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讀後感(通用25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科學家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家讀後感(通用25篇)

科學家讀後感 篇1

《科學家的故事》中講了39位科學家的故事。這39位科學家有的發明了電燈;有的發明了計算器;有的發明了“珍妮紡紗機”;有的發明了麻沸散;有的修正了《本草綱目》的錯誤;有的發明了汲水工具;還有的發明了“侯氏制鹼法”,對原料的利用率達到了98%以上。

書中還講了帕斯卡,一個計算機發明者的故事。

他的父親是個小有名氣的數學家,曾發現了四位代數曲線。帕斯卡17歲時,出版了《圓錐曲線論》,以後又發明了計算器,但發明它是爲了算帳用的,所以正適合當時法國零錢的兌換:1利維爾=20蘇;1蘇=12尖野。所有的圓環也可以以蘇爲單位,也可以處理數據。

帕斯卡的發明給了人們啓迪:機器可以代替人的思考。

v-2導彈是德國火箭專家發明的。雖然不夠精準,但是爲後來者開闢了一條道路。

《科學家的故事》給了我啓迪:“發明就是做出別人做不出的東西,創造就是製作出新的物品來,要勇於創新,不斷修正物品的缺點。切記: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科學家讀後感 篇2

我閱讀了《科學家的故事》這本書,書中詳細記載了李時珍、達爾文、牛頓、愛迪生等一些科學家的故事。

讀完之後,覺得他們真偉大,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刻苦鑽研,取得了巨大的成績。愛迪生是我最崇拜的科學家,他從小就對很多事物很好奇,而且喜歡親自去試驗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爲止。長大以後,他就根據自己這方面的興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發明的工作。有一次,愛迪生意外的發現了飛蛾發出的聲音,愛迪生受到了啓發,於是發明了真正的留聲機。他還建立了一個實驗室,一生共發明了電燈、電報機、留聲機、電影機等等總計20xx餘種東西。愛迪生的強烈研究精神,使他對改進人類的生活方式,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愛迪生的故事告訴我們:只要勇於發現,刻苦鑽研,不怕失敗,就一定能成功!我最喜歡的愛迪生的名言:好動與不滿足是進步的第一必須品。

失敗也是我需要的,它與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所謂天才,那是假話,勤奮的學習纔是最重要的。

科學家讀後感 篇3

《我們愛科學》這本書不只讓我寬闊了視野,懂得了許多相關科學方面的學問,還豐富了我的生活,使我更快樂!

所以,當我們看到皮膚受傷而變得紅腫時,不要怕,你要曉得,這片紅腫處其實就是一個小戰場,我們身體裏的衛士—白細胞,正在這裏與入侵身體的壞傢伙展開一場大戰呢。當病菌和其他無害的東西被白細胞消滅後,皮膚紅腫的現象也就消失了。

常常我讀到書裏做小嚐試的漫畫時,都有着做嘗試的衝動。有一次我按照書中的引見還真做成了一個噴霧器。首先,把一根吸管折出一個直角,在阿誰直角上橫着剪一下,記住不要剪斷,要剪出一個小口子。在一個紙杯上倒一些自來水,不要超過小口,最好在小口下面,然後將吸管的一頭放進去,對着吸管的另一頭向玻璃吹,啊!還真的有霧了呢?結合書中說明我又查閱了相關的材料,才曉得原理是這樣的:空氣從小口迅速流出,小口附近的壓強小,容器裏液麪上方的空氣壓強大,液體就沿小口下邊的吸管升上來,從吸管的上口流出後,受氣流的衝擊,被噴成霧狀。她裏面還引見一些有毒的動物,都帶有圖片說明,讓人看後一目瞭然。生活中,我經常細心地察看身邊的一些動物,加以對照,探索有毒的動物,總是無功而返,這才鬆了口氣。我最喜歡看的還是一些動物的生活,以及宇宙中的奧妙。那些動物的生活就像探險一樣,有時驚險,有時平淡,還有時令人感到悲傷,如以強凌弱的天然規律。

當然,受傷的處所,要及時進行清理並上藥,不要讓傷口傳染,避免病菌衝破白細胞,闖到身體的其他部位,引發嚴峻的疾病。

聽了我的引見,大家是不是覺得這些深奧的東西也很容易理解呢?那就快看看《我們愛科學》這本書吧。

科學家讀後感 篇4

我讀到了關於科普類的書——《未來科學家》。我一下子被深深吸引住了,有趣的圖片,動人的解說,奇妙的幻想……我真是愛不釋手啊!高爾基曾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終生的伴侶,最誠摯的朋友。”這本耐人尋味的‘良師益友’,讓我受益匪淺。我與它親密接觸了一個學期,裏面的一板一字,扣人心絃的故事,我都難以忘懷。

其中關於達爾文的《昆蟲記》我刻苦銘心。之前,我視蟲子爲“仇敵”,真想讓它們煙消雲散,從這個世上徹底消失。但我讀了《未來科學家》中的《昆蟲記》一些片斷之後,我改變了看法。

我對這篇文章感受很深,我不但明白了一些有關於昆蟲奧祕,還認識了一些奇形怪異的蟲子。就拿螢火蟲來說,你一定覺得螢火蟲在晚上一閃一閃,亮晶晶的,多好看啊,但是,不可思議的是螢火蟲是肉食性動物,你一定很驚訝吧!當時,我也嚇了一跳。這沒什麼,昆蟲世界本來就是無奇不有。達爾文,我真是敬佩他。你可能有所不知,他爲了更深入地瞭解蟲子的毒性,忍受了莫大的痛苦,是我們常人難以想象的。爲了研究,達爾文把蟲子的排棄物放在手上,用繃帶包上,一夜後,手已脫了一層皮,有的甚至已經爛了,他咬牙堅持,幾個月才恢復。達爾文這種爲科學研究敢於犧牲的精神令我折服。我也明白了:有志者事竟成。偉大的理想加刻苦的努力等於百分百的成功。在學習上我要向科學家們學習,學習他們不怕困難、勤於研究、愛動腦筋、堅韌頑強的偉大精神,我要在學習上更上一層樓!

《未來科學家》還向我介紹了天體的形成過程。讓我知道了金星,水星,土星等9大行星在太陽系裏的形成過程。而銀河系則是由許多像太陽系一樣的星雲構成的。我們人類居住的地球只是宇宙當中的一顆“小星星”。這簡直太奇妙了,我真是太愛這本書了。

這本用科學開啓智慧,用智慧點亮生命的書,爲我們讀者推出了豐富的科學大餐,它讓我認識到世界原來如此神奇,不僅給我解答了人類和自然界中的許多問題。還幫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帶來了無窮的樂趣。讓我認識到:人類和自然界是息息相通,相互依存的。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科學知識,節約能源,愛護環境,增加環保意識,保護我們的地球,讓人類生生不息,世世代代幸福安定地生活在這美麗迷人的地球上。

科學家讀後感 篇5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科學技術極爲發達,各種各樣的高科技產品日新月異,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便利,也讓我們應接不暇,怎麼辦?《未來科學家》來告訴你!人類社會從野蠻無知到今天的飛速發展,從古時候的鑽木取火到現如今的打火機煤氣竈,從四大發明到七大奇蹟……怎麼樣,夠牛吧!

《未來科學家》告訴我,科學是一種藝術。它告訴我海市蜃樓只是一個美麗的幻象,告訴我神九飛天的點點滴滴……我最喜歡那些富有創意的設計了,可任意改變形態的LED檯燈,可以投映星空的星空投影儀,360度的摺疊衣架,可以上天入地的三輪車……這種充滿藝術的美麗的科學深深地吸引了我,令我愛不釋手。看!這就是科學的力量!

《未來科學家》告訴我,科學是一種精神,它給我講述一個個成功的科學家不斷探索的故事。愛迪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爲了發明電燈,光尋找燈絲就失敗了1600多次但他並不放棄,最終終於成功了。還有很多的科學家憑藉自己的信念,不停地奮鬥,向世人證明了真理……這種奮發向上的精神就是科學的精神!

《未來科學家》告訴我,生活中處處有科學。電視機,電腦,手機,現在家家普及;各種食品的使用方法及相生相剋;擦皮鞋怎樣擦得更亮;甚至小到驅蚊防蟲……科學無處不在。

其實我很早就發現,科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一些我們司空見慣的場景也能引出許多科學道理,我們要勇於尋找珍珠,在科學那片海灘上,留下我們探索的腳印,追尋科學的浪潮。

科學家讀後感 篇6

最近,我讀完了一本名叫《十大科學家》這本書。它裏面的內容很豐富,介紹每個科學家的親身經歷就寫了很多。這裏面的科學家有:阿基米德、高斯、哥白尼、伽利略、法拉第、牛頓、愛迪生、諾貝爾、居里夫人和愛因斯坦,他們都從小開始學科學,而且執着求索,刻苦鑽研,所以才成爲了著名的科學家。我也要向他們學習。

從這些科學家身上我看到,要想達到自己的人生目標,就必須有堅強的意志。

總之,《十大科學家》這本書告訴了我許多許多。

科學家讀後感 篇7

春節期間讀完了《搖籃裏的科學家》,深感受益匪淺。全書闡述了“兒童怎樣瞭解人”、“兒童怎樣認識事物”、“兒童怎樣學習語言”、“科學家對兒童思維的認識”、“科學家對兒童大腦的認識”,作者從兒童,從生命的高度詮釋兒童的認知與學習確實給人以震撼和啓迪。如此真真切切、實實在在地研究兒童、認識兒童、發現兒童,這纔是以人爲本、以學爲主的教育。

作者正是從這樣的研究中深刻揭示了:“即使是很小的兒童,他們所知道的和學到的都比我們以前認爲的要多得多。”“進化的力量決定了生命體有動機驅使和認知情緒,這就決定了人無限的學習潛力。科學家們大多數時間被認知情緒所驅動,需要大量學習的嬰兒所有的時間也都被這種動機所驅使。這就是生命的力量,進化的力量。”這啓示我們“以一種新的方式去理解嬰幼兒,去欣賞他們複雜的智力。即使是剛出生的嬰兒也已經擁有了解釋世界的強有力的程序。”搖籃裏有科學家!因此,任何對兒童、對學生智慧和學習能力自覺不自覺的漠視和貶抑都是極大的誤會甚至愚蠢。我們應該從生命和進化的高度去認識兒童、認識學生;發現兒童、發現學生無限的智慧和學習潛力,滿腔熱情地去點燃、激勵、引導其發展,這纔是教育工作者的天職和本份。

基於以上理念,科學教育、科學探究完全應該,也完全有可能從娃娃抓起,這是“根”的教育;是教育的“根”,功德無量,無比神聖。但在回答了兒童必須學習也可能學習的問題之後,接下來的問題是兒童該如何學習的問題。“孩子也應該像科學家一樣經歷科學探究的完整過程”嗎?這,一直困擾着我的頭腦和行動。此書所提供的“仍然是一個輪廓,缺乏細節,還有許多工作要做但是廣闊的前景正在開始浮現。”本着與其千百次地重複說一句不會錯的話不如試着說一句錯話的觀念,特此提出以下問題向專家、學者和同行們求教:確實,猶如孩子能成長,能成人,這是毋庸置疑的生物學事實,但絕不是說孩子一下地就能吃飯就能走路一樣。

初生嬰兒只能依靠母乳餵養,學步時只能依靠父母攙扶着走,這同樣是不爭的事實。衆所周知愛迪生幼年時學着母雞孵蛋的故事,這確實是一個極有價值的科學探究故事,但他絕不是沿着成年科學家探究的方法和過程在進行。書中所提及的“母親式的語言”,媽媽們無意識地產生這種特殊形式的語言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嬰兒也似乎特別喜歡這種語言,這也充分說明了成人與嬰兒對話時也必須採用適合於嬰兒接受的特殊方式而不是以與成人相同的方式與嬰兒對話。人類認知是在人與環境(社會與自然)這樣一個巨系統中實現自組織的,人類認知涉及一個演化着的複雜巨系統的探索。社會、自然與人這樣一個複雜系統的相互作用不是直線式的,而是交錯編織形成的網絡。這種廣泛存在的相互作用網絡引出了生命複雜性所特有的次序和層次,是一個從混沌到有序的複雜過程,絕不是某種單一方式所能概括的,這種以一概全的點性思維難免侷限。要從根本上回答人類學習的機制及其演化規律,探索的路還很長很長。孩子是如何如此輕鬆、如此高效,近乎神奇地學會了說話,學會走路的?這確實是一本我們未能讀懂但又必須讀懂的一本天書。如果簡單籠統片面地闡述認知過程無疑是把一個複雜的認知過程簡單化了,難免誤導。渴望能將系統科學特別是複雜性科學的研究方法引入教育研究,以便從點性思維的侷限中解脫出來,在艱辛的實踐探索中解讀人類學習的機制,這纔是教育的希望所在。

科學家讀後感 篇8

《科學家的故事》。我可喜歡它了,天天包着它不放。它的內容十分有趣,讓我百讀不厭,直到現在我還是經常看它。

其中有一位讓我印象深刻的科學家,他生在400多年前的明代。李時珍花了幾十年的時間和無數心血,編寫了醫學著作——《本草綱目》。在世界上廣爲流傳,背稱爲“東方醫學巨典”。

李時珍出生在一個三代相傳的醫藥世家。他從小便在這種環境的薰陶下成長,對草藥情有獨鍾。李時珍從小多病,在父親的精心調理下身體才慢慢好了起來。因爲從小就體驗了生病的痛苦,他立志要當醫生。父親上山採藥他也跟隨,還幫忙加工藥材。但在封建社會裏醫生的地位很低。李時珍熱愛讀書,對行醫也有濃厚的興趣。在發現了許多

他閱讀有關草藥的詩經時發現了許多錯誤,使他心中一顫。便親自實踐,總結經驗,並經常試吃草藥,也因而有了一個外號——“饞嘴李時珍”,並用了三十多年寫出了《本草綱目》。還被推薦到太醫院任職。

讀了這些,讓我有很深的感觸:別人讀書是爲了科舉考試,得到一官半職,而他讀書是爲了鑽研醫學。還能發現前輩在醫學上的錯誤。而且經常親自採摘草藥,或食用。還有強大的責任心以及對病人生命負責的態度。我們應該學習李時珍的認真、負責,做事一絲不苟,右堅定不移的決心,還要讓我們中華民族這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藥,永遠流傳下去。作爲新時代的國小生,他也讓我明白了:我們要好好學習,長大了報效祖國,讓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更加美麗!

科學家讀後感 篇9

《我們愛科學》這本書知識豐富、內容有趣、簡單易懂。讀了這本書後,我瞭解到科學其實無處不在,比如醫學領域,日常生活,交通運輸……可見科學在二十一世紀的現在是多麼重要啊!

《我們愛科學》這雜誌裏,我知道了交通工具對我們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從前人們沒有車子的時候,出行得用馬來拖着走,但是馬車的速度太慢了出行很不方便。自從科學的發展,人們想要出差或去某一個地方放鬆一下的時候,飛機,汽車和火車等等交通工具的作用便顯現了出來。

因爲《我們愛科學》,讓我明白了,醫學方面也有科學的身影。如利用了超聲波能傳遞信息的原理髮明的超聲波探測儀,或者是利用X光線穿透力強的原理髮明的X-光照。說到這,讓我想到了以前的老百姓因爲沒有科學觀念,看見哪個人行爲失常還以爲是鬼魂附體,就去找個道士給自己避邪的笑話。如今人們有了科學觀念,身體一有什麼不適應就會去醫院,用X光線、激光等高科技的儀器檢查或治療。

在《我們愛科學》中,我還知道了滅火器的原理——因爲燃燒的條件有可燃物、助燃物和達到着火點,其中的助燃物大部分是氧氣,而滅火器中的CO2氣體可以隔絕氧氣,可以達到滅火的作用。爲此我還去做了實驗:因爲蠟燭燃燒生成CO2氣體,所以我把蠟燭點燃後又用一個杯子罩住蠟燭,果不其然,蠟燭慢慢的熄滅了。

《我們愛科學》這本書不僅讓我開闊了視野,懂得了許多有關科學方面的知識,還豐富了我的生活,使我更加快樂。你還在等什麼?趕快加入《我們愛科學》的忠實粉絲的行列吧!

科學家讀後感 篇10

21世紀的今天,科學技術極其發達,各種各樣的高科技產品層出不窮,從古時候的鑽木取火到煤氣竈,從燭臺燈籠到檯燈……科技在帶給我們許多便利的同時,也讓我們產生許多疑惑。怎麼辦?《未來科學家》來告訴你。

《未來科學家》這本書包羅萬象,有男孩子愛看的“科學瞭望”、“危險食物”,女孩子愛看的“快樂點擊”、“我愛卡爾”。我最喜歡的版塊是“奇思妙想”和“封面故事”。“奇思妙想”裏有介紹了一個個你聞所未聞、稀奇古怪的發明,比如會發光的面巾紙,蜘蛛網製成的吊燈,會自動旋轉的咖啡杯,像刺蝟一樣的牙籤筒等等。我相信這些發明一定會讓你耳目一新的。

從這本書中,我學到了許多知識,也明白了許多道理。《未來科學家》中有一篇故事講的是“公雞爲什麼打鳴?”以前,我只知道公雞每天早上5:00左右就會打鳴,可以當鬧鐘使用。奶奶每天一聽到第一聲雞鳴,就起牀做早飯。可看了這篇文章後,我知道了其實在白天,公雞是1小時就打一次鳴,只不過早上那第一聲鳴叫劃破了黎明的寧靜,才讓人印象深刻。

《未來科學家》里科學知識、小幽默……我相信,值得你一睹。

科學家讀後感 篇11

在我的書架上,有一本爸爸媽媽爲我精心挑選的一本好書——《十大科學家》。裏面有數學之神——阿基米德、多才多藝的數學王子——高斯、推動地球的巨人——哥白尼、力挽狂瀾的真理鬥士——伽利略、電腦大師——法拉第、科學史上的巨人——牛頓、科學界的“拿破崙”——愛迪生、炸藥大王——諾貝爾等十位科學家。他們都是對人類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巨匠,他們在科學上勇於探索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

我印象最深的是發明大王——愛迪生。在經歷無數次失敗後終於對電燈有了突破性進展。爲了延長燈絲的壽命,他又重新實驗,大約用了6000多種纖維材料,才找到了新的發光體——日本竹絲,可持續1000多小時,達到了耐用的目的。但是他仍然不滿意,終於找到了鎢做燈絲,愛迪生堅持不懈地研究,終於獲得了成功。

愛迪生教會我們:只要不懈地努力,必可達到目的。這就是他給我們的最寶貴的遺產。

科學家讀後感 篇12

每到星期三,我的心情就異常興奮,那是因爲要發新書了,其中就有我的最愛《未來科學家》。

《未來科學家》是一本科普讀物,是我們學校推薦的素質教育輔助讀本,它裏面有許多欄目,有介紹科學家的“人物”;有關於生活的“生活百事通”;有男孩子最喜愛的“科幻故事”……。其中“科學嘹望”和“讀者推薦”是我最喜歡的兩個欄目。每次拿到書,我總是迫不及待地翻到這兩個欄目一睹爲快。“科學嘹望”裏有許多關於科技的小故事,總能讓我學到許多知識,感受到世界的奇妙。而“讀者推薦”裏的小故事都由全國各地的小讀者推薦給我們的,這些小故事都帶有一定的哲理性,使我在讀的過程中學會思考,懂得道理。如讀過《傾斜的翅膀》我懂得人生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也許命運給了你一雙殘疾的手,但只要心中有夢,一樣可以讓理想自由飛翔。

《未來科學家》不僅是我的良師,也是我的益友。它能幫助我寫一些關於科技類的小文章,科普小報。每當我需要這方面的知識時,心裏總是第一個想到它,而它每次都不會讓我失望,總能讓我高高興興而來,歡歡喜喜而去。

在平時的生活中,它也能幫助我解決一些大人也解決不了的“小問題”。記得有一次,媽媽不小心在她的新衣服上滴上了一滴圓珠筆油漬,非常着急,我忽然想到在《未來科學家》上看到去油漬的辦法,就抱着試一試的態度告訴了媽媽,媽媽照着一試,油漬果然不見了,媽媽誇我真聰明,我的心裏面就像吃了蜂蜜一樣,樂開了花。

《未來科學家》你真是我的好朋友,我會永遠喜歡你。

科學家讀後感 篇13

在愉快的暑假中,我讀了《科學家的故事100個》有感,這本書是葉永烈寫的,其中,牛頓的故事給我的印象最深。

短文主要寫的是:牛頓從小就出生在一個艱苦的家庭中,他讀國小時,除了數學還好外,其他幾門功課都不太好。但是,牛頓卻愛製作一些十分精巧的小玩意兒。有一次,他捧着一個用木頭做的水車架在水中。只聽見水車“嘎嗒嘎嗒”直響,不一會兒就轉了起來。

這時,有一個成績好的學生向他走了過來,對牛頓說:“你知道爲什麼水車會轉嗎?”牛頓愣住了,臉漲得通紅,不知說什麼纔好。那個男孩得意地說:“不懂就不要瞎幹,笨木匠!”

從這以後,牛頓並沒有氣餒,反而對一些自然現象產生了興趣,開始努力學習,成爲了班級裏的優秀學生,最後成爲了歷史的巨人。

從這個故事中讓我懂得了:只要堅持不懈,認真地去做了,就一定能成功。

科學家讀後感 篇14

世界上的大科學家,都是平凡人,他們可能生活在我們身邊。這本書帶領着我走進了科學名人們的世界,他們有的是數學大師、有的是物理學大師、還有的是化學大師……這本書讓我瞭解了他們生活中的小故事,學習到他們在科學道路上的小故事。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牛頓發現萬有引力的故事,這個故事主要講:在1666年,23歲的牛頓總被一個問題所困惑,經過了蘋果掉地的事件,於是,他發現了萬有引力的定律。這個故事告訴我,要對平常的事物有好奇心,要勤于思考,通過努力證明自己的想法。我二年級上語文課時,從來不舉手回答問題,對老師的問題也不思考,現在回過頭來想,我與科學家牛頓的學習方式相差太遠了,他那麼愛學習,那麼愛思考,而我呢?卻跟他相反,我要向牛頓學習,以他爲榜樣,勤于思考,經常動腦。

魯班發明鋸的故事也讓我感受深刻,這個故事講:有一天,魯班一個人上山尋找木材,經過了手指被草葉劃破口子的事,魯班發明了鋸子,幫助木匠們更加容易地採集木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也許一件小事,一次小的經歷,但它都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我覺得魯班是一個留心觀察生活的小事和勤動腦的人,我要向他學習,用我們的眼睛多去留意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從中學習,領悟到對於我們有益知識和技巧。

我們要以科學家們爲榜樣,從他們的經歷中吸取教益,提高自身素質,有意識的培養良好的學習方式與生活習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爲祖國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做出應有的貢獻。

科學家讀後感 篇15

今年暑假,我閱讀了《一百個科學家故事》這本書,我從那一百個動人精彩的故事學到了許多道理,這使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的作者是葉永烈:男,筆名蕭勇、久遠、葉楊、葉艇,浙江溫州人。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曾任中國科學協會委員、中國科普創作協會常務理事、世界科幻小說協會理事,現職是上海作家協會一級作家、教授、科普文藝作家、報告文學作家。以兒童文學、科幻、科普文學及紀實文學爲主要創作內容。作品《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被選入人教版國小語文六年級下冊;其《牀頭上的標籤》《炸藥之父——諾貝爾》被選入北師大版語文教材六年級下冊。

這本讓我最感動的地方是“等一下殺我的頭”——阿基米德,他是多麼的勇敢,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還不忘解決問題……在公元前212年的一天,古羅馬的軍隊要偷襲敘拉古王國,要偷襲他必須先要殺掉阿基米德,所以他們直奔阿基米德的住處,可憐的阿基米德現在還不知道呢,當羅馬軍團的士兵一腳踢開阿基米德的門時,裏面居然是靜悄悄的。羅馬士兵還以爲阿基米德在睡覺,仔細一看,牀上空空的,阿基米德坐在地上在思考着問題,當羅馬士兵把寒光閃閃的利劍碰到阿基米德的鼻尖時,他才察覺,說:“等等,等我把這道題算完。”可是無情的羅馬士兵並沒有理會,一刀殺死了阿基米德。他的那種勇敢,知難而進讓我佩服。

這本書讓我知道科學家是多麼勤奮,惜時如金;科學家是多麼勇敢,知難而進;科學家是多麼謙遜,永不滿足;科學家是多麼好學,孜孜不倦;科學家是多麼堅定,捍衛真理……

科學家讀後感 篇16

人們一提起奧林匹克,就會十分自然地聯想起一幅幅充滿希望、活力四射的圖景:聖火熊熊燃燒,五環旗迎風招展,和平鴿騰空而起,健兒們龍騰虎躍。奧林匹克意味着自強不息,剛健有爲,敢於行動,勇奪勝利;奧林匹克是變化而不是停滯,是運動而不是靜止。奧林匹克象徵着生命、青春和美麗。奧林匹克運動更是一個內容豐富的知識寶庫,從古代神話到現代科技,從體育運動到社會發展,它要告訴我們的東西實在太多;奧林匹克運動也是一本難得的人生教科書,一個個有血有肉的奧運英雄,用自己活生生的榜樣在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在逆境中奮起,怎樣光明磊落地拼搏,怎樣善待他人,怎樣健康愉快地生活。

古往今來,人們總是熱血沸騰的迎接每一局奧運會。2008年,是令所有中國人最激動的一年—奧運會將在北京舉行!人們用各種各樣的形式對奧運做出了貢獻。

作爲一箇中國人,我也想幹點兒什麼事,表示我心中的喜悅。大事幹不了,那我就鍛鍊鍛鍊身體吧!於是,我和媽媽,妹妹約定好了,從峨眉騎車到樂山,看誰能堅持下來。

似乎是剎那間,騎車的日子已經到了,我們準備了一些麪包,上路咯!剛開始,我們都很帶勁,精神煥發,神采高揚,邊唱歌邊悠閒的看着兩旁的景物。可是我們沒想到,困難在後頭等着呢。漸漸的,我們已經過了符溪鎮,收費站彷彿觸手可及。只要過了收費站,離樂山感覺近多了。我不覺得意起來,心想:真是小樣,有什麼好騎的呀!便像離弦的箭似的,迅速的向前賣力的騎去。

這時,我突然剎住了車,原來,一條望不到邊際的斜坡展示在我們面前。它好似一條龍向空中飛翔。我眼睛要看花了,渾身像散了架似的,真想放棄了,媽媽趕上來,她面對這個斜坡,沒有露出躲避困難的思想。她對我說:“雙雙,你要克服這個困難,困難並不可怕,重要的是學會如何面對困難,不要去逃避它,要勇敢的去戰勝它,也不能氣餒,不然,這次來騎車,有什麼意義呢,對不對?假如你是一個奧運選手,正在參加馬拉松,你是放棄還是堅持?”媽媽說完了。

這時,我腦海裏有一個輕而有力的聲音說:“真的要放棄嗎?那麼,奧運選手們面對比這大得多的困難,他們又是怎麼克服的呢,加油吧!戰勝這個小小的困難!”我又突然想到我們國家的女子排球隊,她們不也是經歷一次次失敗,克服種種困難,但從不氣壘,仍奮鬥不息,纔有了今日的光輝嗎?我現在面對這樣一件小事卻退縮了,真是不應該!

於是,我奮力向前騎去。將媽媽與妹妹遠遠的甩在後面。不一會兒,我的腳漸漸痠痛起來,車輪也轉動得越來越慢,雙腳好象不聽我使喚似的,沉重得擡不起來。呼吸變得急促,眼看車就要停下,我幾乎要崩潰了。但我心中,一個堅定信念站了出來,那就是—戰勝困難很不容易,但如果沒有困難,就沒有明日的光輝!事情彷彿明朗了許多,我在心中不停的鼓勵着,奧運精神是我唯一的支撐點。每一想到它,我就不會在累了。漸漸的,我的速度又快起來,幾次想休息都忍住了。只顧着向前衝。再美的風景也無心欣賞。

突然,我看到收費站了!整個世界的陽光彷彿都照耀在我的心頭,腳充滿了活力,急於發出下一次的進攻。這就是奧運魅力所在吧!經過三小時的努力,我們終於到達樂山了!享受着柔和的春風,我深切感受到奧運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它彷彿是一種精神,支撐着人們克服困難。現在,我只想說一句話,那就是:奧運,在我心燃燒!

科學家讀後感 篇17

從小到大科學家的故事我們聽的很多啦!在家時爸爸媽媽給我們講,在校時老師給我們講,這學期我就讀了《科學家的故事》這一本書,可每一回,讀後的感覺都不一樣。

這本書裏一共介紹了53位偉大的科學家,有古代和現代的,有東方和西方的,他們就像璀璨的明珠被記載到歷史的長河中。

居里夫人原名叫瑪麗,是波蘭人,她從小失去母親,鍛煉出了堅強的性格,學習認真刻苦,經常考第一,28歲時,她與居里結婚,開始了科學研究,主要研究的是鈾射線,從而發現了鐳,並且把它提煉出來,他們買不起含鐳的鈾礦石,只好利用瀝青的殘渣提煉,熬出0.12克的氧化鐳,並精確的測得了它的原子量,由此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爲人類做出巨大貢獻,1911年,居里夫人忍着失去丈夫的悲痛,繼續科研,用釙、鐳研究出了純鐳,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成爲了第一個獲得兩次諾貝爾獎的人,她獲獎的錢捐給了貧困的學生,居里夫人刻苦學習的精神,不畏艱難的'科研精神,無私奉獻的品質,是我們永遠學習的楷模。

我覺得《科學家的故事》是本好書,裏面既名詞解釋,也有細節描寫,我要逐一認真閱讀,讓科學家的優秀品質,鼓勵我成長。

科學家讀後感 篇18

《科學家的故事》這本書主要講了許多科學家經歷種種磨難,最後終於成功的事情。

這本書講了比如諾貝爾拼命刻苦鑽研的精神和阿基米德到死還想着幫人們解開未解開的難題的品質等。

在這本書裏,我最喜歡的人物是牛頓,他生在意大利,是一個近代科學歷史上的經典的物理學的大師,他曾發現了力學三定律:慣性定律,落體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爲未來人們研究作出了很大的貢獻。此外他還創造了萬有引力定律。牛頓對光的分解研究,打開了近代光科學研究的大門。他發現,陽光可以分解成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對以後人們研究光時作出了很大的幫助。

這種廢寢忘食的精神真了令我感到敬佩:有一次。給牛頓做飯的老太太有點事出去了,臨走前叫牛頓煮雞蛋吃。等到老太太回來後,問牛頓雞蛋煮好了沒有,牛頓邊工作邊說煮好了。等她掀開鍋蓋一看,被驚呆了。原來因爲牛頓忙於計算,錯把懷錶當成雞蛋放進鍋裏去煮了。說明牛頓很認真的計算!

不管是誰,只要有一顆真誠對待的心,就會成功!

科學家讀後感 篇19

我曾把暑假生活幻想的其樂無窮,有過無數種計劃,但是媽媽說做什麼都不如讀一本好書。我同意了媽媽的建議。

於是,我萬里挑一,選中了《科學家的故事》一書,它包含了大大小小一百多個故事。講述的都是偉大的科學家們勇於探索科學真理的故事。他們經歷了種種挫折,仍然堅強面對,最終戰勝困難獲得成功,讀後給我很大的啓發。

有一個故事給我的啓發最大,公元1608年,荷蘭的眼鏡匠李泊斯用兩片透鏡一前一後觀察物體,在無意中他發現遠處物體看得更清晰,可是這個現象沒有引起他的足夠的重視,所以他沒有發明望遠鏡,可以說這時候的李泊斯距發明望遠鏡只有一步之遙,機遇就這樣從他身邊溜走了。當伽利略知道這個現象後,立即抓住了偉大的機遇,經過多次試驗、改進,他終於發明瞭望遠鏡,開闢了天文學的新紀元。這個事例也證明了一個真理: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是的,在生活中一切都有爲什麼,我曾經也提起過一兩個爲什麼,可惜我沒有去探索,當然就沒有好的結果。我不僅僅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更缺少一個發現美的大腦。這真的是一本好書,讀過後我不僅僅知道了蘋果砸在了牛頓身上,我更明白了蘋果爲什麼會砸在牛頓身上。

讀過這本書,我的思想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我也開始問爲什麼了:爲什麼宇宙黑洞會吸收光?星系爆炸爲什麼我們卻聽不到呢?電是什麼東西等等問題。

在燈光下寫作,我不禁會想起放射性光體鐳。那是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長期勤懇工作的成果。很難想像當年的簡陋的屋裏他們是怎樣忍受過來的。0.2克鐳,多麼微小的數字,卻值得一位科學家用一生的青春歲月去追求。是的,在科學的道路上,我們需要的是孜孜不倦,刻苦認真的品質,而現在的我們正缺少這種品質。

《科學家的故事》是一本好書,不僅僅內容豐富,涉及的知識面廣闊,更重要的是教會我們要有堅持不懈,永不放棄的美好品質。它還告訴我們,學習要從一點一滴積累,絕不能丟三落四。這個暑假我過得很充實,因爲有這本書的陪伴,讀過後我感覺似乎長大了許多。

暑假,讀一本好書是多麼快樂的事情啊!

科學家讀後感 篇20

在愉快的暑假中,我讀完了《科學家的故事》這本書,期中富蘭克林給我的印象最深。

短文的主要寫的是:古時候,雷暴經常會把人擊倒,將高大的樹木劈成兩半,西方人把它看做是“上帝的怒火”,在人的心中是可怕的東西。善於觀察的富蘭克林大膽推測雷暴就是放電現象,但是在當時遭到許多人的冷嘲熱諷,而富蘭克林並沒有放棄自己的推測,通過大膽反覆的實驗證實了自己的推測,並由此發明了避雷針,震驚了全世界,也揭開了人們心中的謎,再也不相信是“上帝的怒火”。

從這個故事中讓我懂得了:善於觀察,大膽試驗,勇於探索,堅定信念,就會取得成功。

記得有一次,我姥姥在門口的空地上種了一些小油菜,油菜葉光滑嫩綠,一天,和姥姥一起去拔菜,我發現菜葉上,有一個個的小窟窿,我想昨天還好好的,怎麼一夜之間,就成這樣了,我問姥姥,姥姥說是蟲子吃的,可是我仔細找了一遍,卻沒有發現蟲子啊,第二天我再去看,葉子上的殘缺又多了一些,到底是什麼蟲子呢?經過查找資料,我終於找到了答案,原來是蝸牛吃的。我把這種情況告訴了奶奶,奶奶直誇我聰明。

以後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善於觀察,大膽去做,會有很多的收穫。

科學家讀後感 篇21

讀了這本《科學家的故事》,我明白了學習知識需要不斷的積累,才能攀上高峯。在課堂上認真聽講,不妨在課餘的零散時間裏複習一下學過的功課,或者看一看相關的學習資料。

我還明白了一個人想要在有生之年做點貢獻,就必須愛惜時間。莎士比亞說:“放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會放棄他!”人生有限,我們必須惜時如金,切莫把寶貴的光陰虛度,要趁着年輕多學一點知識,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科學家讀後感 篇22

暑假裏,我在新華書店裏買了一本《科學家故事》。我在暑假裏認真拜讀了它,其中瑪麗—居里夫人和牛頓的故事給我的印象最深。

這本書通過介紹許多科學家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人和做事的道理。如:瑪麗—居里夫人於1867年出生于波華沙,她的父母都是中學物理教師,瑪麗—居里夫人小時候她媽媽就得了傳染病,後來,媽媽在她十歲的時候就病逝了。這樣的生活環境不僅培養了她獨立生活的能力,也使她從小就有了堅強的性格。還有牛頓他也出生在一個艱苦的家庭中,他對學時,除了數學外,其他幾門功課都不好。

我多了這些科學家的經歷,使我懂得了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有許許多多爲人類服務的科學家。他們是人類的經營,是社會文明和自然科學發展者、開拓者、貢獻者。他們中每一位的背後都有說不完的艱辛,他們的人生旅程和奮鬥經歷有許許多多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他們的生活並不比我們幸福,他們的智商也並不比我們高,他們也沒有得到過神仙的幫助,他們只是普通的一員。哪爲什麼他們有如此大的成就哪?那是因爲他們有着自強不息,決不放棄的精神和對理想的執着追求。

以前,我做事常常是半途而廢。記得有一次,我有一道題不會,媽媽耐心地給我講,我覺得不耐煩了就說懂了懂了。媽媽又給我出了一道類似的題,我一看就傻了眼。通過多了真本書後,我懂得了做事要不言放棄,要有耐心,有始有終,才能成功。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

科學家讀後感 篇23

讀了科學家的故事,我知道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涌現出許許多多熠熠閃光的人物,其中最燦爛最耀眼的是科學家。這本書講述了古今中外許多科學家的動人故事,記錄了他們爲人類作出的重大貢獻。

這些科學家在艱苦的環境下,刻苦學習、鍥而不捨的發奮研究,細心觀察,歷經種種磨難,最後獲得成功。比如電視的發明者貝爾德,從小身體就不好,但他克服困難,刻苦學習,考入大學,經過長時刻的研究實驗,最終將人的形象搬上屏幕,爲人們的學習、娛樂做出很大貢獻。發明大王愛迪生從小就愛觀察思考,總是不停地問各種問題,有了答案,他就親自驗證。愛迪生的一生,是在不斷創造發明中度過的。他的一生,竟有1000多項發明。列如,發明留聲機、碳絲燈泡、電車、有聲電影、電話機、發電機、電動機……宇宙之謎的探索者霍金,小時很愛動腦筋,做作業時,最不喜愛別人在旁提示,無論多難的題,他都要獨立去完成。有一次老師留了13道相當難的習題讓同學們去做,有幾個人費了好大勁才做出一道,多數人都泄氣了,而霍金一口氣做出了10道,還感到十分遺憾。霍金這種不怕困難、獨立學習、愛動腦筋的好品質,我很感動。還有勤勉敬業的女科學家居里夫人;思想超越時代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能工巧匠的祖師魯班;還有令人敬仰的全才張衡;外科的祖師華佗……

讀了《科學家的故事》不但學到了知識,還使我深受教育和鼓舞,這些故事告訴我們:科學家從小愛學習、愛讀書,對科學都有濃厚的興趣熱愛科學,獻身科學善於觀察、勤于思考,遇到困難,從不退縮,總能堅持不懈,直到成功爲止。我要向科學家們學習,從小養成愛讀書、愛學習的好習慣,將來做一個知識淵博的人;學習科學家遇到困難時,不退縮,要認真思考,直到找到問題的答案。有成就的科學家都不是在父母的威逼下苦讀出來的,他們靠的是自己的勤奮和悟性。童年常常是一生中決定去向的時期。只有從小愛科學,方能長大攀高峯。

科學家讀後感 篇24

我喜歡《科學家富蘭克林》這本書,因爲它對我有很大的啓發。

富蘭克林八歲上國小,聰明好學,成績突出。因家境貧窮十歲退學,跟着父親學做印刷和做肥皂。12歲的時候,到哥哥開的廠裏做印刷工,這期間,他閱讀了許多有名的著作,15歲就開始寫書,賺了不少錢,於是,富蘭克林便到英國學習,回國製成了北美第一臺銅版印刷機,同時,也舉辦了北美第一次知識哲學會,富蘭克林又在原來的基礎上發明了避雷針,榮獲了英國倫敦皇家學會授予的柯普利金質獎章,也進了哈佛大學,還做了許多機械和貢獻。在一次實驗中,富蘭克林被電死了,人們按他的遺囑,在墓碑上刻着“印刷工富蘭克林”使他名垂千古。成功靠勤奮,富蘭克林沒有這種精神,怎麼會成功呢?

記得有一次,我考試只考了76分,從那以後,我以富蘭克林爲榜樣,利用玩的時間來做課外作業,終於在期末考試的時候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這時,我才明白“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我現在還沒有靈感就得用百分之百的汗水來學習。

科學家讀後感 篇25

《受苦受難的科學家》是《可怕的科學》叢書之“經典科學”系列中的一本。這本書用圖文並茂的方式,風趣幽默的語言爲我們講述了從古希臘的科學先驅到現代科學天才,從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科學大事到科學家不爲人知的失敗體驗,爲我們展現了一部翔實的科學史話。

這本書從古代科學家的故事開始,其中有一小節專門介紹了中國古代的科學發明和科學家。比如風箏、手推車、瓷器、養蠶來製造絲綢,以及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等等,我還知道了早在公元前1世紀中國人就開始鑽探天然氣。

書中重點講述了著名的天文學家、化學家、生物學家和物理學家的故事。

讓我們來回顧進入了榮譽殿堂的古今科學家們:

古代科學家:古希臘的泰勒斯,通過磨擦一塊琥珀發現一種神奇的力,能吸引小東西,這種力現在被人們稱作靜電;亞里斯多德寫了大量有關自然和自然力的書,在生物學上有着重大的貢獻。

天文學家:歐瑪爾,波斯古國天文學家,通過長期跟蹤100多顆星星的運動,計算出一年的長度有365.2424天;波蘭科學家哥白尼通過觀察得出了地球繞着太陽轉的結論;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在物理和天文學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德國科學家卡羅琳發現了7顆彗星並列出了所有主要的恆星;美國天文學家哈勃提出了宇宙爆炸學說,改變了科學家看待宇宙的方式。

化學家:愛爾蘭化學家波義耳提出了關於化學物質即元素、原子,化合物的理論;英國化學家卡文迪許發現了水是由氧原子和氫原子組成的;瑞典化學家卡爾·舍勒發現了氯氣、鋇、錳、鉬、氮氣五種元素;法國化學家拉瓦錫發現物質可以以氣體、液體、固態三種狀態存在。

生物學家:荷蘭生物學家瑪利亞致力於研究昆蟲,並取得了很大成就;法國生物學肖巴斯德是研究細菌的第一人;英國生物學達爾文提出了物種進化學說;奧地利生物學格里高利·孟德爾發現了基因和遺傳學;英國人富蘭克林·羅莎琳德是最早研究DNA的女科學家。

物理學家:英國物理學家牛頓發現日光是由七種顏色組成的,並提出了萬有引力理論;英國科學家法拉弟發現了“苯”,並在電學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臺發電機;蘇格蘭科學家麥克思韋推導出了著名的麥克思韋方程式,在此基礎上,科學家們發明了廣播和電視;波蘭科學家居里夫人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鐳;愛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丹麥物理學家玻爾提出了量子力學學說。

通過這本書,讓我瞭解了一些物理、天文、化學及生物學的知識,也認識到成爲一名科學家是十分艱苦的,要有對科學的獻身精神,還要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危險、窮困和寂寞;要進行幾年甚至幾十年的耐心觀察,用複雜的數據和公式證明自己的發現,還要進行沒完沒了的實驗,甚至爲科學研究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比如古埃及女天文學家希帕蒂亞被殘忍地剁成碎片,布魯諾被活活地燒死,居里夫人不得不在工棚裏工作了四年,患了白血病而死,拉瓦錫被砍頭,費舍爾不得不忍受強烈的臭味,羅伯特·本生研究有毒的砷時,一隻眼睛瞎了,幾乎喪命……這一切都說明:沒有獻身精神,就沒有科學的發展。

這本書也介紹了發生在科學家身上的一些錯誤,比如,亞里士多德的理論阻礙了科學近2000年的發展;偉大的牛頓也曾經迷戀於無用的鍊金術;最聰明的愛因斯坦也沒有意識到宇宙的膨脹……這一切都告訴我們,對待科學要有懷疑一切的態度和創新精神,不輕信權威,敢於創新。

看了這本書後,我明白了科學是可怕的,但爲了成爲科學家受苦是值得的。執着、勤奮、毅力和堅持是走向成功的基石,這是我看完這本書後的最大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