來帶動,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教師適時的以問題加以引領,讓學生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從而理解了文章的內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在文章的語言品味方面能夠給予學生方法的指導,是學生品味語言有章可循。最後本文對學生的教育意義也很大,因此設立一個拓展性的問題,讓學生知道古今有許多仁人志士胸懷天下,從而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懷達到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