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報告對有效教育管理的思考

2017年10月10日,在郭局長的帶領下一行32人,到北京及山東杜郎口考察學習,我們與北京師範大學三亞教育家型中國小校長高級研修班聽取了北京教育學院教授遲希新做的《做教師專業發展的助者——兼論校長的道德領導力》、北京十四中學校長王建宗做的《辦學的核心素養與學校的科學發展》、北京國小李明新校長做的《讓基礎教育迴歸本真》、史家國小卓立校長做的《校長素質與學校品牌建設》等專題講座。我們還考察了北京八一中學、北京史家國小和山東杜郎口中學,每天學習後都要與小組同志進行交流,他們的辦學思想和辦學特色值得我們借鑑。

考察報告對有效教育管理的思考

北京八一中學是國中、高中一體的學校,在半個多世紀的辦學過程中,經過幾代師生的共同努力,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辦學五大特色,即發揚學校光榮傳統,形成強大凝聚力; 德育爲首貫徹始終,堅持理想道德教育; 羣體科研爲基礎,追求教育教學高質量; 提高黨員幹部素質,建設優質教師隊伍; 鞏固傳統項目優勢,推動全面素質教育。北京史家國小的綠色校園、科技國小、藝術校園、和諧校園充分體現了和諧教育的辦學特色,他們是以社會發展需求與人的自身發展需求相和諧爲宗旨,協調並整體優化各種教育因素,創設和諧的育人氛圍,使受教育者在德、智、體、美諸方面得到全面和諧發展。

而山東杜郎口中學更是一道靚麗的風景,每天數以百計、千計的參觀者到那裏參觀學習,他們的教學模式聞名全國,一天的參觀學習,對那裏印象頗深,親眼觀看了他們的三三六自主學習模式,以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參與爲特色,課堂的絕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老師用極少的時間進行點撥。做到還課堂於學生,還時間於學生。做到目標任務落實到人、組,學生主體作用充分發揮,集體智慧充分展示,並以教材爲基礎,拓展、演繹、提升,課堂活動多元,全體參與體驗。在單位時間內,緊扣目標任務,周密安排,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達到預期效果。經歷預習—展示—反饋三個階段。預習做到明確目標、生成本課重、難點,初步達成目標;展示做到交流預習模塊的學習成果,進行知識的遷移運用和對感悟進行提煉提升;反饋做到反思和總結,對預設的學習目標進行迴歸性的檢測,突出弱勢羣體,讓他們說、談、演、寫。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我們看到的課堂展示有三環節,即預習交流、分組合作、展示提升。他們的學生每天都要面對來自全國各地的教師與他們一同學習,穿梭是課堂內外,應該說學生的定力強,抗干擾能力強。教室的前後及背光面三面都是大黑板;教室中間使用課桌縱向排成的三排課桌,學生分組排位,對面而坐;教室前面的講臺沒有了,師生同在一方空間,同處於一個平面。在展示環節中,幾乎全部學生都有板演的機會(展示學習內容、互評

互改等);教室內的黑板不夠,連地板、走廊都利用起來,因學生的增多,走廊的牆壁上又多了一塊黑板,供學生使用。分組交流討論確有實效,說唱演等形式無所不有。可以說杜郎口中學是把課堂真正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每人一塊園地,通過交流、展示等學習活動,興趣得到培養,能力不斷提升,爲終身發展奠定了基礎。

可以說本次學習收穫很大,既開闊了眼界,又瞭解掌握了一些先進的理論知識,同時也能與自身的工作相結合進行深入思考,具體如下:

一、學校發展的核心是有效提升班子的領導力。

1.作爲管理者應有效提高自身的核心思考能力。

專家說,教育是想法要正確,做法要智慧的事業,也就是想得對,做得巧的工作。如果想法不對,做法偏差,就會好心做錯事;如果想法正確,做法無效,就會好心難成事。那麼如何提高管理者的核心思考力呢?這就要求管理者要不斷學習和思考,不僅學習教育理論,思考教育問題,還要了解社會需求,分析校內、校外、國內、國外社會發展和教育發展的需求,審時度勢,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不斷深化教育思想、教學內容、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等,以上的思考力作爲管理者是必須具備的能力。

2.作爲管理者應具備規劃學校及確立發展目標的能力。

無論是哪位專家的講座都闡明瞭一個非常重要的思想,就是

作爲學校的管理者,必須具備正確的教育理念,能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結合學校的具體環境,確立正確的教育思想,才能實現做法智慧。通過學習進一步懂得學校的規劃分爲以下三個階段,分別是第一階段即確定目標,即應對各種變化所要達到的目標;

第二階段就是要制定發展規劃,即使用什麼手段、什麼措施、什麼方法來達到這個目標;第三,將戰略規劃形成文本,頒佈實施、評估修正。在制定規劃的過程中要善於發現、挖掘、把握、加工學校的辦學資源,用盤活的思想進行資源應用,爲形成學校的辦學優勢提供可能性。這樣才能通過視野的開闊,敏銳的覺察,正確的決策,爲形成辦學品牌項目創造條件。而規劃學校必須經歷環境分析—目標定位—措施保障—監控評估等環節。而我們以往的規劃其實缺少對辦學思想、辦學目標及環境等的分析,因此,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應不斷改進。

《考察報告對有效教育管理的思考》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