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心得體會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啓發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麼要如何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長征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長征心得體會

長征心得體會 篇1

20xx年10月17日07時30分31秒,神舟十一號飛船搭載着長征二號FY11火箭在酒泉發射場成功發射,入軌後完成與天宮二號的交會對接,形成組合體,航天員將在組合體中工作30天。中國空間站建設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今天,中國最大重型火箭長征五號整裝待發!而在此之前,我國已經先後成功發射新的長征六號、十一號、七號等新一代火箭,形成完整的體系。

每逢出現此類新聞,總會有人問,太空離我們那麼遠,值得我們花費那麼多金錢,冒那麼大風險去探索嗎?航空航天技術又能爲我們普通人的生活帶來什麼改變?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嫦娥之父”歐陽自遠特意撰文,深入淺出地解讀了這個問題,看看吧!

航空航天技術是現代科學技術高度綜合集成的體系,如阿波羅計劃是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耗資最多的科技項目之一。參加阿波羅計劃的有2萬餘家企業、200多所大學、80多個研究所,總人數超過40萬。

阿波羅計劃的實施,促進了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的巨型火箭、微波雷達、無線電制導、合成材料、計算機電子技術、自動控制、真空技術、低溫技術、半導體技術、製造工藝等一大批高技術領域的發展。阿波羅計劃產生了3000多種新技術,推動了科技的進步和工業的繁榮,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航空航天活動推動了一系列高新技術的誕生、成長、推廣和應用,催生了一大批新學科的形成、創新、開拓和發展。

航空航天活動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都產生了重大影響,改變了世界的面貌。航空的發展不僅改變了交通運輸的結構,還廣泛應用於空中攝影、大地測繪、地質勘察、資源調查、播種施肥、除草滅蟲、森林防火和環境保護等方面,對傳統生產方式的變革產生了深遠影響。

航天技術直接服務於國民經濟的衆多領域,衛星通信、衛星廣播與電視、衛星氣象預報、衛星導航、衛星資源勘查、災害預報和環境監測等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各種科學探測衛星、天文觀測衛星和科學實驗衛星的應用,拓展了人類的視野,獲得了大量的新發現,更新了人類對地球空間、太陽系和整個宇宙的認識,產生了一系列的新興學科。

航天器爲人類創造了一個具有衆多特殊環境的實驗平臺,開展在高真空、微重力、超低溫、強輻射太空環境中新材料、生物製品和新工藝的綜合研究。

深空探測的開展能帶動一系列先進新興技術的突破與發展,併爲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與服務。

它帶動了人類對生命的起源、太陽系的形成與演化的研究,使比較行星學興起與成長,還推進了太陽活動與小行星撞擊對地球的災害性影響、對地外資源與能源的開發利用、建立月球與火星基地拓展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空間等領域的進展。深空探測還有助於我們瞭解並保護地球。

航空航天活動已經成爲衡量一個國家科學技術、國防的建設和國民經濟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誌。

航空航天活動始終不渝地追求和平開發利用空間,造福全人類的崇高目標,是人類在探索未知世界中成就輝煌而又最令人激動鼓舞的領域;航空航天活動展示出人類最新科技成就的綜合、集成、交匯與創新的完美融合,集中體現了人類探索未知、不畏風險、獻身科學、勇往直前的精神風貌。

因此,普及航空航天知識,弘揚航空航天的科學精神與科學思想,發揚“兩彈一星”和載人航天精神,對於提高全民科學素養,激勵青少年熱愛科學、探索未知的精神都會發揮重大作用。

長征心得體會 篇2

在長征紀念館中,展廳裏的油畫、雕塑、老物件兒一一展現在我們面前,再現了當年紅軍將士們不畏艱險,克服重重苦難,最終順利會師的場景,讓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他們對革命事業的無比忠誠與堅定信念。重溫歷史事件,讓我無比感慨,我們新一代的新青年,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裏,更要因此堅定理想信念,做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作爲國航專業的一名學生,我們更要專心所學,積極響應國家發展海洋強國的.號召,腳踏實地,研精覃思,向先烈們學習,積極投身於祖國的建設之中。

長征心得體會 篇3

長征的每段路程都上演過生離死別的悲壯故事,讓老紅軍們刻骨銘心的,是一段段血與火、生與死的真實經歷,是從生死考驗中錘鍊出的頑強意志,是激勵着廣大紅軍指戰員艱苦征戰的強大動力,是中國共產黨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全面展示。 長征精神是中國的,都不約而同地把他們的焦點對準了紅軍的精神,那種英勇頑強、一往無前的精神。正如索爾茲伯裏所說:“長征將成爲人類堅定無畏的豐碑,永遠流傳於世。閱讀長征的故事將使人們再次認識到,人類的精神一旦喚起,其威力是無窮無盡的。” 長征精神是歷史的,又是現實的。其可貴就在於,它能夠在漫長的時間積澱中轉化爲對現實的啓示,體現了黨之魂、軍之魂和民族之魂。 長征精神之所以歷久彌新,就在於它不是靜止的。它承接着井岡山精神,又不斷形成了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的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更爲它注入了新的時代血液,增加了新的豐富內涵。 偉大的長征精神,概括起來就是胸懷目標、矢志不移的堅定信念,無所畏懼、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實事求是、獨立自主的創新膽略,顧全大局、緊密團結的革命風格,心繫羣衆、患難與共的高尚情懷。 今天,當年的戰爭硝煙已經散去,但和平發展的天空並非晴空萬里。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新的長征與當年紅軍長征一樣將是山水重重的漫漫征程,也將面臨着嚴峻的困難和考驗。正因如此,新世紀新階段更需要我們高擎起長征精神的火炬,讓曾經推動中國革命取得成功的光榮傳統在新的長征中煥發出時代光芒,照耀着我們像當年的`長征紅軍那樣去不斷開創出新的局面。

二萬五千里長徵,一次改變中國人命運的征程已在人們的評說中去過了大半個世紀。其他精神,反覆的訴說和歌頌,或許會變成梟鳴似的煩擾。然而長征卻不同。人們總在不斷的言說、探究、拷問。我想或許是由於長征所代表的一種精神吧——一種全人類永恆追求的精神——堅持到底。

長征是一個人類超越自身極限的過程。這其中的艱險自是我們這些在平和年代出身的人所難以想見的。後有追兵,前途漫漫,環境險惡,糧食短缺。每一條都足以讓人恐懼、絕望。而我們的前輩卻穿着草鞋在雪化、在沼澤中一步步艱難地走來,走向了光明和勝利。中華民族堅持不懈的精神撒滿了長征的每一個角落。 作爲英雄的後代,我們也試着學會堅強。 此時,我感到了一種力量,一種因歷史而越發令人臣服的力量,我感謝那些長征中的先輩們,感謝他們爲我們留下了一筆可貴的精神財富——堅持到底,永恆的長征精神。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歲月易老,但長征精神歷久彌新。長征精神,沒有終點。長征精神永垂不朽,是因爲我們不會忘記,當年有那麼多人投身革命、加入紅軍,其初心就是追求理想,讓全中國人民過上好日子;長征精神永垂不朽,是因爲我們不會忘記,當年紅軍的命運可以說是九死一生,但紅軍戰士“雖九死其猶未悔”,以革命理想高於天的英雄氣概,殺出一條生路;長征精神永垂不朽,是因爲我們不會忘記,共產黨人的忠誠和鐵一般紀律,是克敵制勝最有力武器..........而今天的我們,少年輕則國強,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要保持理想信念,風雨如磐不動搖,要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爲一代一代中國人注入自豪勇氣,實現我們自己的夢,實現中華民族的夢,實現中國夢!

長征心得體會 篇4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毛主席的這首著名七律《長征》,對中國工農紅軍的萬里長征做了形象而生動的概括。

在暑假期間讀了何虎生同志所著的紅色初心叢書《長征精神》,內心深有感觸。長征是以毛主席爲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的偉大壯舉,是中國革命戰爭史上的一部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是人類軍事史上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回望歷史,書中所寫的中國工農紅軍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征服了高寒缺氧的冰山雪嶺,踏過了杳無人煙的沼澤草地……這一幕幕驚天地,泣鬼神的歷史畫面彷彿呈現在眼前。

在解讀長征精神時,書中着重介紹了長征精神:堅定信念、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不畏艱險、勇於犧牲的英勇精神;獨立自主、實事求是的創新精神;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的團結精神;依靠羣衆、休慼與共的患難精神等五個基本方面。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的團結精神。

中國共產黨在長征時期所表現出來的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的團結精神,尤其體現在黨及其領導下的紅軍與張國燾分裂黨和紅軍錯誤行徑的鬥爭上。紅一,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後,張國燾竟公開分裂黨,分裂紅軍,企圖另立“中央”,在建立根據地的問題上與黨中央產生矛盾併爲了實現自己的野心網羅親信、籠絡人心,且以“提拔新干部”,解決統一指揮的“組織問題”爲藉口,步步緊逼,向黨要權。黨中央在面對張國燾如此惡劣的行爲下,仍顧全大局作出進一步的.讓步:張國燾接替周恩來的職務。且僅將俄界會議的有關決議下發給中央委員,未向全黨公佈,並提出“只要還有一線希望,就要爭取他”。對其錯誤進行堅決批評的同時又以團結爲重,盡力對他進行教育和挽救。

在長征途中,各路部隊嚴格遵守紀律,官兵一致,毫無例外。紅軍部隊出發時,各部隊自行派出紀律委員到他們的宿舍檢查,如果有連隊宿地未打掃,或是借鍋用了卻未洗乾淨亦或是有戰士買雞少給老百姓一分錢,則立刻命令犯紀律的部隊回去打掃,如果查不出是哪位戰士少給了錢也要由政治部先墊付。

漫長艱苦的長征路上,正是紅軍戰士們的並肩作戰,同甘共苦,正是這種顧全大局,嚴守紀律,不畏艱險,百折不撓的精神,造就了長征的勝利!讓我們學習長征精神,不斷提高自身的覺悟和修養!爭做新時代的優秀少年!

長征心得體會 篇5

人生萬事出艱辛,紅軍長征的勝利充分展示了革命理想的.偉大精神力量。作爲新時期的博士研究生黨員,我們在科研工作中也應該發揚長征精神,不斷攻堅克難、砥礪奮進,追逐崇高的科研理想,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新長征路。

長征心得體會 篇6

就是在今天,不怕犧牲,百折不撓的長征精神依舊是我們青年學生應該學習和傳承的`,作爲一名黨員我要時刻警醒自己珍惜現在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在專業領域探索中要有百折不撓的精神,在生活中要保持艱苦樸素,將長征精神發揚光大。

長征心得體會 篇7

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長征五號運載火箭10月28日通過垂直轉運從總裝廠房轉運至發射塔架,即將展開首次飛行試驗。這是我國首次發射直徑達到5米,起飛推力超過1000噸的大運載火箭,標誌中國航天邁向全新的時代。

“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點火!”總指揮大聲說道。

只見火箭周圍立刻燃起了熊熊大火,這火不僅點燃了火箭,同時也把我們的心點燃了。火箭的各個部件漸漸與它分離了。它升高後太陽能帆板成功展開了。“哦!太好了!”我在心裏興奮的說。因爲這說明它將會與天宮一號接軌了。它漸漸飛過了青島。假如它飛到了月球,我就可以讓它幫我去看一看玉兔了,

新聞結束來,可我還在不停地想起剛纔火箭發射的畫面。盼望有一天,我能去太空旅遊,瞭解許多星系。看看太空的景色。這個夢想我一定會實現。 作爲我國運載能力最大的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集成了多項最新的航天技術,首次採用5米直徑箭體結構,首次使用無毒無污染的液氫液氧與液氧煤油發動機組合起飛方案,全新研製高可靠的控制系統,對我國運載火箭發展具有升級換代的里程碑意義。垂直轉運的順利完成,標誌着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首飛任務正式進入發射階段。目前,文昌航天發射場系統和測控通信系統已完成執行此次任務的相關準備工作。

未來,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將把嫦娥五號、空間站,甚至火星探測器等送入太空。標誌着我國從航天大國邁進航天強國。

觀看長征五號首飛心得體會

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是中國新型最大推力火箭,將於20xx年11月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首次發射!長征五號運載火箭使用環保型超低溫燃料,所以又被稱爲“冰箭”。

長征五號火箭和幾個月前試射的長征七號一樣,是中國新開發的`無毒無污染“綠色”火箭(採用液氫+液氧動力,火箭引擎燃燒後只會放出熱量併產生氧化物純水)。長征五號在航天系統內部被稱爲“大火箭”。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爲了滿足進一步航天發展需而研發的芯級直徑爲5米的火箭系列。

這一天,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將於海南文昌發射場發射。剛剛好我的同學叫我回去看發射,作爲一箇中國人,同時也作爲一個文昌人,我當然不能錯過這個機會。

再去之前我可是做足了功課的。長征五號火箭是一型全新的火箭,它的發動機系統、增壓輸送系統、控制系統、測量系統、伺服系統、結構系統等都是全新的。火箭長53.1米,捆綁4個直徑2.25米的助推器,起飛重量597噸。這可真是個龐然大物啊!據悉長征五號火箭研製應用了96項新技術,光是重大關鍵技術就有12項,新技術比例超過70%。看來這不僅僅是個龐然大物,還是個渾身都是寶的龐然大物呢。

雖然我們挺早就去到了文昌的清瀾大橋,但是一到哪兒,別說是今晚的火箭了,光是這“人海”就可以驚掉你的下巴了。整座橋從橋頭到橋尾,黑壓壓的一片都是人,爲了找個好位置,我倆使出了渾身解數,在人海中穿梭着。再聽聽,大家是來自祖國的四面八方的。光我聽得懂的方言就有四川話、北京話、河南話、湖南話……大家你說一句我說一句都是在說“今晚會有多壯觀,這次可長見識了”之類的。絲毫沒有意識到8:00快到了。

突然有人“哇”!的一聲,只見右手邊的天空都被染成了橘紅色的,天亮起來了。火箭從地平線升起,就像一顆快速飛昇火球,看着小但是能量可不小呢!真可謂是直指蒼穹啊!火箭的光環呈現出十字的形態,所有的光都被它壓下去了。今晚,它是天空中最閃耀的那顆星。依我看它應該是呈曲線飛行的,它直直地往上飛了好一會,然後來了個大轉彎,就到了我們前面的空中了,後面拖着一條尾煙,久久不能散去,非常壯觀。身邊的人們發出陣陣歡呼聲,火箭的轟鳴聲再加上人們的歡呼聲,真是別有一番風味。我目不轉睛地看着,情緒高漲,心中有種說不出來的激動,一直到衛星成功進入太空。

它不僅展現中華之雄姿,更盡顯中華之驕傲,象徵中華之鬥志!

這一天我永生難忘,我爲中國驕傲,爲文昌驕傲。這次發射再一次標誌着中國不再是以前那個任人宰割的中國,中國強大起來了!

長征心得體會 篇8

長征精神貫穿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思想上,長征精神要求我們牢記黨員身份,正確定位自己,找到奮鬥目標;在學習上,長征精神要求我們銳意進取,鑽研學術,勇攀科研高峯;在工作上,長征精神要求我們學生黨員幹部持之以恆,兢兢業業地做好本職工作,對待每一件工作,無論大小,絕不放鬆。

長征心得體會 篇9

7月18日,到寧夏回族自治區考察。從北京直飛固原,驅車70多公里到將臺堡,向紅軍長征會師紀念碑敬獻花籃並參觀三軍會師紀念館。參觀三軍會師紀念館時,說,紅軍長征創造了中外歷史的奇蹟。我們要繼承和弘揚好偉大的長征精神。這次專程來這裏,就是緬懷先烈、不忘初心,走新的長征路。今天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新長征。我們這一代人要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

有一種紀念叫繼承,有一種精神叫永恆。長征,永遠的豐碑;長征,永遠在路上。當前,我們黨正率領全國各族人民致力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壯麗事業。這是一次更爲艱辛漫長、波瀾壯闊的`新長征。走好新的長征路,我們必須將長征精神融入心靈、鑄入血脈,以勇敢的姿態,迎接新考驗、應對新挑戰、奪取新勝利。

走好新的長征路,必須樹立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紅軍不怕遠征難……”何以不怕長征路上的艱難險阻?用一位紅軍老戰士的話來說,就是“革命理想大於天!”堅定的理想信念是黨領導紅軍在長征中愈挫愈奮、戰勝一切困難和敵人的力量源泉。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同樣不可能一帆風順,前進的路上必然會遇到各種艱難險阻。越是形勢複雜、困難壓頂,越要用堅定的理想信念砥礪精神、激昂鬥志,堅信“只要跟黨走,就會有前途”。

走好新的長征路,必須具有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上有飛機轟炸,下有圍追堵截,紅軍突破湘江、四渡赤水、攻克婁山關、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激戰臘子口,每一壯舉都驚天地、泣鬼神,靠的是什麼?就是勇往直前、不怕犧牲的精氣神。當前,深化改革到了攻城拔寨、闖關奪隘的關鍵時刻,要攻堅克難、走向成功,絕不能沒有一股氣、一股勁。改革關頭勇者勝。只有像當年紅軍一樣,勇往直前、百折不回,才能趟過深水區,開闢新天地。

走好新的長征路,必須保持艱苦奮鬥的政治本色。“苦不苦,想想紅軍兩萬五;累不累,想想紅軍老前輩。”這句俗語折射出紅軍在長征中面臨的艱難困苦。可以說,紅軍長征史就是一部艱苦奮鬥史。艱苦奮鬥,玉汝於成。走好新的長征路,我們應當自覺地傳承好艱苦奮鬥的接力棒,大力弘揚艱苦創業、厲行節約的優良傳統,堅決克服不思進取、爲官不爲、貪圖享樂安逸的思想,堅決抵制不良生活方式的侵襲,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長征精神,歷久彌新;長征之路,沒有終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有無數的“雪山”、“草地”要過。只要我們像當年紅軍將士那樣,忠誠於黨,不忘初心,團結一致,奮勇拼搏,銳意進取,就一定能在新的長征路上不斷奪取新勝利、創造新輝煌!

長征心得體會 篇10

1924年,在日本作家村鬆梢風的暢銷小說《魔都》一書中,第一次把上海稱作魔都。上海有着獨特的城市文化底蘊,她不僅是一座飛速發展的大都市,而且還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被喚作魔都再貼切不過。此次,在上海全市開展的黨的歷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教育熱潮中,我們要齊心繪製好“四史”學習教育的“施工圖”,爲魔都更添亮色。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確定好“施工圖”的鮮明底色。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擁有獨特的紅色文化資源和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她有着豐饒且與衆不同的紅色文化資源,街頭巷尾遍佈紅色記憶,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中共四大紀念館以及龍華烈士陵園等,無一不鐫刻着厚重的歷史記憶。我們要充分利用好地理優勢、資源優勢和歷史文化背景,將“四史”學習教育的內容有機融入學生的課堂中,融入每個市民和遊客的'記憶深處,用紅色底蘊昇華這張“施工圖”的主基調。

合理佈局、科學引導,設計好“施工圖”的整體架構。在此次“四史”學習教育工作中,上海地區各級黨組織將學習教育與中心工作和重點任務緊密結合,積極改善爲民辦事的流程,提升了工作效率。深入踐行學習與實踐相結合的理念,將“四史”學習教育的成果轉化爲決策和施政過程中的科學化、高效化,無疑是“四史”學習教育工作的意義與目的所在。要時刻遵循正確、積極的目的導向,在學習中不斷提升羣衆觀念,推動領導幹部深入基層,創新基層治理的思路和做法,圍繞實現人民羣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目標去設計這張“施工圖”的整體架構。

循序漸進、入木三分,勾畫好“施工圖”的圖線細節。接下來,上海將着力統籌黨員、幹部羣衆、青少年等羣體,整合各類學習資源,明確“四史”學習教育工作安排、任務清單、具體要求。我們要利用好現有資源,大力開發和完善宣傳的途徑和形式,組建更多更專業的宣講團深入全市開展基層宣講,探索出此次學習教育的長效機制。通過組織現有13個全國、148個市級愛國主義基地,組織相關場館準備一批高質量黨課等方式,循序漸進式地開展好“四史”學習教育工作,加深勾畫這幅“施工圖”的圖線細節,確保本次學習教育工作成效突出。

長征心得體會 篇11

改革開放的30年,是我國航天事業創新探索、開拓中國特色航天發展之路的30年。

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要求航天科技工業把力量集中到發展實用、急用的應用衛星上來,實行軍民結合。我國應用衛星和衛星應用技術獲得長足進步,航天技術廣泛應用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黨中央批准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後,僅20xx年的時間就實現了載人航天飛行,使我國成爲世界上第三個獨立自主掌握載人航天技術、實現載人航天飛行的國家。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以來,黨中央先後作出實施月球探測工程、載人航天二期工程等一系列重大決策,爲航天事業的發展指明瞭前進的方向。

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國各行各業的大力協同和無私支持下,我國航天科技工作者立足基本國情,充分利用國內的材料、技術和產品,按照系統工程的科學方法和嚴密的質量保證體系,進行系統集成,掌握了型號研製發展的規律和關鍵技術,在研製中真正做到了“少花錢、辦大事”,又好又快地發展。

回憶起中國人首次遨遊太空的21小時,楊利偉感慨萬千:“是改革開放托起了神舟,是千千萬萬人把我送上了太空。”航天事業的'每一項重大成就,都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生動體現。

伴隨着改革開放,中國航天事業在堅持走自主創新道路的同時,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用自主研製的運載火箭發射美國、歐洲製造的衛星,躋身國際商業發射市場;與巴西聯合研製中巴地球資源衛星,成爲南南合作的典範。

“實踐證明,改革開放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航天生產力,爲航天科技鑄造新時期的輝煌業績創造了體制和機制優勢。”馬興瑞說。

長征心得體會 篇12

從艱難跋涉到勝利至今,表現長征的文藝作品層出不窮,那一座名爲"艱苦歲月"的雕塑,相信人們不會忘記,老班長的笛子不知道溫暖了多少人的心。還有歌曲《十送紅軍》《會師歌》《山丹丹開花紅豔豔》《十六字令·山》《七律·長征》《紅軍戰士想念毛澤東》《長征組歌》《映山紅》等等,選擇這樣的傳世之作並不難,難的是不能原封不動地照搬照排,而要着眼新的架構進行重新編配,既不能對原著傷筋動骨,又要有煥然一新的精彩紛呈。

《永遠的長征》的可貴之處,正是在於獨具匠心,另闢蹊徑,對節目精心剪裁而能無縫連接。如把《十送紅軍》大膽拆開使用,"一送""九送"各在長征的一頭一尾,雖然相隔有距,卻沒有被時空阻隔,情緒隨着劇情變化跌宕起伏,做到了氣勢不減、神韻不散、渾然天成。同時對節目精心布點又能相互照應,《長征組歌》選用了五段,分別安排在前三個樂章,有的是完整演唱,再現當年艱難困苦的典型場景;有的'是取其精華,表現軍情似火的緊迫節奏;原有的組歌沒有因爲分散而影響藝術表達的完整性,相反與其他作品自然穿插有機組合,既滿足了晚會的整體需求,又突出了演出的個性特色,做到了剛柔相濟、張弛有序、和諧流暢。

《永遠的長征》還有一個很大的難點也是很大的亮點,就是以科學和藝術的眼光重新審視歷史並賦予新的表現。面對大跨度、大區域的戰略轉移和遊擊作戰,面對不勝枚舉的經典戰役和層出不窮的英雄人物,需要作出正確的把握和準確的取捨,創作者們在學習借鑑歷史經驗的基礎上,用他們開拓創新的勇氣和智慧,作出了一次大膽而又有意義的成功實踐。從總體佈局來看,在框架結構上是編年紀實與斷代跨越相結合,使長征行軍的路線圖和改革強軍的路線圖對接疊印,展示出了紅軍的傳人永遠的足跡。在內容表現上是歷史轉折與戰役突圍統籌兼顧,絕地反擊和英雄之旅相互輝映,三大主力與陝北紅軍血肉相依,展示出了歷史的功勳永遠的榮譽。在節目編配上是經典名篇與精品新作有序銜接,伴隨着勝利的年輪,代表着藝術的發展,使歷史的回聲和時代的新聲自然交響,展示出了文化的傳承永遠的精神。從思想謀篇來看,如果說"永遠的長征"是貫通整場演出的宏大主題,那麼前三個樂章與第四樂章顯然構成了晚會的上下篇,雖有數量差別,分量毫不遜色,既可獨立成章一展風采,又有內在聯繫承前啓後,長征興軍、改革強軍,血脈相連、首尾呼應,確有一股大氣磅礴的宏偉壯闊。

長征心得體會 篇13

“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在戰爭年代,一條長征路更是一條通向幸福的路,是初心牽引他們在奮鬥的路上一路披荊斬棘,是擔當使命讓他們流血流汗甚至是獻出生命亦不後悔,正是因爲無數的先烈和英雄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纔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重走長征路,守護紅色記憶。爬雪山、過草地、吃樹根、不拿羣衆一針一線……這些都是我們從祖輩、父輩的口中聽來的紅軍故事中的一些片段,也一直根植在我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更駐紮在我們的心中,成爲我們精神中的一種力量。

重走長征路,追尋紅色足跡。那一段長征路是一段漫長的路,不僅僅因爲歷時時間長,更因爲面對的行程元,環境險惡,戰鬥慘烈,通過圖文並茂的文字,影視作品,我們對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等較爲知名的長征戰役更是有更深的感受,對於當初的艱難,有更多的切膚感,在他們的足跡之下,我們看到的是當初的艱辛與艱難,更看到的是先烈英雄們如磐石般的`意志。

重走長征路,傳承紅色精神。“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這就是一種頑強拼搏、勇於奮鬥的紅色精神,重走長征路我們更能夠感受“把羣衆的利益高高舉起”的那份初心,那種堅定,更能夠體會先烈英雄們對救國救民正義之戰必勝的信心,正是紅軍和羣衆的生死相依、患難與共才書寫了一部時代的凱歌,也凝練了長征精神。

行程萬里,不忘來路;飲水思源,。今天,我們的生活變好了,但是我們依然不能忘記昨天的奮鬥纔是今天幸福的源泉,不忘感恩,才能夠,不忘爲什麼出發,不忘擔起新時代的責任和使命,才能夠更好地傳承“紅色精神”,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長征心得體會 篇14

長征之路艱險異常,槍林彈雨,缺衣少食,前後夾擊,步履維艱。但是他們仍然克服一切艱險,爲中國保留了革命的火種。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如今,我們享受着先輩們用鮮血換來的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要努力學習,用知識武裝頭腦,在不久的將來成爲建設航運強國的'中流砥柱,讓五星紅旗永遠在燈塔飄揚,讓中國走向新時代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