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的理論思考

論文摘要:以市場爲導向的就業制度的順利運行,需要就業指導的配合。由於歷史和觀念等方面的原因,當前我國高 校的就業指導工作難以滿足青年學生成才和發展的需要。就職業院校來說,必須依據自己的辦學特色,轉變觀念,準確定位,促進就業指導工作的專業化和全程化。

淺析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的理論思考

論文關鍵詞:市場就業機制;就業率;就業指導

近年來,隨着高校畢業生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已逐漸成爲全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在嚴峻的就業形勢面前,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和關心畢業生工作,明確提出了“市場導向、政府調控、學校推薦、學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畢業生就業工作指導思想。因此,必須客觀認識我國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努力探索高職大學生就業指導與服務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努力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

一、高校特別是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一)根據我國基本國情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現階段我國就業實行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和政府促進就業的基本方針。高等院校由此也改革了“統包統配”和“包當幹部”的就業制度,實行少數畢業生由國家安排就業,多數由學生“自主擇業”的就業制度,這就從根本上確立了我國高校畢業生資源配置機制從計劃配置轉向市場配置。大學生就業分配製度的重大變革,順應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市場化趨勢,爲大學生提供了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職業和工作的機會,得到了大學生的普遍歡迎。然而成功的選擇不僅需要個人的勇氣和意志,同時還必須有把握實際的技術與能力,由於缺乏對職業和自我的合理認識和定位,加之職業決策和選擇能力不足,信息蒐集渠道不暢,一些畢業生往往難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大學生迫切希望得到有效的就業指導。特別是對於職業技術學院的畢業生,由於我國的教育觀念落後於先進國家,在社會上的認同還達不到應有的程度,高職畢業生作爲高校畢業生從業大軍中的弱勢力量,在就業中往往處於劣勢。因而有效的就業指導,對於解決職業院校學生就業難問題,顯得尤爲重要。

(二)隨着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的高低,已經成爲高校得到社會認可程度的考察維度之一。社會大衆對高等教育的期望越來越高,在家庭對高等教育投資不斷增大的同時,人們普遍關心高等教育能否有合理的投資回報和投資效益。因而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已成爲檢驗學院教育教學質量的基本指標,也成爲衡量一個學校辦學質量好壞的重要標誌。如今年湖北省教育廳爲切實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做出決定:“凡畢業生就業率低於70%的高校,其專業辦學水平不得評爲合格,年度招生計劃要適當減少,相應專業佈局也將適當調整。”

由此可見,學校乃至專業的就業排行榜成爲高校招生時的無形招牌。畢業生就業形勢的好壞、就業率的高低,不僅直接影響一個學校的招生形勢和生源質量,從長遠來看,也關係到一個學校的生存與發展,關係到高等教育的形象和地位,關係到社會大衆投資高等教育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對於學生個體而言,如果大學畢業不能順利就業,那麼溫飽尚成問題,發展就無從談起。此情此境之下,實現就業成爲學生個體與學校雙方乃至社會大衆關注的焦點。因而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三)高校開展就業指導工作,除了具有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進而實現“充分就業”的功能之外,還應具有開發學生潛能,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評價等作用。理想是一個人前進的動力,也是衡量一個人生命價值的重要標尺。由於職業理想的不同,使得各類學校畢業生的職業選擇各有不同。職業技術學院不同於普通高校,多數學生是升學考試的失敗者,進入職業院校是他們無可奈何的選擇,不得不進入職業院校的他們,感到前途無望。必須積極引導學生從自己所學專業對應職業羣的角度瞭解社會,瞭解自己即將從事的職業爲從業者提供的發展前景,既看到自己職業生涯的美好未來,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又找到自身素質與即將從事的職業對從業者素質要求之間的相符與不符之處,形成按職業要求提升自身素質的動力機制。引導學生形成提高自身素質的自覺性,是職業院校推進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提高德育實效的重要途徑。

二、幾點思考

高等院校的培養目標是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而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對於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和滿足社會需要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橋樑和紐帶作用。爲此,客觀認識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加強就業指導工作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在借鑑國外先進理論的基礎上,探索符合我國國情、適合我市地方經濟發展需要和高職大學生特點的就業指導理論體系。

(一)堅持高職教育職業技能性原則,促進就業指導工作的專業化

1.樹立職業理念,明確就業指導工作的任務。開展高等職業教育的.第一目的,是爲社會培養實用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這是高等職業教育的特色。“職業教育比較明顯的特色主要體現在地方性、技術技能性、市場導向性等三個方面。”學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從個人的角度講,是促進個人的全面發展,包括德、智、體、美諸方面;從社會的角度講,是爲社會培養合格的勞動者。合格的勞動者這一概念意味着個人不僅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質、專門的知識與技能,以及良好的身體素質,而且要具備基本的“職業角色技能”,用發展論的觀點來看,就是“職業自我概念”。因而個人的全面發展同時也包含着職業角色技能的發展,這方面恰恰是我國以往教育中的薄弱環節。基於以上認識,學院就業指導的基本任務在於:引導學生理性認識自我,認識職業世界;幫助學生認識職業技能在市場競爭中的重要性,促進學生職業自我概念的形成與發展;教育學生正確處理國家、社會需要和個人志願之間的關係,增強職業意識和對未來職業的適應能力,能夠正確地選擇符合社會需要的職業或專業方向。總之,切實加強職業技能培養,使學生所學專業能夠適應他所對應的職業崗位的需要,這是職業教育的本質要求。

2.準確定位,培養職業興趣,變高職大學生就業的劣勢爲優勢。當今我國高級技術應用人才嚴重短缺,無疑爲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我國現有的高等教育體制,在短時間內不能滿足社會迅速膨脹對高級職業人才的需求,這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在經濟體制逐步深化的過程中興起的重要原因。首先要認識自己的優勢,各類教育都有自己的優勢和不足,需要揚長避短,發展優勢。其次,在堅持專業化、職業化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相結合的整體教育觀的前提下,突出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突出對人才的技術和技能的培養。再次是發揮優勢,把握機遇,依據實際,實現辦學的準確定位,跟上“人世”和知識經濟發展對高素質技能應用人才培養的要求。目前我國“第一線勞動者素質不高,嚴重影響了我國產品和服務質量的提高,已經產生令人擔憂的後果。據勞動保障部負責人分析,我國企業產品的平均合格率只有70%不良產品的經濟損失每年近2000億元。我國正在成爲世界的“製造工廠”,發揮我國的比較優勢,當務之急是加強對高級技工的培養力度,提高技工的素質技能,切實解決技能型人才供不應求的問題。職業教育作爲人力資源能力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重點培養具有動手能力的實用性人才,才能受到社會的重視和認可。

職業興趣是可以培養的,這是職業院校就業指導的重要理念。如今,在我國實用人才的緊缺已成爲一個普遍現象,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在國外,對高級工的重視和培養力度並不小於對高學歷者的培養。"

在社會勞動力的總量中,日本的高級工是25%,美國高達35%,而我國的比例實在太低。隨着我國加入世貿組織,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將工廠設在中國,而技術工人作爲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直接關係到企業的科技轉化效果、產品質量高低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我們很難想象,一個不瞭解、不喜歡自己即將從事的職業的學生,在接受職業道德、創業意識、創業精神教育時能有什麼實效。如果學生對即將從事的職業缺乏嚮往和追求,就不可能珍惜在校的學習生活,不可能爲了勝任即將從事的職業而自覺提高自身素質,這就很難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生存發展。要幫助學生轉變觀念,隨着技術和技術應用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顯重要,現代社會對技術型人才的需求日趨廣泛,技術型人才的重要性不斷提升。隨着社會的發展,“高級藍領”的概念應運而生。據報道“在山東省青島市勞動保障局舉辦的2001年招聘洽談會上,一家塑料製品公司在招聘高級塑料模具技工時,竟然開出了年薪16萬元的‘天價’。

(二)堅持把就業指導貫穿於教育的全過程,促進就業指導工作的全程化

根據職業選擇的發展理論,職業選擇不是個人面臨就業時的某個單獨事件,而是貫穿於個體生命的全過程。爲此,職業指導應作爲發展個體健全的職業自我觀念而貫穿於教育的全過程。大學生就業觀念的形成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對職業和社會的瞭解也需要一個過程,因此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具有教育過程的長效性的特點,應貫穿於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全過程教育之中。 2.運用先進的方法,變學生的消極心態爲積極心態,促進就業指導工作的科學化。職業院校必須十分重視調整新生入學時的“失敗者”心態,以“人無全才人人有才、揚長避短、個個成才”的理念,調動學生潛在的積極心態。積極與消極相互對立的矛盾心態,存在於每一個學生個體的內心。教育者的職責在於創造條件,積極引導。引導學生將矛盾心態的積極方面提升爲矛盾的主要方面,引導學生形成“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優秀的教育工作者之所以優秀,關鍵在於他們善於挖掘學生內心深處的積極心態,並引導學生的積極心態發揮主導作用。使學生能夠真正理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真諦,社會經濟發展需要“三百六十行”,行行都需要高素質的從業者,不但行行都需要精英,而且行行都能產生自己的“狀元”。社會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正是由各行各業衆多高素質的從業者和精英的分工合作,才使社會得以存在發展。通過心理指導,幫助學生以成功者的心態走上社會,明確具體的努力方向,成爲高素質勞動者。

(三)把畢業生就業指導作爲一門學科加以建設在把就業指導納入教學計劃的同時,加強兩個層面的教育。一是開設專門的就業指導課程;二是將就業指導滲透入各門專業課程教學之中,兩者互爲補充。

1.就業指導課程是通過正規教學的形式,針對在職業選擇方面個人心理準備不足的學生;針對一些學生在擇業和就業觀念上期望值過高,與現實有差距等方面的問題,充分發揮就業政策與職業諮詢、擇業技術、技巧指導等功能作用。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由專職教師或就業指導專家擔任教學工作,全面系統地向學生傳授職業知識,以學生與職業結合爲基礎,幫助學生合理地設計自己接受教育的計劃和選定未來的職業。其教學方式多種多樣,除課堂教學之外,還可採取其他方式,提供職業信息。如進行信息諮詢指導,指導者應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說明與分析,使學生對有關職業的知識與自我進行對比性評價;利用補充讀物實施就業指導或利用聲像資料實施就業指導,此外還有參觀與訪問、勞動實習等,促使學生自己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有能力主動適應崗位。

在就業指導課程中應突出自主創業教育,激發大學生的創業熱情,鼓勵樹立創業精神。自主創業是指大學生畢業後不通過傳統的就業渠道謀取職業發展,而是依靠自身的學識智慧、科技發明、專利成果,在社會風險投資的支持下,開辦自己的企業。自主創業是對傳統就業觀念的一種挑戰,是一種全新的就業方式,這一就業模式將對人才的成長、社會的貢獻和爲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帶來好處。隨着社會的進步,創業環境已有了較大的改善。當然,自主創業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社會活動,是對創業者自身素質、勇氣和韌性的全方位考驗。它對創業者的個人素質和能力有特定的要求,需要大學生轉變觀念,不斷進取,努力進行知識和技術的儲備。教育的目的是積極引導學生自覺培養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提高實踐能力,並在各方面做好充分準備。

另外,還應對女大學生進行特殊指導,女大學生就業難是目前女性就業中的一個突出問題,一些女大學生甚至是研究生在面臨勞動力市場供大於求和性別不平等的雙重壓力下,不得不以降低就業質量換取就業機會。用人單位往往不願聘用女生,人爲提高條件,設置障礙。一些單位寧願招收能力差的男生也不要能力強的女生。針對社會上的性別歧視對女大學生形成特殊阻力的現實,針對當前對勞動力市場的性別歧視缺乏有效的監督和制約機制的現實,引導女大學生轉變觀念,增強主體意識和權利意識,注重提高自身素質,增強競爭力,積極自主擇業和創業。

2.將就業指導滲透於各門專業課程的教學中。任課老師結合專業課程教學不僅傳授具體的專門知識和技能,而且闡明這些知識與技能在職業領域中的應用,以及應用中所應遵循的各種規則。這樣,學生不僅學到了專門的知識和技能,而且知道這些知識與技能的運用價值,以及如何在職業領域中運用這些知識。部分剛入學的新生不喜歡所學專業,往往是社會上鄙薄職業教育的影響,是對即將從事的職業沒有真正瞭解。職業院校應通過專業知識的傳授,讓學生了解所學專業對應的職業羣,看到各行各業都有自己行業的成功者;通過就業指導,讓學生了解社會人才不僅分層次而且分類型,不同層次的人才具有不同的知識、能力深度,不同類型的人才具有不同的知識、能力結構。因此,培養不同層次和不同類型的人才需要有不同的教育層次和教育類型。理解最適合自己的職業就是最好的職業,形成對即將從事的職業的興趣,並在此基礎上確立實事求是的職業理想。最終能夠成爲有較強適應能力、有專門職業特長的實用型人才,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