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媽戰歌的讀後感範文(精選9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虎媽戰歌的讀後感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虎媽戰歌的讀後感範文(精選9篇)

虎媽戰歌的讀後感 篇1

今天看了虎媽戰歌,因爲在等兔爸爸下班,虎媽戰歌的讀後感。裏面的虎媽是一個從祖父輩開始在菲律賓生活的人,但是爲了表現自己和“傭人國”完全不搭界,瘋狂的叫自己中國人。從虎媽的父親輩開始就是目標非常明確,缺乏對小孩的愛的家長。把回家孩子給自己拿拖鞋作爲規矩來執行的家長。也不理會孩子的愛好和特長。然後到了虎媽就變本加厲,強迫的把自己的標準和原則強加給自己的女兒。還好他的女兒也繼承了猶太人的聰明,在應付虎媽上雖然反抗,但最後只能妥協。我總覺得這樣的孩子長大了,雖然有自己的技能可以生活得很好,但是不一定能認真地熱愛生活。我小的時候希望過能學鋼琴和象棋,但是我的媽媽沒有給我這樣的環境。她固執的`認爲只要能好好學習,讀博士就能過上不錯的生活。在我年紀越來越大的時候,我就慢慢地體會到,人要是有一技之長,哪怕是無聊的時候安慰自己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在尊重孩子和強迫孩子之間,並不是非常容易的選擇。我慢慢開始後悔在我童年的時候,都浪費了多少寶貴的時光。也覺得這個國家的教育制度,正在讓我們的孩子們浪費更多的寶貴時光。我可憐的小外甥女,就是在重重壓力面前,從國小就沒有休息的,馬不停蹄的上各種輔導班,她的爺爺望女成龍的幫她排滿整個假期的計劃,絲毫沒有喘息的機會。以至於小孩最後沒有一樣是自己喜歡的學習。我現在回憶我自己的童年,除了犯傻就是浪費了不少的時間。

虎媽戰歌的讀後感 篇2

早就在各大主流媒體上對這位中國式的美國媽媽有所耳聞,但是那時我對她並沒有什麼興趣,心想一定是那種最古老的中國式教育方法,只因它出現在了美國社會所以才變得如此轟動,然而這次看完有關虎媽的採訪視頻和《虎媽戰歌》的節選卻讓我對她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首先我對書本里面的十條規矩覺得非常的不可思議,作者對孩子的要求太嚴格了,孩子的童年可以說是沒有自由的。孩子缺少了自己的玩樂時間,這樣的孩子雖然可能會很成功,但是她們有可能不能很好地和同學或者朋友相處,她們可能會患上自閉症。

這位美國媽媽給我最大啓發的其實並不在於她的教育方法本身,可以說,我並不十分贊同她近乎極端、非人性的教育方法,其嚴厲和苛刻的程度甚至連中國媽媽都望塵莫及。使我受益最大的是蔡美兒在教育女兒過程中所表現出的自信、堅持、追求和勤奮。

她嚴格秉承中國式的教育方法,這在一個美國家庭和美國社會中就是特例、是不可理喻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蔡美兒不僅僅要時刻與女兒鬥智鬥勇應對來自於女兒們的反抗,她還要有更大的勇氣去面對來自丈夫、婆婆、父母,甚至是周圍朋友、同事乃至整個社會的質疑和反對。在那樣的環境中,一個女人之所以能如此執着地堅持下去,最根本的是來自於她的自信。她對自己的.教育方法十分有信心,她堅信自己是對的,堅信自己如今的嚴厲和苛刻都是爲女兒的未來負責,她更堅信自己爲女兒所做的選擇對於女兒來說是適合的、明智的。有了這份自信,她還要有更大的勇氣去堅持,最令我佩服的就是她的這份堅持。在堅持的過程中,她與丈夫無數次爭吵,與婆婆無數次發生不快,甚至讓女兒當衆羞辱氣得在俄羅斯紅場上邊哭邊跑不顧旁人投來各種異樣的目光。

很多次我都在設想,如果我是蔡美兒,我一定早就放棄了,早就在周遭人的質疑聲中開始對自己的教育方法產生質疑,逐漸懷疑自己,失去自信,最終選擇放棄。

但事實上我既不同意蔡美兒的做法也不同意美國的教育孩子的方式,這些方式是兩個極端,無論怎樣,始終會對孩子的全方位的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在我看來,教育孩子既要嚴格也要給孩子一些私人的空間,這樣孩子在父母的監督下可以很努力地學習,同時也有自己的想法,這樣孩子可以更加地優秀,具有創新的能力。

中國的教育方式一值都是以嚴格出名的,那是因爲中國的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非常的高,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的成績比別人的孩子優秀,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考上名牌的大學,然後能夠擁有一份好的工作。父母的這種想法完全是爲了自己孩子的未來着想,父母們並不要求自己能夠得到孩子的報答。但是。隨着社會的發展,許多家長和學校都漸漸地注重孩子的創新意識,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注重孩子的個性發展,也會更加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

《虎媽戰歌》告訴了我:虎媽的教育方式可能有效,但是這並不適合每個人,每個孩子的個性有不同,父母們應該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只有這樣培育出來的孩子的整體素質才能是最棒的。

虎媽戰歌的讀後感 篇3

《虎媽戰歌》也是我見到過的最爲真實的一本書。之前讀過的媽媽經千篇一律都是媽媽怎麼教育寶寶,採取了什麼方式,怎麼一步步成功的,到我自己真正有了孩子之後才發現,那些書有多麼的扯淡!教育孩子需要互動,怎麼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的反應,孩子是活的,不是沒有反應的,老祖宗一直說得因材施教,被那些人都扔到了山溝裏了。

蔡美兒非常聰明,她根據每個孩子不同的特點進行督促,大女兒溫順,戰鬥就容易一些,小女兒執拗,戰鬥就艱難一些,書裏的描寫繪聲繪色,母女之間的戰爭你來我往,寫的是那麼的動人,也是那麼動情,那些戰爭背後的深情讓人感慨萬千。這得需要多麼深的愛,才能讓一個女人在每天辛苦工作之後,對孩子下這麼大的工夫呢?

昨天看洪晃評論虎媽爲地獄老母,我看了以後特別的生氣,即使不喜歡,洪晃也不能這麼惡毒的`評論吧?!如果洪晃的媽媽當初能像虎媽一樣,站在孩子的未來爲孩子考慮,洪晃也不至於成爲今天這樣。還有華爾街日報那些中外媒體對虎媽的攻擊,他們只看到了虎媽對孩子的嚴,卻看不到那深沉博大的愛。

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總會想起我的媽媽,從我上學開始,媽媽每天都會輔導我功課,我纔會考上大學,如果沒有媽媽,我真的不知道今天自己會成爲什麼什麼樣的人。一直到今天,我都特別感謝我媽媽對我的嚴,我對媽媽也是深深的愛。

我也特別不理解,現在的教育爲何一再強調給孩子自尊,要尊重孩子,怎麼樣叫做不尊重孩子呢?難道我們今天在社會上苦錢,誰給過我們尊重嗎?尊重不是無緣無故給的,如果尊重得來的那麼容易,就沒有人會珍惜了,孩子也是一樣。

虎媽,我喜歡你的戰歌,加油!

虎媽戰歌的讀後感 篇4

閱讀此書前,虎媽的名頭早有耳聞,她的事例在互聯網上沸沸揚揚,媒體對她的評價褒貶不一,她的教育方法轟動了美國教育界,並引起美國關於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討論,甚至登上美國《時代》週刊封面。

看完此書,我認爲,虎媽的許多做法是值得學習的。

一、克服惰性。人性中總有趨利避害、追求一時享樂的惰性,特別是思想不成熟的孩子們,如果沒有成年人的適當引導和督促,他們很難克服人性中的惰性,很多孩子玩遊戲成癮、貪玩厭學,都是因爲克服不了惰性造成的。虎媽要求女兒每科成績A、不準看電視、琴練不好就不準吃飯等,在很多媒體和專家眼中,這好像嚴厲得過分,剝奪了孩子幸福的童年,但是,玩樂永遠比學習輕鬆,學習總會伴隨着刻苦,人生總會需要告別散漫,進入激烈競爭、努力奮進的'階段,但我記得有一位家長這麼回答一位專家的質疑:我爲什麼剝奪孩子的童年?我如果給了孩子幸福的童年,他將失去幸福的人生!美國許多媒體對虎媽式的教育方法全盤否定,但美國哈佛圖書館館訓中卻有醒目的這幾條:

1、此刻打盹,你將做夢;而此刻學習,你將圓夢。

2、學習這件事,不是缺乏時間,而是缺乏努力。

3、學習時的苦痛是暫時的,未學到的痛苦是終生的。

4、學習並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連人生的一部分——學習也無法征服,還能做什麼呢?

5、誰也不能隨隨便便成功,它來自徹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6、教育程度代表收入。

7、我荒廢的今日,正是昨天殞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一個人,只有征服了自己,才能征服全世界;一個人,只有克服了自己的惰性,才能取得成功。

二、持之以恆:虎媽最讓人欽佩的一點是,她做事持之以恆,她十幾年如一日、嚴格執行着自己的教育計劃,她可以天天督促孩子練琴,不僅要求孩子保證練習時間和練習質量,而且她也在一旁監督,並冷靜、理智地對待孩子的逆反,和孩子一起分析問題,一起解決困難,她可以驅車9個小時帶孩子拜訪名師,還可以帶着孩子游遍世界各地、爲孩子舉辦大型個人演奏會,這些,都需要家長和孩子堅持不懈、日積月累的付出和努力。反思自己,有好的想法和方式,但總是幾分鐘熱度,時間一長,就堅持不下來了,所以,教育的效果就總是不理想。

《虎媽戰歌》很真實,它真實地記錄了一箇中國式家庭的教育方式,它真實記錄了家長的嚴厲、孩子的反抗,記錄了家長的無奈、孩子的逆反,記錄了家長的愛、孩子的成長,它不僅記錄了成功,也記錄了失敗,它不僅記錄了家庭的溫馨和快樂,也記錄了中國式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焦躁和近乎簡單粗暴的言行,正是因爲它也把這些不那麼美好的東西呈現在人們眼前,所以,真實得那麼可愛。

虎媽的教育方式可能不是完全成功的,也不一定適用於所有孩子,但有很多地方值得學習借鑑。從外在形式上看,虎媽的兩個女兒收到了世界名校的錄取通知書,這吻合了中國式家長對孩子的期望;但我認爲,虎媽的教育方式最有價值的是她對孩子行爲性格的培養和訓練:刻苦努力、不輕言放棄、努力奮進;我相信,無論何時何地,無論什麼人種,也無論什麼意識形態,真誠善良、樂觀向上、努力奮進是所有人都欽佩的,這恰恰是虎媽的教育方式的成功之處!

虎媽戰歌的讀後感 篇5

因爲我的爸爸媽媽對我是寵愛,他們願意放手讓我自己做決定,所以我不願意去看虎媽戰歌。而當我拿到虎媽戰歌這本書後,我第一念頭便是批判,是的,我懷着批判的心態去閱讀這本書。

看到虎媽的十條家規,我覺得只是一個比普通媽媽更加嚴格的媽媽。不許在外過夜,我贊同,畢竟社會並不如想象中的簡單;不許賣弄琴藝,不許抱怨不能在學校裏演奏,不許經常看電視玩電腦遊戲,不許只有體育文藝拔尖,其他科目平平,不許任何一門功課學習成績低於“A”,必須天天練習鋼琴或小提琴,這些是中國大多數家庭都會有的規矩,我並不反感。但是,不許選擇自己喜歡的課外活動,不許演奏其他樂器,說實話,我不喜歡這兩條,似乎太過限制孩子的天性。不過,當我閱讀完這本書,我改觀了。

也許很多人都會和我以前一樣,覺得虎媽就是一個虐殺兒童天性的人,可是,我們卻忘了孩子,不過是一個心智不成熟的人,容易聽信別人的話,盲目從衆,好奇心重,等等一列不夠成熟,不足以做能影響其一生的決定。決定由誰做?老師?NO,一位老師,要教多少個學生,怎麼可能一一瞭解孩子的性情,怎麼可能一一幫孩子找出最適合他的東西?那麼,誰做決定?最瞭解孩子的,無非是孩子的父母,孩子從小在父母身邊長大,所以,他們最瞭解孩子,知道孩子需要的是什麼,什麼對他纔是最好的,所以,兒童時代,應由父母結合孩子的性情所決定。所以我不認爲,虎媽在這方面的做法有什麼過分的。

我特別贊同虎媽讓女兒們學鋼琴這一做法。虎媽是這樣說的,‘我知道,我無法讓她們因爲生在貧苦的移民家庭而發奮努力。我不能改變生活的現狀——我們居住在一所老式的大房子裏;有兩輛體面的汽車;出門度假時,住在高檔的賓館裏。但我確信無疑的是,與我和我的父母相比,索菲婭和露露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且更具可塑性。而古典音樂不會讓人墮落、不會令人懶惰、不會教人粗魯,也不會寵壞孩子。相反,它會鞭策我的孩子達成我未能企及的目標,而它與我們祖先光宗耀祖的文化傳統緊密相連。’

鋼琴陶冶孩子的情操,可以避免浮躁。且不論鋼琴的獎項有多少,孩子能獲得的藝術技能有多少,能夠讓孩子的情操陶冶,提高個人修養,鍛鍊耐力和信心,這些還不夠讓孩子受益一生嗎?何況,學鋼琴的好處完全不止這些。雖然露露一開始,並不愛學鋼琴,但後來虎媽的嚴格教育之下,她的收穫並不少,並且後來選擇她鍾愛的網球。

我有一個妹妹,她的爸爸對她特別嚴格,要求也高,但可惜,他忘了在讓孩子成績好的同時,要培養孩子的.技能,陶冶情操。以前她很喜歡畫畫,但被她的爸爸遏止了。現在這個妹妹,除了學習看書,其他一無所長。如果帶她聽音樂會或者看畫展,她也只會膚淺的說,好看,好聽,不好看,不好聽,對畫說或多或少懂一些,但也只能說皮毛中的皮毛。我認爲在培養孩子,教育孩子的時候,必須先養性情,培養技能,再談學習,而且這些技能不能是浮誇的(例如爵士樂),要讓孩子學會沉澱,學會耐心,陶冶性情纔是最真,最好的。

看完這本書,我對虎媽某些教育方式(批評的言語)也許還不是特別贊同,可是,不能否認,她很成功,她的嚴格要求是有意義。

但是我做不到虎媽般的教育方式,100個孩子,有100中教育方式,虎媽的教育方式適用於索非亞和露露,但未必適合其他人。我們不能找葫蘆畫瓢,硬搬硬套,取長補短,必定能讓未來成爲教師的我們受益匪淺。

虎媽戰歌的讀後感 篇6

讀完這本《虎媽戰歌》,沒想到這樣一本書其實就是一本育兒日記,把自己的育兒中心思想以及生活中的典型事件記錄下來,連自己的妹妹患病以及家中養狗的心路歷程都記錄了下來。

我想這本書這麼暢銷是因爲它引起了文化的碰撞,這位媽媽雖然是生在美國的華裔,但是她受到的教養方式是純中國式的,而且她小時候也是一個逆來順受的典型華人孩子,加之她是家中長姐,必然成長爲一個強勢,目的性責任性都很強的人。書中她對老公說你爲家中狗-可可的未來考慮過嗎?哈哈哈,因爲太過於可笑,反而顯得可愛,這個老公笑場了,爭論停止了。

我很理解這位強勢的媽媽的掙扎以及欽佩她的執行能力以及意志之堅強。其實,我想她沒有嫁給華人,內心是有點覺得愧對父母的,因爲那是父母對她未來的預設。作爲一個孝順孩子,她也像很多華人子女一樣,希望在另外一個層面來補償。雖然兩個孩子是混血兒,她也讓孩子們說普通話,就好像父母小時候要求她的一樣。在美國這樣一個主流社會價值觀與華人價值觀格格不入的地方,堅守自己的育兒理念需要非常大的勇氣。雖然對未來不確定,她也產生過這樣值不值得的想法(孩子可能並不會感激自己,以後也沒有一個現實的回報),但最終這位母親還是按照着非常傳統的中國虎媽的教育方式來教養自己的孩子們。

中國的孩子們也在變,不同階層的孩子教養的方式也有不同。中國的孩子再也不怕公開的忤逆家長,因爲受到的公開處刑不像以前那樣的嚴厲了。見了不同的價值觀和行爲方式,中國人也開始反思自己的文化了。

我沒有一個具體的.堅定的價值觀,隨時根據情況調整吧,希望能夠中庸之道,人只有這一生,也就這一次當母親的機會,而成效要在幾十年後才顯現,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有一點是肯定的,我欣賞這位虎媽的坦誠以及堅強的意志力,只有參與了雞娃的人,才能夠理解彼此。那些放手的人,避免與孩子產生正面對抗的父母,那些美其名曰讓孩子在歷練中成長,在經歷中找到自我的人,都應該明白,自己如果沒有參與陪伴孩子的每一次學習輔導,就沒有資格指責別人的付出。旁觀者永遠顯得更聰明更有預見性,而身處其中的雞娃老母親們需要大家的愛與理解。

虎媽戰歌的讀後感 篇7

前幾天從朋友家借到一本《我在美國做媽媽》,看了書的英語名字,才知道它就是大名鼎鼎地《虎媽戰歌》,很早前就看到關於虎媽的介紹,以及虎媽教育方式引起的爭議,當時我覺得,能把中國的教育方式帶到美國並獲得成功,虎媽真的很了不起。但看了書以後卻覺得,這種教育方式,別說是美國人,就是作爲純粹中國人的我,都無法接受。

虎媽有兩個女兒,索非亞和露易沙,都從三歲左右開始,姐姐學鋼琴,妹妹學小提琴,十四歲的姐姐獲得在卡內基音樂廳演奏的機會,十三歲的妹妹也獲得世界名師的指導。可以說姐妹兩人的琴藝都達到了世界領先的水平,從這點來說,虎媽無疑是成功的。

然而,成功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也是從三歲開始,姐妹兩人每天練琴至少五六個小時,出去旅遊也要練琴,孩子上學都是跑步回家,只爲了多省出一些時間練琴,姐妹倆除了上學,基本沒什麼社交,因爲媽媽不允許他們參加任何社團活動,不允許他們和玩伴隨一起玩,可以說,除了上學,姐妹倆的生活在媽媽嚴格的控制之下,甚至媽媽還時常以各種名義替姐妹倆向學校請假,逃避一些媽媽認爲不重要的項目(如體育或一些社團活動),只爲了節約時間練琴。

中國人自古信奉梅花香自苦寒來,或許,虎媽的良苦用心誰都能理解,如果把塑造音樂神童當成孩子終生的目標,她的方式方法無疑也是正確的,可當我讀到她對孩子進行的'各種嚴酷的訓練時,我總在想:還處於童年的小姐妹,會怎麼想?她們有快樂的時候嗎?她們傷心難過時有人傾聽她們的心聲嗎?書中只講了媽媽如何訓練,並沒有寫孩子是怎麼想的。姐姐索非亞習慣逆來順受,傷心難過時很少表露現來,是讓媽媽驕傲無比的乖女兒,可有一次,在媽媽爲小事批評她以後也禁不住流下眼淚,妹妹露易莎對媽媽強烈反抗,十幾年來母女關係一直處於十分惡劣的狀態,直至最後露露公開反抗,迫使媽媽同意她放棄練了十幾年的小提琴。

虎媽戰歌的讀後感 篇8

這是一本引起爭議,甚至引發中西文化大討論的書,虎媽戰歌觀後感。這是一本你還沒看大致就知道一些片段的書。這是一本作者根本就不諱言她的極端手段的書。報紙雜誌電視關於虎媽的報道熱鬧了好一陣,人家也趁機到中國來演講,上節目,結結實實地爲她的書推銷了一把。

所以我沒買,知道這就是一暢銷書。

前幾天,鄰居跟我說她買了這本書,我便順便借來一讀,看看到底說些啥。很快就翻完了,得出結論:這確實是一本暢銷書,輕鬆,有衝突有高潮,故事情節還行,是虎媽自己培養兩個琴童的故事,僅此而已。其他的標籤我看更多是爲了炒作這本書的需要,而虎媽也樂得配合,因爲,她的本意如此,所以她纔會把極端的十條家規放在開頭,也只羅列了極端的情節。

真實的情況是怎樣的呢?英國《金融時報》阿利娜範杜恩採訪她的文章可見端倪。文中寫道:

"兩個多才多藝的女兒每天還會與父母相處很長時間,在父母喝紅酒的時候玩大富翁(Monopoly)或打乒乓球。"我不知道爲什麼我沒有把這些故事寫到書裏,"她略帶遺憾的說道,"我只是把最極端的情況串在了一起。這證明,我不是要寫一本育兒書!"

很明顯,她在書中列出的嚴格規定多數適用於女兒們更小的時候,特別是在9歲到13歲期間。"如果有什麼教訓的話,那就是當她們長大時,你必須給她們更多選擇,"她表示。至於她的女兒們,她現在對她們更寬鬆了。如果她們希望參加學校演出,她不會干涉。"現在,如果我的女兒們說'我想演戲',我會表示同意,我會支持她。"

此書是一種諷刺文學的嘗試。蔡美兒試圖描繪一副低調的畫像,並利用幽默取笑自己的短處。"這是一部奇怪的回憶錄,觀後感《虎媽戰歌觀後感》。你會聽到我嘲笑18年前的自己,然後我變了。這是一種自我諷刺。然而,所有的書評都是針對書中描述的育兒方法,"她嘆息道。"我曾有過更高的野心,那就是希望人們會更多地看到此書的文學價值,"她再次笑着說。"這一願望根本沒實現。"她所敬佩並希望模仿的作家包括納博科夫(Nabokov)以及大衛謝達利(David Sedaris)。"

只要不把她當成某種教育方式的`代表,而作爲個案,我認爲她的教育方式還是可圈可點的(雖然她的表述方式很譁衆取寵)。

比如說,逼孩子練琴這事。如果孩子有天賦,自己也想繼續,那在練琴的漫長過程中,家長不可避免得推一把。樂器演奏是既需要天賦也需要苦練的,有成就的鋼琴家小提琴家概莫如此。虎媽堅持女兒在旅途中練琴一天不落,也是因爲知道一天不練,手生腳慢;兩天不練,功夫丟一半;三天不練,成了門外漢。

比如說,她放手讓小女兒改學網球一事。在餐館風波後,虎媽認識到和小女兒的對抗沒有出口,而且女兒的抗拒只會蔓延升級以後,虎媽果斷選擇認輸妥協,不再逼她學琴。這種妥協是如何的明智,讓我想到了bill gates在十一歲時和很強勢的媽水火不容,堅持要去離家很遠的寄宿學校,她媽最後放手。有這樣的媽,纔會成就偉大的孩。放手讓她去追尋她想要的,最大程度激發個人的內在動力,才能走得遠。

不過,給我印象深刻的倒是虎媽個人。雖然她對法律不感興趣,可是爲了家庭團聚進耶魯教書,還是弄出關於法律,種族和文化等的文章,契合了社會熱點,因此引起大衆關注,影響力大增後曲線救國進入耶魯。爲了陪孩子練琴,老編理由提前溜號等。這就是一功利的媽,但又是全心全意爲孩子奉獻的媽。這也不難解釋爲什麼她故意把文章弄得極端,衝突,而且往最熱門的中美文化差異上靠,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形象。爲了此書的暢銷,她付出了許多,也得到了許多。這是我對虎媽戰歌這本書的認知。

虎媽戰歌的讀後感 篇9

今年年初,一本關於育兒的自傳《虎媽的戰歌》轟動美國,引發一場關於教育思想理念的熱議。也引起中國民衆的廣泛關注。

本書作者蔡美爾,美籍華人,美國哈弗大學文學學士,法學博士,現任美國耶魯大學終身教授。在歐美近似放羊的鬆弛教育態勢之下,蔡美爾用華人家長的高度期待和嚴格教養方式培育兩個孩子。最終兩個孩子均出類拔萃,學習和音樂都非常優秀,取得引人羨慕的成績。在當地被譽爲音樂神童。《虎媽的戰歌》坦露了作者撫養兩個孩子的心路歷程和育兒的體驗。

讀這本書,一頁頁感受蔡美兒教育孩子的真實和真情,驚歎蔡美爾的投入和執着,體驗蔡美爾的超凡和絕然,一步步走進作者的喜怒哀樂,蔡美爾和她兩個孩子的形象栩栩如生展現在眼前。

我從中更關注的是關於培育孩子的理念。我家的外孫子也在美國接受教育。我對美式教育也有些疑惑。

蔡美爾在書中寫道:

“成爲行家裏手的過程,其實毫無樂趣可言。要掌握任何高超的技藝,必須付出艱苦的努力。而從孩子們的本性來講,絕不會愛好努力。因此,一開始就不給他們選擇不努力的機會,便顯得至關重要。”

“不給孩子選擇不努力的機會”,這成爲蔡美爾育兒的基本思想和出發點。沒有什麼人天生就喜歡努力。孩子們更是喜歡張開雙臂去擁抱輕鬆。美式教育特別強調對孩子的尊重,常常把選擇的權利交給孩子。結果許多孩子會很輕易選擇放棄。而作爲父母,最不利於保護孩子自尊的行爲,就是眼看着自己的孩子在困難面前放棄努力,而自己無所作爲。

不給孩子選擇不努力的機會,就是要幫助孩子選擇努力的機會。讓孩子選擇一項有意義的事情,然後專心致志,全力以撲,堅持不懈。其實這個過程本身,就能讓孩子受益終身。培養孩子對待事業“專心致志,全力以撲,堅持不懈“的態度和意志品質,這正是蔡美爾育兒的大方向。不給孩子選擇不努力的態度,這其實就是育兒最好的選擇。嚴格管理和悉心督導,就是蔡美爾的育兒模式,也是蔡美爾說的中國式傳統教育模式。

蔡美爾能做出這樣的選擇,是因爲自己曾經受益於嚴格的中國式教育傳統。蔡美爾是在經歷了中西方激烈文化衝突和認真比照之後,清醒的堅定的選擇了中國式的育兒方式。蔡美爾的教育獲得了成功。

”虎媽”的教育方法在美引起轟動,並引發美國關於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討論並不奇怪,是美國放羊式教育放鬆到極致後的反彈。

今天,“中國方式”不再是一個僅僅與保守落後同類的.貶義詞。

我在去美探親期間,在俄勒崗州科瓦洛斯市認識一位姓唐的華人媽媽。這位女士也是一位高學歷的知識女性。丈夫大學教授。現在有四個兒子。大兒子十六歲考取斯坦福(美國排名前三的名校),獲全額獎學金,在當地傳爲美談。其他的孩子也個個優秀。這個家庭孩子的管理和督導,也主要靠這位媽媽。早在(《虎媽戰歌》還沒有問世之前),這位媽媽對美式教育就頗多批評。也是一位主張嚴格要求嚴格督導的媽媽。她主張,家長要一個紅臉,一個黑臉。她的名言:“給孩子一個光明的未來,纔是對孩子最大的愛。”“孩子成長的時間輸不起。”“要我說你好,除非你真的好。”“管得住,有威信,是實施教育的前提”“教育要講求效率”。她有兩個孩子和我家孫子一起上國小,下午放學的時候,我們去學校接孫子。孩子調皮,總是要賴在學校玩一陣才肯走。而唐女士的車一到,她的孩子會立即上車回家。她的孩子參加州的乒乓球比賽,賽場上生龍活虎大喊大叫,老是拿同齡組的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