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聯邦運動會

該運動會首次舉辦於1930年,當時它被稱爲大英帝國運動會(The British Empire Games)。運動會的名稱在1954年被改爲大英帝國英聯邦運動會(British Empire and Commonwealth Games),又於1970

英聯邦運動會

年改作不列顛英聯邦運動會(British Commonwealth Games),然後在1978年換成現在的英聯邦運動會(The Commonwealth Games)。

除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熱門運動項目,英聯邦運動會的運動項目方面也包含了一些流行於英聯邦國家的`項

目如草地地擲球、七人制橄欖球和無網籃球。目前,一共有53個英聯邦國家和71個隊伍參與此運動會。英聯邦運動會的運動員人數通常高達5000人。這使到英聯邦運動會爲其中最爲多運動員參與的國際運動盛會之一。

英國的4個組成部分—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都派出各自的隊伍參加英聯邦運動會,還有一些英國皇家屬地例如,安圭拉島,澤西島,馬恩島和一些英國海外領地地區都派出各自獨立的代表團參賽。

只有六支代表隊曾參加全部歷屆以來的英聯邦運動會:澳大利亞、加拿大、英格蘭、新西蘭、蘇格蘭及威爾士。英聯邦運動會的組織和領導機構爲英聯邦運動會聯合會(Commonwealth Games Federation),由愛德華王子出任主席,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爲資助人。根據協議,運動會應輪流選擇在不同的英聯邦國家舉行。1966年,獨立四年後的牙買加成爲第一個舉辦該運動會的發展中國家。截至1998年9月,英聯邦運動會聯合會共有71個成員協會。英聯邦運動會的舉辦,對維繫英聯邦成員國以及英聯邦運動會聯合會各成員協會之間的鬆散關係起了一定的作用。

2.早在1891年,英國人J·A·庫珀就曾在《泰晤士報》上撰文,提議將宗主國和各自

治領地之間的運動會固定下來,成爲有組織的競賽活動。該建議後來受到重視。從1911年起,英國宮廷開始爲獲勝隊頒發帝國杯,使運動會初具英帝國運動會的雛形。1926年,各自治領地的全權地位得到明確,爲英帝國運動會的舉辦奠定了政治基矗1928年,在阿姆斯特丹會議上,擔任加拿大奧運會代表團田徑隊官員的M·M·魯賓遜提出舉辦英帝國運動會的建議得以通過。1930年,首屆英帝國運動會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哈密爾頓市舉行。來自澳大利亞、百慕大羣島、英屬幾內亞、加拿大、英格蘭、愛爾蘭、紐芬蘭、新西蘭、蘇格蘭、南非和威爾士的400多名運動員,參加了田徑、滾木球、拳擊、賽艇、游泳(含跳水)和摔跤6個項目的比賽。第二屆英帝國運動會於1934年在英國倫敦舉行,印度、羅得西亞和牙買加首次參賽。自本屆起,女子項目被列入運動會。

運動會自創辦以來,除1942年和1946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停辦外,一直每四年一屆如期舉行。但運動會的名稱幾經變動:前四屆(1930~1950年)稱爲英帝國運動會(British Empire Games);第五至八屆(1954~1966年)稱爲英帝國及聯邦運動會(British Empire and Commonwealth Games);從1970年第九屆起更名爲英聯邦運動會(British Commonwealth Games);1990年又將英文名稱改爲現在的Commonwealth Ga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