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登宣城謝朓北樓賞析題及參考答案答案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賞析題及參考答案答案

李白

江城如畫裏,山晚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1)頷聯寫登樓遠眺之景,請說說爲什麼寫的好?(4分)

(2)尾聯言簡意明,意味卻深沉豐富,請簡要賞析其中的思緒和情感。(4分)

[答案] 6.(1)①從整體上寫登高覽勝,不但宣城秋境盡收眼底,而且間接寫出“山晚” “晴空” 的澄徹明淨,可任意縱目的暢快愜意。②用比擬,以“明鏡” 寫秋水的澄明和“晚晴” 時的水光瀲瀲,用“彩虹” 狀雙橋在夕陽下的倒影,寫出秋色斑斕的水光天氣。③以動寫靜,“夾” 不但寫出宣城處於雙溪之中的輪廓,而且活化了溪流繞城而過的形象;“落” 使地上橋影擁有從天而降的動感,令人遐想。④江水,雙橋相映成趣,互爲烘托。“明鏡” 讓彩虹的色彩更爲瑰麗,“彩虹” 使“明鏡” 更爲清澈晶瑩。(能從兩個角度,用貼切的表現手法支持闡釋即可)

⑵ ①詩人臨風緬懷南齊的謝朓,心情複雜,但沒有人理解,也無人願理解,深刻的孤寂溢於言表。(2分)②詩人有懷想、追慕謝公的綿綿情思;詩人才華卓著而仕途困頓,與當年謝朓的命運如出一轍,臨秋登謝朓之樓,思慕中有糾結,糾結中有感嘆,感嘆中有悲苦;不被理解,孤寂和苦悶;秋風襲襲,正是詩人心中悽風苦雨的寫照。③詩人登高所眺,人煙蒼寒,橘柚黛青,梧桐泛黃,秋色冷涼,沉重抑鬱,悽愴荒寒;詩人追遠懷人,思緒跨越古今,走得越遠,受傷越深,深沉苦悶,五味俱陳。(②③兩點,點到即可2分)

[解析] 6.一個晴朗的秋天的傍晚,詩人獨自登上了謝公樓。嵐光山影,景色十分明淨。詩人憑高俯瞰,“江城” 猶如在圖畫中一樣。開頭兩句,詩人把他登覽時所見景色概括地寫了出來,總攝全篇,一下子就把讀者深深吸引住,一同進入詩的意境中去了。

中間四句是具體的描寫。這四句詩裏所塑造的藝術形象,都是從上面的'一個“望” 字生髮出來的。從結構的關係來說,上兩句寫“江城如畫” ,下兩句寫“山晚晴空” ;四句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而又是有層次的。“兩水” 指句溪和宛溪。因爲是秋天,溪水更加澄清,它平靜地流着,波面上泛出晶瑩的光。用“明鏡” 來形容,用語十分恰當。“雙橋” 指橫跨溪水的上、下兩橋。這兩條長長的大橋架在溪上,倒影水中,詩人從高樓上遠遠望去,縹青的溪水,鮮紅的夕陽,在明滅照射之中,橋影幻映出無限奇異的璀璨色彩。這更像是天上的兩道彩虹,而這“彩虹” 的影子落入“明鏡” 之中去了。秋天的傍晚,原野是靜寂的,山岡一帶的叢林裏冒出人家一縷縷的炊煙,橘柚的深碧,梧桐的微黃,呈現出一片蒼寒景色,使詩人感到是秋光漸老的時候了。詩人用極端凝鍊的形象語言,在隨意點染中勾勒出一個深秋的輪廓,深深地透漏出季節和環境的氣氛。他不僅寫出秋景,而且寫出了秋意。他在高度概括之中,用筆絲絲入扣。

解析結尾兩句,從表面看來很簡單,只不過和開頭二句一呼一應,點明登覽的地點是在“北樓上” ;這北樓是謝朓所建的,從登臨到懷古,似乎是照例的公式,因而李白就不免順便說一句懷念古人的話罷了。這裏值得注意是“誰念” 兩個字。“懷謝公” 的“懷” ,是李白自指,“誰念” 的“念” ,是指別人。兩句的意思,是慨嘆詩人“臨風懷謝公” 的心情沒有誰能夠理解。這就不是一般的懷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