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的《史記》讀後感

《史記》是司馬遷的鉅著,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全書分十表,本紀十二,書八章,世家三十,列傳七十,凡百三十篇,此書也開創了紀傳體的先例,對後世的歷史記錄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司馬遷的《史記》讀後感範文,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司馬遷的《史記》讀後感

  篇一:《史記》讀後感

書是人類世界的瑰寶,人類的進步離不開他的存在。高爾基曾經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所以,人類離不開書。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紹一本書。它的名字叫做《史記》。《史記》是由我國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用一生的心血寫成的,都收集了《史記》中的最精華的部分。讓人讀起來朗朗上口,很受人們喜愛。而且文中的幾個故事多事都是真實的歷史事件。那些故事使人一讀就引人注目。這次,我就讀一個故事給大家聽聽。

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大家都知道吧!可是大家並不會非常的瞭解他的爲人,一生的事蹟。屈原名平,是戰國時期的楚國人,與楚王是同性。他從小就刻苦學習,記憶力超羣。他們關心國家的盛世存亡。後來楚懷王被秦王拐騙到秦國裏,還被脅迫拿出土地交換。懷王不肯,後來被秦國囚禁冤死。他的兒子頃襄王繼位,可是頃襄王也是個不明是非的君王,一些奸臣在頃襄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後來,屈原被流放到了江南。秦國攻進了楚國的都城,焚燒了楚國的廟祖,剷平了楚國的祖墳。屈原聽到消息後他不願意看見楚國滅亡,於是他抱着一塊大石頭,沉入了汨羅江。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就這樣走過了一生。屈原沉江那年,一些附近的人爲了紀念這位堅貞不屈、剛正不阿的偉大詩人就在這天把糉子扔進江裏,划龍舟來祭奠偉大的屈原。

在《史記》這本書中收集了許多故事,有上古時期的傳說,還有歷史的光輝。《史記》幾本書很有價值。希望同學們能看看。

  篇二:《史記》讀後感

《史記》是一本能豐富頭腦,補充知識的神奇的書.

書中記述了黃帝以來的傳說,商周的史蹟,春秋戰國時期的動盪。時間跨越三千多年,比較詳細地記述了我國這一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史,是一部偉大的史學鉅著,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珍寶。

《史記》既是一部史學著作,又是一部偉大的文學著作。

《史記》第一次以人爲本位來觀照、審視、記載歷史,表現出對多種人物在歷史中的地位與作用的高度重視、對歷史人物心靈與命運的極大關注。《史記》的史學價值還體現在:司馬遷雖是王朝史官,卻保持了相對獨立的學者立場,爲了完成《史記》,忍受了別人無法忍受的奇恥大辱,受到了肉體和精神的雙重打擊,但他還是完成了一部批判性的歷史著作,實現了自我生命的最高價值。正是由於司馬遷對歷史和社會具有獨特而深刻的理解與感受,對各種人物在歷史座標中的生存狀態和活動具有巨大的包容性,並突破了正統思想的束縛,從客觀的角度書寫歷史和人物,才使得《史記》的內容豐富博大,獨具魅力,而區別於後代的正史

《史記》同時有着很高的文學價值。開創了我國傳記,文學的先河。啓發和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學大師,被魯迅評價是“無韻之離騷,史家之絕唱”。 看《史記》就彷彿在作一次足不出戶的歷史旅行,領略了那個時代的一切,回顧了各種令人難以忘懷的歷史事件.體會了當時人們的思想感情. 讀它,我有一個感覺,就是我是在和活人談話;彷彿在和一個歷史學家面對面的談話.深深的被他那準確到位的語言所打動.在不知不覺中也增長了必要的歷史知識,豐富了頭腦。

  篇三:《史記》讀後感

《史記》是司馬遷的鉅著,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全書分十表,本紀十二,書八章,世家三十,列傳七十,凡百三十篇,此書也開創了紀傳體的先例,對後世的歷史記錄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司馬遷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且司馬遷著書時一直保持中立,依據史實最真實的記錄,儘管會惹來殺身之禍,但他還是繼承了他父親的遺願,這也是他自己的終身追求,這纔有了《史記》這一鉅著。

《史記》一書中記述了黃帝以來的傳說,商周的史蹟,春秋戰國時期的動盪。時間跨越三千多年,比較詳細地記述了我國這一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史,是一部偉大的史學鉅著,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珍寶,爲現代對古代的研究有了史獻的證據。

《史記》雖偉大,但其作者更偉大,司馬遷與其父都爲史官,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官職,有時甚至還要遭人侮辱。先言有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將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司馬遷亦是飽受摧殘,忍辱苟活,就算是遭受腐刑,也不願就此死去,這正是夢想的力量。《報任安書》是我們瞭解司馬遷的最好的文章,此書雖名曰報任安書,但實則是寫給當時漢武帝看的。在文章中,司馬遷以極其激憤的心情,申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發了內心的無限痛苦,揭露了漢武帝的喜怒無可貴的理想而甘受欺凌,堅韌不屈的戰鬥精神。感情真摯,語言流暢,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對於瞭解作者的生平和思想,有着重要價值。司馬遷是一個誠實的人,但因爲這誠實,他遭受腐刑,也因爲這誠實,讓《史記》成爲了流傳至今的歷史鉅著。司馬遷記錄歷史,能保持清醒客觀,即使是寫當代之事,即使是有切膚之痛,也能控制情緒,在他筆下,即使是“成者爲王”的漢高祖也大有流氓氣,即使是“敗者爲賊”的項羽也不失英雄相。就連當時的爆恐分子,他也會說“不欺其志,名垂後世”;就連李斯這樣的“大壞蛋”,他也會描寫其臨死之際,父子相哭,遙想當年,牽黃犬,逐狡兔的天倫之樂。司馬遷之所以偉大,還在於他敢於記錄別人不敢記錄的,比如對開國皇帝劉邦和當朝皇帝漢武帝的揭露及批判。對當朝皇帝的批判這是很多史官都不敢恭維的事,但司馬遷卻如實記錄,即使這會引來殺身之禍。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是文學大家魯迅對《史記》的評價,司馬遷筆下的人物個個栩栩如生,有着鮮明的個性。生動的語言,優美的文字讓讀者讀起來彷彿置身於一個個優美的意境中。隨着情節的起伏,我的心情也在爲之而改變,喜着主人公的喜,憂着主人公的憂,感受着主人公的感受,輕鬆幽默的語言,緊張刺激的情節,彷彿把我帶到了那個遙遠的時代。各個時代的背景特色,各個國家的風土人情,各個民族的風俗習慣,在《史記》中表現得淋漓盡致,繪聲繪色。

最後用最近讀到的一句話結尾,“知我心者,謂我何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這也許也是司馬遷的想法吧,不同的人讀《史記》有不同的感想,是知或不知,是憂或求,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