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法師2015佛陀格言

過着粗衣淡飯的生活,要節制你自己的慾望,減少你的需要,妄想妄求不要太多,在這種沒有煩惱的適度生活裏面,你將可以發現滿足。

慧律法師2015佛陀格言

慾望像狂奔的野獸,易放難收。

其實我們需要的不多,但是,我們想要得到的太多。

縱使天上下金雨,仍然不能滿足感官的慾望,感官的慾望沒有什麼快樂可言。

在這個生滅無常,緣起緣滅的真-相就是苦,微細的變化就是苦,微細的無常就是苦。

我們感官的慾望沒有什麼快樂可言。它只是在欺騙你的真心,你只有痛苦,獲得到的只有痛苦。

萬法本閒,庸人自擾,萬法本空,因果不空,萬法入於大寂滅涅槃,不失因果、不壞因果的法則,因空,緣空、法空;但是,因、緣、果清清楚楚,體性本空不壞業相。這個就是佛法。

業是生命的題材,業是生命的動力。

人們總是隨着自己的信心和喜好而佈施,嫉妒別人的飲食和別人所擁有的一切,這樣的人無論白天和夜晚,都活得不能安穩、安寧。

我們的能力不夠已經輸人家一次了,我們再嫉妒別人輸了二次。生命當中你輸一次就好。但是,有一種情形可以彌平;我今天能力輸人家,可是我內心隨喜,這樣沒有輸。我能力輸你,但是,我有一顆隨喜的心、讚歎的心,可以彌補嫉妒的缺陷。可以彌補你能力的不夠。

第一句:寧靜來自內心,勿向外尋求。

意思是說:你想要得到幸福快樂的日子,或者是人生,首先要懂得有一顆寧靜的心。世間人在剎那生滅的緣起無常法裏面起心動念,把感官的刺激誤認爲是一種享受。佛陀說:那是錯覺,因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把感官的刺激當做是一種享受,是錯誤的、是錯覺的。感官是虛僞的證人,我們把錯覺當做是我們的正覺。佛陀說:寧靜來自內心,千萬不要向外去追求。任何緣起法的東西都是虛妄的,沒有一件事情是實在的東西。越追求,苦惱就愈多!

第二句:放下過去的煩惱,也不擔憂未來,不執著現在,你的內心就會平靜。

換另外一個角度說:內心不平靜是爲什麼?就是放不下過去的煩惱,一直擔心未來,一直執著於現在,卻不知道那是剎那生滅的.緣起無自性的假相。因此全世界的衆生,只要他沒學佛,就很難得到內心的平靜。所以,佛法一句話,抵得過黃金萬兩。

第三句:內心不嫉妒他人,也不貪婪任何的事物,沒有私慾——自私的私,慾望的欲——在所有情況下,內心都持有那份寧靜,這就叫做高尚。

什麼樣的人叫做高尚呢?是不是做一點善事叫做高尚呢?不,不是!是不是少許的幫忙別人叫做高尚呢?不,不是!那怎麼樣的人叫做高尚呢?再講一遍,這是第三句:內心不嫉妒他人,也絕不貪婪任何的事物,沒有任何自私的慾望,在任何的時光、所有的狀況之下,內心都保持有那份寧靜。這就是高尚的人格,這是真正的一個偉大的人!

第四句:不要把所得的估計過高,也不要嫉妒別人,也千萬不要去羨慕別人。如果你嫉妒了別人、你一直羨慕別人,不知道自己心就是佛,你就得不到寧靜的心靈。

再念一遍,第四句:不要把所得的估計過高,也不要嫉妒別人、也不要去羨慕別人。如果嫉妒別人、羨慕別人,你就會得不到寧靜的心靈。

第五句:當一個人品嚐到孤獨與恬靜的美味時——‘恬靜’左邊一個豎心旁,右邊一個舌頭的舌,恬靜。再講一遍:當一個人品嚐到孤獨與恬靜的美味時,便不會產生恐懼的心理和犯罪的行爲。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你能夠在單獨一個人仍然不覺得孤獨,同時這種孤獨充滿着智慧,內心與佛同在,同時真正品嚐到恬靜的這個美味,你的內心裏面擁有佛陀的智慧,你就不會產生恐懼的心理,也不會去作奸犯科、去犯罪,有犯罪的行爲。像我們年輕人就是內心空虛,少男、少女就拼了老命去追求。像今天報紙登的,年輕人去當古惑仔,電影看得太多了,殺人、放火、販毒、偷竊車子。電影總是把古惑仔或者這些黑道的大哥,演的好像英雄,這就讓年輕的這一代產生了錯誤的示範。所以,我們學佛的人,能夠有真正佛的心,就算自己一個人,也不會覺得孤獨。當我們有寧靜的內心,嘗試到這種法的喜悅的時候,我們內心就不會有恐懼。恐懼是怎麼來的?就是患得患失來的。你擁有的東西,你很恐怕去失去,就會有產生恐懼感,強烈的佔有慾,就會有恐懼失去。所以,沒有得失,恐懼感慢慢的就會消失。

第二小段叫做私慾。自私的私,慾望的欲。

第六句:痛苦的根源是私慾。

意思是說:你自私的慾望太強烈,那就註定一輩子的痛苦是沒有辦法拔除的。什麼都只有爲自己想,自私自利,不肯犧牲跟奉獻,那麼,這一輩子,你想要遠離這個痛苦是不可能的!無論你企求快樂,或者是報復,或者是企求長壽的慾望,都會導致痛苦。再念一遍:無論你企……企就是企業銀行,企業、大企業那個企。你企求快樂,你想要擁有快樂:我期望快樂!但是,不知道放下那一念,就是快樂!因此拼了老命要去追求快樂。可是,快樂消失的時候,又有失落感,不曉得那是剎那生滅法,沒有真實性的快樂。

所以,你企求快樂,會導致你痛苦——指世間假相的快樂,不是法、真理的快樂。或者是說:別人對不起你,你很想去報復,這樣也會導致你痛苦!或者是每天都祈禱你長壽,你有這樣強烈的慾望、希求,不知道我們這個色身,是業力所感召而來的,萬法隨緣的過日子。你企求慾望,什麼慾望呢?長壽的慾望,都會導致痛苦。你想要有長壽,就會吃這個補品、吃那個藥,吃這個、吃那個。最近有一個婦人,三十八歲,剛好生了第二胎,那麼,中國人的傳統,它就是這樣子,要坐月子。因爲她有那個健康的觀念,她就開始吃這個四物湯,然後這個燒酒雞,就拼命的補,拼命的補……一直補,因爲她認爲,生產過後一個月就是要坐月子,要好好的補。結果兩個禮拜,才兩個禮拜,中風,補過頭了!這個就是當我們一直企求健康,卻沒有這種健康的知識,結果補過頭了,中風!因此還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吃補的!

第七句:慾望會導致你痛苦,其主要原因,乃是慾望永遠無法完全滿足。

當一個人對自己的遭遇知足、滿足,這個人的痛苦就會立刻停止。也就是對自己的現況非常的滿足:我有一碗飯吃,有個健康的身體,我有佛可以學,我很知足了!所有的痛苦立刻就會消失。第七句再念一遍:慾望會導致痛苦,其主要原因,乃是慾望永遠無法完全滿足。

第八句,佛陀說:從愛慾產生憂愁——‘愛’就是愛戀的愛;‘欲’慾望的欲——從愛慾會產生憂愁,從愛慾也會產生恐懼。無論你貪金錢、名利、男女,這個愛慾不放下,憂愁跟恐懼是沒辦法斷除的。佛陀說:拔除愛慾的人,就會沒有憂愁,也沒有什麼恐懼可言,因爲他從不奢望任何的愛慾。

第八句整句再念一遍:從愛慾產生憂愁,從愛慾產生恐懼。拔除愛慾的人,既沒有憂愁,也沒有什麼恐懼可言。

第三小段,束縛。捆-綁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