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教師磨課、聽課、評課心得體會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國小語文教師磨課、聽課、評課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語文教師磨課、聽課、評課心得體會

國小語文教師磨課、聽課、評課心得體會1

昨天我們全體實驗國小高語組教師聽了三位年級主任的示範課,三位教師認真研究了教材,靈便地運用了導教學設計,爲青年教師作了很好的示範,特別是趙老師的《莫高窟》讓我感想頗深。

一、依課型靈便運用導教學設計。

趙老師在講《莫高窟》時,採用先扶後放的.方法,指導學生領

悟壁畫的特點,而且浸透了說明文的寫作方法、文章結構、語言特點等,教給了學生學法。在學習彩塑這一部分時,靈便地指導學生運用教學設計牢固練習,讓學生依照教學設計自學,這點很值得我們學習。

二、創立情境,啓示想象。

趙老師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時,創立必然的情境,把學生

帶到課文的情境中,啓示想象,激起學生歡喜的情緒,開發了學生的思想,學生憂如被帶到了敦煌莫高窟,親眼看到了壁畫,學生的想象完好獲取了開發。

三、朗讀與解析結構相結合。

在講到第二段時,老師要修業生小組合作朗讀,小組匯

報朗讀時自覺地依照句子結構做了角色劃分,朗讀收效很好,趙老師

總之,這一節語文課陪伴孩子們度過一個幸福快樂的歲月!學生在輕鬆友善的氣氛中最大程度地學到應知應會的知識!

每一次講課都是一種歷練,在評課議課中學習,在不斷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這是前段時間執教《黃鶴樓送別》時的深切感覺。

國小語文教師磨課、聽課、評課心得體會2

昨天我們全體實驗國小高語組教師聽了三位年級主任的示範課,三位教師認真鑽研了教材,靈活地運用了導學案,爲青年教師作了很好的示範,特別是趙老師的《莫高窟》讓我感觸頗深。

一、依課型靈活運用導學案。

趙老師在講《莫高窟》時,採用先扶後放的方法,指導學生體會壁畫的特點,並且滲透了說明文的寫作方法、文章結構、語言特點等,教給了學生學法。在學習彩塑這一部分時,靈活地指導學生運用學案鞏固練習,讓學生根據學案自學,這點很值得我們學習。

二、創設情境,啓發想象。

趙老師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時,創設一定的情境,把學生帶到課文的情境中,啓發想象,激起學生愉悅的情緒,開發了學生的思維,學生彷彿被帶到了敦煌莫高窟,親眼看到了壁畫,學生的想象完全得到了開發。

三、朗讀與分析結構相結合。

在講到第二段時,老師要求學生小組合作朗讀,小組彙報朗讀時自覺地根據句子結構做了角色劃分,朗讀效果很好,趙老師不失時機地給學生作了講解,學生對這種結構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總之,這一節語文課陪伴孩子們度過一個幸福快樂的時光!學生在輕鬆融洽的氣氛中最大程度地學到應知應會的知識!

在磨課中成長

每一次講課都是一種歷練,在評課議課中學習,在不斷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這是前段時間執教《黃鶴樓送別》時的深切感受。

這是一篇“文包詩”,文章是古詩的背景,古詩是故事的濃縮。根據以往的經驗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理解詩意、想象畫面、體會情感三方面。

爲了理解得更深刻些,我搜索到這首詩的寫作背景,閱讀了多篇《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賞析,自認爲胸有成竹。但在試講時,暴露出諸多問題:

1、引導孩子們讀文體會兩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後,彙報時有孩子直奔文章末尾,打亂了我的教學思路。趙老師告訴我,交流時要有調控。

2、教學語言隨意,要求讀,展示時卻讓孩子演,有些爲難孩子們。王老師告訴我每一步的教學要幹什麼必須心中有數。

3、對學生的評價語起不到激勵和導向的作用。

4、對教材的理解沒有高度……

經過多次修改和推敲之後,我登上了公開課的講臺。讀詩,解詩意,想意境,悟感情,雖然每一步的教學我都清清楚楚,但教起來總感覺有點費勁,教學時間前鬆後緊,教學任務完成不充分。要老師告訴我,詩題的理解花費時間過多,可以在回顧課文內容之後順便解決。另外,教學過於理性,側重古詩,朗讀課文時間少,有些教學環節重複。這些點評實實在在,爲我指明瞭努力的方向。

接下來,兩位師傅和我一起分析哪些環節出了問題,該怎麼問,怎麼導。每試講一次,我都要徵求同組教師的意見,並反思自己的教學。四次試講,四次反思,我的教學思路逐步明朗,教學重點的把握,難點的突破都心中有數。又一次面對外校的聽課教師,我有條不紊,紮紮實實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心中無比高興。因爲我明白每一次登臺不僅僅是對自己和孩子們負責,更是對學校負責。

在磨課中成長,感謝幫助我的領導和老師,實驗國小真的是個大熔爐!

一直覺得一堂好課是教師用心來上的。是要經過千錘百煉而來的,它前前後後要教師付出若干的時間與精力才行。本學期的評教評學結束了,也留給我們許多思考的空間。

本學期五年級的執教內容是《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是講述談遷在若干年的心血化爲烏有之後,從頭再來寫書稿的一件事。教學時我從這樣幾方面入手:

第一,從數字入手,體會談遷治學的刻苦和信念的堅定。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讀感悟,讓學生走進主人公談遷的內心,感受談遷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頑強意志和毅力,並能用朗讀來表現

第二,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深刻體悟語言文字的基礎上,嘗試爲課文補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談遷遭受厄運後的心路歷程,寫一寫談遷二寫《國榷》時某個具體的`場景。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說中積累,看中想象,寫中運用;讓學生既能“得意”,又能“得言”。

第三,通過課文的學習,讓學生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堅定的信念,並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就會有希望。

幾次琢磨下來,我覺得,教師要做指路人,指明目標,引導方向。自己務必聲情並茂,感情充沛,把自己融入到課文中,以情引情,以聲換聲!其次,要循循善誘,善於耐心地等待,能讓學生擁有思考的時間,也許是10秒,也許更長……接着,處理類似於“500多萬”“6次修改”“一點”“一百多裏”這些細節方面,要結合生活實際,比較與聯繫,讓學生更加能深切地去感受、體會,再深層次地感悟。再者,動情之處,配以感人肺腑的音樂,這就增加了一抹亮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嘗試做探路人,去歷經崎嶇坎坷,堅持探究。讓學生設身處地去體會,繼而再用朗讀去表現。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既是《語文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又是得意得文的一個重要的手段。

在這個課時的教學中,“名垂青史”一詞,是在抽取了內在含義後僅剩的意義空殼,要賦予它以活的情狀再現,就必須引導學生在豐富的想象中去感悟。通過四幅畫面再現談遷重寫《國榷》時的情景,旨在發掘學生一切已有的生活來源,化枯燥死板的符號爲形象鮮活的畫面。藉助想象,衝破時空的限制,做到“思接千載”,捕捉人物的鮮活,深化理解,入境動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