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醫療》讀後感範文

《喚醒醫療》一書在各醫院掀起一股讀書熱潮,成爲醫院各級領導、臨牀一線醫務工作者的必讀之書。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喚醒醫療》讀後感範文,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喚醒醫療》讀後感範文

  喚醒醫療的讀後感1

最近,在醫院領導的推薦之下,我很有幸讀到了張中南的經典著作《喚醒醫療》這本書,在這本書中,我讀到了患者和醫生的各種難處。

現在的醫患關係很緊張,其源於各方面因素。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看病本身就是一件相當痛苦的事,在承受病痛折磨、焦急等候之下,更希望我們醫務工作人員在就診過程中多一些關懷與溝通,哪怕是多一句囑咐也好。面對衆多的患者,醫務工作人員照顧不到有問必答、無微不至。從而又會被病患誤解爲我們沒責任心。因此很多醫生都小心謹慎,很多做完手術,能讓他們不下牀就不下牀,竟連各種談話,醫生都小心翼翼,生怕術後產生什麼併發症,是他談話沒談到的。看到書中作者的那幾句講醫患關係的字眼,他心中肯定很難受,現在的醫療環境真的太恐怖了,腦海中不由浮現了《心術》裏的那幾個畫面,霍思淼談話時把病情說的有多嚴重就有多嚴重,甚至還動用了攝像機,他對鄭艾平說能經受住這些談話的家屬和病人才是真正信任醫生的人。

想改善這樣畸形的醫療環境,我想我們護士要竟可能的幫助患者,從整體護理出發,整體護理是一種新興的工作模式,護士除了應加強對病人自身的關注外,還需要把注意力放到病人所處的環境、心理狀態、物理因素等對疾病康復的影響因素上。整體護理是一種護理行爲的指導思想或稱護理觀念,是以人爲中心,以現代護理觀爲指導,以護理程序爲基礎框架,並且把護理程序系統化地運用到臨牀護理和護理管理中去的指導思想,整體護理的目標是根據人的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適合人的最佳護理,有時候一個病人做完手術後,醫生就把他交給護士了,這時候護士的慎獨是至關重要的,也許病人怕疼痛,他就不想動,可是如果這個時候護士說隨便你,痛就算了,那就有可能導致各種術後併發症。但如果護士說不能這樣,這對你的病情發展沒好處,還有可能導致各種後果,並且鼓勵和監督患者活動。還有些患者得了癌症,可能他的治療是成功的,但是悲觀心理就有可能影響生理的變化,這時護士如果把同樣有這種病情,但是恢復的很好的患者放在同一個病房,那麼病人之間的交流就有可能幫助那位患者重樹信心。

當然我沒有作者那樣的深切的感悟,但是在未然的工作中,我將用畢生的精力和熱情去對待每一位患者。

  喚醒醫療的讀後感2

經醫院領導推薦,讀了張中南先生的著作——《喚醒醫療》,其中有一個觀點是需要改變當前醫院存在的“病本位”和“利本位”醫療模式,繼而以“人本位”理念代替。就讓我想到了護理學上“以疾病爲中心”的護理理念要轉變爲“以病人爲中心”的護理理念,並有了以下所思索。

醫院當前醫療模式的改變,需要國家醫療政策的'出臺,並且與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息息相關,也需要時間讓大家接受並實行新模式。作爲一名護理人員,表面上對此也無能爲力,也很無奈。其實不然,護理學有着自己的獨立性,我們可以在護理上做好“以病人爲中心”的護理理念,儘可能的爲患者謀利。

以病人爲中心是指在思想觀念和醫療行爲上,處處爲病人着想,一切活動都把病人放在首位。爲病人提供“優質、高效、低耗、滿意、放心”的醫療護理服務。

我思索過如何把“以病人爲中心”的理念具體融入到我們的護理活動中去,我想我們需要站在病人的角度,以病人的身份想:時下我最需要什麼?就是說“以病人的需求”爲嚮導展開護理,下面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五個方面探索如何在“以病人爲中心”的護理上做的更好:

生理的需要:是最底層、最基本的需要。主要包括喝水、吃飯、睡眠、大小便等等,都與我們的護理息息相關,患者求醫期間,生活環境完全發生改變,生活就會影響,往往出現食慾不佳,對此我們需要做的不僅僅是提供食物,更需要的是講解吃飯對於疾病康復的重要性,更需要的是創造良好的進食環境:比如進食時暫停一些不緊急的護理操作。睡眠方面,對於失眠的患者,不是一味的給予助睡眠藥,更應該思考失眠的原因,可能是緊張啊、擔心費用啊……更應該做到夜間查房期間走路輕、關門輕,更應該把夜間必須的操作集中進行。

安全的需要:在醫院環境中,患者對安全的需要更爲強烈,不僅需要擔心原發疾病,還要擔心一些創傷性操作的安全性:比如手術,穿刺。當然我們最基礎的是要練好基本功,熟練掌握各項操作,但是正如書中所說很多創傷性操作有一些嚴重的併發症,這就埋下了很多的定時炸彈,需要先進的監護儀器外,更需要我們強烈的責任感、細膩的洞察力,隨時觀察,及時發現,把病人的生命牢牢掛在心頭。而不是像書中所說的把看護病人的工作交給家屬或護工以致瀕臨死亡而未發現。

情感與歸屬的需要:語言是人類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美好、善意、熱情的語言可以使病人感到溫暖,增加戰勝疾病的信心,我們服務的對象是病人,更需要我們有這份熱情,多用一些體貼關心的語言,比如說“您好”、“請”、“謝謝”、“對不起”;交談時集中精神、不隨意打斷,並隨時示意對對方的理解,比如點頭。我們工作中面對的是身心處於痛苦狀態的病人,要帶着關心、愛護、體貼之情去進行護理。與病人加強情感溝通,視病人爲朋友、親人。護理中每一個細節都要考慮到是否對病人有利,把患者的痛苦降低到最低,把舒適度提高到最高。比如吸痰的時候不要不顧病人的感受自顧自吸,而應該根據病人情況作出相應的處理,對於極易出現低氧血癥的患者,應該在無菌操作原則下儘量的縮短吸痰時間,對於一些氣切面罩吸氧的患者,往往有咳嗽能力,吸痰時只需要稍微的刺激痰液就會咳到氣切管口,所以只要管口吸,可以大大減少患者的不舒適,正因爲這個,患者還特意在家屬面前表揚了我。一些突然得重病,比如癱瘓,患者往往出現煩躁、不配合護理活動的現象,我們不應該抱怨,更不應該指責病人,因爲這都是正常的,接受患病這個事實就是這麼一個過程。記得監護室一個癱瘓的患者,剛來的時候,不是整天吵着要回家,就是不停地要求你吸痰、吸口水、翻身以致顧不到其他病人,三個月後,判若兩人,當你晨間護理的時候他會對你笑笑,開心的時候還叫聲“小王”,有時候有痰需要吸痰,卻發現我在給其他病人治療或者收新病人時,他會耐心的等待,等忙完才示意要吸痰。還有一個現象也說明了情感的重要性:在對一位關係融洽的患者靜脈穿刺時往往能夠做到“一針見血”,相反,在對一位發生口角或者糾紛的病人做相同的操作是,成功的概率就低很多。

尊重的需要:所謂樹活一張皮、人活一張臉,可知尊重的重要性。尊重涉及病人的各個方面,導尿時給予隱蔽的環境;不要在病人面前私自談論病情;對於一些特殊病人,像艾滋患者,要一視同仁,不能區別對待……病人往往很敏感,需要做一個細心的人,不要因爲自己無意的一句話傷害到患者的自尊,比如一個孤寡老人,沒有了解具體情況,就一直詢問爲什麼沒有人來探視,即使老人已經沉默;還比如癱瘓在牀病人,護士在牀邊嘀咕,一定要自己多動動,肌肉靜脈都萎縮啦,可想而知對病人的傷害有多大。

自我實現的需要:在護理活動中儘量滿足患者的習慣與愛好,鼓勵患者表達自己的個性需求,幫助病人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及可行對策,鼓勵患者參與護理活動,以滿足患者對自我實現的需要,我們應該幫助患者認識自己的能力,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鼓勵患者保持樂觀心態,指導其參加各種社會活動。促使患者在康復後,儘早脫離患者角色,重返社會,得到社會的認可。

是的,我們站在病人的角度進行護理,以病人需求爲嚮導,多爲他想一點,喚醒我們的責任心,喚醒我們的職業,喚醒我們和患者之間的真情,也許很多事情真的就是小事,醫患之間也沒有那麼多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