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樊川舊居原文、註釋及賞析

原文:

過樊川舊居原文、註釋及賞析

過樊川舊居

唐代:韋莊

卻到樊川訪舊遊,夕陽衰草杜陵秋。

應劉去後苔生閣,稽阮歸來雪滿頭。

能說亂離惟有燕,解偷閒暇不如鷗。

千桑萬海無人見,橫笛一聲空淚流。

譯文:

到樊川故地重遊,秋日的夕陽照射在杜陵衰敗的荒草上。

應埸、劉楨逝去後閣樓生了苔蘚,嵇康、阮籍回來後已是白髮蒼蒼。

誰能說亂離之苦只有燕子,人生到處奔波不如鷗鳥懂得偷閒過生活。

桑田滄海的變遷沒人看見,橫拿着笛子流淚也於事無補。

註釋:

卻到樊(fán)川訪舊遊,夕陽衰草杜陵秋。

樊川:地名,在陝西長安縣南。今西安市長安少陵原與神禾原之間的一片平川。漢高祖劉邦建都長安後,將此地封給大將樊噲,作爲食邑,由此得名。華州:華州在今日的陝西渭南、華縣、華陰、潼關一帶。樊川和華州均爲入蜀的`必經之地。舊遊:昔日遊覽的地方。杜陵:在長安東南。

應劉去後苔生閣,稽(jī)阮(ruǎn)歸來雪滿頭。

應劉:漢末建安文人應瑒、劉楨的並稱。兩人均爲曹丕、曹植所禮遇。後亦用以泛稱賓客才人。稽阮:魏晉間著名文學家嵇康、阮籍的並稱。兩人均屬竹林七賢。稽,當作“嵇”。

能說亂離惟有燕,解偷閒暇(xiá)不如鷗。

亂離:亂離之苦。惟有,只有。解:懂,能。

千桑萬海無人見,橫笛一聲空淚流。

千桑萬海:猶滄海桑田。空淚流:因感於人事變化無常而生悲。空,徒然。流淚於事無補所以說“空淚流力。

賞析:

韋莊入蜀時的心態是非常複雜的。這從韋莊接到朝廷命令時所作的另一首詩《寄右省李起居》中可以看出。《寄右省李起居》開頭兩句“已向鴛行接雁行,便應雙拜紫微郎”,則說明韋莊在接到朝廷徵書準備入蜀一開始時是非常欣喜和激動的,但在奉使入蜀時所作的這首《過樊川故居》中卻出現了一種悲觀、淒涼的基調。

“卻到樊川訪舊遊,夕陽衰草杜陵秋。”第一句明顯是敘事和寫景,“衰草”和“杜陵秋”無疑說明了創作的季節是秋季。題目中的“過”字,表達了韋莊此行的目的不是在樊川,樊川只是途經之地,“卻到樊川訪舊遊”中的“卻”字很值得體味,“卻”表達的是一種違背了原計劃的意思,到樊川遊訪並不是韋莊的原始意願,他把奉使入蜀看成是一個機遇,但是結果卻只是在樊川遊玩。當時時值秋天,樊川的秋景在韋莊眼裏是一片淒涼蕭條。

接着詩人以魏晉文人應瑒、劉楨、嵇康、阮籍自比:“應劉去後苔生閣,稽阮歸來雪滿頭。”極言人去樓空,蒼苔入閣,老大歸來,華髮滿頭。由於詩人親歷黃巢之亂,家人離散,四處逃亡,自然觸景生情,發出感慨:“誰說亂離只有燕,我今偷閒不如鷗。”燕窩被取,衆燕離散,沙鷗擊水,何時能歇?詩人用燕子和鷗鷺來自比,訴說了自己遭遇的家國不幸。

十六年過去了,昔日的家園如今已是斷瓦殘垣。“千桑萬海無人見,橫笛一聲空淚流。”滄海桑田,無人看見。橫笛悠揚,儀仗催發,詩人禁不住老淚縱橫。韋莊一生歷經宣、懿、僖、昭四代唐皇及後來的前蜀,身逢亂世,背井離鄉,懷才不遇,命運坎坷。但他畢竟志向遠大,人生的境遇,造就了他悲涼的詩風。

這種感傷的情懷,在這首詩中有充分的體現。他寫景狀物,皆着悲色;敘事說人,更具悲情;援引典故,亦出悲聲。詩人於景福二年(893年)初回長安時也有《長安舊裏》一詩:“滿目牆匡春草深,傷時傷事更傷心。車輪馬跡今何在,十二玉樓無處尋。”詩中景物與人事,歷史和現實,在這裏交匯,強烈地衝擊着讀者的神經。在唐末悲感詩作中具有突出的審美價值和藝術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