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學設計學情分析

《桂林山水》是由陳淼所作的一篇散文作品。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桂林山水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歡迎大家參考!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學情分析

  【1】桂林山水教學設計學情分析

這篇課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桂林風景的喜愛之情。

文中的插圖基本反映了課文中描寫的桂林山水的特點。

作者以詩一般的語言,帶着讀者觀賞了風景秀麗的桂林山水。

課文從“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既概括說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國名勝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緣由。同時引起了我們對桂林山水的嚮往。然後,用對比的方法描述了灕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點。最後,把桂林的山和水聯繫起來,作爲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在讀者面前。

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以激qing的讚歎引出了灕江水的特點:靜、清、綠。在點出特點之後,又具體描寫了灕江的水怎樣靜,怎樣清、怎樣綠。這種以讚歎的語氣寫實,讓讀者和作者一樣,猶如親臨灕江,盪舟觀賞這一美景。接着,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以同樣的筆法,描寫了桂林山的特點:奇、險、秀。文中二、三自然段以抒情的語言寫實,並運用排比、比喻的手法讓讀者切實地感受到灕江的水美,桂林的山美,《桂林山水》這篇課文的語言更美!文章第四自然段,綜合觀賞印象。山水相映,雲霧迷濛,綠樹紅花、竹筏小舟點綴其間,構成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是全文的總結,和開頭“桂林山水甲天下”首尾呼應。

本課較難理解的是最後一段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一句。這句話的意思是:遊船航行在碧綠的河水上,船上的遊人就像在一幅美麗的畫卷中游覽。

  【2】桂林山水教學設計學情分析

基本信息

課題

人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章第2課《桂林山水》

作者及工作單位

 徐喜鳳河北省南皮縣寨子鎮前印國小

教材分析

本篇課文是人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章第2課《桂林山水》。本組課文以“走遍千山萬水”爲主題。其中暗含着圍繞學習描寫景物的方法,比如按照一定的順序描寫景物的方法。除此以外,還要了解排比句式並學習運用,體會優美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這一組課文語言優美,易於朗讀背誦,教學中要重視語言的積累,在誦讀中體會山水景物之美。《桂林山水》以生動形象的筆觸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寫景佳作。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使學生通過閱讀感受桂林山水之美,熱愛祖國大好河山;二是通過品味詞句,反覆誦讀積累語言,從中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學情分析

由於這篇課文是一篇寫景的文章,對於農村的學生來說,他們大部分沒有見過桂林山水,單憑文字感悟理解是很枯燥乏味的。於是我設計了一些錄像片讓學生看,可以拉近文本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親眼所見,再從中感受桂林的山水之美,更深層的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之美。對於文中的一些排比句的用法,學生有一定的基礎,理解起來不會很難的。仿寫會出現一些問題的,教師要結合具體實際加以引導和評價。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會寫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灕江、無暇、翡翠、峯巒、屏障、竹筏、波瀾壯闊、水平如鏡、連綿不斷,並能通過朗讀或聯繫上下文或查字詞典理解其義。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背誦課文。

過程和方法:1、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2、領悟作者細緻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3、仿照課文的寫法描寫一處風景。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會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享受審美的樂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感受桂林山水獨特的美。2積累好詞好句。

教學難點:1、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思。2、仿照課文的寫法描寫一處風景。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爲

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景,誘發美

1、師:同學們,在我們的祖國,有奔騰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遼闊的草原、茂密的森林……祖國的東西南北中,處處都有迷人的景色。誰願意給大家介紹一處你印象最深的`景色?

學生介紹自己印象最深的景色

(設計意圖:激活了學生的生活積累,使學生感受到語文就在生活中,是那麼可親可近,從而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

2、師:今天,我們來欣賞桂林山水。(板書課題: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給你怎樣的感受呢?(播放桂林山水錄像片)

學生欣賞,然後談感受。

(設計意圖:有聲有色的錄像是真實的生活情景的再現,給了學生直觀形象的情景,調動起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慾望。)

二、初讀課文,感知美

1、師:這麼美的景,怎能讓人不喜歡呢?下面請同學們朗讀課文,從文字中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我相信同學們能讀得好!遇到難讀的地方,向同桌請教,並多讀幾遍。(此遍朗讀,目的在於讓學生讀正確、讀流暢)

2、說一說: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學生:1、自由讀

2、同桌互讀,相互正音

3、把自己讀得最滿意的地方讀給小組的同學聽。

4、回答:桂林山水獨特的美。

(設計意圖:1、學生邊讀邊感知課文,既強化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培養了自學能力。

2、“讓學生把自己最滿意的地方讀給小組裏的同學聽”,這讓學生充分體驗成功,享受激勵、鼓舞和鞭策,有助於學生形成積極、豐富的情感體驗。)

三、探究課文,品味美

(一)、讀中感受美

1、感受“水”美

(1)、播放多媒體課件: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和灕江的水。(學生憑藉感官從畫面比較中感受灕江水的獨特美。)

(2)、你能把灕江的水美美地讀出來嗎? (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讀)

(3)、說一說:灕江的水有什麼特點?(學生回答:灕江的水靜、清、綠。)

2、感受“山”美

(1)、用多媒體課件先後展示:峯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學生憑藉感官從畫面比較中感受桂林山的獨特美。)

(2)、你打算怎樣來讀桂林的山呢?(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讀文)

(3)、播放課文配樂(學生配樂讀文)

(4)、說一說:桂林的山有什麼特點?(學生回答:桂林的山奇、秀、險。)

3、感受“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境界美

(1)、播放錄像片斷:遊客成竹筏暢遊桂林山水的情景。(學生感受情境

(2)、假如你也乘着竹筏蕩遊在桂林山水之中時,你想把那般情景描述一番嗎?請帶着你的感情朗讀課文最後一自然段。

(學生配樂朗讀)

(3)、說說“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思。(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談)

(設計意圖:學生觀看桂林山水的課件和錄像,給了他們活生生的生活情景,學生就產生

了初步的感受,然後重點讓學生讀課文,而且是讓學生自己揣摩着讀,做到了讓學生在讀中品味語言,在讀中和作者的心靈對話,不僅能感受和再現作品的情思美感,還能體驗到語言的節奏美、音韻美、文氣美。在讀中,學生充分感受到了課文的語言和意境的美,做到了讓學生在讀中探究文本之美。)

(二)畫中親歷美

師:通過同學們對桂林山水畫面的感受,對描寫桂林山水文字的朗讀,在你們的頭腦中,一定有了許多美好的畫面,那就動手畫一畫吧!畫完後交流一下。(學生自由作畫並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作畫,學生又一次親歷語言文字,進一步理解了課文內容,在交流中相互探究促進,對桂林山水的美有了更進一步的感受。)

(三)、說中體會美

1、師:同學們,桂林的山水如此美不勝收,大家都很喜歡吧?你們也想讚美一下桂林山水吧?那就請同學們爲桂林山水美言幾句吧!可以是自己創作的小詩,可以是幾句發自肺腑的感言,也可以引用名言或詩句。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讚美桂林山水。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讚美桂林,不僅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和體驗,讓學生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的薰陶,更是在組織表達情感的語言中探究到了文本之美。)

四、啓發想像,創造美

1、假如你是桂林山水的導遊,你怎樣想遊客介紹桂林山水的美?

2、學生自主組織導遊詞並進行交流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在於讓學生進行轉換角色、運用語言的訓練,從而爲將來走向生活進行的一次很好的鍛鍊,引發了學生的興趣和思考,活躍了學生思維,啓發了學生創新。)

五、欣賞詩歌,昇華情感

師:桂林山水是一副奇麗的畫卷,是一首抒情的歌曲,是一段旖旎的詩篇,是一處溫柔的仙境,讓我們一起欣賞賀敬之的《桂林山水歌》。(老師朗誦,並配以畫面展示)

學生欣賞詩歌

(設計意圖:深化主題,昇華情感)

六、自主質疑,拓展延伸

1、學了課文,你還有什麼問題?

2、觀察一處風景,並用生動的語言描述。

小組交流,然後小組代表彙報組內還未解決的問題,並全班討論交流

(設計意圖:語文學習和身邊生活緊密聯繫,使學生“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使學生的探究得以擴展

板書設計

桂 林 山 水

: 靜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 奇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學習活動評價表(生評)

評價對象____________總成績____________評價主體:學生(自評互評)

姓名

評價內容

標準

綜合評價

優秀

良好

合格

課文朗讀能力

理解感悟能力

情感價值觀的認識

個性閱讀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能力

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設計,我更多的是關注了學生的學習,把學生放在了學習的首位,學生纔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在整堂課中只是主導的作用,比如讓學生觀看視頻,讓學生畫一畫,寫一寫,想一想。這都在一定程度上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一系列的學習體驗中感受桂林山水之美,感悟文本語言文字之美,體會作者對桂林山水的熱愛,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美,發現美的情趣。

不足之處是教師對學生的朗讀指導的不夠到位,學生朗讀起來不是很有感情,那種對桂林山水的熱愛之情沒有在讀中表現出來。以後我要多多注重學生的朗讀指導。讓學生不僅學會流利地讀,更要學會有感情的讀,帶着品味去讀,這樣才能更好的理解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