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心得

當我們備受啓迪時,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融合教育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融合教育心得

融合教育心得1

《我的教育視界》這本書給我們呈現的是竇桂梅老師域外教育訪問的“視界”。我也只是淺讀,看完了這本書,感覺“教育視界”確實是一下擴寬了許多。

首先是關於“以學生爲本”。現在我國的教育觀裏就有“以學生爲本”的概念,具體如何落實就有待實踐了。本書裏提到三個細節,食堂裏校長微笑着和每個學生握手,校長由於我國領導拖課而臉紅了,觀看學校樂隊演出特殊孩子周邊有老師或家長陪護,這三個細節雖小,但足以看出“以學生爲本”。我國雖然大力倡導以學生爲本的概念,但具體實施也是一大難題,想要做好,更是需要好好籌劃一番的,並且需要時間的驗證。就像雷夫所說“要達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犧牲的,需要從錯誤中汲取教訓的同時付出巨大的努力。畢竟,教育無捷徑”,而我們應當正處於“以學生爲本”摸索的道路上,需要不斷的實踐,需要時間,需要付出。

其次是關於教師生存狀態問題。在我國教師的地位相對來說還是很高的,也是比較受重視的一種職業。不過較之韓國和烏克蘭,又略遜一籌,韓國十分尊重教師,以教授爲例,教授到自習室裏,學生要全體起立示禮,在機場教授因書籍、資料超重可以免罰單等等。再有,韓國的教育規定對屢教不改的學生是可以進行適當體罰的,而我國規定不可以體罰學生。而在烏克蘭,他們對教師的尊重勝過對醫生的尊重,他們有自己的教師博物館,可以看到教師的工作記錄等。不過在美國,科技雖然發達,但教師的地位卻不高,教師的工資太低,因此美國多數人不願意當家師,而我國卻是有非常多的人想成爲教師。也許要感嘆中國教師的待遇還是不錯的,但是不得不提的是中國教師目前的生存狀態也並不是那麼樂觀。教師的地位雖高,不過工資不算高,另外,教師面臨的精神壓力也是較大的,一方面是學校對於學生成績的硬性要求,另一方面是家長的壓力。

然後是關於學生夢想問題。在書中寫到了一個校長的辦學夢想,就是“培養具有國際感覺的國際人才”,而這位校長也確確實實的在努力了。關於夢想,這是一個老話題了,一直說人要有一個夢想,但夢想也不是說有就有的,而有的夢想在小時候可能就被扼殺了。這讓我想起了三毛,她曾經寫過一篇,寫她想做一個拾破爛的人,而這篇文章非常不受老師喜歡,所以老師又叫三毛重寫了,當然三毛以後在文學上的造詣都是後話了。在中國對於夢想的解釋比較抽象,夢想可能就是一個夢想而已,具體是幹什麼的,如何實現等等都太抽象了。很多學生上了大學都不知道自己的夢想是什麼,從而渾渾噩噩的唸完了大學。我覺得,很有必要讓學生從小了解各個行業與職業方面的信息,讓學生可以快速的找到自己的夢想,然後爲之努力。

最後是關於學生習慣這一方面。習慣是伴隨人一生的東西,很難改變,所以學生從小就應該養成好習慣。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用到兩個禮貌用語“謝謝”和“對不起”,然而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並沒有過多的使用,對於別人的幫助不會說“謝謝”,那便是不懂感恩,對於自己所犯的錯誤不會說“對不起”,便是不懂認錯。雖然平時一直強調講文明懂禮貌,但是並沒有落到實處。另外還有一個習慣便是微笑,一個微笑可以讓別人感受到你的善意、你的親切,可以讓看到的人頓時有了好心情。在美國,不管熟識還是陌生,也不管你是否在於他們交談,只要你的視線落到他們身上,哪怕是無意的,那熱情的微笑便躍然臉上了。微笑感染着微笑,期望我們所到之處都可以看到別人真誠美麗的微笑。

看完這本書,也很想去各個國家走一走,體驗各國不一樣的教育。總之,教育無捷徑,需要老師的諄諄教導,也需要學校良好的制度,更需要家長的配合。教育不僅要教書還要育人。未來我的教師生涯還很長,期望自己可以很好的走下去。

融合教育心得2

一、現代的學生觀

樹立正確的學生觀,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須知數千年的師道尊嚴在人們頭腦中是根深蒂固的,傳統教育觀念、學生對教育學行爲的影響是深遠的。我們一方面不斷學習、吸收現代教育思想,努力樹立現代學生觀,另一方面還要用現代的學生觀檢驗我們的教育行爲。

1.教師心中要有學生學生是教育的對象,教師一切的教育行爲都應是爲着學生生存發展的需要,這是現代學生觀的一個基本判斷。然而教育實際中,卻常常出現教者自行其事,心中沒有學生的現象。如課上提問學生,學生答不上來,教師常常“怒髮衝冠”,動輒罰站、訓斥、責罵。雖然,所問問題可能已解說不止一次,但學生仍舊未能理解。怎麼辦?我們認爲教師能做的和該做只是再向他解說一遍。因此,可以對他這樣說:那不是你的錯,是老師沒有說清楚,讓老師你再講一遍,好嗎?反過來想一想,訓斥、責罵和罰站,對於學生而言,不但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反而打擊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又有損於師生之間的感情。再比如,找學生面批作業,見到明顯“低級”錯誤時,教師常會十分生氣,言語多嚴厲,甚至斥責學生。靜而思之,面批本是好事,旨在幫助鞏固提高。殊不知,嚴厲之語,斥責之聲,非但不能幫學生,反而傷及學生脆弱的心理,又不利於增進師生感情,可謂好事沒辦好。教育實際中,這一類好事沒辦好的情況恐怕不是少數。體罰、變相體罰等現象的存在,不能說與此無關。如果教師能做到心中有學生,那可能就是另一種情形了。

2.教師要增強服務意識。有學者將教育列爲服務行業,“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的提法也屢見報端。我們贊成這一提法。我們認爲,作爲學校,作爲教師就應該爲家長和學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務。家長花錢送子女到學校讀書,就應該讓子女享受良好的教育服務。然而,受到傳統的“師道尊嚴”思想影響的相當一部分教師,一下子難以接受爲學生的學習服務的角色定位,或者嘴上接受而教育教學行爲依舊沿襲老一套。令學生圍着教師轉,讓學生處處聽從教師的安排,忽視學生的需要,不顧學生心裏所思所想……這些做法在教育教學實際中沒有嗎?"怎麼辦?教師要自覺轉變思想,樹立爲學生需要服務的意識,教師要能正確地給自己定位。學生,是我們的'教育對象,研究學生、研究學生的心理、探究學生學習的健康心理、培養學生心理髮展能力,就顯得非常重要。它體現了“以人爲本”的思想,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的學生觀。有了正確的學生觀,教師就會在教學中採取恰當的措施,鼓動學生掌握學習主動權,再輔以教學方法的引進,就能充分發揮教師“因勢利導”的作用,學生纔會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這對學生髮展的意義不可估量。“我們應當儘可能使學生牢固地掌握學科內容,我們還應儘可能使學生成爲自主而主動的思想家。這樣的學生當他在正規學校結束之後,將會獨立地向前邁進。”(美國“認知論”的主要代表、“發現法”的倡導者布魯納語)

3、正確地評價學生通常情況下,教師對學生的水平的估計往往偏低。當然,我們不否認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存在着個體差異。但這種差異其實並不如人們想象的那樣大。心理學研究表明,除極少數智力超常和明顯遲鈍的兒童外,大多數學生都屬於“中人之智”,他們學習成績的好壞,往往是由其他原因造成的,不完全由於智力的差異。有些被我們判定爲“學困生”的學生,在從事他們喜愛的某項活動或遊戲時,他們所表現出來的聰明才智,甚至可以超過某些優等生。可見,只要我們能夠真正喚醒這些學生的沉睡的求知慾,使他們象喜愛這些活動或遊戲一樣地喜愛學習,他們肯定不會比那些優等生遜色多少。

4、重視學生心理能力的發展探索學生學習的心理奧祕,使教學活動儘可能地符合學生心理特點,這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益的必要保證。

二、現代的教師觀

近幾年來,把心理學理論的活水引進教學的天地,已成爲廣大教師的共同認識。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動機是學生學習的關鍵,是情感手段的主要方式之一;興趣是人們傾向於認識、研究和獲得某種事物的心理特徵,它能有效地誘發學習動機、強化學習動力、調動學習積極性;情感是學生對學習態度的體驗,是溝通教與學的紐帶。因此我們的教師要積極研究學生的學習心理,提高課堂教學心理調控的水平。具體來說,應努力做到:

1、強化學生強烈而向上的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並達到目的的內驅力。著名學習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爲,最好的學習動機莫過於學生對所學課程本身認識上的需要,以及發現知識的信心。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在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價值以及新奇、疑難之處,引起學生思維內部的衝突,激發需要,使之產生學習的內驅力,從而主動地去學習。語文教育家、特級教師魏書生在語文教學中注重研究學生的心理,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把它作爲最可靠、最基本、最主要的依據,迅速而有效地提高了語文教學的效率。他一年大部分時間是在外地講學,但他所任教的學生語文學習正常併成績優秀。

2、培養學生濃厚而持續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學習積極性的最現實、最穩定的因素,是構成教學藝術愉悅功能的重要因素。

3、激勵學生豐富而熱烈的情感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人們接受信息渠道的“閥門”,在缺乏必需的豐富激情的情況下,理智處於一個昏睡狀態,不可能進行正常的工作,甚至產生嚴重的心理障礙。因此我們要努力激勵學生豐富而熱烈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