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心得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啓發後,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心得,歡迎閱讀與收藏。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心得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心得1

艾德勒在美國學界和出版界都是個傳奇性的人物。範多倫是1950年代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一位博覽羣書、才氣過人的出身書香門第的年輕教授。艾德勒在1940年出版了《如何閱讀一本書》第一版。在1970年艾德勒找到範多倫改編《如何閱讀一本書》。這也是我現在看到的這個版本。

讀得快、讀得多就是讀得好嗎?讀得慢、讀得仔細就是讀得好嗎?

這是這本書解答的第一個問題。那就是引用了弗朗西斯培根的名言“有些書只需淺嘗輒止,有些書該囫圇吞食,還有少數的書則當細嚼慢嚥。”不管是速讀還是仔細讀,讀者要有自己的選擇。作者認爲可以仔細讀的書不過一千本。另外讀得多也不見得就是讀得好,讀得越多,卻沒收穫的這種情況叫可憐。作者認爲只有讀者從書中獲得了營養纔算讀得好。

在這本書的作者看來閱讀分成四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基礎閱讀就相當於國小生的閱讀能力。檢視閱讀是速讀的能力,分析閱讀是指讀者能從書籍分類、書名知道作者想表達的是什麼,並能從大概上了解到作者的寫作思路。

主題閱讀是指讀者能用帶着共性的話題感強的問題從一本書中找出自己想要的`答案。一個讀者要帶自己的主動性去選擇自己想讀的書。作者在這本書的最後提出不同類型的書的閱讀技巧。實用型、想象文學、故事、戲劇、詩、歷史書、科學、數學、哲學書、社會科學。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就是讀得多就不一定是讀得好。有些書必須要精讀,即使讀不懂,也要找到自己能找到的切入點來堅持下去愉快閱讀。

我的好朋友也跟我說有想法就要寫下來,不然就是紙上談兵。我覺得他說得有道理,所以我就在這的最後一段給他致謝。謝謝你哦!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心得2

在《中國教育報20xx年度教師最喜愛的100本書》中,看到了這本《如何閱讀一本書》,由於職業習慣所以就對這本書特別關注,在噹噹看了簡單的書評後,就決定要閱讀此書。書中提出不少東西和我曾經的閱讀體驗吻合,很多不知其所以然的問題也有了答案。很感激作者帶領我進入了一個不一樣的閱讀世界,讓我能夠更好的把握閱讀,提升自己閱讀的能力和水平的。

《如何閱讀一本書》的作者是美國的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爾斯·範多倫,本書要解決的問題在於:書應該怎麼讀?在這本書的一開始,作者就在強調這樣一個觀點:“閱讀是一件主動的事,閱讀越主動,效果越好”。通過主動的閱讀,通過在閱讀中投入心思去不斷的思考,這樣的閱讀纔會收效越大。閱讀的目標,是爲了獲得資訊,以及爲求得理解而讀。書中有這麼一段,說真正的閱讀,是“沒有任何外力的幫助”,“只憑着內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從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的理解爲止”。這是讀書最基本的目標,也是最終的目標。我們是如何理解讀書的?抱着某本書,從書的第一個字讀到最後一個字,那就是讀書?我平常在讀書的.時候,常常很焦急,想急切的看完一本書,但在看完書之後,有時卻覺得記不住,或者領會不到書中的意義,這樣的讀書方法“不值得羨慕,而應該同情”。讀書的目標不明確,更沒有任何方法可言,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日常生活中,有人讀書只是爲消磨時間甚至是催眠,有人讀書是爲了個人學業,有的人讀書時爲提高自身,有的人讀書就是純粹的喜歡,閱讀目的多種多樣,個人認爲,不管何種目的,何種方式,只要能拿起書籍,開始閱讀,就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我們要培養孩子們從小就對讀書產生興趣,不要強行規定他們那些書能讀,那些書不能讀,關鍵在於家長的正確引導,言傳身教,讓讀書成爲他們生活的一種常態,那麼他們將會獲益一生。

如果說每本書都是一條幽黑的通道,通向一個神奇的地方,這本《如何閱讀一本書》便是尋寶指南,使我們順利抵達,滿載而歸,不至於迷失途中。它教會人們避免在書山中毫無頭緒地亂轉、走彎路,儘可能減少讀書時的迷思困擾,更好更快地感受到讀書的愉悅。它時刻提醒人們,要做一個主動的讀者。閱讀不僅是消遣、獲取信息,而是挑戰自己,讓心靈豐富、成長的過程。相信正如書中所說的一樣,久而久之,堅持下去,讀書便會成爲一種習慣、一門藝術!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心得3

“好的閱讀,也就是主動的閱讀,不只是對閱讀本身有用,也不只是對我們的工作或事業有幫助,更能幫助我們的心智保持活力與成長。”艾德勒.範多倫所著《如何閱讀一本書》的最後一句話激起了我的共鳴。

和很多同事一樣,我也在努力提高自己主動閱讀意識,以至於幾天不閱讀,會有腦中空空的感覺,或許這就是我們的心智失去了活力吧。

我曾經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完成了一次快樂的寫作。那就是4000多字的“我的閱讀史”。我的閱讀始於6歲,主要看小人書、童話故事書,到如今工作2 載,囫圇吞棗地看過不少的文學書、哲學書、歷史書、科學書,卻從沒有認真思考過“如何閱讀一本書”這個命題。自己慣常的做法,多是率性閱讀,讀《曹雪芹傳》、《山楂樹之戀》、《你往何處去》、《兄弟》、《思維的樂趣》、《古爐》、《人生》,恨不得一口氣讀完。對於相對專業的教育、心理、哲學書,就會拿根鉛筆,描描畫畫,抄寫幾句自認爲有感悟的話,甚至寫幾句偶感“想起了……”,有時還會畫個笑臉或哭臉。如果要尋找持續的強烈的讀書興趣點,至少在 0年內,我最鍾情的是兒童文學,尤其青睞童話和兒童小說,對這類充滿想象力和童趣的文字照單全收,這應該影響我當前兒童觀的最肥沃的土壤。

20xx年前後,我曾被自卑的情緒困擾,聽身邊的老師、同學談到經典的教育或哲學書籍和作者,如數家珍啊,而我如墜霧裏雲中。除了蘇霍姆林斯基、劉默耕、路培琦(後兩位是國小科學教育專家),我哪裏讀過杜威、盧梭、洛克、杜魯姆、範梅南、蒙臺梭利,只有多買,多讀,完全是惡補狀態,那一段時期,瀏覽的書是前些年的N倍。

當時也經常“潛入”教育學院的.教室裏,旁聽京內外的校長論壇、研究生沙龍、教授授課,特別是聽肖川、朱旭東等教授們點評學校發展中的問題時,我真像是飢餓的人撲在麪包上,邊聽邊記邊思考。喜歡看石中英先生的《教育哲學》和《知識轉型與教育改革》,不僅僅是書中的內容,更是因爲石中英先生的幾年國小教師經歷,他的書序中認爲那是一筆無價的財富,而我不正擁有這這份財富嗎?把讀書和現實適當的結合起來,我的自卑情緒開始緩解。不過,仍舊佩服那些接受過研究方法培訓的學生們,他們的研究態度極其嚴謹,我也養成了引用別人的話一定要註明出處的習慣。

對照這本暢銷的閱讀指南書,我最佩服兩點。

一個是作者提到的閱讀層次。尤其是對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的闡釋。曾經,我爲了寫論文的文獻綜述,大量閱讀關於班主任專業成長的書、文章,後來縮小範圍,針對角色認同的文章和書。其間,確立過讀關於兒童觀的書,樹立了一個觀點,“爲人師,樹立科學的學生觀是教育觀的核心”。後來,讀管理類書籍,喜歡上了德魯克的摻雜着部分教育理論思想的實用書。比方說讀班級管理方面的書,既要看理論性的,也要看實用性的,像班華、王曉春、李鎮西、魏書生、鄭立平等老師的書,兩者兼而有之。更多的是親身體驗型的班主任書籍如《給我一個班,我就心滿意足了》,翻看,偶有所感。

另一個是主動閱讀的基礎,要提出四個基本問題。分別是,“就整體來說,這本書談些什麼?”說的是什麼樣的主題,“細部上,這本書談些什麼,怎麼說的?”意思是要我們找出作者的主要觀點,。

“此書說的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說的是你要主動評價書中觀點,“此書和你的關係?”這就是讓你嘗試應用此書了,你會如何把書中觀點和自己觀點建立關聯,你會如何試用書中的實用方法,你會如何把此書介紹給他人。

這四個問題,也是新華社鹿永建先生推介的讀書小組中必須思考的問題。如果用這樣的態度和方法讀書,相信沒有吃不透的書。

當然,也贊同書中一個觀點,“有許多書只能當作娛樂消遣或接收資訊用。事實上,你根本用不着對這些書做分析閱讀。掃描一下便夠了”,多選擇經典去閱讀,多讀原著,而不是什麼都照單全收,畢竟我們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

一起閱讀一本經典,主講人會辛苦一些,也當之無愧地是最大的受益者。新一輪工作室的讀書活動在崔平川以《跟孔子學做老師》交流中開啓,8月8日晚上曹團團老師以個人獨特的風格演繹着對蘇霍姆林斯基的理解,接下來,鄭偉、王曉璇...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心得4

終於重新讀完了這本書。這是一本教授如何閱讀的書,她把閱讀分爲四個層次根底閱讀,詮釋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根底閱讀作爲一個成年人,根本沒有什麼問題問題是,大多數成年人也多停留在根底閱讀這個最低的層次上。

詮釋閱讀是稍微高一層次的閱讀方法,主要是利用閱讀書名、目錄和序言等快速瞭解一本書的大概內容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什麼?作者是如何展開表達的?你對此有何評價?這本書對讀者本人有什麼用?

分析閱讀是第三層次的閱讀,也是非常消耗心力的閱讀方式通過更深入的閱讀,進一步答覆上一層次閱讀中的四個問題。針對不同類型的書籍也有不同的分析閱讀方法。我認爲分析閱讀,最核心的是找出作者的關鍵字詞,進而找出作者的觀點和主旨,針對作者的觀點,讀者要認真理解並做出自己的評判,同意或不同意,爲什麼?這樣纔算是真正的吸收了一本書。需要說明的是,值得分析閱讀的書,世界上不超過一千本,值得反覆閱讀的經典書籍不超過100本,對此,我表示相信。

最後一個層次是主題閱讀,主題閱讀與分析閱讀最大的區別在關注點不同,分析閱讀的關注點在以作者的觀點爲中心,主題閱讀的關注點應該放在自己要研究的主題上,讓各種不同書的作者來參與自己主題的`討論,然後自己綜合分析比擬得出自己的觀點。閱讀的方法也是一項技能,需要我們在平時的閱讀中不斷的練習,這樣才能熟能生巧,變成我們能夠運用自如的技能。

閱讀點亮生活,閱讀讓自己的心智獲得成長,這纔是閱讀的真正目的!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心得5

《如何閱讀一本書》是美國作家艾德勒於1940年寫的,距今已有八十一年,這本關於閱讀的書歷久彌新,堪稱經典之作。

最近,我只閱讀了這本書的前兩章———《閱讀的活力與藝術》以及《閱讀的層次》,書中的金句在耳畔時常回想,細細品味,深有感觸。

閱讀,爲什麼而讀?愛看書,關注兒童閱讀的我,從書中找到了答案。

首先,做一個主動的閱讀者。書中寫到:《如何閱讀一本書》是一本爲閱讀人,或是想要成爲閱讀的人而寫的書。閱讀是一件主動的事,閱讀越主動,效果越好。這些話令我醍醐灌頂。如果我們的學生從學校老師讓我讀、家長讓我讀,轉變爲我要讀,閱讀的效果就會大大提高。書中提到:讀者對他自己,以及自己面前的書籍,要求的越多,獲得的就越多。結合我個人的閱讀經歷,我深有同感。我喜歡讀書,不是爲了提高專業技能,更不是爲了炫耀,就是自己心中有疑惑,需要到書籍的海洋裏尋求答案。一開始,可能什麼也找不到,隨着時間的推移,看得多了,想得多了,領悟慢慢加深,心中的.疑惑自然茅塞頓開了。

其次,閱讀的目標:爲獲得資訊而讀,以及爲求得理解而讀。在自媒體發達的時代:手機微信、QQ等聊天工具無時不刻不入侵我們的生活,我自己也感覺工作離不開手機,生活離不開手機,有時想閱讀一些文章就隨手到微信訂閱號上刷幾篇,又快又省事。以上這些都是爲了獲得資訊而讀。在知識大爆炸的時代,我們確實需要爲獲得資訊而讀,然而要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就必須爲求得理解而讀。

書中將“閱讀”這個詞,區分成兩種不同的意義。

我的閱讀很多時候都停留在爲獲得資訊而讀的層次。我也從來沒有思考過自己的閱讀要爲增強理解力而讀。讀了這本書,我有一種想見恨晚的感覺:要是我能早點讀到這本書,我的閱讀之路就不會走那麼多彎路了。所以,我現在總是想去肯一些自己不怎麼讀得懂的書,比如艾德勒的這本《如何閱讀一本書》,就是我特別想深入研讀的書之一。想想之前自己帶領班級跟隨百千一起讀的兩本書,不禁覺得汗顏———我自己都還不懂得讀,就膽大妄爲地帶領班級的孩子試水讀了兩本,收益可謂少之又少,只不過聊勝於無罷了。

我期待在後面的共讀和自己的閱讀之中,有更多的收穫。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心得6

第一次閱讀這本書,對我來說還是有很大的難度的,但還是通讀下來了,就像作者說的:“面對難讀的書的時候,從頭到尾先通讀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查詢或檢索。”因爲有時候查着查着爲難情緒就上來了,然後放棄閱讀的概率就會增加,從而錯過後面更精彩的內容。

閱讀分主動閱讀和被動閱讀,越是主動閱讀收穫就越多。要明白自己閱讀是爲了什麼:是爲獲得資訊,求得理解而讀還是純粹消磨時間娛樂自己而讀。明確目標!

在閱讀的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中,讓我收益最大的還是檢視閱讀。

一、檢視閱讀中教會我們如何有系統的略讀:

1、先看書名頁,然後有序就先看序。

2、研究目錄頁。

3、檢視索引。

4、讀出版者介紹。

5、挑選主題篇章來看。

6、可以對整本書東翻翻西翻翻,留意主題動脈。

我以前沒有注意那麼多細節,基本都是翻開書直接閱讀,以後應該按這樣的流程在閱讀前。

二、在粗淺的閱讀時,面對難讀的書的時候,從頭到尾先通讀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查詢或檢索。

我以前閱讀就是碰到不懂的都要去查資料,有時候查着查着就放棄的這本書的閱讀,以至於錯過後面的精彩的有用的內容。這次就嘗試了通讀難度高於我理解力整本書,對我來說,好有成就感。對於閱讀的速度,以前不太關注,讀了這章後,刻意關注速度,發現用書中教我們的方法用手指着字一行一行的移動,速度要比眼睛感覺要快一點,這樣專注度增加了,速度也上去了。也不要一味求快,有時需要快慢結合着閱讀。

在分析閱讀中,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閱讀一本書所提的四個問題:

1、這本書的內容是在談什麼?

2、內容的細節是什麼,是如何表現出來的?

3、這本書說的是真實的嗎?全部真實或部分真實?

4、這本書與我何關?帶着問題去閱讀,閱讀的質量會更高。

對於這章的分析閱讀我還需要繼續細讀它,因爲第一次接觸這樣的指導,沒有消化這部分內容。對於第三章的閱讀不同讀物的方法,因爲自己原先的閱讀都比較單一,對於戲劇,歷史,科學和數學可以說基本沒有接觸,所以閱讀起來相當有難度。

就主題閱讀,也是我接下來要去嘗試的一種閱讀,因爲近期對積極心理學很感興趣,所以想進行這方面的閱讀。想從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賽利格曼的系列著作開始。希望有這方面閱讀體驗的'小夥伴能分享你們的閱讀經驗。

“閱讀超越你頭腦的書,幫助你思想增長。當你閱讀了一本好書你的閱讀技巧必然是增進了,還能教你瞭解世界以及你自己,對人類生命中的永恆真理也有更深刻的體認。好的閱讀,不只是對閱讀本身有用,也不只是對我們的工作和事業有幫助,更能幫助我們的心智保持活力和成長。”對於書中的這段話特別的認同,一次好的閱讀就是一次思想的成長。希望在馬老師的閱讀營裏能閱讀到更多的好書。感恩馬老師無私的付出,感恩小夥伴一路相伴!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心得7

第一次知道這本書是在報紙上香港大學推薦的書單中,畢業後的那個暑假,閒來無事,就在網上下載了其中幾本書的電子版來讀,其中之一就是《如何閱讀一本書》。初讀此書,感覺講得非常好,至於好在哪裏,也說不大清楚,只是書裏面涉及到一些具體的可操作的以往從來都是被忽視的閱讀指導原則,讓我如獲至寶,並在以後的閱讀中有意識地去這樣做,如拿到一本書,先瀏覽書名,前言,目錄,後記,粗略的從整體把握本書的構架,知道講了什麼,然後再進行具體的分析閱讀。

第二次拿到本書,是在雙11網上購書的快遞裏。因爲好書是值得收藏和反覆閱讀的,所以有不少書都是我之前在網上閱讀或借閱之後,再次買來讀的。爲了提高自己的閱讀效率,對於本書的閱讀又提上了日程,並且此次閱讀我也做了筆記,但這一筆記不成體系,比較零碎,只是涉及到相關感興趣的語句記錄了下來。所以閱讀了幾章後覺得還是沒有掌握本書,讀後收穫的還是第一次閱讀的體驗,再加上比較忙沒讀完,此書便被再次擱置。(而通過這些年閱讀經驗的`積累,我發現兩個問題:1、很多書讀第一遍的時候,印象是最深的,以後每次再讀,當時會感覺形成了對本書的更細緻的認識,可沒過多久,便又忘得一乾二淨,體驗仍舊是最初的,讓人很困擾。2、對於一本需要認真閱讀思考的書,一個是用時非常長,再一個就是一定要有規律的持續不斷的閱讀,如每天一章,否則一旦擱置,便前功盡棄,再拿起時,對前面的理解也忘的差不多了,很難再形成前後知識的整體的把握,所以就得重新從頭來過。)

第三次拿到新書閱讀,便是學校的同讀一本書活動指定下發的閱讀書目。這樣一來既有外在的壓力,又有了自己想要重新閱讀的內在動力。於是認真閱讀每一個部分,結合自身的閱讀體驗來做好理解與批註,並且在閱讀過程中一邊閱讀一邊運用書中介紹的方法。如注意每一句話的意思,分析整個段落的主旨,從而概括整篇文章的主旨,並進行知識點的歸納與概括。進而形成對整個章節知識點的把握,在分析閱讀完本章後,列出本章的知識框架。這一過程讓我覺得本書成爲了我自己,我獲得了比初讀本書時更多且更加透徹的體驗。除此之外,也因分析思考獲得了一些具體技巧,如在讀一本水平高於自己的書時,不要邊查字典邊閱讀,這樣不利於提升自己的理解力;是否抓住主旨的檢驗辦法是能不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來,這一點對於分析歷史試題尤爲重要;逗留與倒退的不良習慣極大地降低了閱讀速度等等。

正如翻譯者所言讀完這本書的兩種強烈的感覺,先是羞恥,開始懷疑自己第一遍讀時是否確定把書讀完,如果讀完的話,爲什麼後邊的那麼多細節沒一點印象呢,雖然早早就讀過本書,但並未讓本書真正爲自己所用。其次是何其有幸,就如同書名《如何閱讀一本書》所言,這本書幫我就讀書這件事情的思索和困惑,作了許多印證和總結。如在講歷史習題過程中發現部分學生的理解力非常差,常常抓不住主旨,選擇與材料主旨無關的選項,是因爲中學生閱讀水平到達基礎閱讀階段後便停滯不前,理解力跟不上,而這一能力並不是背會歷史就能提升的。問題的關鍵在於國內沒有相關課程來進行基礎閱讀之上的閱讀層次的訓練,而本書爲我們提供瞭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也讓我們看到了提升孩子成績的希望。感謝本書的存在,讓我的閱讀更加有效。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心得8

1、選書

選書可以根據自己聽其他人的介紹,或者自己看過的節目中推薦的數目中都可以作爲自己選擇的依據。

也可以根據自己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或興趣,找一些相關書籍,比如我現在對鮮切花比較感興趣,就行網上找了一些相關數據,先放到購物車了。

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渠道選擇多樣書籍,自己可以創建一個感興趣的書單,包括:

書名、作者、出版社、備註

可以手寫,也可以打印出來夾到筆記本里,爲購書做準備。

2、購書

現在我們更多地會選擇直接通過在線購買,方便、便宜、齊全,節省時間。

如果已經有一些購書單,建議選擇直接線上購買。

去線下書店買書一般有三種情況:

①想讀書,但還沒決定讀什麼

②想尋找某一特定領域、系列或作者的書

③想讀某本特定的書

到了書店後,如果是①或②的情況,就會出現花時間找書,或者花錢買很多書,花了時間沒找到書的情況,所以,最好還是創建好書單,瞭解好線上線下書店的具體情況,這樣才能更有效率的選書購書。

3-5讀書&記錄&活用

讀書和記錄、活用三部分可以混合起來做,因爲這三部分基本上是分不開的。

我的讀書和寫筆記的習慣是一本一本書讀,先通讀,感興趣的內容在通讀過程中多讀幾遍鞏固印象,通讀整書結束後,開始結合這本書寫筆記。

這是一種方法,還有一種是書中講的,我們可以同時讀2-3本,每本書結合筆記本進行閱讀,這樣的好處是不用覺得一直讀一本書很枯燥,遇到感興趣的就記錄或摘抄下來,遇到一些觀點自己有獨特想法的也記錄下來。

隨時閱讀,隨時鞏固。

最後書中列出了讓讀書體驗更充實的19個技巧,分享7個比較有共鳴的'給大家:

1、不依賴網絡,多用參考書(地圖、圖鑑、統計數據、百科全書、年表、字典)

2、多讀百科全書

3、通過訂閱來提醒自己

如果經常讀某一本雜誌,可以直接訂閱一年,更省心,而且雜誌包含的內容比較多,能吸收到更多“意向不到”的新知識或新信息。

4、書店不只有新書舊書,還會有新發現

經常去書店,會發現很多意料之外的好書,比如之前可能認爲一些書很枯燥,但是去逛書店的時候,可以直接翻看一些書籍,翻看過程中會遇到自己本不會購買的好書。

5、由淺入深吃透難懂圖書

如我從小不喜歡歷史,喜歡歷史故事,但是背不過年份,所以長期對歷史科目很反感,這種情況我嘗試先往後退一步,選擇了漫畫版《半小時漫畫中國史》,激發興趣,真正對歷史感興趣後再去讀深一些的書。

6、把名著放在枕邊

經典名著大多是厚厚一本,讀起來很吃力,剛開始可能看埠小區,但是經過一段時間,會越來月體會它的價值,我們可以先放在枕邊,等到這本書變得有趣再去讀,或者隨時想讀的時候翻一翻。

等讀完一本名著後,真的能感受到歲月中不老的精華內容。

7、讀書感從摘抄開始

寫讀後感的時候,先摘抄一段再寫書評。

摘抄過程中會促進文章的寫作。

書名: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作者:【日】奧野宣之

頁數:230頁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心得9

當了十幾年的學生,好像每天都在讀書,感覺讀書早已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一直感覺讀書是件很簡單的事。但工作之後,拿起書本的時間越來越少了。是工作繁忙無暇閱讀?還是根本不想讀書?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我覺得我還是要拿起書,書裏面總是有我需要探尋的意義。

爲了更好地閱讀,我不斷的在尋找方法。直到我找到一本《如何閱讀一本書》。其中有好多金句讓我受益匪淺。1、要讓知識變成實用,就要有操作的規則。2、每本書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爲分析閱讀的讀者,責任就是要找出這個骨架。3、一本好書,就像一棟好房子。4、可讀性最高的作品是作者達到了建築學上最完整的整體架構,好的書都有最睿智的架構。閱讀中印象最深的內容:分析閱讀必須把握四個規則:1、辨別出一本書屬於哪一類型的,是實用型還是理論性。2、用最簡單的話說出整本書的'主要內容。3、清晰知道整本書的架構。4、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讀書是一種享受生活的藝術。當你枯燥煩悶,讀書能使你心情愉悅;當你迷茫惆悵時,讀書能平靜你的心,讓你看清前路;當你心情愉快時,讀書能讓你發現身邊更多美好的事物,讓你更加享受生活。讀書是一種最美麗的享受。“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現代的社會媒體紛繁。電視,可以輕輕鬆鬆地欣賞;廣播,可以休閒式地收聽;網絡,可以海闊天空地漫遊;報刊,可以隨心所欲的瀏覽…….相比之下,讀書,顯得有些“沉重”:字要一個個去認,句要一句句去理解,意思要一段段去思索,沒有形象畫面,沒有伴奏音樂,沒有旁白點撥,真有點兒“難”!讀書是一種提升自我的藝術。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讀書是一種學習的過程。一本書有一個故事,一個故事敘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個世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說的正是這個道理。這本書剛讀了一半,還沒讀完。但好像也明白了一些讀書的方法、意義。希望自己每次讀書是爲了熱愛、升自己。不是爲了讀書而讀書,不是因爲被迫而讀書。讓讀書這件事變得更美好,變得更有意義。

我愛讀書,是書給予我知識和智慧,也給予了我力量和勇氣。我就像一隻勤勞的小蜜蜂,在書的百花園裏不知疲倦地飛來飛去,採集花粉。小說教給我怎樣做人的道理,詩歌喚起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童話讓我感到生活的美與醜、真與假、善與惡…….書是燈,讀書照亮了前面的路;書是橋,讀書接通了彼此的岸;書是帆,讀書推動了人生的船。讀書是一門人生的藝術,因爲讀書,人生才更精彩!

閱讀一本好書,真的能帶我們無窮的好處,而讀一本爛書,也會讓人倒胃口,想要讀好書,首先需要學會選書經常閱讀經典書,不僅能讓我們的閱讀技巧得以提升,更能讓人瞭解自己、瞭解世界,更加懂得生命存在的意義。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心得10

人們常說,你爲別人講解書中的內容時,纔會真正理解它。把讀書筆記作爲目標去讀書,得到的效果也是一樣的。當你以思想輸出爲前提去讀書時,思想輸入的質量也會有所提升,而且親手寫文章的'好處比口頭敘述要更多一些。這樣讀書的目的從“讀完就好”變成了“要寫讀書筆記”,讀書的重心發生了變化。

寫讀書筆記不要成爲讀書的負擔,而是目標,讀書筆記其實可以是簡單的一句話,只要你覺得這句話對你來說很重要就可以了。而讀完後你在整理這些話的時候,也是二次思考和整理自己想法的過程,從這句話你可能會聯想到很多相關的信息,腦子裏有東西了,寫出來就不太難了。

而且當寫讀書筆記養成習慣之後,你再讀書的時候就會主動的尋找書中“打動人心的內容”,看一遍,找一遍,再寫一遍,這樣的內容就很容易加深記憶,提升閱讀效果了。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心得11

艾德勒在美國學界和出版界都是個傳奇性的人物。範多倫是1950年月美國哥倫比亞高校一位博覽羣書、才氣過人的出身書香門第的年輕教授。艾德勒在1940年出版了《如何閱讀一本書》第一版。在1970年艾德勒找到範多倫改編《如何閱讀一本書》。這也是我現在看到的這個版本。

讀得快、讀得多就是讀得好嗎?讀得慢、讀得認真就是讀得好嗎?這是這本書解答的第一個問題。那就是引用了弗朗西斯培根的名言“有些書只需淺嘗輒止,有些書該整個吞食,還有少數的書則當細嚼慢嚥。”不管是速讀還是認真讀,讀者要有自己的選擇。作者認爲可以認真讀的書不過一千本。另外讀得多也不見得就是讀得好,讀得越多,卻沒收穫的.這種狀況叫可憐。作者認爲只有讀者從書中獲得了養分纔算讀得好。

在這本書的作者看來閱讀分成四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

基礎閱讀就相當於學校生的閱讀力量。檢視閱讀是速讀的力量。分析閱讀是指讀者能從書籍分類、書名知道作者想表達的是什麼,並能從也許上了解到作者的寫作思路。

主題閱讀是指讀者能用帶着共性的話題感強的問題從一本書中找出自己想要的答案。一個讀者要帶自己的主動性去選擇自己想讀的書。作者在這本書的最終提出不同類型的書的閱讀技巧。有用型、想象文學、故事、戲劇、詩、歷史書、科學、數學、哲學書、社會科學。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就是讀得多就不肯定是讀得好。有些書必需要精讀,即使讀不懂,也要找到自己能找到的切入點來堅持下去開心閱讀,我的好伴侶也跟我說有想法就要寫下來,不然就是紙上談兵。我覺得他說得有道理,所以我就在這的最終一段給他致謝。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心得12

《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之前在很多地方看到過推薦,比如某某大學推薦的大學生必讀的50本書目、還有微博上看到的一些推薦等。當時也是因爲覺得自己不懂得如何有效的看書,所以便打算看看這本書,希望可以從中得到一些關於如何有質量的閱讀一本書的建議。 20xx年的時候買到了這本書,剛拿到手時一打開就給我一種教科書的感覺,作者的目錄寫的非常詳細,厚厚的兩百多頁的書裏除了文字幾乎看不到其他的圖片或者表格等內容,而且在書本的最後一部分,還附有作者爲了幫助讀者練習書中提到的技能的文章和練習題目,當然還有答案,這讓我更加肯定的認爲這是一本教科書!

這本書是翻譯的,有些內容翻譯的比較生澀,讓人讀起來不是很容易理解;可能是因爲這個原因,使得整本書很容易讓人覺得枯燥。我起初讀到第二篇之後,就擱淺了,感覺自己實在是讀不下去了。直到今年7月份,因爲在電腦安裝了Kindle,也在亞馬遜購買了這本書的電子書版本,所以就利用上班的空餘時間,堅持把整本書看完了。

看過整本書你才能夠理解:目錄之所以寫的詳細、整本書之所以有很多文字、以及最後的練習題的存在,都只是因爲作者太想讓自己的想法和方法得到讀者的理解,所以纔會使用這些“手段”來儘可能的達到自己的目的。就像作者在文中提到的“寫作與閱讀的東西就像那隻球一樣,是被主動、有活力的雙方所共有的,是由一方開始,另一方終結的。”,閱讀和寫作是信息傳遞的兩個參與者,作者要求讀者要仔細閱讀,認真理解,而他也在爲了讀者可以準確的理解而努力着。

全書給我最大的收穫應該是書中作者對一個優秀的閱讀者的定義:一個主動閱讀的讀者。對我個人而言,我有些時候讀書就是過目而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看書是爲了看完一本書而看書,似乎心裏面想的.不是從書中得到什麼,反而是爲了讓別人知道我看過這本書;讀到書中作者的這個觀點時,我對自己讀書的這種功利性心態有深刻的反省,甚至帶些自我批判,也正是因爲這樣,我開始對自己所讀的書有一個要求:儘量總結書本的內容、書中的重點以及自己對書本的收穫和感想。這就是這篇讀後感誕生的緣故。

作者認爲:閱讀的主要目的是爲了增進理解力,然後纔是獲取知識;爲了增進理解力,那麼讀者需要用心閱讀書本的內容,以達到準確理解作者所要傳遞的信息的目的,爲此讀者便要成爲一個有主動積極的心態、明確的閱讀目標的主動的閱讀者,而全書所圍繞的關於閱讀的規則其實就是幫助讀者掌握一套可以幫助自己成爲一名主動的閱讀者的方法。

書中對閱讀的四個層次的介紹應該是整本書中關於閱讀方法的核心內容,其中對於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的介紹、講解應該是幫助讀者達到閱讀比較高的境界的一種有效工具。我個人對這部分的理解是:分析閱讀就是幫助你從深層次徹底的吃透一本書的表面和內在意義;主題閱讀則是爲了幫助讀者學會如何就一個主題問題,從不同的相關書本中獲取準確客觀的依據,讓自己可以提取出解答這個主題問題的答案。

當然,閱讀完整本書之後,還是看到了這本書本身的一些侷限性;雖然書的標題爲“如何閱讀一本書”,但是從書的整體內容來看,全書基本圍繞的是如何閱讀一些論說性的書,就比如一些比較有邏輯性、有條理的論述性書本,包括科學、哲學、方法論等類型的書,但是對於如何閱讀詩集、小說等就沒有過多的介紹。我想作者應該是傾向於認爲:“閱讀是爲了幫助人類增進理解力”的這一論點,所以書本的內容便有所傾向了。當然這雖然算是侷限,卻不能說是缺點或者不足,畢竟這本書還是爲讀者提供了一些閱讀的方法和技巧的。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心得13

寒假很快結束了,信息綜合組的讀書會推薦了《如何閱讀一本書》一書,要求進行閱讀並在羣裏分享,本書很實用對閱讀也很有參考價值,共分爲四篇,講述了閱讀的層次、閱讀不同讀物的方法以及閱讀的最終目標等內容。書中的具體內容在此不做表述了,通過大家的分享與精彩展現,大家肯定都熟練掌握了,在這裏我想結合閱讀本書,分享一點自己關於閱讀的一點想法,敬請大家批評指正。

個人認爲,我們在確立閱讀目標時,功利心不能太濃,人一旦有了功利心就會出現一些功利性的思維與行爲,這對於閱讀興趣的培養及閱讀行爲的發生並不是一件好事。當一個人將自己的閱讀目標定位在獲得利益或者想讓閱讀爲自己或別人獲利的時候,其實他已經把閱讀的'最根本的價值給丟棄了,因爲不管是什麼利益,只要是利益都是一種“即刻索取”的心態-----即我要通過閱讀應該立刻獲得什麼或者取得什麼,而這種“即刻索取”的心態會給我們的閱讀帶來很大的影響,因爲有些時候的閱讀並不一定會立刻促進你取得什麼,或者使你成長多少,而這種功利性的“即刻索取”心態在沒有獲得滿足時就會嚴重打擊個人的閱讀習慣,使一些人放棄閱讀,甚至是厭惡閱讀,所以我們在閱讀時,儘量要像魯迅說的那樣,儘量讓我們的閱讀成爲一種嗜好,就是出於自願,全不勉強,離開了利害關係的閱讀。這就像有些人“愛打牌一樣,天天打,夜夜打,連續的去打,有時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來之後還是打”(摘自網絡),其實就像打牌的人的目的並不在贏錢,而在有趣一樣,我們閱讀的目的也不應在於“功利”,而在於點亮自己的生活。

什麼是點亮自己的生活,個人認爲應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要有“開卷有益”的習慣。二是要有選擇優秀書籍的方法。三是要有分析閱讀與主題閱讀的能力。只要具備了這三個方面,我們的閱讀就不會是一種“逼迫”,更不會是一種“要求”,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自覺自願的興趣盎然的行爲,這樣的閱讀也一定會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灑脫,更加自由,更加和諧,最終就會像蘇軾那樣將閱讀融入到自己的血液裏,“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於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亦語言無味”。

最後,祝願閱讀都能點亮我們的生活,點亮我們的人生,感謝大家的陪伴,祝大家新年新進步,事事更如意!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心得14

對於艾德勒的《如何閱讀一本書》,早就看到圈裏有朋友推薦,但一直沒有機會閱讀。那天無意中去城市之光書店,又偶遇此書,直接入手一本,回家細看。昨天大概看了不到20頁,感覺挺受啓發。

書中對閱讀藝術下了個定義:"這是一個憑藉着頭腦運作,除了玩味讀物中的一些字句之外,不假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來提升自我的過程。"剛開始看書前面的文字,還不是特別有感覺,但是看到這句話,腦子裏靈光一現,彷彿自己的經驗和作者的文字不謀而合,在某處不期而遇。

幾年前自己初走上閱讀之路的情景又浮現在腦海裏。那時自己剛參加工作時間不長,想着利用閒暇時間多讀些書,充實自己。可是當時根本不知道讀什麼書,全憑感覺,有時讀些暢銷的,有時讀些名氣大的,有時讀些別人推薦的,並無侷限。那時候,對於心理學也很有興趣,讀過畢淑敏的《女心理師》、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嶽曉東的《登天的感覺》等。那時的理解能力有限,讀書主要是讀心理學普及性的書,或者是心靈脩煉方面的書。

後來,受我們單位一同事的影響,開始接觸傳統文化、國學、量子力學和佛學等方面的書。記得當時工作之餘,他經常給我們幾個"講課"、討論,都看了什麼書,有什麼收穫等。當時他一推薦書,我就找來看,或者找視頻看。記得當時看過浙江大學董平教授講的《傳奇王陽明》,對陽明先生創立的"心學"很是佩服,更是將他所提倡的"致良知,知行合一"立爲自己行動的標杆;還看了曾仕強教授講《易經的智慧》,受益良多。當時,那位同事還推薦了《瑜伽師地論》,這本書是大乘佛教瑜伽行唯識學派和中國法相宗的根本論書,也是玄奘法師西行所取的'重要經典,我雖然已經入手,但至今沒有勇氣打開看,因爲對於裏面的內容實在是無法理解,只能先放着,期待哪天假如開大智慧了再去看(貌似這一天相當相當遙遠)。感覺這個時期讀的書比之前有深度、也有了一定的主觀能動性,不是那麼盲目了。

20xx年讀的書,有了點"跨界"的感覺--一個朋友開始推薦企業管理和思維提升方面的書。這個時期,讀書的速度降下來了(貌似一直以來讀書的速度就沒上升過,一直都很慢),但是開始寫讀後感,做讀書筆記。印象深刻的書有《小強升職記》,這是一本時間管理方面的書,當時讀完寫了一篇幾千字的讀後感;還有《金字塔原理》,主要內容是寫作邏輯與思維邏輯,讀完之後按照書的內容做了一個PPT.由於有了之前的積累和思考,這時候對於書的內容已經理解的更加深刻了,而且也考慮將書中所看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使自己的思維能夠真正地提升。同時,我也受其他朋友和老師的推薦,看一些專業的心理學書籍、小說、寫作方面的書等等。這個階段,真真是體會到了讀書的樂趣,更加註重書的品質,也注重自己讀書的"品味".

總結近十年的讀書感悟,我很認同作者在《如何閱讀一本書》裏的觀點,"閱讀越主動,效果越好".當一個人主動去讀一本書,他在讀書的時候就會很用心,對於有啓發的地方還會拿筆畫出來,讀完之後還會思考書中的內容,就像海綿吸水一樣真正吸收了書裏的內容。我一直認爲,單純爲了"獲得資訊而閱讀",並不能真正提升我們的理解力,只有我們將讀書目標鎖定在"爲增進理解而閱讀"時,去讀一些"燒腦"的書,理解力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當自己在沒有任何外力的幫助下,憑着內心的力量,玩味着書中的文字,書中的概念漸漸由模糊變得清晰時,就像是一隻破繭而出的蝴蝶,又像是一粒破土而出的種子,那種生命力突然迸發的感覺,讓人有無比的喜悅感--這種喜悅感,唯有在用心讀書時才能獲得。

初雪,管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國心理學會會員,教育工作者,"鄭亞楠心靈工作坊"創始人。喜歡讀書寫作,熱心傳播美文;主張"以一片純真之心發現美,傳遞善";願意傾聽你的故事,幫你解決心理困擾。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心得15

值得一讀的書,雖然很多人都會想:讀一本書,想怎麼讀就怎麼讀,不需要別人的指導或者幫助。之前我也是這樣想的,以爲自己會讀書,以爲自己有一套自己的讀書方法,但我自以爲的讀書方法不管用。怎麼知道不管用?問一個問題就知道了。你能不能把一本書讀好,讀懂,讀得有效,這真的是需要方法的。這本書就給了我們很大的參考價值,不僅講了閱讀方法,還有參考書目。正如書裏面所說的,好書都是經歷過歲月的洗刷而留下來的,經典也是人們千挑萬選留下來的。這本書的作者可以說是知識淵博了,不然也不會寫出這樣的一本書來,這裏涉及了很多學科,無論是人文社會學科還是自然科學學科,作者都信手拈來,這一點是值得我們敬佩的。

美中不足的是翻譯問題,這個。雖然大部分的情況下還是可以讀懂的,這本書本身邏輯就很嚴密。但我還是要不得不說一下個人認爲一個地方的不妥之處:莎士比亞的`經典悲劇《哈姆雷特》裏的那句經典獨白:“生存,還是毀滅?”在這本書裏譯成了:“要死,還是要活?”[捂臉][捂臉] ?說實話,我自己看到這句翻譯的時候有點憤怒了,畢竟之前看過好的翻譯之後,看到這樣的翻譯難免有些轉換不過來。

整體來說,這本書還是不錯的,老師推薦我們閱讀的。加入書架之前有看到過書友在讀,當時沒在意,後來看舍友買了這本書,她說是爲了湊單。但我還是加入書架了,後來並沒有開始讀,直到上課的時候老師提到過,推薦我們去讀這本書,然後纔開始閱讀。閱讀過程有點艱難,在零碎時間來讀這樣一本邏輯性強的書還是比較艱難的,建議做一下筆記,我打算再回去補一下筆記。推薦給更多的書友,如果有機會的話,買紙質版的會比較好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