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備課講話稿

如何提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思考一

集體備課講話稿

在當今的數學課堂,數學教師在教學中的活動設計往往以問題串的形式呈現。但在教學實踐中發現,許多時候教師的提問還存在着諸多問題,不能真正激發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數學思考,致使教學有效性、實效性、高效性得不到很好的實施,具體表現如下:

1.難易失調

教師缺乏對教材的深入研究,缺乏對學生情況的充分了解,把他們估計得過高或者過低,所設計的問題在難度上要麼過大,要麼過校過大時,超出學生的理解水平,學生不能與教師產生共鳴,常使全場沉默無言,教師不得不把問題分解,化難爲易,使學生重新入軌。再者就是教師爲了保證教學順暢,把教學內容肢解成許多小問題,師生一問一答,教師問得從容,學生答得流暢,整齊劃一,實質上很多問題沒有思維價值,嚴格講不能叫做問題。也正是這些虛假問題爲學生開闢了一條思維通道,限制思維的方向和路線,帶有去“問題化”的傾向。以上兩種情況都無法對學生的思維進行適當的訓練,使其停在無法思考、不用思考的狀態下,自然談不上啓迪、誘導和開發了,阻礙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2.越俎代庖

教師提出問題後,沒有給學生充分考慮和討論的時間,就讓他們回答,學生答不上來。此時教師不是想辦法對學生進行啓發誘導,調整思考的角度,換個說法矯正學生的思路,而是急急忙忙講出答案,把學生應該做的工作取而代之。結果自己勞神費力設計的問題不解自破,無形中抑制了學生的積極性,影響了其學習情緒,造成學生的思維懶惰。時間長了,大家都不願意回答問題,越是難題越是如此,這樣對培養學生的能力,促進他們思維水平的提高有害無益。

3.口頭禪現象

很多教師在課堂上“是不是”“對不對”等問題充斥課堂。學生回答“是”能代表發自內心的認同;學生回答“對”,能表明其思維的清晰明朗。這樣的問題只能折射出教師教學的膚淺,高明的教師是用心溝通的而無需通過“是不是”“對不對”來尋求自我滿足。這樣的問題讓學生從國小會察言觀色,試想:學生不回答“是”“對”又能怎樣說呢?

4.去數學化

有些教師提出的問題與教學內容相去甚遠,尤其是不恰當的情景創設,造成的結果是“種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導致教學始終在數學的外圍盤旋,沒有讓學生觸摸到數學的本質,沒有了“數學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