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語錄通用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名人語錄吧,語錄具有引起共鳴的、發人深省的教育意義。那麼都有哪些類型的語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孟子的語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孟子的語錄通用15篇

孟子的語錄1

1、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2、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

4、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瘦哉?

5、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6、人有不爲也,而後可以有爲。

7、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8、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9、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於衆也。

10、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11、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1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3、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14、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15、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6、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17、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18、有爲者闢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爲棄井也。

19、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0、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21、尊賢使能,俊傑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願立於其朝矣。

22、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24、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25、不以規距,不能成方員(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26、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的語錄2

1.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

2.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今之爲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此又與於不仁之甚者也,亦終必亡而已矣。

3.仁義禮智,非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4.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園。

5.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6.,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7.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8.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9.遠望之襄王而不似人君,言無人君之威儀也;就而近之而不見所畏焉,言無人君操柄之威也。

10.有爲者闢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爲棄井也。

孟子的語錄3

公孫丑問曰:“夫子當路於齊,管仲、晏子之功,可復許乎?”

孟子曰:“子誠齊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

“或問乎曾西曰:‘吾子與子路孰賢?’曾西蹴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

曰:‘然則吾子與管仲孰賢?’曾西艴然不悅,曰:‘爾何曾比予於管仲!

管仲得君如彼其專也,行乎國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

爾何曾比予於是!’”

曰:“管仲、曾西之所不爲也,而子爲我願之乎?”

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顯;管仲、晏子猶不足爲與?”

曰:“以齊王由反手也。”

曰:“若是,則弟子之感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後崩,猶未洽於天下。

武王、周公繼之,然後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則文王不足法與?”

曰:“文王何可當也!由湯至於武丁,賢聖之君六七作;天下歸殷久矣,

久則難變也。武丁朝諸侯,有天下,猶運之掌也。紂之去武丁,未久也;

其故家遺俗,流風善政,猶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膠鬲,

皆賢人也,相與輔相之;故久而後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

然而文王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

“齊人有言曰:‘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基,不如待時。’今時則易然也。

“夏後、殷、周之盛,地未有過千里者也。而齊有其地矣。雞鳴狗吠相聞,

而達乎四境。而齊有其民矣。地不改闢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

莫之能御也!

“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於此時者也;民之憔悴於虐政,未有甚於此時者也。

飢者易爲食,渴者易爲飲。

“孔子曰:‘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

“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故事半古之倍之人,

功必倍之;惟此時爲然。”

孟子的語錄4

1、育才造士,爲國之本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父子有親,君臣有交,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4、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5、人皆可以爲堯舜。

6、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7、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

8、天下之本,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9、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

10、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11、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

12、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13、貴,人之所欲;貴爲天子,而不足以解憂

14、仁者如射,射者正已而後發

15、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16、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7、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18、志,氣之帥也

19、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爲也

20、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1、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禮。

2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3、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24、吾善養浩然之氣。

25、養心莫善於寡慾。

26、君子量不極,胸吞百川流

2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8、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29、人不可以無恥。

30、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31、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32、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33、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孟子的語錄5

1、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2、上無禮,下無學,賊民興,喪無日矣。

3、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

4、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5、口之於味也,有同耆焉;耳之於聲也,有同聽焉;目之於色也,有同美焉。至於心,獨無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謂理也,義也。聖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義之悅我心,猶芻豢之悅我口。

6、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7、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8、羿之教人射,必志於彀;學者亦必志於彀。大匠誨人,必以規矩;學者亦必以規矩。

9、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10、不孝有三,無後爲大。

11、人皆有所不忍,達之於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爲,達之於其所爲,義也。

12、飢者甘食,渴者甘飲,是未得飲食之正也,飢渴害之也。豈惟口腹有飢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無以飢渴之害爲心害,則不及人不爲憂矣。

13、爲政不難,不得罪於巨室。

14、人有不爲也,而後能夠有爲。

15、聖人之行不一樣也,或遠或近,或去或不去,歸潔其身而已矣。

16、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17、人不能夠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18、位卑而言高,罪也。

19、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20、仁者榮,不仁者辱。

21、雖有智慧,不如乘勢。

22、君子莫大乎與人爲善。

23、能夠速而速,能夠久而久,能夠處而處,能夠仕而仕,孔子也。

24、分人以財謂之惠,教人以善謂之忠,爲天下得人者謂之仁。是故以天下與人易,爲天下得人難。

25、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爲能。

26、君子之於物也,愛之而弗仁;於民也,仁之而弗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27、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義也。

28、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29、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

30、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國之所以廢興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今惡死亡而樂不仁,是由惡醉而強酒。

31、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

32、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33、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34、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獸相食,且人惡之。爲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

35、以大事小者,樂天者也。

36、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37、不仁而得國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未之有也。

38、欲貴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貴於己者,弗思耳。人之所貴者,非良貴也。

39、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

40、仁人無敵於天下。

41、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42、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爲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爲也,非不能也。

43、悅賢不能舉,又不能養也,可謂悅賢乎。

44、教亦多術矣,予不屑之教誨也者,是亦教誨之而已矣。

45、焉有君子而能夠貨取乎。

46、不以規距,無以成方圓;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47、能夠仕則仕,能夠止則止。

48、養其小者爲小人,養其大者爲大人。

49、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50、行之而不著焉,習矣而不察焉,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也,衆也。

51、聖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52、耳目之官不思,而蔽於物,物交物,則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此天之所與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弗能奪也。此爲大人而已矣。

53、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54、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55、欲爲君,盡君道;欲爲臣,盡臣道。

56、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爲得之。

57、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

58、用下敬上,謂之貴貴;用上敬下,謂之尊賢。貴貴尊賢,其義一也。

59、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繼之以怒。繼之以怒,則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於正也。則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則惡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間不責善。責善則離,離則不祥莫大焉。

60、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徵之,夫誰與王敵?故曰:‘仁者無敵。’王請勿疑!

孟子的語錄6

1、超過忳團隊與擁有氣習,我獨自窮人也在這個時候。

2、周夕哪條路可以,老公哪條不同的路可以互相?

3、鼓勵上升和下降以上的xi,與矩形鍋。

4、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5、不沾強而棄髒,爲何不改此度?

6、除了胡江和芷溪,我還想到了秋佩蘭。

7、遺憾的方式看不見,耽誤的我會逆轉。

8、天下好朋友兮,夫何獨而不聽。

9、雲總其離合兮,點自其上而下。

10、飲木蘭露夕之秋,餐秋菊之秋。

11、渾濁的嫉妒和鹹喜,暗藏着美與惡。

12、羌人以寬恕來衡量熙、各興之心與羨慕。一場突如其來的追逐,並不是刻不容緩的。

13、我們整天搞喜和,希望晏子不要勉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14、欲集千里而不盡兮,暢聊而逍遙。

15、女性嫉妒的月牙,誹謗和誹謗與良好的通姦。

16、羅德尼死了,被放逐了,我不能忍受爲此而死。

孟子的語錄7

1、原文: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譯文:孟子說:“尊奉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奉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兒童,推廣開去也愛撫人家的兒童。”

2、原文:孟子曰:“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譯文:孟子說:“以人民的快樂爲自己的快樂的人,人民也會以他的快樂爲他們的快樂;以人民的憂愁爲自己的憂愁的人,人民也會以他的憂愁爲他們的憂愁。樂與天下人民同樂,憂與天下人民同憂,這樣還不能使天下歸心的事,是決不會有的。”

3、原文:孟子曰:“老而無妻曰鰥(guān),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

譯文:孟子說:“年老獨身或是死去妻室的男人叫鰥夫,年老死了丈夫的婦女叫寡婦,年邁膝下沒兒沒女的人叫孤老,年齡小便失去父親的孩子叫孤兒。這四種人,是世間最無依無靠的窮苦人民。”

4、原文:孟子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譯文:孟子說:“天降禍害,還可以逃得掉;自己造成的禍害,簡直逃也沒法逃脫。”

5、原文:孟子曰:“尊賢使能,俊傑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願立於其朝矣。”

譯文:孟子說:“尊重賢士,使用能者,讓才德出衆的人各在其位,那麼天下的士子們,都會感到衷心喜悅而願意到那個朝廷裏來做官了。”

6、原文:孟子曰:“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習,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譯文:孟子說:“任何一個人,要是沒有同情別人的心,就稱不上是人;沒有羞恥的心,也算不了人;沒有禮讓的心,算不了人;沒有是非之心,也算不了人。同情人的心,是仁的開端;羞恥的心,是義的開端;禮讓的心,是禮的開端;是非的心,是智的開端。”

7、原文:孟子曰:“天時不好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譯文:孟子說:“得天時不如得地利好,得地利又不及得人和好。”“得到正義的人幫助他的人就會多,失掉正義的人幫助他的人就會少。寡助到了極點時,連自己的親人朋友都會背叛他;多助到了極點時,普天下的人都願意順從他。”

8、原文:孟子曰:“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義也。”

譯文:孟子說:“有的人動腦筋,有的人賣力氣,動腦筋的人統治別人,賣力氣的人受別人統治;受人統治的人得養活別人,統治人的人受別人供養,這是天下通行的法則。”

9、原文:孟子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譯文:孟子說:“厚祿高-官不能擾亂我的心,家貧位卑不能改變我的行,威力相逼不能改變我的志向,這樣的人才稱得上是大丈夫。”

10、原文: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譯文:孟子說:“可見天下的根本在國,國的根本在家,家的根本則在於各個人本身。”

11、原文:孟子曰:“是故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

譯文:孟子說:“所以誠心善性是天所賦予人的優良本性;考慮保持和發揚這種誠心善性是人爲努力。一個人做到了至誠無僞而人們卻不被感動,是絕對沒有的事;缺乏誠心的人是不能感動別人的。”

12、原文: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mèi)焉。聽其言也,觀其眸人,人焉叟(sōu)哉?”

譯文:孟子說:“觀察人的方法,沒有比觀察人的眼睛更好了。眼睛不能掩蓋人們內心的醜惡。一個人心中正直,眼睛就顯得清明;心中不正直,眼睛看上去就不免昏花。聽一個人的話,觀察他的眼神,這個人內心的好壞又是怎麼能隱藏得了呢?”

13、原文:孟子曰:“人之患在好爲人師。”

譯文:孟子說:“人們的毛病,在於(缺乏自知之明)遇事喜歡充當人家的老師。”

14、原文: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爲大。”

譯文:孟子說:“對父母不孝的事有三件,其中又以沒有子孫後代爲最大。

15、原文:孟子曰:“人有不爲也,而後可以有爲。”

譯文:孟子說:“人只有對某些事捨棄不幹,然後纔可以有所作爲。”

16、原文:孟子曰:“養生者不足以當大事,惟送死可以當大事。”

譯文:孟子說:“生前奉養父母不能算作是大事,只有死後給他們辦好喪事才稱得上是大事。”

17、原文: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譯文:孟子說:“君子沿着正確的路子對學問進行高深的造詣,目的就是要使自己自覺地得到學問。自己自覺地求得的學問,就能心安理得地堅守它;能心安理得地堅守它,日積月累,就能積蓄深廣;積蓄深廣,便能隨心所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左右逢源,所以君子貴在自己自覺地求得學問。”

18、原文:孟子曰:“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養人,然後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

譯文:孟子說:“拿自己的長處去折服別人,沒有人肯折服的;拿自己的長處去教育幫助別人,然後才能叫天下的人心服。天下的人不歸心而能夠統一天下的,是絕對不會有的事。”

19、原文:孟子曰:“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譯文:孟子說:“君子可以用來區別於一般人的,就在於他的居心。君子居心於仁,居心於禮。仁愛的人慈愛別人,別人也常常尊敬他。”

孟子的語錄8

·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免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爲小,不亦宜乎

·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 孟子名句

·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 惟仁者爲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

· 臣聞郊關之內,有囿方四十里,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

·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 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 孟子語錄

·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 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 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爲也。

· 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 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 —— 孟子語錄

· 仁義禮智,非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

·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 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 君子莫大乎與人爲善

·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 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 孟子名言

· 夫子言之,於我心有慼慼焉。

·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孟子的語錄9

1.斯言殆欲使後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不但施於說《詩》也。今諸解者往往摭取而說之,其說又多乖異不同。

2.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3.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免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爲小,不亦宜乎。

4.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

5.君子莫大乎與人爲善。

6.臣聞郊關之內,有囿方四十里,殺其麋鹿者如sha人之罪。

7.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

8.惟仁者爲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

9.君視臣如手足,臣視君如父母;君視臣如草芥,臣視君如仇寇。

10.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孟子的語錄10

1、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2、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3、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4、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5、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6、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7、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8、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9、無爲其所不爲,無慾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10、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11、有爲者闢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爲棄井也。

12、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13、不以規距,不能成方員(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14、尊賢使能,俊傑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願立於其朝矣。

15、待文王而後興者,凡民也。若夫豪傑之士,雖無文王猶興。

16、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17、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爲已。

18、堯舜,性之也;湯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歸,惡知其非有也。

19、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免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爲小,不亦宜乎

20、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21、大匠不爲拙工改廢繩墨,羿不爲拙射變其彀率。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中道而立,能者從之。

22、食而弗愛,豕交之也;愛而不敬,獸畜之也。恭敬者,幣之未將者也。恭敬而無實,君子不可虛拘。

23、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於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無益於得也,求在外者也。

24、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25、舜之居深山之中,與木石居,與鹿豕遊,其所以異於深山之野人者幾希;及其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26、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27、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28、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則爲容悅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爲悅者也;有天民者,達可行於天下而後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29、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親親,仁也;敬長,義也;無他,達之天下也。

30、楊子取爲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爲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爲之。子莫執中。執中爲近之。執中無權,猶執一也。所惡執一者,爲其賊道也,舉一而廢百也。

孟子的語錄11

一、解釋下列加點詞的含義答案

二者不可得兼同時得到

二、翻譯下列句子

捨生而取義者也捨棄生命而選取正義

三、回答問題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作者以什麼方式引出論點?捨生而取義比喻

2、魚與熊掌分別比喻什麼?魚比喻生,熊掌比喻義。

3、本文主要讚揚了什麼?批判了什麼?讚揚了捨生取義,批判了見利忘義。

3、爲什麼行道之人、乞人不接受施捨?因爲這是侮辱性的施捨,受之有損人格。

4、寫出一兩個你所知道的捨生取義的歷史人物以及他的名言。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大思想家孟子曾以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做比提出了他自己的觀點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也。

語文課上,我和學生一起對孟子的捨生取義思想進行探討,很可惜,在這過程中出了點小問題,將我的課堂偏離了正常軌道。老師,我不同意孟子的觀點一個男生有些迫不及待,看的出他身後有不少的支持者。還有誰不同意老夫子的觀點?我笑着問道。唰唰,舉起的手像一片小樹林,密密叢叢。有些意外於孩子們的態度,也有些驚異他們的獨立思想。

我決定將課堂自然一些進行到底,於是花費了不少的時間聽取他們反對捨生取義的原因。我們以前接觸過保爾這個不朽的名人,他有句話說的好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留着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不可以再麻木的捨生了,要學會保護自己的生命。學生甲心直口快,當然觀點顯得有些片面。對我們中學生而言,這個觀點離的'似乎太遠。前段時間新聞裏播放說已經將見義勇爲改爲見義智爲,可見,我們現在提倡的是取義不捨生。學生乙有理有據的發言博得了一陣喝彩。

在衆多的言論之中,除了學生乙的見義智爲有新意外,其他的好象都在強調一個片面的觀點:只有生命是最重要的,其他的所謂義啊,德啊,都要排在尾巴上。而且他們列舉了一系列的反面事例,從貪污犯說到肇事者,他們不屑的說着:現在有誰還捨生取義啊?

我有些茫然,有些悽悽然,優秀傳統的教育缺乏,教學與現實嚴重脫節,致使教師處在了尷尬的位置。我明白,他們接觸的社會上的反面例子太多了,潛意識裏早就否定這個觀點,根深蒂固。我還想據理力爭,想爲我們偉大的古思想家拉動一些支持者,更想糾正這些年輕的腦袋瓜裏存在的腐敗思想。我急忙列舉了一個例子:如果你在上學路上,不小心撞倒了一位老奶奶,你有兩個選擇,一是趕緊逃跑,一是扶起老奶奶看看傷勢做決定,你會怎樣做?我會看看左右沒人,趕緊逃跑。一個調皮男生有些玩笑的說。這時傳來一片唏噓聲,接着有幾名同學起來指責他天良的喪失。如果你開車,撞倒了一個人,而且很嚴重,你有兩個選擇,一是逃跑,一是勇敢承擔責任在第一時間救治傷者我將事例升級。顯然,同學們陷入了沉思中。魚和熊掌不可得兼,選擇逃,接受良心的譴責,或者選擇接受法律的懲罰,但良心稍安。你們做選擇,舉手表決。我幫忙分析。很高興,他們一個個表示願意選擇後者,儘管眼中還有一點點的茫然。

接下來我們列舉了當今社會上一些正面的事例看的出,他們的想法有了比較大的變化,他們開始對捨生取義的勇士,發出由衷的讚歎,而對那些見利忘義、自私無德的小人表示出了極大的反感和鄙夷。現在社會上見利忘義的現象太多,可世界上真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德,一個人如果沒有了德,就好象沒有了靈魂,也就成了一具行屍走肉,雖生尤死,受萬人唾棄,而那些捨生取義的勇者至今傳誦當然最完美的方法仍然是取義不捨身。在一片掌聲中我們結束了討論,從學生折射來的目光裏,我知道這節課的收穫還是不小的。

雖然這節課沒有按照我預定的教學計劃進行,也讓我着實感受到了語文教學中面臨的尷尬局面,但我慶幸,最終的教育效果還是好的。我在想,語文的教學並不只是單純的語文知識的教學,而是要靈活的滲透思想品德教育,與學生的社會生活實際接軌,能學有所用。作爲教師,如果不斷的呼喚這羣孩子的良知,對於他們人生觀世界觀的成型該有不小的幫助。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裏,對學生多進行一些優秀的傳統教育是很有必要的,這樣才能更好的引導學生走近生活,好好生活,對於學生的健康成長意義深遠。

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夏明翰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

孟子的語錄12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2、五穀者,種之美者也,苟爲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3、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4、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5、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殍,此率獸而食人也。

6、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

7、恥之於人大矣,爲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8、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9、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10、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11、不仁而得國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12、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無道,以身殉道;未聞以道殉乎人者也。

13、尊賢使能,俊傑在位。

14、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1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16、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17、有爲者闢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爲棄井也。

18、不以規距,不能成方員(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19、附之以韓魏之家,如其自視欿然,則過人遠矣。

20、人有不爲也,而後可以有爲。人要有所不爲,纔能有所爲。

21、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22、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23、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24、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25、人有不爲也,而後可以有爲。

孟子的語錄13

1、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2、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3、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4、有爲者闢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爲棄井也。

5、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於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6、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7、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

8、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9、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10、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11、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12、人有不爲也,而後能夠有爲。

1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

14、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於衆也。

15、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聖人有憂之,使契爲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16、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17、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8、五穀者,種之美者也,苟爲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19、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20、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

21、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22、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23、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24、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25、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26、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7、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28、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29、尊賢使能,後傑在位。

30、爲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飢而死也。

31、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32、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3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34、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35、仁者無敵。

36、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37、其進銳者,其退速。

38、獸相食,且人惡之,爲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爲民父母也。

39、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選自:名人名言大全geyanw

40、人有不爲也,而後能夠有爲。

41、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能夠衣帛矣。

42、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今之爲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此又與於不仁之甚者也,亦終必亡而已矣。

43、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44、不得乎親,不能夠爲人;不順乎親,不能夠爲子。

45、養心莫善於寡慾。

46、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47、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

48、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爲也。

49、盡信書,不如無書。

50、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1、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52、禍福無不自我求之者。

53、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54、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55、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56、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8、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59、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60、人皆能夠爲堯舜。

61、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

62、事,孰爲大?事親爲大;守,孰爲大?守身爲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也;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爲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爲守?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的語錄14

孟子是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他繼承併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爲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孟子強調個人品德修養,從多方面論述了自身修養的意義、內容和方法,其中有不少的觀點蘊含着歷史的真知灼見,今天讀來,仍洋溢着智慧的靈光。

【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齊宣王問孟子“不肯幹”與“不能幹”的區別,孟子回答,“挾太山以超北海”,這個說“做不到”是真的做不到;而“爲長者折枝(搔癢)”,說“做不到”是不願意去做。孟子進而說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古代的聖賢所以超過一般人,就是善於推行他們的好品行罷了。

孔子主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孟子則予以進一步的充實與提高,他的着眼點不再是“己所不欲”,而是“己所欲”,提高到“推恩及人”上。不斷地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質和志向操守,並以身作則影響、幫助別人,把恩惠推廣到周圍的人,這是高尚的行爲。然而有人卻打着“我做不到”的擋箭牌,放棄完善自己。孟子一針見血地辨明瞭“不去做”與“做不到”的本質不同,激勵人們去做一個懂得愛人的良善之人。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出自《孟子·公孫丑上》。公孫丑問孟子有什麼特長,孟子說:“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公孫丑問什麼是“浩然之氣”。孟子說,“其爲氣也,至大至剛”,“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意思是:這種氣,最宏大,最剛強。它是正義的長期修養和積累所產生的,不是做一件正義之事而能突然得到的。一旦幹了內心愧疚的事,這氣就會衰弱。

孟子講的“我善養吾浩然之氣”的氣,源於體內的一種物質的氣,在孟子看來,這種體內的氣與精神上的志氣、氣質緊密相關。當一個人結合自己的“道義”修養,堅持不懈地培養自己的氣,發展到“至大至剛”、充沛全身並“塞於天地之間”的時候,這樣也就具有了自信自強、無所畏懼的精神境界。這樣的人也就是具有浩然之氣的人。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出自《孟子·滕文公下》。什麼樣的人才稱得上是大丈夫呢?孟子提出了他的標準,即作爲一個男子,要以天下爲己任,以仁、義、禮爲終生言行準則,爲實現自己的偉大理想而堅持不懈,勇往直前。不僅如此,他還要經受得住這樣的考驗: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響噹噹的語言,擲地有聲。如果能在金錢誘惑、貧困煎熬、強權壓迫下,仍然不改心志,不放棄理想,那我們就是真正的強者,就是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古人常說“文如其人”,宋代大儒王應麟在《困學紀聞》中指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泰山岩巖之氣象也。”可見,孟子關於“何爲大丈夫”的論述,正是孟子自我人格的寫照。

孟子的語錄15

1、閱讀使人充實,會談使人敏捷,寫作使人精確。——培根

2、書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寧

3、光陰給我們經驗,讀書給我們知識。——奧斯特洛夫斯基

4、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笛卡爾

8、書讀的越多而不假思索,你就會覺得你知道得很多;但當你讀書而思考越多的時候,你就會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伏爾泰

9、書籍是偉大的天才留給人類的遺產。——艾迪生

13、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高爾基

14、每一本書都是一個用黑字印在白紙上的靈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觸了它,它就活起來了。——高爾基

15、讀書是我唯一的娛樂。我不把時間浪費於酒店、賭博或任何一種惡劣的遊戲;而我對於事業的勤勞,仍是按照必要,不倦不厭。——富蘭克林

16、閱讀一切好書如同和過去最傑出的人談話。——笛卡兒

17、每一本書都是一個用黑字印在白紙上的靈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觸了它,它就活起來了。——高爾基

18、書籍——當代真正的大學。——托馬斯·卡萊爾

19、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列夫·托爾斯泰

20、書,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21、過去一切時代的精華盡在書中。——卡萊爾

22、與筆記使人精確。史鑑使人明智;詩歌使人巧慧;數學使人精細;博物使人深沉;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