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內在的智慧讀後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喚醒內在的智慧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喚醒內在的智慧讀後感

喚醒內在的智慧讀後感1

身心靈是生命存在的方式,要親近滋養心靈、開發智慧的方法,以獲得更優質的生命。

當身體的成長開始衰退,當智力的開發抵達頂峯,人會不可避免地陷入困惑或者無聊,這是每一個尋求更好人生的人追求靈性生活的起點。

靈性生活,與信仰和宗教沒有必然聯繫,只要你全然承擔起自己的生命,對一切遇見和感知負起責任,然後,按照身心靈生長的規律,遵守幾條樸實的心靈法則。身心之外,“靈”作爲生命的一部分一直和你在一起,只是它隱藏在慾望之中,不那麼容易被發現。

《喚醒內在的智慧》就是一本幫助我們發現並喚醒內在智慧的書。丹。米爾曼是個講故事的高手,他用文學的方法表達了哲學甚至“生命靈學”的智慧。

“什麼是你從生活中所學到的最重要的生命本質?”懸念就此產生。他的回答是時間和經驗給了他“心靈法則”。這些法則是什麼呢?他去離家不遠的山野間散步,遇見一位優雅、慈悲、具同理心的女性,她用各種“教學”方法,(如:變成一隻貓、故意掉到山崖裏)可謂是:言傳身教,寓教於行,讓他知道人生的智慧,還有獲得這些智慧的原則。而這些智慧,其實就像深秋的核桃的果實,要成熟之後,在合適的契機,一敲而已。

這些原則複雜麼?不,一點也不。書中一共有12條“心靈”法則,關於身心平衡,關於時間、關於行動、關於人是之一不是唯一等等,非常質樸,卻挑戰我們固有的思維。智慧不是有非A即B的選擇題,而是一種在特定機遇中做出最好選擇的能力,是一種覺察環境與內心的方法。智慧是活在當下,是對萬事萬物的同理心,是慈悲,是對自己的信心。智慧是讓心智不斷成熟的能量。

這些原則看起來一點也不難,也很容易讓讀者認同,不過,如果僅僅讀了書,知道了法則,作爲知識儲備,那麼,真是莫大的遺憾。在我看來,這是一本智慧人生的操作手冊,在故事的外殼裏,藏着一步一步邁向智慧生命的祕笈,祕笈的背面,是幸福。幸福,是人對生命品質的終極追求,是人對有限今生的重要責任。爲了幸福——這些祕笈,儘管很可能你已經知道,它們一直在你的生命裏,值得你致力踐行。

喚醒內在的智慧讀後感2

好久沒有靜下心來讀書了,第一次看到這本書,就很喜歡,封皮很精美,藍色給人很舒心的感覺。

剛開始看到目錄和作者簡介時,心裏有一點牴觸,因爲對身心靈還沒有概念;尤其是看到王季慶老師的推薦序——《智慧的明燈》,更有一種不知內裏的無所適從感;但是因爲張德芬老師親筆推薦,又不忍釋手。

帶着疑惑開始進入正文,小說的模式很自然,文筆也很樸實,慢慢的被吸引了。然而,真正觸及心靈的是作者在全書中娓娓道來的十二個法則,每一個法則都以故事的形式串連,行雲流水中不乏真知灼見,沁人心脾,絲毫覺察不到光陰流轉。

其中的選擇、現在、慈悲、信心、誠實、合一法則讓人難以忘懷。

米爾曼先生這樣描述選擇法則:“你不需做任何事,只要認知到——每一個行動或不行動,都有其影響和結果,而你願意接受這些結果,這個意願便給了你力量和自由去選擇你是誰、你在哪裏、你要做什麼。”一切選擇都掌握在我們手中,只要你願意。

而講到現在法則時,他用一隻貓詳細闡述道:“不論什麼時候,你的問題和煩惱都和過去或未來有關;你等於是在現在這一刻延續了你的問題,你給了它們注意力和能量,讓它們在你腦里居住。”其實我們需要做的只是像一隻貓那樣——永遠專注於現在,當下這個時刻。

在慈悲這一章,米爾曼先生用簡單的故事徹底觸動了我的心靈:“就如你能從白鷺學習平衡,向貓學習現在法則,你也可以跟地球學習慈悲法則。我們人類蹂躪、踐踏她的皮膚,我們砍伐、燃燒她的樹林,我們剝削她豐富的寶藏,只顧自己的利益,卻從未想過要得到她的同意或向她表達感謝。”“如果地球能原諒你的錯誤,你爲什麼不能寬恕自己,並給予他人同樣的悲憫?”寬恕不僅是對自己,對別人更要寬容。

聽過很多關於信心的說法,但是看到這本書時,突然發現原來自然界最美的信心是這樣的不可思議:“在自然界中,花是最細緻與柔弱的生命形態之一。一朵花的生命是短暫而脆弱的。一個大意的腳步、一個乾燥的冬天、一次傾盆大雨,都對盛開的花朵有決定性的生死影響。然而,每天早上,它依然美麗的綻放。”一朵花尚且如此,那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失去自己的信心呢?

而在誠實法則裏,作者引導我們對自己誠實:“直到我們能接受真正的自己,而不是我們所希望或僞裝的假象,我們纔算真正地對自我誠實。”這句話一直回想在腦海,我對自己誠實了嗎?

在最後一章裏,米爾曼先生講述了人類最神祕也是最爲終極的合一法則:“當你透過一體的眼睛去看朋友、敵人、所愛的人和陌生人,所有的爲難、困境和衝突都化解了,所有的傷口都治癒了,所有的矛盾都因這基本的真理而解開。”看到這裏,眼前呈現的是薩頂頂那首《萬物生》的畫面,是呀,萬物皆爲一體,如同中國的太極,天地乾坤,本來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有真正意識到這點,所有的一切才能化解。

自從第一次看完,每當有困惑時,總還記着拿起來翻看一下,總會讓自己找回平和。在此分享給每一位有緣認識的朋友,希望能給你帶來一絲慰藉和溫暖。

喚醒內在的智慧讀後感3

在這個暮春的午後,窗外呼嘯着如鬼哭狼嚎一般的風聲,伴隨着室內時斷時續的打印機聲,讓人的心情格外煩躁;我們財務部開始了本週的讀書時間。

現在這個紛繁浮躁的社會,人們大多數都已經習慣瞭如速食麪一般的快速閱讀,實際上已經不能稱之爲閱讀,只能叫瀏覽。電腦、手機、平板、電視各種各樣的現代化工具讓人們有了可以快速獲得信息的途徑,但是伴隨着這種快速的瀏覽,我們瀏覽了什麼,百度、新聞,爆料,美一女、奇聞異事諸多種種,最後得到了什麼,恐怕諸多種種都如神馬浮雲,塵埃落定之後我們腦海裏留下了什麼……

這次我們採用了以往不一樣的學習方式,通過每個人的朗讀來大家共同學習,你可以在工作的同時傾聽同事的誦讀,如果工作告一段落也可以停下專心聽。“衆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隨着詩仙李白的這段清遠寂寥的詩,開始了嬋嬋開場的分享,正在ERP條碼裏逡巡的我,原本以爲喚醒內在的智慧是一本教條式的人生教義,隨着嬋嬋那清脆的朗讀,感覺有點像跟隨着徐霞客在高山森林畔遊弋。“小心你所要求的,你很可能會如願以償。”這句話很像魔法師的開場白,人生又何嘗不是一場我們自導自演的魔法。你想要成爲什麼樣的人,你自會去做什麼樣的努力,做了什麼樣的努力,你就會成爲什麼樣的人。恐懼、困惑、憂慮、困難這些時刻充斥着我們的心靈,如何才能擁有黃金般的自一由、清明、寧靜和喜悅。如何在現實艱困的世界,找到內心的平靜。伴隨着王梅磁一性一的聲音開始了尋找中庸之道—平衡法則的學習,感覺這一章和我們每週晨讀的德道經不謀而合,身處這個浮躁的社會,大多數像我這樣的凡夫俗子很難能做到獨善其身、心平氣和,正如書中所言,渴望和執着,牽引你向前,恐懼、抗拒和逃避,則讓你後退。任何一種極端的形式,都會使你偏離平衡。失去衡量各方價值的機會。我們向來所習慣感知的情緒,不論是在身一體或心理層面,即使是焦慮或極端的不平衡,對我們來說,都已經習以爲常,都是“正常”的感受。因爲你習慣了你習以爲常的狀態和行爲,這就是爲什麼一個人要改變習慣會覺得困難。真正的瞭解是做和行動,而不是口中的瞭解。“但是沒有人說你一定要讓生命這麼困難,如果你注意到離樹的距離太遠,那就走近它,“這句話提醒我們,給自己一步一步的設定可行一性一大的小目標,在不斷的自我平衡中,可以使我們在小小的成功感裏逐漸的離我們的大目標越來越近。

在我朗讀“取回我們的力量—選擇法則的時候,我刻意的的運用了平衡法則,平常我說話的語速過快,過於急躁,分享這章的時候我有意的放慢了語速,感覺很明顯,舒緩的閱讀,讓人沒有那種上氣不接下氣的感覺,算是自身一次小小的平衡矯正了。正如我們無法控制所有的境遇;但是我們可以選擇面臨事物時的反應,我們命運的大部分是由現在的選擇所決定的。不論生命給了你什麼,你都可以選擇要如何在內心響應。你不需要做任何事,只要認知到—每一個行動或不行動,都有其影響和結果,而你願意接受這些結果,這個意願便給了你力量和自一由去選擇你是誰,你在哪裏,你要做什麼。你可以抗拒,可以怨嘆命運;或是,選擇面對和擁抱,讓生命無限延展。我們無法選擇生命的長度,但是我們可以選擇怎麼豐富生命的厚度。周師按部就班—過程法則的分享,讓我收穫了這段醍醐灌頂的話:“面對生命,要學習一次專注於一件事,直到做對了爲止;先將可以稍後再做的擱在一邊,依事情的輕重緩急行一事,凡事循序漸進。當你學會了整合紀律和耐心,它們便成爲你不屈不撓,實踐夢想的利器。熱忱爲你的步伐定下基調,但只有堅持和努力不懈,才能達到目標。過程、耐心和堅持,是通往任何目的地的門戶。”

伴隨着一章一章的朗讀學習,我的心逐漸的平復下來,進入了一種神清氣爽的狀態,閱讀真的有讓人平靜的力量。我現在明白了,爲什麼只要我在身邊,女兒總是讓我給她讀書,不管是漫畫繪本還是楊紅櫻的童話小說,她總是喜歡讓我給她讀,在鄭州總是失眠的我,晚上在給女兒讀書的時候總是不知不覺就瞌睡了,每次都是她搖搖我說,一媽一一媽一你還沒有給我讀完呢,怎麼又睡着了。我的朗讀給了女兒喜悅,也給了我自己心靈的平靜。

經過今天的讀書時間,就我自己而言,朗讀出來的印象還是最爲深刻的,除過小說以外,這種學習型和學術一性一的書籍相對來說要枯燥一些,單純的看,浮光掠影,一是印象不深刻,二是容易拋錨。朗讀的過程也是也伴隨着思考的過程,同時也可以產生一些形象一性一的思維。書讀百遍,其義自現,一章一節,能對一段話,一句話產生深刻的印象和共鳴都是我們的得到,對於我們來說最美妙的琴音就是引起我們心靈共鳴的那支曲子,我在學習,我在期待喚醒我內在的智慧。借用我喜歡的這句話作爲結束語,知道和做到並不是同一件事,爲了要活在當下,擁有現在,你必須投入此時此地,記得你在哪裏和你所在的時刻,然後你就會明白你是誰。當下教導我們:你今天所做的非常重要,因爲你是在用生命的一天交換。

喚醒內在的智慧讀後感4

《喚醒內在的智慧》我記的我看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的時候,就看過這本書的推薦,應該是張德芬推薦的吧。買了好久的書,翻開的時候似乎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整體架構和敘事方式,當真是和《遇見未知的自己》有太多的相似之處。

這本書總的感覺,在閱讀的時候會有很強的認同,很多東西的表達,雖說是似曾相識,但是,還是能引起強烈的認同感的。比如:

對於值得追求的目標,我們必須付出努力,願意爲它冒險犧牲。面對困難時,你必須在恐懼和疑慮中堅持;你必須靠向你的內在資源,變成比以往更堅強的人。每個新挑戰都代表一個開始和啓蒙;你會遇到令人沮喪、喪失意志的情況但你會克服種種困難、挫折和令人滿門的事物,然後發現自己的潛力與本質。—P037

不要只是一再斟酌、猶豫或懷疑自己的想法;不要質疑你的方向,也不要依賴他人告訴你什麼該做或不該做。去追隨那些吸引你、激勵你、啓發你的方向——朝那些觸及心靈的事物。問你自己,什麼樣的目標值得你在時間的過程中承諾、付出努力和犧牲。—P038

世上能肯定的事的確沒幾件。但是,人們真的很少失敗——他們只是停止了嘗試。—P040

享受你生命中的每個季節。耐心地準備土壤、播種,然後耕耘,辛勞的付出會有豐收的成果。接受好運與不幸、順境與困厄,就如接受季節的轉換般自然。享受冬天冰雪的美麗和夏日的燠熱,因爲很快地,每個季節,每一天,每一刻都將成爲歷史,而一摸一樣的時刻不會再有。因此,與其在冬天的凜冽冷風中渴望夏天的溫暖,或者在悶熱的酷暑期盼涼爽的微風,何不盡情擁抱每個季節的禮物?讓自己與實踐的轉換和循環一致,駕馭變化如同船舶乘浪而行。—P107

勵志的東西有很多,但是我第一次看到這樣一句:人們真的很少失敗——只是他們停止了嘗試。這好像老祖宗的那個“淺嘗輒止”我們努力過,面對失敗,會輕易放棄。然後心安理得的告訴自己,我努力,還是失敗了,那麼,就這樣吧。我們總會這樣的規勸自己,這樣的放過自己。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前不久看了一篇文章,主旨是說:當你說盡力了的時候,問問你的心,你真的盡力了嗎?事實上:很多時候,盡力,是我們原諒自己的託詞。

《喚醒內在的智慧》梳理了12條行爲法則分別是:尋找中庸之道【平衡法則】、取回我們的力量【選擇法則】、按部就班【過程法則】、活在當下【現在法則】、喚醒悲憫【慈悲法則】、信任你的心【信心法則】、擴展我們的實相【期望法則】、活出真實的自我【誠實法則】、實踐生命【行動法則】、隨自然之歌起舞【循環法則】、擁抱更高的神聖意志【臣服法則】、記得我們與萬物的聯繫【合一法則】。仔細讀來,都是簡單而淺顯的道理,然而也是這樣的簡單和淺顯的道理,是生活中常常被我們忽略的真諦。

我們都活在這個圓融的世界裏,每天都在各種生活角色之中平衡着:工作、生活,在各種各樣的我們喜歡的不喜歡的卻都是我們必須扮演的角色裏,我們我們演繹這生活,平衡着各種角色,也平衡着內心的自己和社會化的自我。我們選擇,然後踐行我們的選擇,不可能沒有遺憾和後悔,但是,我們必須帶着遺憾和後悔繼續前行,事實上沒有哪一種選擇是標準答案,我們只是在衆多的選擇中,找到一個我們相對更容易接受和認可的路,然後走下去,就想書中提到的:

我們無法控制所有的境遇;但是,我們可以選擇面臨事物時的反應。重新取回選擇的力量,我們便找到了生存在世上的勇氣。—P021

選擇之後,就是按部就班的去完成,一步一步的走向我們的目標,不去看太遠的東西,不去擔憂過去,亦不忐忑未來,我們,只要做好每一個現在,享受每一個當下,滿懷慈憫之心,愛他人,愛自己,用我們的信心和期待,誠實的踐行我們的生命,我們應該能夠看到物質自身的規律,不疾不徐的靜觀更替,遵循着最本源的規則,臣服於這個世界,我們要將自己與世界合一。

仔細想想,這本《喚醒內在的智慧》以及當下西方的這些心理研究,其實在幾千年之前的孔孟之道中就有所體現,最古老的修身養性的書籍,應該是我們的《莊子》,最古老的勵志啓蒙書籍,應該是我們的《論語》每當這個時候,我都真心爲歎服與我們的華夏文化,真心的,爲祖國驕傲。

很多時候,讀通了華夏文化,便能讀透整個世界。

依然,感謝這次閱讀,每次一讀書,都有收穫,我喜歡,這樣的感覺。

喚醒內在的智慧讀後感5

身心靈是生命存在的方式,要親近滋養心靈、開發智慧的方法,以獲得更優質的生命。

當身一體的成長開始衰退,當智力的開發抵達頂峯,人會不可避免地陷入困惑或者無聊,這是每一個尋求更好人生的人追求靈一性一生活的起點。

靈一性一生活,與信仰和宗教沒有必然聯繫,只要你全然承擔起自己的生命,對一切遇見和感知負起責任,然後,按照身心靈生長的規律,遵守幾條樸實的心靈法則。身心之外,“靈”作爲生命的一部分一直和你在一起,只是它隱藏在欲一望之中,不那麼容易被發現。

《喚醒內在的智慧》就是一本幫助我們發現並喚醒內在智慧的書。丹。米爾曼是個講故事的高手,他用文學的方法表達了哲學甚至“生命靈學”的智慧。

“什麼是你從生活中所學到的最重要的生命本質?”懸念就此產生。他的回答是時間和經驗給了他“心靈法則”。這些法則是什麼呢?他去離家不遠的山野間散步,遇見一位優雅、慈悲、具同理心的女一性一,她用各種“教學”方法,(如:變成一隻貓、故意掉到山崖裏)可謂是:言傳身教,寓教於行,讓他知道人生的智慧,還有獲得這些智慧的原則。而這些智慧,其實就像深秋的核桃的果實,要成熟之後,在合適的契機,一敲而已。

這些原則複雜麼?不,一點也不。書中一共有12條“心靈”法則,關於身心平衡,關於時間、關於行動、關於人是之一不是唯一等等,非常質樸,卻挑戰我們固有的思維。智慧不是有非A即B的選擇題,而是一種在特定機遇中做出最好選擇的能力,是一種覺察環境與內心的方法。智慧是活在當下,是對萬事萬物的同理心,是慈悲,是對自己的信心。智慧是讓心智不斷成熟的能量。

這些原則看起來一點也不難,也很容易讓讀者認同,不過,如果僅僅讀了書,知道了法則,作爲知識儲備,那麼,真是莫大的遺憾。在我看來,這是一本智慧人生的一操一作手冊,在故事的外殼裏,藏着一步一步邁向智慧生命的祕笈,祕笈的背面,是幸福。幸福,是人對生命品質的終極追求,是人對有限今生的重要責任。爲了幸福——這些祕笈,儘管很可能你已經知道,它們一直在你的生命裏,值得你致力踐行。

喚醒內在的智慧讀後感6

以下是書中摘錄的一些片段:

除非你體認到你有說“不”的力量,否則你不可能真正的說“好”。

當下教導爲我們,你今天所做的非常重要,因爲你是在用生命的一天交換。

你選擇看的方向,決定了你所看到的.事物,而你所選擇往哪個方向看,決定於你希望看到什麼。舉例來說,如果你相信“不能信任人”,就會透過這片希望的濾鏡觀看這個世界,然後發現許多支持這個想法的證據。你的信念影響你的選擇、你走的方向,甚至你遇到的朋友、對手和命運。

我們人類,就像核桃殼:如果硬是要再不對的時間打開,幾乎是不可能的,但一旦成熟,你只要在正確的地方輕輕一拍,很容易就敲開了。

臣服是謙遜的行爲,是認知到生命的神祕與深不可測。

我們以獨立,有着各自不同命運的個體身份,出現在地球上。但就象每一顆分離的雨水都是海洋的一部分,我們每一個人也是意識海洋——神的身體的一部分。在我們同屬一個家族的最高真理中,找到愛和內在的寧靜。

當你開始透過一體的眼睛去看朋友、敵人、所愛的人和陌生人,所有的爲難、困境和衝突都化解了,所有的傷口都癒合了,所有的矛盾都因爲這基本的真理而解開。

當我們聽到或讀到一些話時,由於我們還不具備一定的修行,往往對那些話毫不在意,甚至覺得那些話都是無稽之談,可笑透頂,因而那些話在當時根本不能觸動我們,以至絲毫不能給我們任何啓示。在未來的某個時刻,當你經歷了許多,思考過許多,再次聽到或讀到那些話時,你會象平地起驚雷一樣,爲之一振,如同在你心靈的深處,射進一道美麗的陽光,驅散那多年的烏雲,爲你打開一個嶄新的世界。

正如書中提到的那個核桃殼一樣,當我們的思想尚未成熟的時候,被青澀的皮包裹着,如果硬要砸開,裏面其實什麼也沒有,而且會濺一身污漬,而被砸的核桃也很痛苦。瓜熟蒂落,你甚至不需要輕輕一拍,就可以享受美味的果實。

有些話,你可以和別人說,但不能指望別人懂。動靜有時,萬物合一。

喚醒內在的智慧讀後感7

昨日午後在江邊散步,注視着水中輕輕擺動的水草,覺得心緒也平靜下來了,突然想到書中的平衡法則,能像水草這樣與環境輕輕相和,不就是平衡嗎?讓自己融入環境,開放輕鬆的態度進入各種人羣圈子,接受這個不完美和自己不一樣的世界,欣賞這個世界中種種,讓自己的言行適切合宜,透過內在的平衡,找到內心的清明和寧靜。 (平衡法則)

以前我在不熟悉的環境會不自覺緊張,現在知道是我不平衡的表現,現在的我不會這樣拘謹了,也不去揣測別人的想法,我認爲既然我進入這個環境,我也是其中的一個當事人,這個環境的氣氛和能量場會因爲我的加入而有所變動,輕鬆快樂還是抗拒緊張決定權都在於我,永遠記得我在任何時候都有選擇的力量,我有不忍受的自由,正是這樣的想法讓我不再對即將來臨的事情產生擔憂。我現在能熱情的參與其中,不去想未發生的任何可能帶來焦慮的事情。作爲當事人,我在其中的一份責任感告訴我,這段時間如果不愉快,我是要負責的。所以我只能堅定的相信現在就是好時光,此時此刻我在這裏是有原因的,沒發現的話就放大我的好奇心,或者靜下心來去聽,真像愛麗絲進入兔子洞一樣覺得是樂趣。首先是使自己融入環境,有景融境,有人融情,其次是要把自己的正面能量傳出去,因爲我信任在我的心智無法觸及之處,神依着更高的意念行事,這種感知到的慈愛和神祕智慧,讓我有這樣的信心去相信好的在後面。

喚醒內在的智慧讀後感8

一個月,完成了<喚醒內在的智慧> 這本書,很喜歡讀書會的形式,不僅因爲有美食,重要的是可以吸收到不一樣的角度對這本書的理解。每個人觀察事物的角度是不一樣的,世界上沒有完全一樣的人,但我們的意識又是一個整體。所以越來越喜歡團體的活動。或許是因爲現在的職業,沒有了特定的組織,所以更需要參加不同的社團。

很歡喜,因爲讀書會,認識了一羣很開朗的主婦們。還因爲書友,又認識了跳排舞蹈的太太們。我的業餘生活也豐富了起來,不然沒課只能呆在家裏看書,因爲我的老朋友們都在上班。

回到《喚醒內在的智慧》這本書,讓我最深的感受是,要學會擁抱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還有就是要有耐性的智慧,懂得什麼時候該安靜,什麼時候需要爆發。一切要順其自然,順勢而爲,也明白了老子的無爲而爲。

又一本身心靈的書,聯繫起最近同修的大方等如來藏經,意義都是一樣的。人生來都是智慧善良的,只不過因爲社會的浸染,我們純淨的心靈被深深寶裹起來。每個人都有一顆慈悲心,只是像寶藏一樣,深深埋在土裏,需要我們不斷挖掘開發。經書也好,佛法也好,身心靈的書籍也好,都是幫助我們開發自己潛能的一把鑰匙。

如果沒有接觸過身心靈的朋友,很建議看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