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勵志的演講稿模板集合7篇

演講稿可以起到整理演講者的思路、提示演講的內容、限定演講的速度的作用。在充滿活力,日益開放的今天,很多地方都會使用到演講稿,如何寫一份恰當的演講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勵志的演講稿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勵志的演講稿模板集合7篇

勵志的演講稿 篇1

我的老閨蜜是個衣服控。年過三十的她,如今指導起少女們的穿衣道,最惆悵的一件事就是:看起來兩條黑色的裙子,小姑娘們總是瞪大雙眼覺得那是一樣的。

這個時候,她就會恨鐵不成鋼跳起來地叫:你伸手摸一下!摸一下!它們不一樣!這是質地完全不同的兩條!所以它們的價格才千差萬別!而你們總是隻顧着去買那條看起來一樣的!便宜的!

這個舉動,讓我想起在吳哥窟旅行的時候,當地的華語嚮導看見我左手拿着傘,右手端着相機,和那些石牆保持着矜持的距離,遺憾地搖頭:Miss,你不要只用眼睛看,你伸手摸一下,會得到完全不一樣的感覺——

質感。

伸手的那一刻,我這個Miss發現,那種衝擊感是質感。人類的皮膚原來是造物主如此神奇的安放之處,指尖觸碰的那一剎,彷彿有時空隧道回到這一磚一瓦的盛世。

石牆有質感,裙子也有。

一旦有了切膚體驗,就會發現,很多看起來一樣的事情,完全不同。

一個女人還是小女生的時候,挑衣服的品味從哪裏來?從眼睛。看顏色,看款式,從那些直擊眼底的蝴蝶結,撲面而來的熱鬧蕾絲花邊,就決定了我們是否喜歡這件衣服。

可是成年之後,再熟透十年,就會發現,挑衣服的決定力來自於觸感。同樣是一條黑色的裙子,絹絲,棉麻,化纖,帶來的手感和垂度是完全不同的。

質感是歲月的教訓。一度迷戀全棉,後來知道,即使是棉也有千差萬別,因得密度和支數不同,就決定了它可以是一件版型挺括的,穿三年也不會過時的T恤,還是最後被揉成一團丟進垃圾桶的睡衣。

扮靚沒有那麼容易,每件衣服,因得質感,都開始有了她的脾氣。

從此理解了爲什麼輕熟女們冬日裏,只想躲進低調而沉默的雙面絨大衣;初夏,不捨如巧克力般絲滑的吊帶真絲襯衣。

那夜,朋友的啤酒吧在盛夏的夜晚開業,邀我和朋友們前往。酒過三巡,和另外三個30+站在門口吹風,酒正酣夜正濃,結果有條“小黑裙”還是覺得辜負,說了一句:這種時候,真應該穿條真絲吊帶大露背裙子來的嘛……

她大概是想起這微涼夏天,真絲般的觸感,劃過自己的皮膚的那種體驗,那是“正當年”的體驗。

那隻不過是一件衣服的質感,卻帶來歲月的不捨。穿上它,去見誰,兩個小時的內心戲比電影還要熱烈。

至於顏色,安靜就好。

至於款式,明朗就好。

因爲知道,那些安靜和明朗背後的質感,纔是心裏的永垂不朽。

羅愁綺恨啊,當然最是隱痛,張愛玲的筆下,孫用蕃嫁給她的父親做填房,帶來滿滿兩大箱舊衣服給天才繼女——成了這繼女此生咽不下去的氣。後來,她這一生,和她的母親一樣,都把自己活成了一件精貴而孤獨,卻蝨蚤橫生的皮袍。

所以,不要小看女人們的衣服,那不僅僅是她們的衣服,那是她們的人生啊。人們本也喜歡用質感來形容女人不是麼,如同男人都期盼着女人溫柔似水溫潤如玉。可是這時代,放眼去,都是鐵骨錚錚鏗鏘玫瑰。

如同有個女人說:我就是覺得男人靠不住。

那天她說了很多要靠自己的話,可我依然嗅到一絲孑立和孤苦的氣味。

換過以前,我會勸她。因爲以前我着實不喜歡過於鏗鏘的女人。因爲我認爲過於依附男人,和咬牙拼死不依靠男人都是一種病。前者讓我們失去尊嚴,後者讓我們失去暖意,如同沒有骨氣的廉價棉,和沒有溫度的不鏽鋼。

可是那天我突然釋然——如果你要做妾心如鐵的女人,那你就去做。每個人最終都要選擇一種立足於世的姿態,陶土有陶土的意義,絲棉有絲棉的姿態。

只不過,如果選了那種,就要堅守那種材質的特性。從此,就不必羨慕絹的軟弱;絲的猶豫,也不必羨慕她們的依附。

如同我們都爲什麼那樣喜歡慾望都市裏的四個女人,因爲夏綠蒂是帶着一絲淑女保守氣息的天鵝絨;米蘭達是硬挺的亞麻混紡西裝料;薩曼莎是永遠帶有一點未來的金屬光澤感的hard模式,她們,各自堅持了自己的質地,呈現了自己的態度。她們並不遺憾自己沒有成爲另外那一款。

有時候我會和同樣喜歡這部劇的人開玩笑:所以,十年過去,在你們心裏,我長成本土版的凱利了嗎?

朋友們居然都有點小激動,是的是的,你不覺得嘛!你成了專欄作家了!愛買衣服和名牌包的作家!

是我喜歡她,所以情不自禁地走向了她?還是,同樣愛穿衣服,就情不自禁地,就把自己走向了去成爲某種質地的女人。

只因作家這個職業,也是設計師,是文字的設計師。拿着三千常用字要書寫衆生,和那些要見識大量的材料的藝術品設計師一樣,眼睛去觀察,然後用手指去摩挲,將那種感觸紀錄在心裏。決定捨棄哪些,留用哪些,然後這種材質,可否傳達出他想要的,藝術的質感。

所以,凱利是什麼材質?我自己是什麼材質?

但我想這並不重要。麻後來成爲了紗。土後來成爲了陶。鐵百鍊之後,成爲鋼。

這變化之間,遠遠比材質本身,更有深意。

勵志的演講稿 篇2

各位家長,今天的家長課堂我們談談青春期的問題。子女到了青春期,家長會發現她們很明顯的變化,情緒越來越敏感,自主意識也開始增強。在這裏我們來談一下很多家長都比較關心的話題, “孩子越來越不聽話”的問題。

一、青少年太聽話,不是優點。先看兩個來自廣東省的例子:聰明漂亮、學習不錯、家境優裕、備受父母的寵愛、在學校很有人緣但是,儘管有這些讓同齡人羨慕的條件,剛過16歲生日的阿瓊還是家中從8樓一躍而下,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珠海平沙的一名九年級女生劉某某也在家中割腕自殺。並且,和阿瓊一樣,劉某某彷彿也沒有明顯的自殺的理由。

很多家長會認爲,女孩子十幾歲,這個年齡是無憂無慮的、整天傻開心的年齡,但沒想到她會有那麼多的愁?” 那麼我們先來看看青春期心理的一個顯著特點:容易憂愁、敏感和抑鬱。而青春期是註定要叛逆的。青春期的孩子有一對矛盾的心理衝突:脫離對父母等親人的心理依賴,走向獨立的自己。 前者意味着喪失,是辭舊;後者意味着獲得,是迎新。在這對矛盾當中,如果後者佔據了主要地位,那麼儘管不斷地有莫名的憂傷襲來,我們仍然會感覺

到自己的生命整體上是積極的、陽光的。相反,如果前者佔據了主要地位,抑鬱情緒就會成爲我們的主導情緒。但問題是,我們的文化中,不鼓勵孩子的獨立性。“我們的文化,喜歡好孩子。經典的好孩子在家裏聽父母的話,依賴父母,在學校聽老師的話,依賴老師。這樣一來,這個孩子的獨立空間就會受到擠壓,他會覺得自己不是爲

自己而活,於是就缺乏動力。他可能會出色地完成老師和家長交給他的任務,但他卻表現得比較麻木,對很多事情都缺乏慾望和追求,這也是抑鬱的一種體現。” 如果調查中學生平常愛說的話,其中說得最多的句式是“爸媽要我做”“爸媽說 我應該做,而相當地缺乏“我想(要)”這樣的句式,比較典型的句式是“如果不是爲了爸媽,我早不想。。。了”。對此,我的理解是,他們覺得,自己的人生不是自己的,而是父母的,他們是在爲父母而活,他們學習、生活的動力來自父母的壓力。 如果他們是“壞孩子”,他們就會走上叛逆之路,不理會父母的壓力,甚至和父母對着幹,父母讓他們向東,他們非向西。這種“叛逆”,其實是青少年在爭取自己的獨立空間,試圖成

爲他自己。“好孩子”易有兩個惡果這樣看來,好孩子似乎比壞孩子更可取。 但其實,從十二三歲開始,一直到青春期的基本結束,是我們生命中的第二個“叛逆期”(第一個是2 3歲)。正常情況下,每個青春期的孩子都會表現出較強烈的叛逆來,不聽父母的話,什麼事都要自己來。他們這樣做,只是爲了完成必須完成的任務:脫離對父母及重要親人的依賴,走向獨立的自己。以正常的速度走完這個叛逆期之後,他們在18歲左右形成一個完整的“自我”,他們開始基本知道,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而這也意味着他們終於基本成了一個成年人了。有了這個“自我”,他們就會有較強烈的慾望,明白自己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從而不需要監督也能有很強的動機去追求一些人生目標。然而,那些過於好的“好孩子”,他們的父母控制慾望太強,一直讓孩子按照他們的安排來學習和生活,而根本沒有給孩子獨立的空間,甚至嚴格抑制孩子的“叛逆”。這樣的話,這些好孩子的青春期就沒有一個正常的“叛逆期”。這會造成兩個惡果:

1.叛逆期推遲

有一個真實的案例,主人公就是典型的叛逆期推遲。他到了大學纔出現了強烈的叛逆心,故意和父母、老師對着幹,故意不認真學習。而另一個經典的案例是,一位男士,到了36歲纔開始他的叛逆期。他離了婚,因爲婚姻是父母安排的。他辭去工作,因爲工作是父母安排的。最後,他很理智地對父母說:“我已經36歲了,這之前的前半生,我完全是爲你們活着,什麼都聽你們的,但後半生,我想爲自己而活,我要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事,請你們 理解我,不要再控制我。”

2.缺乏生命力

太好的“好孩子”,會有一種通病:缺乏激情。因爲,他們努力學習也罷,努力工作也罷,都不是發自自己內心,而是爲了滿足父母及家人的期待。這種刻意的努力,是一種強迫性的努力。父母要督促他們,他們也要經常督促自己,才能繼續努力下去。但是,他們彷彿對努力來的結果,譬如好成績等獎賞沒有什麼熱情,他們的口頭禪是“沒所謂”,彷彿是什麼都可以失去,什麼事情都不能讓他們興奮。 阿瓊在遺書的一開始寫道:“我不快樂,一直以來不快樂,我似乎覺得缺了點什麼,但我說不出是什麼,那使我不安和痛苦。”她的“缺了點什麼”,可能就是生命激情。她在家很聽話,在學校和同學的關係看上去很好,她哥哥說她“什麼事都能自己搞定”。這看上去很好,很容易讓家人以她爲傲。但同時,她對什麼都不在乎,也沒什麼興趣和愛好,一直都有點冷冷的樣子。這種感覺積攢下來,最終讓她對活着徹底失去了慾望和動力。 因此, 在這裏我們希望父母能做到的幾點:

第一,理解孩子的叛逆心理,懂得一定程度的叛逆心理是非常正常的,是孩子走向成長和獨立的必然階段。如果父母尊重孩子的獨立,那麼這種叛逆心理就會減輕。如果父母不尊重,那麼這種叛逆心理反而容易變得更強。

第二,給孩子充分的獨立空間。在正常情況下,不必太想“知道孩子在做什麼”。青春期是一個心理變化非常劇烈的階段,因爲他什麼都想嘗試,今天是這種心理狀態,明天可能就變成另一種樣子了,做父母的不必太爲孩子偶然出現的異常行爲而焦慮。

第三,青春期之前,一般說來,父母是孩子心中無所不能的“神”,孩子們普遍對父母有一定的崇拜心理,這種心理讓他們依賴父母。 但進入青春期後,這種崇拜心理一般會消失大半,孩子們會重新崇拜新的偶像,譬如 明星人物、政治家、科學家等。這種心理的轉變,會讓孩子們變得不再對父母言聽計從,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大大下降,父母應做好這種思想準備,明白孩子這種心理轉變背後的積極意義。

第四,不要對孩子偶爾出現的強烈叛逆行爲———譬如和父母對着幹、早戀等大動干戈,要理解這種行爲背後的心理,適當反思是不是對孩子控制得太厲害了。一般說來,強烈的叛逆行爲是對父母強烈的控制慾望的一種反擊,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控制適當變弱,孩子們的叛逆程度也會自然而然地下降。

第五,孩子進入青春期後,不要把“乖”“很聽話”還當作優點來看。相反,做父母的應該感覺到焦慮和擔憂,並適當地調整自己的教育方法,把孩子推向獨立的世界,減少他的依賴心理。

第六,謹防孩子陷入嚴重的抑鬱狀態。如果孩子比較叛逆,這恰恰說明他一般會有較強的活力,不太容易走上極端的道路。相反,如果孩子非常聽話,那父母倒是應該有所擔憂。評定孩子是否陷入抑鬱症的標準可以概括爲“三少”,即話少、行動少、情緒少。像阿瓊,在家中很少說話,暑假很少出門,情緒一直很低落,已經明顯符合抑鬱症的診斷標準了。 最後,我們希望家長能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即便對專業人士而言也是一個巨大的難題。曾有一個德國心理學家說,當處理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問題時,能有20%的成功率就很不錯了。所以各位家長也不需要太強求或太自責。

勵志的演講稿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理想點亮人生。

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曾經說過:“理想是指路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而沒有方向就沒有生活。

”的確,理想催人奮進,指引着我們爲之努力、拼搏,我們的人生,因爲有理想而變得絢麗多彩,我們的生命之花也因理想的存在而綻放。

理想是十分美好的,它充滿着每個人對未來的期望,同時也是每個人對自己人生的規劃。

理想之所以稱爲理想,是因爲它是人們對未來生活的一種設想,而並非現實,理想與現實之間是有着一定差距的,但是它又與現實有着一定的聯繫,它基於現實之上,需要人們去實現。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也許它距離我們很遙遠,但是我們卻可以通過努力來實現它,“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們的最終目的就是實現我們的理想,從而改變我們的人生。

然而,實現理想是一個拼搏的過程,它絕非易事,但我相信,只要努力、付出,理想也會爲人所征服。

理想就好比是一座山峯,而實現理想的過程就是我們爬山的過程,最終爬上了山頂,我們也就實現了理想,同樣也是到達了人生的頂峯,此時,我們就是勝利者。

但是實現理想的過程是艱苦的,要知道“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只有經得住命運的考驗,我們才能夠實現理想,古語有云:“……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說的也正是這個道理。

理想對一個人的成功起着至關重要的的作用。

囊螢夜讀的車胤若是沒有理想,最終也就不會成爲一代思想家;被元軍俘虜的文天祥若是沒有理想,也就不會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樣的千古名句流傳至今;越王勾踐若是沒有理想,就不會有“臥薪嚐膽滅吳國”的傳奇……可見,一代偉人們的成就,源自於他們的理想,他們用理想譜寫了人生的輝煌,用理想點亮了他們的人生!作爲一名學生,我們所處的正是如花般的年紀,正是樹立遠大理想的.時候。

讓我們給自己點上一盞理想之燈吧,當我們找不到方向的時候,當我們爲失敗而痛苦的時候,當我們因害怕前方的黑暗而不敢前進的時候,就想一想這盞理想之燈吧,它會驅走眼前的黑暗,點亮我們的人生!

勵志的演講稿 篇4

尊敬的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堅定信念,超越自我》。海倫·凱勒有這樣一句非常形象而生動的話:“當一個人感覺到有高飛的衝動時,他將再也不會滿足於在地上爬。”正是有了遠大的理想,正是有一種信念,她接受了生命的挑戰,創造了生命的奇蹟。她,盲聾啞集於一身的弱女子竟然畢業於哈佛大學,並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奔走呼告,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爲殘疾人造福,被評選爲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理想和信念像熊熊燃燒的烈火使她才走出黑暗,走出死寂,理想和信念像巨大的羽翼,幫助她飛上雲天。從某種意義上說,人不是活在物質世界裏,而是活在精神世界裏,活在理想與信念之中。對於人的生命而言,要存活,只要一碗飯,一杯水就可以了;但是要想活得精彩,就要有精神,就要有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理想信念使貧困的人變成富翁,使黑暗中的人看見光明,使絕境中的人看到希望,使夢想變成現實。

下面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浩瀚的沙漠中,一支探險隊在艱難地跋涉。頭頂驕陽似火,烤得探險隊員們口乾舌燥,揮汗如雨。最糟糕的是,他們沒有水了。水就是他們賴以生存的信念,信念破滅了,一個個像塌了架,丟了魂,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隊長。這可怎麼辦?隊長從腰間取出一個水壺,兩手舉起來,用力晃了晃,驚喜地喊道:“哦,我這裏還有一壺水!但穿越沙漠前,誰也不能喝。” 沉甸甸的水壺從隊員們的手中依次傳遞,原來那種瀕臨絕望的臉上又顯露出堅定的神色,一定要走出沙漠的信念支撐他們踉蹌着,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動。看着那水壺,他們抿抿乾裂的嘴脣,陡然增添了力量。

終於,他們死裏逃生,走出茫茫無垠的沙漠,大家喜極而泣之時,久久凝視着那個給了他們信念支撐的水壺。隊長小心翼翼地擰開水壺蓋,緩緩流出的卻是一縷縷沙子。他誠摯地說:“只要心裏有堅定的信念,乾枯的沙子有時也可以變成清冽的泉水。” 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有句名言:“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夠使你倒下。如果你自己的信念還站立着的話。”是的,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不要熄滅心中信念的火把。同學們,不管你現在的成績怎麼樣,不管你現在的基礎怎麼樣,只要堅定信念,超越自我,你就有了努力的方向,你就有了奮鬥的目標,你就有了生活的動力,你就有了成功的希望!誰要是遊戲人生,他就一事無成;誰不能主宰自己,永遠是一個奴隸。同學們,你喜歡自己嗎?你對自己滿意嗎?你很羨慕某些人,甚至願意自己也成爲他嗎?如果你對自己有疑惑,那麼我來告訴你:就像每一片葉子都有它獨特的形狀,每一朵花兒都有它獨特的香味,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世上獨一無二的個體,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兩個人是完全一樣的。我們每一個人的存在,都有自己的價值與意義,別人可以比我好,也可以比我差,但沒有人可以取代我。美國少年天使肯尼,一出生就因爲身體畸形截掉雙腿,後來又發現切口的根部被癌細胞侵入,只好把腰部以下的身體全部切除。但是,肯尼並沒有向病魔低頭,他在家人的幫助下向自己的生命挑戰,拼命練習生存技能,使得自己日漸獨立,能跟常人一樣上學,甚至還學會了溜滑板、溜冰。肯尼的生命是美麗的、動人的。

有時候我們以爲遭遇到的危機使我們走投無路了,卻在事後發現這是生命的轉機。美麗的生命在於勇於更新,且願意努力學習。化蛹爲蝶,才能使生命煥然一新。人的一生也需要蛻變才能成長。每一次蛻變都回帶你走進人生的新領域、新境界,使你獲得新的感受、新的驚喜。健康的我們,更要學會容忍自己的不足和缺點。俗話說人無完人。正因爲這樣,我們纔要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如何在正視不足和缺點的前提下,採取積極的行動來彌補不足、克服缺點呢?一方面要正確和別人做比較,認識到自己在羣體中處於什麼樣的位置,尋找以後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要正確認識自己。不要只從不同的方面平價自己,卻看不到自己的優點,老覺得“某某的學習比我好,某某的書法比我好,某某的琴比我彈得好”,而實際上每個人身上都有自己的閃光點: 學習好的可能體育不如你,書法好的可能學習不如你,不要一味給自己挑毛病。既能夠看到閃光點,也能夠看到不足之處,對自己的認識才會全面,才能更好的取長補短。

臺灣著名作家瓊瑤,小時候除了語文外,其他學科成績並不好。有一次,數學考試她只考了20分,學校發給她一張“通知單”,要她拿回去給父母蓋章。捱到深夜,她鼓足勇氣拿着通知書交給母親。母親整個臉色都陰暗下去,將他好好責罵了一頓。她絕望的給母親寫了一封長信,服毒自殺,幸虧搶救及時,纔沒有造成終身的遺憾。從死神手中逃回來的她,分析了自己的長處與短處,下決心取長補短,專心寫作。父母默認了她的追求,她開始發揮自己寫作方面的長處,真正追求自己的事業,最終取得了令人羨慕的成就。

所以我們要多鼓勵自己:“成績單不漂亮沒關係,只要我努力,就是一名好學生!”“基礎不好沒關係,只要我每天都有進步,就是一種成功!”“我的生活是充滿陽光的,努力的我最美麗!”這樣自信的度過每一天,你會越來越體驗到:我的人生是非常有價值的,我是最棒的!

勵志的演講稿 篇5

各位同學:

早上好!今天利用演講的時間,我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關於大自然的故事:在美國西部,晴朗的午後,牛仔們將牛羣趕到開闊豐美的草地上。一如尋常,牛兒們一邊悠閒地嚼着青草,一邊曬着太陽。然而天有不測風雲,罕見的暴風夾裹着烏雲瘋狂襲來,轉眼間大自然將恩賜無情收回,取而代之的是它暴虐的一面。

風越來越猛烈,吹折了樹木,捲起了沙石。在一望無際的平原上它更加肆無忌憚,牛羣本能地聚在一起,但無濟於事,由於巨大的受風面,它們漸漸被吹到牧場的邊緣,被柵欄擋住了去路。狂風並沒有停止的意思,開始有牛被擠死,而後越來越多……不知過了多久,風小了。牛仔們出來一看,不禁驚呆了——大部分牛都被吹到了柵欄邊,那裏屍橫遍地;有一小部分牛卻截然不同,它們低着頭朝着風吹來的方向站立着,最終活了下來。

我驚訝於生命面對逆境的脆弱與頑強,大自然創造逆境的同時也創造了應對逆境的方法。若是屈服於它,它不會憐憫你,會更爲放肆,讓你一敗塗地;若認識到“逆境像彈簧,你強他就弱,你弱他就強”的道理,那麼最終會戰勝它。

你有過在狂風暴雨的街頭撐傘行走的經歷吧,你的傘應該是逆着風向的吧?你有過考試“偏科”的經歷吧,之後你的精力是不是大都集中在了這門課上?你也曾遇上過令你非常頭痛的事吧,那你應該是解決了問題重新振作了吧?逆境是個欺軟怕硬的傢伙,關鍵在於你是被它的血盆大口嚇倒,還是衝上去揭下它猙獰的面具。

面對逆境,迎難而上,做生命的強者。

我講完了,謝謝大家!

勵志的演講稿 篇6

巴金在自我的隨想錄中說過。“人不是點綴太平的。而是工作的,正正因有了荊棘,才需要咱們在荊棘中開闢道路。”一個人來到世界上,平平坦坦過完生命是毫無好處的。要建立自我的天地,讓成爲主宰自我的主人。這一切都不能夠空想,要靠實際行動、勇氣、智慧、毅力才能實現。但是這條路不好走。放眼望去它若隱若現,只有1條荊棘叢生、彎彎曲曲、坑坑窪窪的小路。爲了自我的目標,爲了磨練自我的意志,咱們務必果斷的選取這條路。

從咱們降生到世上那一刻起,註定要經歷一翻徹骨寒。有人要逃避磨難,導致被小小的寒氣所封殺。我走在這條路上,永不後悔。我赤着雙腳。用雙手扒着荊棘,荊棘的鋒芒和我的肌膚一次次零距離接觸,傷痛讓我一次次動搖決心,但我固守陣地,決不動搖!強忍傷痛依然義無反顧的朝目的地前進。雖說傷痛時常讓我疼痛難忍。我卻從中歸納了不少經驗,傷痕彌合留下了不少疤痕,每一個傷疤都是一次挫折,都是一次經驗的積累,都是一次成長的標誌,因此我不悲傷,堅定的走下去。只有在這樣的道路上我才能充分挖掘自我的潛能。

荊棘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信心、沒有勇氣走下去,半途而廢。沒有荊棘的道路,沒有挑戰性;沒有挑戰的人生,沒有好處;沒有好處的人生,生不如死!!荊棘的道路上成就有勇氣、有自信、有智慧、有夢想的人!荊棘的道路上錘鍊了人的意志,荊棘的道路上打磨了人的夢想。走在荊棘的道路上,用古人仁的經驗告誡世人,成功的人務必有成功的路,成功路上必定坎坎坷坷、荊棘叢生,荊棘叢生必定能苦其心志。

只要咱們有堅定的信心和勇氣,荊棘便不會阻礙咱們通向成功。相反,荊棘是咱們成功的墊腳石,磨難使咱們越挫越勇。在荊棘叢中開闢道路!

我要在荊棘中開闢道路!

這就是我的人生,像滔滔江河一瀉千里,奔騰向前,不論山高路遠,將咆哮着、沖刷着、呼嘯着、激越着,捲起千層波浪,無所畏懼不怕征途艱險衝向波瀾壯闊的蔚藍色大海。

精彩的人生就是這樣,閃爍最耀眼的光芒,綻放最美麗的花朵,播撒愛的陽光雨露,彰顯人性最完美的瑰麗風采,披荊斬棘、跨越高山、渡涉大河、迎着狂風暴雨去實現最輝煌壯麗的理想。有路,沿着路走,無路,也要開闢出1條光明的通道來,哪怕汗水浸透大地,哪怕血染江河湖海,哪怕道路曲折艱辛,哪怕前程有狼蟲虎豹妖魔鬼怪,呼吸不止,奮進不息。

勵志的演講稿 篇7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人生道路上充滿了未知的荊棘,要想跨越這些荊棘,我們需要一句支撐自己的話語:相信自己,我能行!

相信自己,我行!正是因爲這句話,在1996年的亞特蘭大奧運會上,喬紅纔會戰勝重重,打敗小山智麗,讓中國隊再次獲得一枚乒乓球女單金牌。相信自己,我行!正是因爲這句話,曹操纔敢用望梅止渴來鼓舞戰士們的鬥志,成功走出困境。

相信自己,我行!正是因爲這句話,居里夫人纔會克服重重困難,避開社會的種種輿論,一心鑽研,成功發現了造福世界的鐳。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而正是這些缺點,成了我們前進路上的絆腳石。往往,我們很難克服這些缺點。有時,甚至會選擇放棄。但是,只要一句“相信自己,我行!”我們往往會創造意想不到的奇蹟。

相信自己,我行!是自信者的口頭禪。也只有這樣,我們在漫長的人生道路纔會有一種堅持;在面對困難時,纔會有一種信念;在面對選擇時,纔會一種真實。你是否有自己的渴望?你是否有自己的夢想?在面對這些渴望時,你是否會望洋興嘆?這就需要自己來相信自己,自己給自己打氣,告訴自己,我能!

其實,一句“相信自己,我行!”並不能使你成功,這只是用來激發你的鬥志,而真正的,還是你那無窮無盡的奇蹟,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