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京劇心得體會

京劇心得體會篇一:學習京劇欣賞的心得

欣賞京劇心得體會

京劇是流傳全國的一種戲曲。在國外,他往往代表着中國的戲曲藝術,所以又被稱爲“國劇”

京劇雖是著名的劇種,但我們身居江南水鄉的孩子,對京劇是相當陌生的,既沒有聽覺上的感受,也沒有視覺上的感受,更談不上理性認識。京劇,作爲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轉 載 於:w :京劇心得體會),被大家傳唱於大街小巷,膾炙人口的名段和衆多名家名旦在歷史上留下了精彩而絢麗的一筆。然而,古老文化的逐漸隕落已是即成的事實,在流行元素的衝擊下,京劇、民樂、詩詞歌賦等等精神財富正在被越來越多——尤其是年輕一代所遺忘,這無疑是一種國家精神文化的斷層與流失。所以作爲一個新時代的年輕人,作爲一個大學生、一箇中國人,我個人認爲學習京劇是很重要的。

在本學期選修京劇欣賞課程之前,我對京劇最直接深刻的印象還停留在幼年時期在電視上看到的京劇選段。猶記得當時老一輩人對京劇狂熱追捧,隨便一人都能哼唱兩句,而對於我們這些孩子來說,京劇則猶如外星語言,艱澀難懂不說,曲調還一成不變,真是聽之無味,無聊之極。

然而就如所有的學問一般,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對於京劇,只有認識它、瞭解它,才能意識到它的美。通過這次選修課,我對京劇欣賞有了嶄新的認識。

京劇即爲“劇”的一種,便賦予了它鮮明的故事性。京劇較擅長於表現歷史題材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故事大多取自歷史演義和小說話本,比如大家所熟知的“霸王別姬”“貴妃醉酒”“徐策跑城”“智取威虎山”等等,都是依據歷史事實改編而成。也正因爲如此,所以每次在課堂上欣賞精彩片段之前老師都會事先講解故事背景,以便於我們理解京劇唱段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和需要表達的感情。京劇的故事性也爲它提供了很大的觀賞性和娛樂性,因而受到各個年齡段票友的喜愛。

一部“劇”少不了演員,正所謂“官有七品,教有九流”,京劇行當也有明確的劃分,在“生、旦、淨、醜”四大行之下又有着細緻的分支。每一種行當的個性特點和身份都是相對明確而具體的,女性角色是“旦”,性格特異的男人是“淨”,性格平庸的老生小生屬於“生”,而負責創造喜劇效果的便是“醜”。 獨角唱不出好戲,京劇的四個行當各司其職又互相配合,在豐富角色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華麗多變的舞臺效果。

說到行當就不得不提京劇的服裝和臉譜。雖然現代服裝的流行元素千變萬化,卻是越來越不靠譜,而京劇的服裝該大氣時便大氣,該寒酸時就寒酸,“蟒、靠、褶、帔、衣”,什麼人穿什麼樣的衣服,絕對符合人物身份地位、性格形象。再搭配上華麗的紋飾與圖案,比如文臣用的仙鶴、孔雀,武將用的麒麟虎豹、富人用的飛鳥花卉,以及細緻的做工與面料,每一件衣服都可以稱之爲藝術品。而臉譜就更不用說了,六分臉、花臉、英雄臉、神仙臉,光是京劇舞臺上那一張張奇異的臉就足以讓我們感嘆老祖宗的智慧與想象力。像京劇這樣細緻得恨不得武裝到牙齒的藝術表演形式,無怪乎能在歷史的浪潮下歷久彌新。

說到名家名段,那就得說說京劇的流派了。若細分起來,京劇的流派足有十幾甚至幾十種,梅、程、餘、楊不一而足,每個流派又各有千秋,組成了京劇藝術的大觀園。而各流派又有着自己的代表人物和繼承人,比如譚鑫培、蓋叫天、葉盛蘭等等,要是放到現在那可都是大藝術家,他們不僅傳承了精髓,更將京劇藝術發揚光大,甚至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很多人選擇去酒吧“欣賞”其實他完全不會欣賞的搖滾樂,很多人選擇追捧朋克、歌特,卻學了個不倫不類,反而真正屬於中國人自己的文化卻被丟棄、遺忘。欣賞京劇,欣賞京劇的美,是一種氣質的陶冶和培養,是一種歷史文化的薰陶,京劇從各方各面教導着我們怎樣做人,怎樣處事,怎樣生活,它推崇着一種積極樂觀又豁達平和生活態度,宣揚着人性的真、善和美。

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我對京劇有了更深的瞭解,感謝老師對我們的教誨,交給我們的關於京劇的很多的精髓。我也更加喜歡上這個劇種,我衷心的希望,當代青年人能夠將京劇發揚光大,讓更多的人瞭解學習,讓我們的國粹永垂不朽。

京劇心得體會篇二:京劇藝術講座感想

聽完京劇藝術的講座後,我不但對於京劇這門藝術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還產生了許多對於中國傳統藝術的思考。

首先,我想談談我接觸戲曲藝術的經歷。我的家鄉在陝西,民間最爲普遍的戲曲藝術就是秦腔。在很小的時候我就接觸到了秦腔。第一次聽到秦腔是在爺爺奶奶家。那是在農村,當表演者搭起簡易的戲臺時,附近的人就會聚集過來,當人很多的時候,演員也開始表演。然而,在觀看錶演時,我感到很難理解人們爲什麼會喜歡這樣一種難懂的表演。這種感覺一直存在於我的心中,不僅僅是秦腔,對於其他戲曲藝術我也有同樣的感覺。中學的時候,音樂課上,我們曾學過說唱臉譜,這也是我第一次對於京劇有一個簡單地瞭解。然而和其他同學一樣,我感到京劇對於我們沒有足夠的吸引力,也不明白爲什麼要學習它,只是覺得好奇,覺得有趣。後來我常在電視上看到戲曲的表演和比賽,然而大都看不了多久就有無聊的感覺。甚至有些時候,我會覺得包括京劇在內的戲曲和演小品沒有什麼區別,只不過是多了扮相而已。總的來說,在這次講座之前,我只知道戲曲是我國的傳統藝術,但卻對它瞭解不深,沒有一個更爲具體的概念。

然而,在聽講座的過程中,我逐漸改變了以前對於戲曲藝術的看法。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段梁山伯與祝英臺的表演視頻。視頻中兩位演員男扮女裝、女扮男裝但卻絲毫無法從表演中看出來,而兩位表演者所扮演的梁山伯與祝英臺更是惟妙惟肖,感情十分細膩。這是小品等其他表演形式難以做到的。這也讓我聯想到一部有名的電影

《梅蘭芳》,這部電影通過對於梅蘭芳、孟小冬等京劇演員戲裏戲外的`演繹,展現出了京劇表演藝術家的不易。電影中,梅蘭芳和孟小冬也表演了類似的男扮女裝、女扮男裝的段落。我想,一個表演者能夠將不同性別的角色表演的惟妙惟肖,一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一定是在多年表演中對於角色有了深刻了解後才能表演得如此恰到好處。

而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由京劇表演藝術家向我們展示京劇中一些常用的經典動作,即所謂的身法,並且邀請一些在場的同學進行一些基本動作的模仿學習。

首先,是一段武生的表演。表演中,演員的扮演的是孫悟空,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耍棍,一根棍子到了演員的手中就像是手指一樣控制自如,各種讓人眼花繚亂的動作令在場所有的同學都拍手叫絕。我也不得不佩服臺上的演員那熟練的技法。我想,在這樣精彩的表演背後,表演者一定經過了非常刻苦的訓練,受傷也一定是會經歷的。

後來的一個環節是由幾名現場想要嘗試的同學跟演員學習幾種簡單的動作。上臺的同學有的能夠順利的完成動作,而有的則需要老師手把手指導,但是最終都能學會這些動作。這也讓我感到,京劇雖然是專業性很強一門表演藝術,但是隻要我們想去接觸,想去學習,還是可以從中體會到一些樂趣的。如果僅僅作爲一種興趣愛好,是完全可以嘗試着學習的。

而後是另一位演員向我們展示旦角的身法。她分別向我們展示了武旦、花旦、青衣的開場亮相和步伐。經過演員的演示,我們才瞭解到,在京劇中,每一類角色都是有講究的,並不是演員隨意臨場發揮,

而是經過對角色各方面的分析已經前人的經驗而得到了一套十分詳細的表演方法。可以說是每個細節都十分注意。不同角色的不同特點正是通過這些細節來展示給觀衆。而要熟練地掌握這些細節則需要演員長期地訓練和體會,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可見,要想成爲一個好的京劇表演藝術家不僅需要有天賦,更需要有毅力,能夠長期堅持嚴格的訓練。而後的幾位女同學也上臺學習了一些簡單基礎的表演,大家都從這樣的簡單學習中體會到了京劇的樂趣。

之後,老師又向我們介紹了京劇的唱腔。從老師的介紹中,我瞭解到京劇的唱腔不僅展示的是人物的心情,更是人物性格特點的展現。同樣的一句話,由不同的角色唱出來的腔調是完全不同的。在觀看京劇表演時,只要留心就能發現,每一句唱詞,每一種腔調都是有着獨特的含義的,都是有着展示人物特點的作用的。

總的來說,這次的講座讓我對於京劇甚至是戲曲藝術都有了更多的興趣,同時在欣賞京劇時也有了一些方法,不再是隻看熱鬧。京劇藝術是一門值得尊敬的藝術,每一次的表演都是京劇演員經過從小到大的刻苦訓練而呈現出來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發音都蘊含着獨特的人物感情。作爲一個觀衆,我們欣賞一門藝術並不能只追求美國大片一樣的感官上的刺激,而更應該欣賞一些用心交流仔細品味的像京劇這樣的藝術,這也是對於我們精神層次的一個提高。

在演講之後,我還和一些同學進行了交流,他們也認爲自己對於戲曲藝術的瞭解還停留在僅僅知道其存在的層面。這也從一個方面反映出我們藝術教育對於中國傳統的戲曲藝術涉及不夠,導致許多孩子

從小沒有接觸戲曲藝術,以至於不知道如何欣賞戲曲藝術,興趣更無從談起。由此,我想,在我們的教育中是否缺少了某些東西。在學習使用的知識的同時,是否還應該注重對於藝術的理解和欣賞能力。如果我們的教育只注重能夠產生實際價值的知識,而忽視了對於人的精神層面有着重要作用的藝術欣賞能力,那麼這樣教育出的並不是完善的人。而據我瞭解,我國的教育已經在朝好的方向改變,戲曲藝術也逐漸走入了課堂,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有更多的人去欣賞我們傳統的藝術,不要讓這些傳統藝術走向消亡。

京劇心得體會篇三:京劇心得

電影《梅蘭芳》裏面一個名叫田中隆一的青年軍官說“只要京劇在,中國就不會亡”,並列出清被中華文化所化的歷史事實。他說的這句話中“京劇”代表的便是厚重的五千年中華文化。京劇是國粹,是中華文化的集大成者,它洋洋灑灑的集成了中華文化中的美術舞蹈,雕刻,音樂,文學等等的藝術元素,在方寸舞臺上將中華文化的精髓完美演繹。 從各個文學名家作品,類似魯迅與林語堂的散文中就經常見到京劇的影子,甚至在某些流行歌曲中也時常能感受到其中包含的京劇元素。京劇在當今現代化的浪潮中並沒有被淹沒,生活,藝術的平臺上有其光芒持續閃爍。

經過將近一個學期對京劇的學習,發現京劇原來並不是那麼一回事兒,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一個腔調,便需要苦練許久,這裏面除了天賦,更多的需要後天的練習。然後各個動作,各種眼神變化,各種腔調的運用,要將之融會貫通,這其中要下的苦功不免讓人感到“驚懼”,於是才知“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真實表達。

京劇首先是音樂美,然後是動作美。即便不用眼睛看,光用耳朵去感受,便能體會到京劇的魅力。以前便有許多老人守着收音機,咿咿呀呀的跟唱。京劇有其韻律,有其節奏,有其層次,用耳朵去聽,用嘴巴去唱,沉浸在其抑揚頓挫,欲斷不斷,欲收不收的調調中,享受其樂無窮。

王國維說“戲曲者,謂以歌舞演故事也”。唱京劇者,演繹他人的故事,流着自己的眼淚。演到氣憤處,怒目圓睜,唱到動情處,潸然淚下。京劇是誇張的表現,每一個細節卻往往是真情流露,感人頗深。

京劇屬於中華文化中一門高深的藝術,卻也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哲學思想。京劇的表演有“四欲”法則,是爲欲左先右,欲進先退,欲放先收,欲上先下。這其中的韻味與太極有很多的相同之處,要求處之圓滑,剛柔並濟,進退自如,點到爲止,將鋒芒內蘊,每個動作都

會有所保留,不做到極致。這其中體現的便是中華民族的哲學思考,恪守中道,堅持原則,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

京劇無愧爲國粹,一門藝術,卻映射整個中華文化,在當今潮流,亦是最美花兒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