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讀後感15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莊子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莊子讀後感15篇

莊子讀後感1

因爲閒着無聊,家裏剛放了一本《莊子》,就拿起來看了好幾天。平時不喜歡看這些古文書,但那天真的靜下心來看了一下,有了一些感受。

在這個物質極其豐富的時代,人們理想的社會應該就是這一刻。然而,這是一個精神境界極度缺乏的時代。此時此刻的大多數人都容易極度焦慮。物質滿足並不意味着精神財富。莊子——貧窮不累。貧窮並不意味着不快樂。與物質生活的豐富相比,我們應該更加關注精神生活的自由。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人們習慣於高效率,拒絕放棄一點時間。從長遠來看,他們會感到身心疲憊。世界的喧囂都是爲了過去。我們不能說這句話是褒義還是貶義。這只是一個道理。然而,在莊子看來,正是因爲名利,他纔有了終身服役而不見其成功,茶然服役而不知其歸。這一天提倡的.應該是物質和精神的共同豐滿。在《莊子》中,他渴望乘天地之正,御天氣之辨,遊無窮。我們不必要求這麼高。只要我們學會冷靜下來,放鬆混亂的自己和忙碌的自己,我們的個性就是在學習和工作中。我們可能會遇到很多問題和困難,這會讓我們感到焦慮和不安。如果我們能達到這句話所包含的境界,它不僅可以釋放疲憊的身體,而且對我們的精神世界更有益。

莊子強調自由這個詞。莊子渴望自由、自由、無拘無束,身心不受束縛。雖然這個時代不可能像它說的那樣,但它也可以要求我們的自由。有了自由,人們可以更全心全意地釋放,在工作或學習中需要這種自由。這種自由並不意味着真正的自由。這種自由是一種必須被束縛的自由。在許多情況下,束縛並不妨礙自由。相反,它是爲了讓我們在一個世界上做得更好,獲得真正的自由。

在當今社會,有許多以前沒有出現過的疾病,無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爲什麼?原因是人們把物質與身心融爲一體,拋棄精神是絕對不可取的。我們應該學會關注自己的精神世界。正如莊子所倡導的,思想精神應該優於物質,因爲精神世界帶來的幸福遠遠大於物質。

莊子讀後感2

學了庖丁解牛讓我感覺到世界上的事情紛繁複雜,處理不當在無形中就會給人帶來煩惱,如何去擺脫煩惱,瀟灑的處理好一切事情呢?

在《庖丁解牛》中我們知道了,牛是複雜的,但是隻要掌握了牛的肌理,就可以一刀下去,刀刀到位,輕鬆簡單的解牛了,《庖丁解牛》讀後感作文。世上的事情也是一樣的,不管它多麼複雜,都是有規律可循的,充分認識和掌握事情的內在規律,處理起來遊刃有餘了。

庖丁在順利解牛後“提刀而立,爲之回顧,爲之躊躇滿志。”是一種悠然自得的人生境界,也是一種充滿自信的境界。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我們怎樣才能達到此種境界呢?我們要學會用“刀”學會了就活的灑脫,不會用“刀”就失去了生存的工具,就會陷入苦惱中不能自拔。我們應該如何掌握這用刀的生存技能呢?我們首先要學會研究生的結構,找準牛的肌理就是事情的內在規律。輕鬆自如的解牛和解決事情。

人世間的事情雖然千差萬別,不盡相同,但是對於每個人每件事,有規律可循就得善於掌握它的規律,順着它的規律去做,遇到難題要學會繞道解決。避免與其規律發生衝突,如果不按規律辦事,拼着力氣在幹了解牛的刀,沒有了武器,不但解不了牛,就連雞也殺不了。這樣做勢必會陷入到無法迴旋的餘地,我們應該如何掌握解牛的正確方法呢?

我們應該做到,不管對於任何人或任何事,要在全面掌握的基礎上,要找到其中的門和路,要知道從那進入,從那裏拐彎。像我們的學習,人際關係,都不是這樣的嗎?我們要學會用靈活的頭腦來應對世間萬物的變化。我們有時要學會繞開障礙而行,也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以。解決問題砂是在硬碰硬上,硬碰不但白費力氣,更糟糕的是容易擊到對方的最痛處,那樣根本解決不了問題,還會在合作的關鍵的門路上打上難以解開的死結。

所以我們學了《庖丁解牛》以後我們要學會能把自己的鋒芒磨損,還要順利解牛。要學會達到一種躊躇滿志不敗的境界。

莊子讀後感3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處在這樣的一個時代,物質極大豐富,信息量極多,更新極快。各種東西用苟日新,日日新形容都不爲過。因此若如忙不顛兒的急着學習、存儲、改變,想是會累個半死,就這樣也不一定跟的上腳步。所以,保持自我的根本,就是那個不變的穩定的自己,之後再隨形式稍微加減。保持自己的節奏,慢慢的,妥妥的,以最少得消耗投入達到最大的能量輸出,事半功倍。

那麼問題來了,是不是消極怠工,就去吊兒郎當的混日子呢?我想莊子是不會答應的。每個人的.青少年階段的成長和積累是自己無法掌控的,因爲這和我們的出身、家庭、成長環境、教育資源等息息相關。但成年以後,在我們有能力去構建一個獨特的多維度的自我時,我們還是要積極的讓自己的版本在可允許的範圍內達到最好效能,達到相對穩定狀態。之後再因其固然,再依其天然。我想,這樣纔會可能達到庖丁的遊刃有餘的躊躇滿志的狀態。

如何安然自在,應該就是積極改變能夠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並有智慧去區分二者。自在是一種心中有數,自在是一種經歷過之後達到的滿足,自在是世事通明,達練人生。

接觸過一位很資深的民辦大學校長,70多歲的年紀,但看上去像是50多歲,問其保養心得,校長說,不過是該處理事情時集中精力處理事情,到了休息的時候絕不拖延,每天晚上10點左右一定就寢,每日再忙要保持散步1萬步以上……聽起來沒有什麼高深的手段,不過是規律作息,勞逸結合。但其實,你看到她本人,你會感覺到那種自在、內心平和的狀態,身爲大校長,也沒有讓人感覺很繁忙,感覺就是一種爲之四顧,爲之躊躇滿志的自信。並且教書育人,薪火相傳。

因此,我想接納自己,安然自在就是在經過人生磨鍊之後的一種智慧和慈悲共存的悲智雙蘊狀態。

文中,作者講養生過程比喻成手機的使用過程,感覺很形象貼切。

莊子讀後感4

《莊子》中有一則叫《屠龍術》的故事,講的是有個名叫朱汗漫的人,變賣全部家產到很遠的地方拜支離益爲老師,跟他學殺龍的技術。三年後,便回到家中,但因爲世上根本沒有龍,他的本領始終未派上用場。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朱汗漫變賣自己全部家產,又廢寢忘食地苦練三年,他的意志可謂堅定不移,這是他主觀上的努力;可他忽視了一個更重要的因素,客觀上根本沒有龍,“殺龍”的本領再強,也根本不可能得以發揮。

因爲這種本領根本不符合社會的需要,所以他的“人生價值”等於零。

所謂“人生價值”,其實就是個人的能力、品質、道德以及對社會的貢獻可以得以發揮。現如今社會,大多數人都打算通過學習各種本領,將來爲社會的發展做貢獻。

朱汗漫的“屠龍術”最終未排上用場,除他忽視了客觀需要外,還在於有像支離益那樣的騙子。世上本無龍,何來“屠龍術”?支離益使朱汗漫變賣家產,拜自己爲師,教習三年不露破綻,其騙術可謂高明矣。而今,有些所謂江湖術士,神漢巫婆,行盡騙術,招搖過市;一些冒牌氣功師、庸醫等,掛着“名醫”的`招牌,到處行騙,坑害人民;更有甚者,一些大肆宣揚宗教迷信之人,大搞唯心論,混淆是非,不僅弄得許多人家破人亡,而且對社會危害極爲嚴重。我們一定要提高警惕,打起十二分精神,千萬別像朱汗漫一樣上當受騙。總而言之,言而總之,一個人要想有所作爲,一要樹立理想,二要掌握實際而有用的本領,三要增強自身“抗腐蝕性”、“抗誘惑性”的能力,謹防上當。這樣,才能在社會及人生的舞臺上盡情地發揮所學之長,爲國爲民奉獻自己的力量。

莊子讀後感5

《莊子》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重要典藏,莊子的哲學思想在中國幾千年文化長河中佔據了一席之地。它代表着當時社會最高成就,其亦莊亦諧的寫作風格更是給讀者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這是出自莊子名篇《逍遙遊》中的一段,也是莊子哲學思想的體現。莊子是對老子道家思想的繼承,主張天人合一,順應自然。任何事物從表面上看不同,但是從本質上來看都是一樣的,這就是莊子萬法歸一的思想。從《齊物論》、《大宗師》等篇目中,你都能發現莊子自然無爲的思想,這也就是道家所認爲的“道”,他們認爲“道”是存在的,但是卻是虛無的。在政治上,無爲而治從來都是莊子的主張,對當局統治階級的“仁義”和“法治”進行了強力的抨擊,更是提出“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竊鉤者誅,竊國者爲諸侯”等精髓見解。在生存處世方面,莊子提倡自然、自由的精神,而不是對於物慾名利的追求。這是一種超然的`態度,也是現代社會的人們爭相學習的一種精神境界。超脫慾望,追求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這種思想理論無疑具有極強創造性和超前性。

莊子不僅是哲學家,還是一位文學家,確切的說應該是一位浪漫主義散文家。他的文章中具有有強烈的是浪漫主義氣息,想象豐富異常,渾然天成,很具有變現力。而且很善於用典故、寓言來說明哲學思想,這是也是一種創新寫作風格,我想這都與莊子自然天成,不拘於泥的思想有着很大的關係。

讀《莊子》就是了解自身、瞭解自然、瞭解宇宙奧祕。《莊子》博大精深,值得反覆揣摩研讀。

莊子讀後感6

這段時間讀完了莊子,小有感悟,很欣賞他達生的生活態度和那份超脫世俗的瀟灑,但聖人的思想只能借鑑,我可以將世俗名利看淡,但無法做到其逍遙遊的境界,畢竟自己不是孤身一人,有一個詞叫“責任”,自己可以粗茶淡飯,至名利於腦後,但上有父母需要贍養,將來還有妻兒需要照顧。生爲男兒,不論才能深淺,地位高低,身上都有一副重於山的重擔,小到撐起家庭,大到挑起江山。還有一個詞叫“付出”,得到或許不是最有價值的`,但付出會讓自己變的有價值。“世上熙熙皆爲利來,世上嚷嚷皆爲利往”名利二字是世人難以捨棄的追求,雖然俗,但很真實。

不可能人人淡泊名利,去追求那種逍遙的境界,莊子一生顛沛流離,窮困潦倒,只是個人追求精神上的豁達境界,或許他是快樂的,但身爲一個男人他是失敗的,他連自己的生活都解決不了,生命是精神的載體,生存尚且不易,何談理想抱負,我不覺的追求利祿是件低俗的事,真正的王者奪取天下爲的是造福於天下,人不能爲名利而生,但可以用名利來做更多的事。天地人神鬼,不可能人人成仙成佛,假如人人都出家,那他們又來渡誰?又有誰來供奉先聖。

我現在覺得應該各自修本體,不需要別人來渡,多少成功人士不在乎名利,生活低調,我覺得他們體會到了莊子思想的真諦,但從做人來講比莊子要成功,也許是我的境界還不夠高,沒有體會聖人思想的真髓,現在只是晚上睡不着,隨便談談個人想法,也許自己將名利看的過重,思想上有誤區,看者大可一笑了之。

莊子讀後感7

說到莊子,我們不禁想到道教創始人老子,他是老子的弟子。他們都追求思想上的得道和精神上的超然物外。莊子更注重個人,讓人更注重身體和生活,也就是養生。

在《莊子選注》中,有一篇題爲《莊子與惠子游在浩樑》的議論文,是一篇語錄體議論文。文中兩人,一力辯,一巧辯;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讓讀者看完會心一笑,沉思很久。

這篇文章講述了兩位辯論大師的故事,他們是由游泳池中游來游去的魚引起的。雖然這個問題很小,但它的目的很大。用矛攻子盾的方法深化辯論。讀完這篇文章後,我不得不感嘆他們在辯論中所反映的敏捷思維和明智的對話令人驚歎,他們都被他們的好辯論所折服。第一次讀完後,我不時佩服他們的才華辯論,忍不住笑了。

在莊子看來,物與自身融爲一體,才能體會到釣魚的快樂。然而,莊子用安字反駁惠子,體現了他詭辯的風格。

惠子相樑選自莊子秋水。文章中,惠子在魏國當宰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激起了他們之間的友誼。因此,惠子在國都搜索了幾天幾夜。莊子把自己比作米,把惠子比作貓,把名利比作腐鼠,生動地解釋了他鄙視名利的立場和興趣,諷刺了惠子沉迷於名利,無緣無故懷疑別人的醜陋。

由此可見,莊子本人是看不起世俗名利的,對外界的誘惑,他能做到言行一致,潔身自好。

《莊子選注》揭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追求虛幻的理想世界。它反映了莊子的虛無主義。這本書蘊含着深刻的哲學理念,處處發人深省,有些可能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理解。

在我看來,道教學派的思想是一門深奧而不易咀嚼的知識。俗話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認爲道是一切的起源。有了道,就會有一切。莊子作爲道教創始人之一,對道的貢獻不容忽視。

作爲一名一年級的學生,我可能對莊子選注中的文章只有一點了解,但它已經深深植入了我的大腦。在我未來的學習生涯中,我將努力理解它,理解它,我將指導我的人生觀。

莊子讀後感8

莊子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他的文章充滿了想象力,文筆變化多端,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正如《秋水》,採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用淺顯易懂的方法,向我們闡述了做人之道。

文章寫到:“秋水時至”河伯在自己的領域內看到“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就以爲他所看到河水開闊雄壯,是無可比擬的,但當他來到海邊時,見到大海“不見水端”的`遼闊壯觀時,他爲自己的見識淺薄而感到羞愧,而整篇故事就是以河伯見海神爲喻,說明個人的見識有限,只有經過比較,纔會顯示出自己的不足,而如果驕傲自滿,就會怡笑大方。

例如,明末的李自成起義。起義軍殺敵勇猛,於公元1644年農曆三月十八日攻進北京城。明朝滅亡了,但李自成和起義軍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將士們不再像以前那樣守紀。整天吃喝玩樂,聽歌賞舞,他們忘記了他們的對手——一直想打進山海關的清軍。後來,吳三桂聯合清軍向起義軍發起進攻,竟沒有一位將士肯應戰,李自成只好親自出馬,倉促應戰,最終以失敗告終。短短的42天,這支強大的隊伍失去了戰鬥力,原因在於起義軍和李自成自以爲已經勝利,有了榮華富貴,不用再擔心什麼,只管享樂,放鬆了警惕,最終敗在清軍手裏。

聯繫到我們現代社會中,也不乏“河伯”、“李自成”這樣的人。古語有云“滿招損,謙受益”,李自成雖然開始時攻進了北京取得了勝利,但他最後卻敗在了自己的驕傲自滿上,併爲此賠上了自己的性命。而河伯剛開始時確實很自滿,但幸運的是,河伯繼續往下走,讓他看到了汪洋大海,當他認識到自己的渺小時,就立即改正了態度,所以,最後他受益了。故在現代這個物慾充實的社會中,抱着不可一世虛誇的態度,終有一天會被這個社會所淘汰,宇宙無限,更顯得人類是多麼的卑微渺小。我們只有抱着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態度,拋棄自滿,認認真真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不斷的開拓進取。

莊子讀後感9

《莊子心得》是于丹對莊子的思想以通俗的文字傳達給讀者的一本書。在沒看這本書之前,我對莊子的印象就是“逍遙遊”,並顧名思義地認爲他持的是一種無所謂的生活態度,以致他覺得“民至老死不相往來”是最好的一種生活狀態。其實,在我看完這本書之後,才真正理解莊子心中的“逍遙遊”是什麼。

確實,“逍遙遊”是莊子眼中最高的人生境界,他並不僅僅是說追求生活上的逍遙,更是追求心態上的逍遙,從外物中去獲得心靈上的自由舒暢,正所謂“乘物以遨遊”。

我喜歡莊子說的一句話——外化而內不化,講的是人不應受外物一切不好的影響而動搖了內心的真實想法。外界的言語,社會的潮流,多多少少會左右着我們的思想,當我們看到別人有一部蘋果手機,或者是說看到周圍人都熱衷於玩切水果遊戲,我們是不是有必要去跟風呢?也許你之前生性節儉,或者不愛玩遊戲,那麼是不是去改變你的習慣呢?其實不然,一旦人容易被外界所影響,那就會迷失了自我,沒有了個性,更重要的是,你丟的可能是你最初的夢想。所以,莊子讓我懂得了順應與堅持的道理,順應當下,不去抱怨,不去盲目追隨,遵循自己的本性,堅持自己的原則,人才能活得自在,活得不勉強。

關於生死,莊子的觀點給我莫大的釋懷,在莊子看來,生與死是一種物質形態的.轉變而已,人只不過是一團氣,死了回到大自然之中,回到他最初到來的地方去。正是這種看似合理的解釋,莊子面對妻子的去世才能顯得那麼坦然淡定,纔會擊鼓而歌。對待生死,很多人都無法正確保持一種健康的心態,害怕死的到來,不管是自己還是親人。也許,莊子的生死觀是讓自己消除恐懼最好的解釋,我們不必爲死而過度悲慼。

是的,莊子給我帶來的是一種別有的人生觀,讓我從心底有種坦然的感覺。我想,逍遙遊的精闢之處就在這裏吧!

莊子讀後感10

最近我讀了一本叫《莊子》的書。《莊子》是一本哲學名作,但又不僅僅是哲學名作,更是文學、審美學上的寓言傑作典範。《莊子》是莊子及其弟子共同編寫而成的。

莊子的思想中包含了樸素辯證法因素,其主要思想是“天道無爲”,認爲一切事物都在變化,他認爲“道”是“先天地生”的,從“道未始有封”,莊子主要認爲自然的比人爲的要好,提倡無用,認爲大無用就是有用。讀完後,我感受頗多。

其中逍遙遊中的“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讓我記憶猶新。他的大意是如果水積的不深不厚,那麼它就沒有力量負載大船。我想我從大舟與水的關係看,至少可以得到這樣的啓示:求大學問,幹大事業,必須打下堅實、深厚的基礎,纔會有成功的可能。而現在處於學生的我們,更應該打好基礎,認真學習,天天向上,爲我們美好的明天,奠定牢固的基礎。

而大宗師中的“相與於無相與,相爲於無相爲。”的`大意是(朋友應)相互結交在不結交之中,相互有爲於無爲之中。這讓我明白交友要達到相交出於無心,相助出於無爲。這纔是#39;莫逆之交#39;。所以我們在結交朋友時,應該順其自然,不應故意而爲之。在幫助朋友時,我們不應該去奢求他有什麼回報,而是自願的去幫助他。這樣纔算得是真正的閨蜜,好朋友。

……

讀完《莊子》這一本書後,我收穫頗多。《莊子》這本書裏蘊含了很多人生的大道理,和做人處事的方法。值得我學習,我想這本書不應該去讀一遍,我還應該再讀再理解,這正如人生那本大書,是永遠讀不完的。

莊子讀後感11

莊子在《逍遙遊》中提出了”至人,神人,聖人”的生活意境,逍遙遊作爲莊思想的最高境界,也是莊學說的最高理想。作品描寫了一個哲學意識上天入地以求索宇宙的祕密後倦極而返的心理經歷。

作者首先通過描繪一系列具體的事物和三個不同層次的人物來反覆申明絕對自由的難得,借鯤鵬和蜩鳩的對比,來說明大小的分別,破除一般人見小不見大的觀念,並指出:唯有“無己”的“至人”才能做到逍遙遊。

接着塑造了一個神人的形象,使逍遙遊的“至人”具體化。莊賦予了這個神人最美的外表和最好的品質,她是莊逍遙理想的完美體現者。然後則極爲生動幽默地寫了莊與惠論辯有用與無用、小用與大用的情況。莊認爲小用不如大用,無用就是大用,只有“無所可用”,才能“物無害(之)者”,在“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永作逍遙遊。

讀完全篇,可以理解到:逍遙遊是指無所依賴、絕對自由地遨遊永恆的精神世界。這讓我想到:現實生活中,人們或是爲了名利勾心鬥角,整天生活得惶惶不安。

或是沒有人生目標和精神支柱。

或是注重物質的享受,忽略了精神上的提高。

越來越方便快捷的現代生活方式讓我們在享受它的同時也失去了很多美好的`追求。有些人捨不得花上一個小時看一本好書,更樂意做的是去泡網吧,或是去麻將桌前搓一小時。

社會的進步讓人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然而社會的進步更需要強大的精神文明來支持和推進。所以,當我們有閒暇時,不妨捧起一本好書,全身心投入地去讀它,理解它,做一個現代的”至人,神人,聖人”,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裏暢遊。

莊子讀後感12

在七年級以來,我們接觸了大量的文言文。在我眼中,文言文是一種讓我想“哭天喊地”的文種——它需要我們背誦理解幾百幾千年以前的文字。但才學的《莊子兩篇》卻讓我有種想讀下去的慾望。於是我買了《莊子淺說》。我不知道這算不算名著,但這本書讓我進一步瞭解了莊子這個人。

整本書都是作者的解說與《莊子》中的文章相結合的,所以不會有什麼看不懂的,反而讓我對莊子能有更深的認識。陳鼓應的這本書雖然薄薄的,但卻勝過那些厚的能砸死人的所謂解說。

在一個混亂的社會裏,莊子爲人們設計了自處之道。在他所建構的價值世界裏,沒有任何的`勾心鬥角,我們可以自得地享受美好的世界。

孔子的學說讓我們在太平盛世中悠然自得,但莊子卻教我們如何在亂世中生存——不求名利,只求心中的自得。

這本書分爲“生活篇”“生死篇”“思想篇”三部分。從“生活篇”中,我瞭解到了莊子的生活十分艱苦,但他卻怡然自得。我很好奇他是如何生活下去的,很快,陳鼓應給了我答案——莊子把物質生活的需求降到最低的程度,而致力於提升精神生活。

在生活態度上,莊子是順其自然的。他不會算計別人,而是以一種淡然的心態來看待事物,正如《惠子相樑》中莊子的所爲。所以理所當然的,老莊也不沉迷於官名仕途,《逍遙遊》也是一種寫照。

老莊對生死也有自己的看法。莊周的蝴蝶夢也表達了莊子對死的看法。對於他來說,死,無所畏懼。因爲死只是你“從大地上來,又回到土裏”的一種形式。對於死,莊子培養的是一種灑脫的態度。莊子說“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由此可知莊子的生死觀念並不是消極或出世的,而是一種超然的灑脫。

讀了《莊子淺說》,我對莊子有了更深刻的瞭解。我知道我的認識不過是一些小皮毛,不過,即使如此,我對老莊的敬意也只增不減。

千年之後,我再度捧起《莊子》,細細品讀,彷彿莊子就站在我身旁,淡然,灑脫。

莊子讀後感13

記得有這樣一句歌詞:“借我一雙慧眼吧,讓我把紛擾看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這也許是當今置身於紛擾錯雜時代的現代人的共同心聲。可現代人究竟怎樣才能借來一雙慧眼呢?明確的回答是:“噓英吐華氣韻勃然的《莊子》之智慧就很值得我們借鑑。當我看到這一段前言後,滿懷好奇之心買下了這本《栩栩然胡蝶——莊子一日一語》。

回到家中後,我翻了翻這本書,看到了這樣一句話:“知道者必達於理,達於理者必明於權明於權者不以物害己。——《秋水》”我對這句話感到不解,心想: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它又有一個怎樣的典故呢?之後我便在網上查了查資料,從資料上,我得知了這句話的'意思是:認識“道”的人必定通達事理,通達事理的人必定明瞭應變,明瞭應變的人不會讓外物傷害自己。在網上我還看到了有關這句話的一個相關典故:相傳,漢文帝執政時,有一次他問起中央政府的稅收情況,右相周勃答不出來,急得汗流浹背。這時左相陳平上前代爲答道:“此事各有主者。”意思是讓漢文帝去問專司其職之人。漢文帝當時很不高興,便問陳平:“各事都各有司職之人,那要你這宰相干什麼?”陳平從容的答道:“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遂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也。”從這個典故中,我們可以看出陳平是真正的知“道”者,所以才能從容應變。在日常我們的考試中,也要學習陳平的這種從容應變,不能遇到什麼事就發牢騷,向後退,向困難低頭,這樣只會一事無成。

聞一多曾經說過:《莊子》會使你陶醉,正因爲那裏邊充滿了和煦的、鬱蒸的各種溫度的情緒。是啊,《莊子》這本書不僅語言揮灑自如,使人陶醉;而且思想恢宏博大,與世同俗,讓人受益匪淺,就是因爲如此,它也才能深受讀者們的喜愛。

莊子讀後感14

莊子在養生主中有言:“爲善無近名,爲惡無近刑”,莊老先生的本意到底如何,至今未弄得明白,倒是望文生義地覺得,會不會是這樣的意思呢--爲善嘛,千萬不要走火如魔到一定要追求獲得好的名聲的地步,而爲惡嘛,也千萬不要一意孤行弄到不計後果以至於觸犯刑律的境地。

此中的的爲善與爲惡之解,不知正解是什麼,我自已似乎傾向於人的社會中對於自我個體利益的兩種態度,爲善嘛,似乎可以理解爲利他之舉,爲惡嘛,似乎可以理解爲利己之舉。那麼,這兩句話是不是可以理解爲,利他之舉,可以做,但是不要做到是爲了追求獲得好的名聲的程度,因爲那樣會很累很累,也不排除會因求名而失去許多本應享受的人生樂趣甚至於失去自己的.生命啊;利己之爲也可以行,但是不要做到面臨刑罰加身的程度,因爲那樣你會得不償失地受到屈辱與失去自由甚至於失掉生命啊。

這兩句話,應當還包含着主張個人對許多事情的自主選擇與判斷的因素,因爲要做到‘爲善無近名,爲惡無近刑’,其標準顯然應當爲當事人自己去下結論,而不是人云亦云或者迫不得已而爲之。

做爲我自己,在中學語文課本中學過《庖丁解牛》,那是從《養生主》中節選出來的,那篇課文中是否有‘爲善無近名,爲惡無近刑’兩句,是不記得了,但是現在因爲複習《庖丁解牛》以希圖背誦之時,倒是見到了《養生主》之全文,覺得有必要全文誦讀之,也希望能從中汲取些營養,讓生活過得更有意義一些,試着背誦之,也算做是進行記憶訓練罷。

試試看吧。

莊子讀後感15

前幾個星期,老師給我們發了一本書,名叫《童話莊子·逍遙遊》的書。這本書很薄。是一篇童話。只有差不多200頁。剛開始覺得很無聊。但一翻開書,就再也停不下來了。裏書面不僅有有趣的內容,還有好看的插圖。讓讀者一讀就好像進入了這故事的世界。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主人公施小惠爲了抓蝴蝶闖入了一片柵欄,進去之後發現了,在一座石頭上坐着一個白鬍子老爺爺,自稱莊周。他把施小惠,誤認成了老友惠施。並把它和施小惠,變成了各種各樣的小動物,進行了一次對施小惠來說史無前例逍遙遊。這本書裏面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白衣老人莊周。因爲他個性自由,與我的個性非常相像。我還覺得,作者把莊子寫的勝似神仙。莊子他是一個春秋戰國時期的人物,他跟梁山伯與祝英臺根本不是在一個時代的,而在這本書中,莊子卻認識梁山伯與祝英臺,他們一同變成蝴蝶一起在天空中飛翔。此外,作者還在這本書裏,引用了許多《莊子》裏面的名言。讓讀者學到了很多莊子對生活方面的認識。不僅如此,作者還在這本書里加了一些自己改編的古老歷史神話故事。讓讀者讀起來既有新鮮的味道,也有古老的味道,回味無窮。

說到《莊子》,我就想到了這句話,“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爲。” 我在許多文章中都看到有點評過。我認爲這句話的意思是。天和地把萬物一起生下,萬物與我都是一個本體而沒有區別。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莊子的謙虛。

故事中的逍遙遊非常精彩,但人生中的逍遙遊,還要比故事中光彩許多。而且,它,還在待續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