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的名言合集15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名言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名言作爲一種引導、激活、推動教學的手段,具有釋疑解惑、點撥誘導、強化聯繫、深化認識的功能。還在苦苦尋找優秀經典的名言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論語的名言,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論語的名言合集15篇

論語的名言1

(一) 其使民也義。

(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三) 君子矜而不爭,羣而不黨。

(四)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五)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六)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七) 放於利而行,多怨。

(八)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九)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十) 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十一) 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爲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

(十二) 乎?繹之爲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十三) 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十四) 君子尊賢而容衆,嘉善而矜不能。

(十五) 士而懷居,不足爲士矣!

(十六)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

(十七)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十八)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十九)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二十) 賢哉,回也!

(二十一)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二十二)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二十三) 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爲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二十四)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二十五) 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二十六)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二十七) 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二十八)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二十九) 君於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三十) 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三十一)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三十二) 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三十三) 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三十四) 子謂於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

論語的名言2

1、"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無兄弟也?

2、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

3、過猶不及。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6、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7、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9、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0、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53.食不語,寢不言。

1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12、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13、巧言令色,鮮亦仁!

14、言必信,行必果。

15、朝聞道,夕死可矣。

1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17、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胡?

18、德不孤,必有鄰。

19、《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20、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21、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22、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23、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4、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25、寢不屍,居不容

26、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27、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28、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29、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31、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32、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33、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34、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35、其爲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36、子不語:怪,力,亂,神。(名人名言 )

37、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8、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39、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40、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4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42、篤信好學,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也,恥也。

43、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44、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4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46、吾未見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47、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48、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49、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50、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論語的名言3

1、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2、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3、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4、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齊家,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5、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6、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

7、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8、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此以沒世不忘也。

9、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10、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11、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人者,未之有也。

12、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

13、生財有大道,生之者衆,食之者寡,爲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恆足矣。

論語的名言4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巧言令色,鮮亦仁!

3、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胡?

4、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7、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8、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9、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0、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11、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12、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3、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14、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15、朝聞道,夕死可矣。

16、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17、放於利而後行,多怨。

18、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19、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20、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2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22、君子欲衲於言,而敏於行。

23、德不孤,必有鄰。

24、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2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26、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27、君子周急不繼富。

28、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29、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31、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32、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33、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34、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35、其爲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36、子不語:怪,力,亂,神。

37、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8、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39、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40、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4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42、篤信好學,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也,恥也。

43、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44、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4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46、吾未見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47、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48、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49、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50、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51、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52、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53、食不語,寢不言。

54、寢不屍,居不容。

55、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56、未知生,焉知死?

57、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58、過猶不及。

59、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60、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61、“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無兄弟也?

62、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6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64、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65、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

6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67、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68、言必信,行必果。

6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70、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

71、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72、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73、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7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75、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76、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77、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78、小不忍,則亂大謀。

79、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80、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81、君子憂道不憂貧。

82、當仁,不讓於師。

83、有教無類。

84、道不同,不相爲謀。

85、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86、既來之,則安之。

87、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88、侍於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89、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只者次也;困而學之,又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爲下矣。

90、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91、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92、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93、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94、不知命,無以爲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論語的名言5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3.巧言令色,鮮矣仁。

4.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5.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6.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7.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8.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溫故知新)

9.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0.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11.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12.子謂《韶》:“盡善矣,盡美矣。” (盡善盡美)

13.朝聞道,夕死可矣。

14.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見賢思齊)

15.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16.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舉一反三)

17.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8.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1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重道遠)

20.譬如爲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21.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22.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2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2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6.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2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28.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29.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殺身成仁)

30.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3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32.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33.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34.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35.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36.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

37.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論語》)

38.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論語·里仁》

39.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論語》)

40.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論語》)

41.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勝質,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論語》)

4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

43.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論語》)

44.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論語》)

45.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論語》)

46.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論語》)

47.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論語》)

48.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論語》)

49.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論語》)

50.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論語》)

51.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論語》)

52.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塗”,同“途”)(《論語》)

53.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論語》)

54.性相近也,習相遠也。(《論語》)

55.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論語》)

56.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論語》)

57.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論語》)

58.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

59.道不同,不相爲謀。(《論語》)

60.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論語》)

61.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62.君子不器

63.德不孤,必有鄰。

64.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6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6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67.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爲仁之本與!

68.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已者,過則勿憚改。

69.貧而無諂,富貴無驕。

70.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71.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72.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論語的名言6

1 、導之以政,齊之以德,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2 、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

3 、小人之過也必文。

4 、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5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6 、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爲下矣。

7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8 、言而必有信,期而必當,天下之高。

9 、二三子,以我爲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

1 0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1 1 、其爲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爲仁之本與!

1 2 、以約失之者鮮矣。

1 3 、射不主皮,爲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1 4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爲絢兮。

1 5 、不知命,無以爲君子;不知禮,無以立人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1 6、見賢思齊,見不肖而內自省焉。

1 7 、可與言而不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 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1 9 、放於利而行,多怨。

2 0、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2 1、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2 2 、事君盡禮,人以爲諂也。

2 3、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2 4 、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2 5、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2 6、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

2 7、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2 8、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爲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2 9、道之以告德,齊之以禮。

3 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論語的名言7

1、禮之用,和爲貴。(禮的應用,以和諧爲貴。)

2、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君子說話要謹慎,而行動要敏捷。)

3、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見到賢人,就應該向他學習、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應該自我反省自己有沒有與他相類似的錯誤)。

4、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不怕別人不瞭解自己,只怕自己不瞭解別人。)

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講求和諧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講求協調。)

6、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君子專心致力於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有了。)

7、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質樸多於文采,就像個鄉下人,流於粗俗:文采多於質樸,就流於虛僞、浮誇。只有質樸和文采配合恰當,纔是個君子。)

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合羣而不與人勾結,小人與人勾結而不合羣。)

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自身正了,即使不發佈命令,老百姓也會去幹,自身不正,即使發佈命令,老百姓也不會服從。)

10、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發憤用功,連吃飯都忘了,快樂得把一切憂慮都忘了,連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11、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吃粗糧,喝白水,彎着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於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雲一樣。)

12、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年輕人是值得敬畏的,怎麼就知道後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13、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14、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一個人不講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

15、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一國軍隊,可以奪去它的主帥;但一個男子漢,他的志向是不能強迫改變的。)

16、里仁爲美,擇不處仁,焉得知?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纔是好的。(如果你選擇的住處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麼能說你是明智的呢?)

17、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智慧啊!)

18、以約失之者鮮矣。(用禮來約束自己,再犯錯誤的人就少了。)

19、當仁,不讓於師。(面對着仁德,就是老師,也不同他謙讓。)

2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爲樂的人。)

21、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明白大義,小人只知道小利。)

22、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君子心胸寬廣,小人經常憂愁。)

23、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貧窮而能夠沒有怨恨是很難做到的,富裕而不驕傲是容易做到的。)

24、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爲可知也。(不怕沒有官位,就怕自己沒有學到賴以站得住腳的東西。不怕沒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爲有真才實學值得爲人們知道的人。)

25、德不孤,必有鄰。(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立的,一定會有思想一致的人與他相處。)

26、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到了寒冷的季節,才知道松柏是最後凋謝的。)

27、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聰明人喜愛水,有仁德者喜愛山;聰明人活動,仁德者沉靜。聰明人快樂,有仁德者長壽。)

28、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孔子說:“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小心謹慎,到有道的人那裏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

2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孔子在河邊說:“消逝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啊,不分晝夜地向前流去。”)

30、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說:“貧窮而能不諂媚,富有而能不驕傲自大,怎麼樣?”孔子說:“這也算可以了。但是還不如雖貧窮卻樂於道,雖富裕而又好禮之人。”)

31、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君子不憑一個人說的話來舉薦他,也不因爲一個人不好而不採納他的好話。)

32、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花言巧語就敗壞人的德行,小事情不忍耐,就會敗壞大事情。)

33、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至於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幫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過得好,也要幫助人家一同過得好。)

34、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君子求之於自己,小人求之於別人。)

35、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志士仁人,沒有貪生怕死而損害仁的,只有犧牲自己的性命來成全仁的。)

36、苟志於仁矣,無惡也。(如果立志於仁,就不會做壞事了。)

37、朝聞道,夕死可矣。(早晨得知了道,就是當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38、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士有志於(學習和實行聖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爲恥辱,對這種人,是不值得與他談論道的。)

39、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甯戚。(與其奢侈,不如節儉;就喪事而言,與其儀式上治辦周備,不如內心真正哀傷。)

40、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君子廣泛地學習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禮來約束自己,也就可以不離經叛道了。)

41、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人沒有長遠的考慮,一定會有眼前的憂患。)

42、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君子以文章學問來結交朋友,依靠朋友幫助自己培養仁德。)

4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而不助長別人的惡處。小人則與此相反。)

44、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說:“仁難道離我們很遠嗎?只要我想達到仁,仁就來了。)

45、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4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工的'人想把活兒做好,必須首先使他的工具鋒利。)

47、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48、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教導學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出來卻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啓發他。教給他一個方面的東西,他卻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個方面的東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49、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自己有才能卻向沒有才能的人請教,自己知識多卻向知識少的人請教,有學問卻像沒學問一樣;知識很充實卻好像很空虛;被人侵犯卻也不計較。)

50、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人們的錯誤,總是與他那個集團的人所犯錯誤性質是一樣的。所以,考察一個人所犯的錯誤,就可以知道他沒有仁德了。)

論語的名言8

1.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2.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

3.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4.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5.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6.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

7.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8.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9.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10.遺佚而不怨,厄窮而不憫。

11.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

12.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爲木鐸。

13.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小人之澤五世而斬。

論語的名言9

1、八夷朝廷之舞,可忍,不可忍!

2、仁無聖物。堯舜他們還病着呢!仁慈的人要建立自己,也要建立別人。爲了接近,可以說仁道也有了。

3、話是確定的,時間是確定的,世界是崇高的。

4、三喜三悲。音樂節的禮儀和音樂,音樂的好,更多的好朋友,利益;音樂驕傲音樂,音樂游泳,音樂盛宴音樂,損失。

5、兒子溫文爾雅,威武而不兇猛,恭敬而沉着。

6、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在一個人身上。

7、學過的知識,不付諸行動就不能擔心嗎?

8、如果名字不好,這個詞也不好。

9、君子同意差異,小人同意差異。

10、別無所牽掛,別無所牽掛。不要害怕知道,但要知道。

11、不仁厚,不可以長時間左右,不可以好音樂。仁者仁,知仁之利。

12、整天吃東西而不知道該做什麼是很困難的!沒有球員?因此,這是一種美德。

13、生而爲學也;學習認識第二種;困了,學第二也;累了又不學,人就爲下一個。

14、危險的國家不進入,混亂的國家不生活,世界有道是可見的,沒有辦法是隱藏的。又窮又賤,真丟臉。有錢貴顏,可恥。

15、知道的比善的更強,善的比樂的更強。

16、李仁很漂亮。選擇不爲仁,怎知!

17、顏色是很困難的。當一個門徒用食物和酒招待他的時候,人們會認爲他孝順嗎?

18、如果你不學習禮儀,你就無法忍受。

19、奢侈不是什麼,節儉纔是一切。善比惡好。

20、善仁不善學,其封面亦愚;好知識不是好學問,它的封面也會擺動;誠信不容易學,它的掩護也是賊;好直不好學,它的封面也是歪斜的;好勇不容易學,它的封面也很亂;它很難學,但很難覆蓋。

論語的名言10

1、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爲政》

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

3、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5、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爲絢兮。《論語》

6、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7、言忠者,行篤敬。——論語

8、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學而》

9、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力則學文。"——《論語學而》

10、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

11、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論語學而》

12、在學習過程中,學和思是不能偏廢的。學而不思有其侷限性,思而不學也存在很多弊端,學與思相結合才行。只有將學與思相結合,纔可以使自己成爲有道德有學識的人。

13、"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14、言必信,行必果。

15、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16、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17、德不孤,必有鄰。

18、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19、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20、士致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21、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泰伯》

22、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述而》

23、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張》

24、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出處:《論語顏淵》

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出處:《論語》

26、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出處:論語

27、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28、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出處:論語顏淵

29、"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出處:論語

30、言必信,行必果。

31、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出處:《論語憲問》

32、欲速則不達。

33、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

34、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35、相維闢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

36、過而不改,是謂過已。

37、貧而無諂,富而無驕。出處:論語—學而

38、民無信不立。出處:《論語》

39、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譯文:每天能學到一些自己沒有的知識,每月不忘自己已掌握的知識,這樣就可以說是好學的了。出處:論語

40、不敢暴虎,不敢馮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論語述而》: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

41、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內省也。

42、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

43、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44、放於利而後行,多怨。—— 論語

45、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論語

46、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論語

47、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

48、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

49、子謂——《韶》:"盡善矣,盡美矣。"——《論語·八佾》

50、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論語的名言11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5、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學而》

7、子曰:爲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

8、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9、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10、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11、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2、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13、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14、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6、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17、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18、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19、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20、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21、子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爲成人矣。

24、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25、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2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29、子貢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31、子曰: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32、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33、子曰:其爲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3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5、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3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37、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38、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

3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論語的名言12

1、精誠所至,金石爲開——范曄

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論語·子路)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論語·學而》

4、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元·無名氏)

5、發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論語述而》

6、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楚辭·卜居》

7、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雜詩》

8、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漢書·枚乘傳)

9、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毛澤東·和柳亞子先生

10、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清·趙翼·論詩)

11、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史記·項羽本記》

12、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枚乘《上書諫吳王》

13、爲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毛澤東·到韶山)

14、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學而》

1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

16、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17、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論語衛靈公》

18、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論語·述而》

19、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雜記》

20、過而不改,是謂過已《論語衛靈公》

21、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後漢書·馮異傳)

22、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

23、見義不爲,無勇也《論語爲政》

24、過而不改,是謂過已——《論語·衛靈公》

25、不人虎穴,焉得虎子——范曄《後漢書·班超傳》

26、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趙策》

27、君子不器《論語爲政》

28、當仁不讓於師——《論語·衛靈公》

29、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孟子·盡心上》

30、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論語·里仁》

31、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32、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論語述而》

33、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清·龔自珍·己亥雜詩

34、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清·譚嗣同·獄中題壁

35、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中庸)

3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37、古之學者爲己(所謂爲己之學,今之學者爲人《論語憲問》

38、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39、亡羊補牢,猶未遲也——《戰國策·楚策》

40、字字看來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 (清·曹雪芹·紅樓夢

41、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論語·泰伯》

42、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論語雍也》

43、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元·高明·琵琶記)

44、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孟子·盡心上)

論語的名言13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 孔子說:“學習了而時常溫習,不也喜悅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也快樂嗎?別人不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2、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譯文】 孔子說:“花言巧語、滿臉堆笑的,這種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 曾子說:“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爲別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實?交友是否守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複習了呢?”

4、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譯文】 孔子說:“君子吃不追求飽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靈敏,言談謹慎,時時改正自己的錯誤,就算好學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譯文】 孔子說:“不怕沒人瞭解自己,就怕自己不瞭解別人。”

6、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譯文】 孔子說:“《詩經》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話可以概括,即:‘思想純正,沒有邪惡的東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 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有所建樹,四十歲不遇事困惑,五十理解什麼是天命,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隨心所欲,不超過規矩。”

8、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譯文】 孔子說:“溫習舊知識時,能有新收穫,就可以做老師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譯文】 孔子說:“君子團結羣衆而不互相勾結,小人互相勾結而不團結羣衆。”

10、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文】 孔子說:“讀書不深入思考,越學越糊塗;思考不讀書,就危險。”

11、子曰:“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譯文】 孔子說:“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這種態度是明智的。”

12、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譯文】 孔子說:“人無信譽,不知能幹什麼?

13、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譯文】 孔子說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陣容在自己的宗廟裏舞蹈,這樣的事可以容忍,什麼事不能容忍?”

14、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譯文】 孔子說:“《關雎》這篇詩,主題快樂卻不放蕩,憂愁卻不悲傷。”

15、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譯文】 孔子說:“以前的事不要再評說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議論了,過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譯文】 孔子說:“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譯文】 孔子說:“君子通曉道義,小人通曉私利。”

18、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省也。”

【譯文】 孔子說:“見到賢人,要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

【譯文】孔子說:“朽木無法雕琢,糞土的牆壁無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樣?”

20、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譯文】 孔子說:“靈敏又好學,向比自己學問差的人請教時,不覺得沒面子,所以稱爲‘文’。”

常見常用《論語》名言警句及譯文60例(中)

21、季文子三思而後行。

【譯文】 季文子遇事總要思考三次,然後才行動。

22、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譯文】 孔子說:“甯武子這人,國家太平時,就聰明,國家混亂時,就愚笨。他的聰明可以趕得上,他的愚笨別人趕不上。”

23、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譯文】 孔子說:“一個人的內在質樸勝過外在的文采就會粗野,文采勝過質樸就會浮華。只有文采和質樸配合恰當,纔是君子。”

24、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譯文】 孔子說:“知道學習不如喜歡學習,喜歡學習不如以學習爲快樂。”

25、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譯文】 孔子說:“智慧的人喜歡水,仁慈的人喜歡山;明智的人好動,仁慈的人好靜;智慧的人快樂,仁慈的人長壽。”

26、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譯文】 孔子說:“將知識默記在心,學習時,不感到滿足;教人時,不感到疲倦,這三個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27、子曰:“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譯文】 孔子說:“不到他苦思冥想時,不去啓發;不到欲說無語時,不去開導。不能舉一例能理解三個類似的問題,就不要再重複教他了。”

28、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爲樂之至於斯也。”

【譯文】 孔子在齊國聽《韶樂》,好長時間吃肉不覺滋味。他說:“沒想到好音樂這樣迷人。”

29、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汝奚不曰:其爲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譯文】 葉公問子路:孔子是怎樣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說:“你怎麼不說:他這個人啊,發憤時就忘記吃飯,高興起來就忘記了憂愁,竟然連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矣。”

3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譯文】 孔子說:“三人走路,必有可作爲我的老師的人。選擇他的優點向他學習,借鑑他的缺點進行自我改正。”

31、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譯文】 孔子教學有四項內容:文獻、品行、忠誠、信實。

32、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譯文】 孔子說:“君子胸懷寬廣,小人憂愁悲傷。”

33、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譯文】曾子說:“鳥將死時,叫聲都很悲哀;人快死時,說話都很善良。”

3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譯文】 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弘大剛強而有毅力,因爲他責任重大,道路遙遠。把實現仁作爲自己的責任,難道還不重大嗎?奮鬥終身,死而後已,難道路程還不遙遠嗎?”

35、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譯文】 孔子說:“不在那個位置上,就不要想那個位置上的事。”

36、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譯文】孔子說:“年輕人是值得敬畏的,怎麼就知道後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37、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譯文】 孔子說:“三軍可以剝奪主帥,匹夫不可剝奪志向。”

38、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譯文】 孔子說:“明智的人不會迷惑,仁愛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不會畏懼。”

39、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譯文】孔子說:“到了寒冷的季節,才知道松柏是最後凋謝的。”

40、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譯文】 孔子說:“君子幫助人取得成績,不促使人陷入失敗。小人相反。”

論語的名言14

1、"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無兄弟也?

2、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

3、過猶不及。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6、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7、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9、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0、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1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12、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13、巧言令色,鮮亦仁!

14、言必信,行必果。

15、朝聞道,夕死可矣。

1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17、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胡?

18、德不孤,必有鄰。

19、《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20、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21、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22、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23、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4、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25、寢不屍,居不容

26、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27、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28、吾未見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29、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30、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31、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

32、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也,恥也。

33、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35、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36、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7、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38、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3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0、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41、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42、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43、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44、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45、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46、未知生,焉知死?

47、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48、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49、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50、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5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52、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53、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54、君子欲衲於言,而敏於行。

55、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6、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57、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58、其爲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59、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60、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61、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62、放於利而後行,多怨。

63、子不語:怪,力,亂,神。

64、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65、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論語的名言15

1、忠誠的高尚和可敬,無與倫比。———裴多菲

2、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3、誠實是人生永遠最美好的品格。———高爾基

4、言必信,行必果。——子路

5、誠實比一切智謀更好,而且它是智謀的基本條件。———康德

6、你必須以誠待人,別人纔會以誠回報。———李嘉誠

7、難聽的實話勝過動聽的謊言。———蘇尤里·鬱達列夫

8、老老實實最能打動人心。———莎士比亞

9、對自己的忠實,纔不會對別人欺詐。———莎士比亞

10、我們應該老老實實地辦事。———毛澤東

11、誠實和勤勉應該成爲你永久的伴侶。———本·富蘭克林

12、坦白使人心地輕鬆的妙藥。———西塞羅

13、誠實是藝術的最大要素。只要我們總對自己誠實,藝術總在那裏,它決不會讓我們失望的。———柯尼利亞·奧提斯金約

14、有所許諾,纖毫必償。有所期約,時刻不易。———袁採

15、要宣揚你的一切,不必用你的言語,要用你的本來面目。———盧梭

16、即使開始時,懷有故意的人,只要自己抱有真實和誠實去接觸,就一定能換來好意。———日本池田大作

18、沒有一處遺產像誠實那樣豐富的了。———莎士比亞

19、內不欺己,外不欺人。———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