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聯網審計利弊的分析

【摘要】隨着企業規模的擴大和內部審計職能的發展,傳統的內部現場審計方式遭遇挑戰,其缺點也日益突出;爲了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盡最大限度地節約審計成本,聯網審計應運而生。本文在分析了聯網審計涵義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了聯網審計的特徵、意義,深入研究了聯網審計的利弊。

關於聯網審計利弊的分析

關鍵詞】聯網審計 審計方式 計算機審計

隨着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以及現代企業對內部審計要求的日益提高,特別是電子商務時代的來臨,內部審計傳統的審計手段、審計方法等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傳統的內部審計以現場審計爲其主要形式。在現場審計環境下,審計的優點在於任務明確、目標具體,但也有着其根本性的缺點:成本較高、人員分散、時間緊迫。根據經濟活動的成本-效益原則,內部審計工作也應在以提升審計質量爲前提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節約審計成本、提高審計效率。爲了適應這一要求,聯網審計作爲新興的審計方式應運而生。

一、聯網審計的涵義

聯網審計,是內部審計機構或人員通過計算機遠程訪問、調用被審計單位的財務會計資料、業務數據資料及其所反映的經濟活動,按照一定的程序,利用輔助審計工具實時檢查和評價相關資料及其所反映的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內部控制的健全性、有效性,幫助企業加強風險管理,增加組織價值,從而實現組織目標的獨立性經濟監督和評價活動。本文主要研究現代信息系統環境下的網上報送聯網審計。

聯網審計既區別於傳統的現場審計,也區別於計算機輔助審計。傳統的內部審計以現場審計爲主要形式,在現場審計環境下,審計的優點在於任務明確、目標具體,但也有着其根本性的缺點:成本較高、人員分散、時間緊迫;而聯網審計通過計算機等非現場的方式採集資料數據並加以分析,不僅降低了審計成本,而且便於更有效地整合審計資源,突出數據分析、風險管理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對被審計單位建立實時的監控系統,解決了現場審計事前對風險預警力不從心的狀況,強化了審計管理的作用,增強了審計的時效性,從而最終實現事前、事中和事後的全過程審計。因此,它既克服了傳統的現場審計中人員分散、審計資源利用效率不高的缺點,也區別於只注重審計方式、不注重過程審計的計算機輔助審計。它是在風險導向審計和審計信息化環境下發展的必然要求,可以幫助審計機構和人員在提高審計質量的基礎上降低審計成本、有效地規避審計風險,從而達到提高企業管理效率的目的。

二、聯網審計的特徵

1.時效性。聯網審計通過計算機網絡相關的數據傳輸及相應的審計分析軟件,能夠對被審計單位建立實時的監控,解決了現場審計事前對風險預警力不從心的狀況,強化了審計管理的作用,增強了審計的時效性。

2.過程性。聯網審計的重要特點之一就是對所屬單位的財務資料、業務信息可以進行全程的實時監控、跟蹤,並通過相應的審計分析軟件,及審計人員對異常信息的分析,對相關企業進行事前、事中、事後的全過程預警、排查、總結等工作。這一特性是在傳統的現場審計及計算機輔助審計中無法體現的。

3.效率性:聯網審計通過計算機等非現場的方式採集資料數據並加以分析,不僅降低了審計成本,而且便於更有效地整合審計資源,避免了現場審計人員分散、時間緊迫、成本較高的弊端,同時也增強了審計管理的作用。

三、聯網審計的意義和作用

聯網審計通過遠程的方式採集資料數據和觀察業務流程,既解決了審計力量分散、審計效率不高的現狀,也有利於解決公司規模擴大與加強管理協調之間的矛盾,從而真正實現總公司對下屬基層單位的實時監控與審計,凸顯了內部審計相對於其他兩種審計方式的魅力之所在,必將成爲電子商務時代下內部審計的常規及主要的手段。

同時,聯網審計通過對採集數據的.分析,利用專家的集體智慧,建立風險指標體系,能對風險點產生預警功能,從而有效地進行風險管理,達到防患於未然的目的,減少企業損失。

四、聯網審計利弊分析

聯網審計與現場審計相比,在多個方面發生了變化。但是,需要強調的一點是,因爲在兩種模式下,審計的主體、客體,審計的目標並沒有本質變化,聯網審計與傳統的現場審計模式並不是對立的概念,而是互相關聯,互爲補充的。本文從以下從幾個方面對這兩種審計模式進行比較。

(一)聯網審計的優勢

較現場審計而言,聯網審計在以下幾個方面體現出優勢。

1.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聯網審計的一個優勢在於提高審計資源的利用效率。聯網審計藉助現代技術,實現遠程的數據採集、審計取證、分析評價,在多個方面提高了審計資源的效率,降低審計成本。

(1)旅行的時間成本和經費成本,尤其在審計機構和被審計單位距離較遠的情況下。在一般的審計項目中,駐地審計項目的成本中,相當一部分由差旅費用和時間組成。而聯網審計模式下,審計組除了必要的現場調查和現場溝通外,可以大大減少審計人員差旅和駐地的時間與經費成本。

(2)減少調閱資料時間,審計人員可以遠程獲取主要審計資料,避免常規審計中依賴被審計單位提供數據,等待數據的時間。根據統計,一般審計項目中,審計人員等待調閱會計資料的時間大量佔用審計人員的有效工作時間。聯網審計模式下,主要的審計數據採集通過固定的審計數據採集接口來獲得,審計人員通過審計數據接口獲取數據,具有前所未有的主動性和靈活性。

(3)技術手段使審計查證的效率提高。現代聯網審計的實施大量依靠信息技術。在被審計單位的業務複雜、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的情況下,信息技術提供了高效率的審計方法,如採用嵌入式審計模塊(EAM, Embedded Audit Module)技術,在被審計單位信息系統中內嵌入審計模塊,可以對被審計單位經濟活動進行實時的審計監督。採用通用或專用審計工具,能夠高效而且可靠地對大量電子交易進行復查。

2.提升審計的獨立性

現場審計時,審計人員依賴被審計單位提供數據,提供數據的效率和質量影響到審計行爲的實施效果。聯網審計時,藉助於審計數據採集接口,審計師具備更大的靈活性和行爲的獨立性。可以對審計事項進行更加自由的調查取證,形成審計意見。

此外,現場審計時,審計人員和被審計單位人員在工作全過程中接觸,在涉及敏感問題時,難免會受到各方面的干擾,影響到審計人員的獨立判斷。而在聯網審計模式下,審計人員與被審計單位人員處於物理上的不同地點,從環境上有利於審計人員的獨立性。

3.強化審計時效性

利用審計數據採集接口、遠程審計取證的聯網審計模式,使得對被審計單位的實時監控、持續監控和全過程監控成爲可能,例如,採用嵌入式審計模塊(EAM, Embedded Audit Module)技術,在被審計單位信息系統中內嵌入審計模塊,可以對被審計單位經濟活動進行實時的審計監督。對於審計中發現的重要問題,可以及時通知管理當局,以避免損失的擴大化。而傳統的審計一般都是在審計事項結束之後再進行審計,對過程無法控制,而且審計中發現的問題、造成的損失都造成既成損失。

4.提供宏觀決策支持

聯網審計便於審計人員從整體的、宏觀的角度進行分析,有助於開展效益和管理審計,這一點對於分支機構較多的大型機構尤爲明顯。由於大型機構分支機構分佈在各地,財務或業務數據一般也分佈在不同的地點。傳統審計人員一般只能夠對某一個分支機構進行審計,很難掌握整體情況。聯網審計能夠高效率取得所有分支機構最新的數據。根據這些數據,審計人員可對整個機構的運營情況進行審計,爲管理層提供有價值的決策支持信息。

5.有利於改善項目管理

傳統審計模式下,審計組的成員經常分散在不同的工作地點,對於審計人員、進度和質量管理帶來一定的難度。聯網審計中,由於數據的集中獲得,項目小組可以以集中在審計機構工作爲主,便於審計機構對審計過程、審計進度控制。

此外,在複覈階段,相對於傳統審計複覈人員一般無法查閱審計資料,複覈的質量很難保證,而在聯網審計模式下 複覈人員也能夠隨時查閱審計資料,便於項目經理或審計部門管理層通過加強複覈來保證審計質量。

(二)聯網審計的侷限性

與傳統審計相比聯網審計在多個方面發生了變化,這些變化也使聯網審計帶有了一定的侷限性。

1.審計技術方法的侷限性

聯網審計主要通過遠程取證來完成審計,主要的審計取證工作通過計算機來完成。由於計算機的使用,引入了一些新的審計方法,如EAM、通用審計軟件(GAS)等,這些審計技術方法能夠有效的提高審計覆蓋面、提高審計效率。但是,聯網審計模式下,傳統審計中的一些常用方法,如詢問法,觀察法、盤點法在聯網審計中將不再適用。而這些方法在審計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因此,審計師應該慎重選擇審計方法。

2.溝通形式發生變化

傳統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與被審計單位有關人員的溝通是必不可少的,有經驗的審計人員也能夠從溝通交談中發現審計線索。聯網審計模式下,這種面對面的溝通將大大減少,取而代之的是電子郵件、電話等通訊手段。溝通形式的改變,對信息的交流效率和準確性帶來了一定影響。審計師要慎重選擇溝通方式,以及通過對信息交流結果的確認。

3.內部控制的被動依賴

首先,審計基礎數據需要內部控制來保證。聯網審計模式下,審計的主要資料來源是從被審計單位信息系統採集的原始數據。而這些數據的真實性主要是依賴於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換言之,如果沒有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來保證數據信息的真實性,那麼審計師的工作都將建立虛假信息之上,帶來極大的審計風險。

其次,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的依賴是“被動依賴”。現場審計模式下,審計人員可以通過對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進行測試,根據測試結果來依賴對內部控制的依賴程度。這種依賴可以稱之爲“主動依賴”。而在聯網審計模式下,對內部控制的測試強度和頻率很難得到保證。而實質性檢查不可能達到窮盡所有業務的程度。因此,審計師不得不“被動依賴”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

4.技術複雜性增加

現代聯網審計主要是藉助信息技術完成。爲了保證審計過程的順利完成,審計師對審計過程完成的各個環節。如數據採集、傳輸、分析,有足夠的瞭解,審計師需要對網絡、軟件、硬件、數據庫等方面有一定的掌握。這些技術因素往往超出傳統審計人員的知識範圍,需要對審計人員進行培訓,補充知識。